《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部自傳式的長篇小說,描述她幼年記憶中故鄉呼蘭河城的風土人情和民間故事。小說第一章寫呼蘭河的自然環境和小鎮概貌,像畫卷式的展開鎮上主要的大街、衚衕、店鋪,以及人們相應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二章寫承載人們精神寄託的民間風俗,比如跳大神、常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第三、四章寫作者小時候家裡的後院景象以及與祖父的短暫生活;第五章一向到結尾分別寫了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幾個人物的故事。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
開篇嚴冬籠罩下的北方自然景象,奠定了整本書的基調。賣饅頭的老頭在冰雪天叫賣,不留意跌倒,饅頭從箱子裡滾了出來,有人趁此機會撿饅頭離開,老頭爬起來見饅頭不對數,只是看著那人的背影哀嘆:“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人們總是埋怨天氣,不埋怨人。
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每逢下雨就變得像煉膠的大鍋,粘過蒼蠅、蜻蜓、燕子,淹死過豬狗貓雞,趕路的馬也陷進去爬不起來,人們過路也得留意翼翼,還有小孩差點被淹死。人們每隔一陣就要抬車抬馬、救人救畜,卻總是不厭其煩,而且沒有任何人說要把泥坑用土填埋起來,更沒有人這樣做。正因有了泥坑,大家有了熱鬧,還能夠因此吃被淹死的便宜的豬肉,甚至有馬陷進去被救起來後,人們也傳言馬死了,正因“若不樣說,顯得大泥坑太沒有什麼威嚴了”。不好
“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但是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但這是大自然的威風,與小民們無關……呼蘭河的人們就是這樣,冬天來了就穿棉衣裳,夏天來了就穿單衣裳。就好像太陽出來了就起來,太陽落了就睡覺似的。”
由此能夠看出呼蘭河城人與自然的關聯,以及對人生的態度,對活著的態度。在這樣的前提下,在我看來,整個小說一向貫穿著一種“看”的人生觀
呼蘭河的民間風俗,比如七月十五鬼節,人們紛紛奔赴河邊,看無數河燈漂流的繁華景象,“河燈從幾里路長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來了。再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去了”,有的流到半路就滅了,或被岸邊的野草掛住了,越往下流,河燈越孤寂越少了。人們看著河燈飄遠,心裡從剛才的歡騰又變為無由來的空虛。人們看河燈漂流,像看著自己的生命。
秋天搭臺唱野臺子戲時,人們更是從不一樣地方趕來看戲,分散四處的姐妹、父子都能夠藉此機會會面。臺上演員唱唸做打,臺下百姓胡打瞎鬧。看戲過程中,臺上臺下甚至會突然間轉換主角,臺下的人們真吵起架動起手來,而臺上的戲子卻不為所動,依舊自我表演。持之以恆的名言
老胡家的團圓媳婦,也是在大家群眾觀看之下,被認為有鬼附身,以致於最後為了給她驅鬼而被捉弄死了。最後一個人物馮歪嘴子,他也是透過磨房裡的窗戶觀看外面的人與被窗外的人觀看。
小說在寫法上主要採取散文式的文字風格和抒情筆調,敘述靈活,生動搞笑,而且每個章節的資料相對獨立,在敘事上不像故事型的小說前後聯絡那麼緊密。小說中僅有的幾個人物的故事,也幾乎相互獨立,感覺像寫完一個就過一個,讀者也能夠看完一個過一個。但我覺得,小說一開始,蕭紅就不斷在“看”,看呼蘭河的每一條街,之後看每一家店鋪,最後又看每一個人,但一向沒變的是那種看的態度,不太近也太遠,好像始終有一種適宜的距離,而且總是那麼認真,之因此感覺像寫完一個過一個,那是正因蕭紅看完一個就記得一個。
蕭紅寫出來的呼蘭河城那幾個人物,各自的命運都感覺像是被某種力量驅使著,發生在透明身上的事情彷彿瞎鬧一般。這些人物迂腐而純真,無力但不脆弱,他們察覺不出生命應有的那種絕望,反而有著非凡的生命力。就像孩子們逛廟會時會叫大人買的那些不倒翁,“十分靈活,按倒了就爬起來”,而且是很快地爬起來。無論他們身上的故事怎樣滑稽怎樣喧鬧,但另一方面他們的生活終歸是靜的,始終安安靜靜地過著日子,“狗有狗窩,雞有雞架,鳥有鳥籠,一切各得其所”。
蕭紅最愛祖父,她出生時,祖父已經六十多歲。蕭紅從小喜愛跟著祖父念古詩,但那個時候她還讀不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祖父詳細解釋了,她依舊不懂:“為什麼小的時候離家?離家到哪裡去?我也要離家的嗎?等我鬍子白了回來,爺爺你也不認識我了嗎?”祖父笑著回答:“等你老了還有爺爺嗎?”
