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風俗的作文

有關清明節風俗的作文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風俗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風俗的作文 篇1

清明節那天,天突然變了臉,下起了黃豆般大的小雨,我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4月4日是清明節,是祭奠我們的祖先日子。這天一大早我們全家人和舅舅全家人一起從西安出發,回到我們老家周至老白寨,去給外婆掃墓燒紙。

爺爺給我們講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於是我和爺爺,到廟前頭的地裡中毛豆,怎麼種的呢?爺爺挖坑我種豆子,每個坑要種三個豆子。我哥哥埋土,就這樣一晌就過去了,我好捨不得啊!我想,過不了幾天,它就從土壤裡冒出來了,一棵小苗就這樣誕生了。爺爺說到了秋天回來吃毛豆——我在春天裡等待著金秋——的毛豆豆。

清明節風俗的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這麼,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呢?

大多數人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品供祭在墓前,再將紙錢燒掉,為的是讓死者在天堂裡有錢花。“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特有的氣氛。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掃墓、禁火,還有很多體育專案。如:盪鞦韆、放風箏、踏青、植樹、蹴鞠等。

寒食既成為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清明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在北方,人們只吃事先準備好的冷食;在南方,則多為青團跟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這個節日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個富有特色的節日。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親人的習俗仍然很盛行。

清明節風俗的作文 篇3

清明,難得一個朗朗天。

沒有落雨紛紛,沒有風沙飛揚,輕輕地微風和紅紅的朝霞給掃墓的人們帶來好心情。

一大早上,窗外的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在叫起床,。因為,今天我要和爸爸去為爺爺奶奶掃墓。一路上,我看見了路兩旁的小樹抽出新綠葉,路邊的小草綠油油,田地的油菜花,在溫暖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更加金黃美麗。不知不覺就到了墓地,爸爸先是掃除雜草,在獻上鮮花,又鞠三個躬,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照做了一遍。爸爸還誇我挺像模像樣的。

這還是我第一次掃墓。

清明節風俗的作文 篇4

同學們,你知道滿族嗎?滿族的來源可往上追溯到商周時期的肅慎,兩漢的挹婁,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和遼、宋江、元、明的女真人。這些都是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滿族祖先。滿族的服飾:男子自頭頂後半部留髮。束辮垂於腦後,穿馬蹄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環,穿寬大的直統旗袍,足登高底花鞋。入關後在很長時期我國婦人流行旗袍。

滿族的住房,一般際內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倫杆。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坐北朝南,便於採花。東次間開門,也稱口袋房,目的在於保暖。屋內北、西、南三面有炕,稱萬字炕。滿族以西為上,西炕不堆放雜物,不坐人。在飲食方面,滿族喜歡吃小米、黃米乾飯與黃米餑餑(豆包)適年過節吃餃子,除夕必吃手扒肉。滿族重視禮節。最主要和常見的禮儀有見面禮、請安禮、告別禮三大類。其中抱見禮是滿族的大禮,滿族打狗、殺狗,忌食狗肉,不用狗皮製品,因為狗曾救過努爾哈赤所以滿族不用狗。

滿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薩滿教。直到解放前,在東北的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和愛輝等地,滿族民間仍保持有薩滿教,薩滿祭祖、祭天是每年的大事。

清明節風俗的作文 篇5

清明節的風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插柳: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風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

清明節風俗的作文 篇6

一提到清明節,大家的心一定都很沉重,因為它是一個紀念逝去親人的節日。在我市,清明節最流行的節俗就是插柳條,掃墓。

在清明節這天,大家都要起個早,趁著太陽還沒“起床”時,跑到河邊去摘一些新鮮,鮮嫩,帶有泥土清香的柳條回來,插在門的兩邊。有些小孩子還把柳條編成花環的形狀,把它戴在頭上,或許能交上好運吧。

掃墓,也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在清明節這天,人們會買一些黃色的紙,還有紙元寶。帶到親人的墳墓上去燒,同時,還會準備一些祭品,擺在親人的墳墓旁邊,嘴裡默默唸叨著什麼,像是在祝福親人在這邊一切都好。

在拜祭親人這天,人們還要把一些紙用石頭壓在墳墓的最頂端,向人們示意這些親人還有自己的後代。否則,這些這些在莊稼地裡的墳墓會被種莊稼的農民鏟成平地。

還有一些不能回去祭祀的人,他們就會在十字路口燒紙錢,因為十字路口通向四面八方,去世的親人或許會到這裡來取錢吧!

清明節的'習俗,會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一直傳到永遠。

清明節風俗的作文 篇7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就是按照陰曆制定的,陰曆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就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這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風俗的作文 篇8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踏春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說起清明,我又想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風俗的作文 篇9

清明時節上上墳,掃掃墓,祭拜已故的親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可是,今年的清明節不知從哪兒傳出了個新“習俗”。

今天,媽媽下班回家,手裡拿了好幾瓶桃罐頭。我很是疑問。媽媽看到我那樣就知道了,將事情的原本告訴了我。我也沒多想,便向美味的桃罐頭髮起了“進攻”。

吃過了桃罐頭,沒有了美食的誘惑,我的頭腦變得冷靜下來。我仔細的想了想,不禁有些心痛:唉,現在的節日,早已在巧手設計師——商人的手中變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節日早已不是昔日美好的節日了,他們已成為商人們賺錢的機會了。

現在,人們的生活都富裕了,已不在乎那10元、8元的,只為了圖個吉利討個平安而隨波逐流,以至於讓“久不出戶”的桃罐頭成了家喻戶曉的“當紅明星”。這不禁讓我想起不久前日本海嘯引發的核電站碘輻射風波,不知從哪兒吹出一股風,讓鹽的身價大漲,名聲大亮。一時間,人們搶鹽成瘋,謠言四起,人心惶惶。可沒過多久,謠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嗎!

在這裡,我要勸告大家:不要盲目的隨波逐流,讓人在不經意間賺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