小說中間有一段寫蕭紅與祖父的生活,充滿童真童趣。我最感動的,是蕭紅一個人在後院裡玩耍的那段描述:“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是那麼的自由。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朵謊花,就開一朵謊花,願意結一根黃瓜,就結一根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根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牆頭上飛走了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這難以忘卻的童年記憶,正是《呼蘭河傳》的創作緣由。祖父過了八十歲就去世了,之後蕭紅離開呼蘭河城開始逃荒。小說完稿於1940年12月12日,距蕭紅逝世僅不到兩年。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2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了著名作家矛盾的評價,使我很好奇作者蕭紅筆下的故鄉的故事和人們?她的故鄉是什麼樣子使她難忘?很想知道關於作者故鄉呼蘭河城的人、事、景、也就是所說得風土人情,人情世故。可是在那個年代,沒有通迅裝置,那麼呼蘭河城人們的生活娛樂又是如何打發出去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懷揣著好奇心的我走進了她的故鄉。
作者總共分七章篇幅來描述呼蘭河城裡的故事。第一章描述故鄉呼蘭河城的環境,第二章描述故鄉呼蘭河城的人們的精神面貌、娛樂,第三章描述“我和祖父祖母親戚間的故事,第四章描述故鄉呼蘭河城作者的街坊領居的故事。第五章描寫小團圓媳婦之死的悲慘故事。第六章描寫在城裡四處遊蕩好吃懶做的有二伯,第七章描寫工人馮歪嘴子的故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是第七章描寫工人馮歪嘴子的故事。這章描述了一位憨厚的老實人與領居之間的互動,一開始,馮歪嘴子平常就透過那小小的一扇窗與外界聯絡。但到了秋天,新鮮黏米一下來的時候,馮歪嘴子就忙著開始做黏糕,推著單輪車到街上叫賣。可是最後,馮歪嘴子還是逃不開命運的捉弄,在他第二個兒子出生後沒多久,他的女人王大姐就因難產去世了。鄉中的百姓以為幸災樂禍,等著看馮歪嘴子何時倒下,但馮歪嘴子看到他的兩個孩子時,反而鎮定下來,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馮歪嘴子沒有因妻子去世而自暴自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每章都像作家矛盾評價的一樣“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封建社會中的幼兒蕭紅。積極樂觀的她告訴我們:不要過早感嘆童年逝去,珍惜現在的幸福和天真才是最重要的。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3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
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
讀到這裡,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裡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為了個大泥坑。那裡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著,碰也碰不透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4
在我4年級時,我們學到了好多有關作家蕭紅的文章,老師給我們說,蕭紅有一個作品是寫他小時候的事情,讓我們有時間去看一看這本書,書名是《呼蘭河傳》。在這個寒假我去書店買來這本書,帶著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個午後翻開了這本《呼蘭河傳》。
——摘自《呼蘭河傳》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個長得很高的人,身體很健康,手裡喜歡拿著個手杖。嘴上則不住地抽著旱菸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歡開個玩笑,說:"你看天空飛個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給取下來了,有的時候放在長衫的下邊,有的時候放在袖口裡頭。他說:"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們都知道了祖父的這一手了,並不以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著他的袖管,撕著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來為止。
祖父常常這樣做,也總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總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尋他的孩子沒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來的,好像他和孩子們約定了似的:"我就放在這塊,你來找吧!"
這樣的不知做過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講著"上山打老虎"這一個故事給孩子們聽似的,哪怕是已經聽過了五百遍,也還是在那裡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當祖父這樣做一次的時候,祖父和孩子們都一齊地笑得不得了。好像這戲還像第一次演似的。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5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及散文,是一部經典的兒童生活叢書。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主要敘述了由於蕭紅是個女孩子,母親又早逝,一直被父親低估。只有在外祖父那兒,才能找到家的溫暖感覺。文中的外祖父,被作者賦予了一種高大光輝的形象,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了外祖父對蕭紅深沉的`愛,讓我們對外祖父肅然起敬!其中,使我最刻骨銘心的是:“我我中麼樣,就怎麼樣。什麼,就做什麼‘普通的小鎮。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這段話。
當我看完這部經典著作時,會對蕭紅多姿多彩的童年產生羨慕之情。那開朗的外祖父;那自由自在的院子;那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讓我羨慕。現在的我們,思維完全被控制之中。那來勢洶洶的補習班;那排山倒海、無窮無盡的補習作業……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如果我也有像蕭紅那樣無憂無慮的生活,那該多好啊!每天做完作業吃些可口的點心,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鍛鍊一下身體;吃完晚飯與爸爸媽媽散散步、聊聊天;星期天, 起床慢慢品嚐一下早餐,做會兒作業,吃完午飯看會兒電視,做會兒作業,出去輕輕鬆鬆地玩上一兩個小時,或者玩一會兒電腦遊戲,那是多麼美好啊!
呼蘭河這座小城中那愉快的生活和蕭紅那幼年的記憶卻是我難以忘懷!這正是我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6
“蕭紅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她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歷,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她是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
在胡蘭河畔那些人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不禁思考“平凡”的真正意味,和“生活”的真正意義。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但一生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際遇。有的人一生或許跌宕起伏、轟轟烈烈,而還有一些人或許就如呼蘭河畔的那些人一樣,日復一日的勞作,一生便是如此。
無論怎樣的一生,生命的長河卻從未止息。在生命的平凡、悲劇色彩之下,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我們該如何對待平凡、對待生活呢?這是蕭紅自己問的問題,也是留給讀者思考的問題。蕭紅的筆下記錄下了一群或者說是一層好似被遺忘的人群。
有人說,“不讀張愛玲不能懂得文字的複雜之美,但是不讀蕭紅,不會深刻理解文字的簡單之美。”的確,蕭紅的文字平易、樸素,就好像一個女人再慢慢地說著她們巷子裡的瑣碎事兒,可是當你讀完後,總覺得那簡單的文字在心裡“一點一點蝕出一個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淚。”
真正的文學作品,傷感而不悲涼,每每讀完在你的心上留下一些東西。有的給人內心寧靜,也有的能帶你注意那些平常從未關注過的人或事。
與平凡中看出不同生命的內在的共同的東西,引發人的思考。並將之用文字展現出來,這或許是一種文學創作的使命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7
《呼蘭河傳》這本書也是關於童年的回憶,但比起《城南舊事》又大有不同,“城”的回憶大多是童真純樸的感覺,而“呼”的童年卻沒有林海音的眾星捧月之感,但在祖父的庇護下,童年也是快樂的成長。
呼蘭河的故事是東北1920年左右的故事,其中雞犬相聞的生活氛圍很濃,是熟悉的農村生活的寫照。跳大神等雖然我沒見過,不過倒是聽長輩們講過若干迷信的故事。對封建迷信的批判在蕭紅的筆下淋漓盡致。
其中三個人物的生活給我的印象最深。
團圓媳婦,被定了娃娃親,七歲的時候被五兩銀子定下了。到了婆家被活活折磨死。積極活潑的團圓媳婦在小小的年紀,卻被封建所壓迫,把一個正常人迫害致死。婆家人都打他,說是給下馬威,想想令人脊背發涼,或許像金鎖記一樣了,一代人迫害一代人,從受害者成為的施害者。看到用烙鐵烙團圓媳婦的腳底時,我看到喪心病狂的迫害,從未想到會有這種滅絕人性的事,到底是什麼樣的思想可以讓一個人這樣迫害自己的家人呢?而且是一個小小年紀的人,或許在他們的眼中,團圓媳婦並不是一個人,是五兩銀子和傳宗接代的工具。
有二伯和老廚子都是小偷,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一個偷的小心翼翼,聲稱未偷;另一個賊喊捉賊,五十步笑百步。對有二伯其實是有一點點同情的,又有一點點討厭的,同情是因為在日俄戰爭中被嚇破了膽的小平民,討厭的也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馮歪嘴子是比較正面的形象了,不為生活所擊倒,獨立且自強,有自尊心,或許有原則且堅守的人都值得尊重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8
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後感可能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呼蘭河傳》描寫了作者蕭紅自己小時候發生在呼蘭河的趣事,呼蘭河傳讀後感。
這本書寫作方法很獨特。雖然總是在寫人物,但是沒有主角;雖然寫事情,但沒有主軸。今天這裡發生了什麼,明天那裡發生了什麼,寫的很輕鬆、隨意,一件事一件事下來,甚至像流水賬。這本書一共有七章,完全可以看做獨立的七篇作品,也是不可分割的一整體。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迴圈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裡,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裡,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裡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裡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裡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裡,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裡,在這座城市裡,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著迫害!
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裡,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裡,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裡,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裡,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可以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可以在游泳池裡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可以品嚐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可以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9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先生的評價。作者蕭紅在文中批評了人們封建傳統的這種思想。雖然沒有在文中直白的說出來,但作者卻側面諷刺了故鄉人的愚昧和保守性格。文中作者蕭紅以孩童的形式向人們詮釋了她的童年,一個既有歡樂又有悲傷的童年。
文中主要寫了祖父以及有二伯和團圓媳婦等等人物。作者以孩童的視角講述了我和祖父之間的快樂生活,祖父對我的好與父親的冷淡和母親的惡言惡色進行了對比,更是突出了父母對我的冷漠與不重視。
別人家的孩子都被父母當成掌上明珠,與別人家相比,蕭紅從小在父母那兒受到的只有冷漠與惡言惡色,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而她也只能在祖父那兒得到愛與自由。後花園就是我和祖父的小天地,有在那兒,蕭紅才能得到無限的快樂和自由以及滿足。祖父對我的寬容,以及和我玩耍,一起背唐詩等等事情,都體現出祖父對我的慈愛與溫情。
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慈愛和藹的祖父,作者蕭紅對祖父有著濃厚的感情,她筆下的祖父寫的活靈活現好像就在身邊一般。
文中還寫了一個主要人物:小團圓媳婦。這篇文章主要是謝一個生龍活虎的少女被一群封建思想們活活致死的故事。文中作者還是用孩童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也體現出來人們的愚昧無知和殘忍。最終小團圓媳婦死了,有二伯和廚子卻還是歡天喜地的樣子,沒有悲傷的神情。這也可以體現出人們封建思想之深厚。
《呼蘭河傳》這本書體現了蕭紅對故鄉·童年·祖父的懷念。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
有人說,它是一部小說,可是它卻沒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有人說,它是一本自傳,但又不完全像。而我覺得,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它,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蕭紅寫的《呼蘭河傳》。
蕭紅出生在一個叫呼蘭河的小城,這個小城是寂寞的,也是單調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這些都是每年必不可少所舉行的。瞧,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病了,引來大家的轟動;看,磨館馮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可不久老婆又去世了……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受到蕭紅當年的寂寞。但這所有的寂寞都未能阻止蕭紅的調皮之舉:用鏟子把穀穗割掉,留下一大片狗尾巴草,讓祖父哭笑不得;玫瑰花開時,將玫瑰插在祖父的帽子上,讓家人大笑。
這本書裡,令我最感傷的就是文章的“尾聲”了:“以上我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著我幼年的記憶,卻忘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裡了。”從那一個個文字中,讓我感受到蕭紅回憶這段時光時,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寂寞!
讀著她的書,我也漸漸沉浸在呼蘭河城的故事中。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每天都生活在快樂之中,有美味的食物吃,有許多的夥伴玩耍,可有時還覺得自己的童年不夠精彩。如果蕭紅能生活在現在這種環境中,一定會感到十分滿足;而對於我們,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童年,好好地儲存這一段美好的記憶,不要讓它隨著時光匆匆流逝!
讓我們一起享受這精彩的童年,讓它成為我們永遠的美好回憶!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1
蕭紅那個時代的作者,似乎都極擅長平鋪直敘,有什麼,就說什麼,但也沒有流水賬那麼的無聊。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帶主觀感情色彩的選詞,彷彿他們是個照相機似的,好的壞的,留給讀者評判。
我自己覺得這一點是極難的,至少對於我來說。一件事情從我的嘴裡說出來,或是從我的筆尖寫下來,不經意間就帶入了自己的情緒。比方說寫一個在公共場合大聲打電話的大人,在描寫體型是自然的就用上了”滿臉橫肉“而不是”胖乎乎“或是”體態豐滿“之類的詞,讓人從看到這個描述開始,就不由得對他厭惡起來。而蕭紅她是不會那麼做的,隔壁的婆婆對待小團圓媳婦的方式,她也不用”欺負“來形容,只是寫她的所見所聞,寫那個婆婆的想法。於是讀者的感受就不會向一邊傾倒,而是向各方面散開,既覺得婆婆做的不對,但竟也對婆婆心裡所權衡的利弊生出一點贊同來。
過幾天就要清明放假了,想想自己的老家,應該還和幾十年前的呼蘭河小城差距不大。田埂,有些破敗的小院子,還有互相知曉底細的左鄰右舍,都是何其相似。
班級裡有從祖輩開始就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也有像我這樣,逢年過節要回老家走動走動的,祖籍農村的孩子。中午休息的時候,有幾人說不想清明回家掃墓,因為那些已經長眠的人,都沒有自己認識的,有些甚至是在自己出生之前就去世了的。其實又何止他們呢?身邊有至親離開的,其實也不大願意回去。
大約兩年前回了老家,大爺家開的超市裡的那些貨架都被臨時撤掉了,地上鋪了厚厚的稻草,再蓋上一層床單,再後來的人來人往,不論是坐還是走動,都在那一層床單上了。三天過後,這些又都撤了回去。今年過年時,回鄉下參加小侄子的一歲生日,回程路過大爺家的超市,大人們也就下來聊天。
兩年的時間過去,於是貨架上又積上灰了。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
《呼蘭河傳》這本書用樸素清麗、真摯感人的語言分別描寫了呼蘭河這個小城,呼蘭河的風土人情,我的祖父,家院的荒涼等幾個方面。《呼蘭河傳》這本書對於人們的封建傳統進行了嚴格的批判,此書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來描寫了一個小團圓媳婦的悲慘的經歷,講述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錮的人們活活害死。小團圓媳婦剛來時健康活躍,但是她的婆婆不停地打罵她,在她看來,小團圓媳婦連雞都不如,小團圓媳婦“病”了,“好心”的鄰居們都來幫忙,希望小團圓媳婦好起來,但是人們愚昧的思想卻把她害死了。
除了小團圓媳婦,作者還描寫了許多悲劇性的人物。在描寫不同的人物和事情上,雖然沒有呈現在書面上明確的評論,卻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對故鄉人們的愚昧的諷刺和批評。
雖然作者嚴厲的批評了故鄉人們的愚昧,但是作者對故鄉和故鄉的人們始終懷著一種深深的熱愛和思念。
書中還描寫了我的祖父。作者用兒童的視角描寫了我和祖父一起的歡樂時光。作者小時候,要面對冷淡的父親和嚴厲的母親,所以只能在祖父那裡得到溫暖和關懷。我(作者)和祖父在後院裡度過了歡樂的時光,我在祖父那裡得到了自由、溫暖與滿足。祖父對我寬容,和我玩耍,教我學詩,表現了祖父對我極大的愛護。在祖父那裡,我感受到了無限的溫暖。
文中刻畫了一個慈祥,和藹的祖父。這些和祖父度過的美好時光,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在這回憶中,有著留戀,有著深深的思念。
作者用自傳的方式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豐富的故事和人物,為我們描述了一個複雜的生活空間,告訴我們,應該用一種寬廣的胸懷來召喚真情與溫暖。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3
第二章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逛廟。
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這些都是舊時東北原汁原味的民間傳統習俗。有些現在已經絕跡,再也看不到那種熱鬧的場面了。對於我確是聞所未聞的新鮮生活,是那樣的生動、熱烈,所以這一章讀起來饒有趣味。
特別是“跳大神”這一節我最感興趣,因為以前我就聽說過,可是究竟“跳大神”是怎麼個跳法卻一直沒弄明白,猜想著或許就是什麼人假扮成鬼神,跳舞祭祀的表演吧?而今看過這一節,才終於明白,原來“跳大神”是舊時的一種迷信活動,“大神”其實就是人裝扮成神仙,撒謊說是有什麼神仙附體,並且跳啊唱啊的,就能給人治病。可見當時的人們什麼都信!
蕭紅筆下的那個“大神”描寫得太生動了。文中寫道“從頭到腳,無處不哆嗦,哆嗦一陣之後,又開始打顫。她閉著眼睛,嘴邊噗噗的。”還有更精彩的,寫“大神”離去時,那滿天的星光,那悲涼的歌聲漸漸遠去,寒意襲來,讓人感到莫名的惆悵,感慨“人生何如?”。夜靜時分,那送神回山的鼓聲,若即若離,讓人想起生離死別、不幸的人生,“若趕上一個下雨的夜,就特別的淒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要起來彷徨。”寫得多麼傳神啊!
“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也寫得精彩,我從中瞭解到,那時候,每逢廟會,都是人山人海,難免會擠丟些小孩子。這些小孩子就由警察先集中管起來,準備有人來認領。這也不足為奇,讓我感嘆的是,有的小孩已經十歲了,也被擠丟了。警察就問他家在哪裡啊?他說家門前有一條小溝,叫“蝦子溝”。問他廟會離他家遠不遠啊?他說“騎馬一頓飯的工夫可到,坐車要三頓飯的工夫才到。”問他吃飯了麼?他回答:“睡覺了。”哈哈,太好笑了。我猜他準是個傻子,不然,十歲了,至少要上四年級了,要是現在的小孩才聰明呢!哪裡會這樣笨!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4
自從學了課文《火燒雲》後,我就一直想看《呼蘭河傳》這本書了,因為作者把火燒雲的情景片段,寫得如此唯美動人,早己把我深深吸引,我彷彿身臨其境,傍晚時分,我就站在呼蘭河的小鎮上,觀賞著那千變萬化的火燒雲……
今天,我終於看完了《呼蘭河傳》,再一次被這篇生動而獨特的美文吸引,又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東北小鎮——呼蘭河。
剛開始,作者寫了童年時與祖父在後院的大花園裡,一起玩耍,一起學下地幹活,還跟著祖父學唐詩,充滿了樂趣,童年過得似乎無憂無慮,但是我看著看著就覺得後園的寂寞與荒涼。當時的人們又是多麼的愚昧和無知,人們順應著命運的安排,過著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
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不知出了多少事,雖然很多人嘴上說了一些辦法,可就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
最悲慘的人物,就是小團圓媳婦了。原本活蹦亂跳的十二歲小姑娘,卻當了童養媳,遭到婆婆三天兩頭的打罵,以至於生病,婆婆又用當地的風俗:跳大繩、趕鬼、熱水湯驅鬼的迷信辦法,想挽救她,然而靜靜地迎來的卻是她命歸黃泉路。悲劇一次一次地引發,給我的心情是多麼的沉重和悲傷。
《呼蘭河傳》是一本最好的語文書,它語言富有想像力,細膩的描寫。把每一處景、每一個人,都刻畫的淋漓盡致。
《呼蘭河傳》是一首敘情詩,又似一部唯美的散文。
看著這本書,就像我們在靜靜地聆聽作者敘說著童年那些事,體會到作者對小鎮家鄉深深的懷戀。最後她的祖父死了,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給我的感覺更加悲傷和悽慘。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5
那深深文字,讓我細細投入;那淡淡的文述,讓我終有感觸,那就是蕭紅用一特別手法寫出的名著——《呼蘭河傳》。
這本《呼蘭河傳》是一本充滿童趣、詩趣、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它裡面的事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它講說了蕭紅小時候一件件真實的故事。我最愛看第三章,它裡面講的是蕭紅五歲時,和祖父度過的快樂時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祖父去後院時,蕭紅把韭菜當野草挖了,把狗尾巴草當穀穗留在田裡,那時她是多麼傻呀,可是祖父還是笑嘻嘻的,還耐性地給蕭紅細細講說: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說明,蕭紅兒時過的還是非常開心的快樂的,因為她覺得有了祖父就行了。
蕭紅寫的這些故事表達了許多感情,如:她覺得呼蘭河這邊的人都很可憐;她很懷念小時候的快樂;對有二伯的看法;對小團圓媳婦的同情和可憐……我覺得蕭紅最主要講他們呼蘭河那邊各種各樣的事物,和自己對他們的想法、意見,她主要想抒發她對她的家鄉——呼蘭河的思念。她的文字讓我也投入進她的文字裡去了,感受那兒的事、景、物,我只覺得除了蕭紅童年時,那兒的人都很可憐,使人一看,心感到酸酸的,為那兒的一些人感到難過。
最奇特算蕭紅的寫作手法了,蕭紅的寫法不像一些高手,用一些美文妙句寫一長篇大論,而是用深深淡淡細細的文筆寫得另有一番風味,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讀起來別有味道。
我讀了呼蘭河傳後深有感觸,既感受到了以前年代的人是多麼可憐,還學到了蕭紅寫作手法,讓我知道了什麼叫受益匪淺,什麼叫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