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中秋節》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中秋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中秋節》1
活動目的:
1、瞭解月餅的基本形狀——圓形。
2、能夠畫出自己心中的月餅。
3、體會畫出美麗月餅的樂趣。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月餅。
5、感受到中秋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鉛筆,彩色筆,橡皮擦,畫紙,膠布。
活動重難點:
畫出規整的圓形,自己設計月餅內部的樣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前幾天,我們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小朋友們怎麼過的呢?
幼兒自由表述自己的中秋節。
二、引出月餅。
哇,小朋友們都吃過月餅呀?那麼,月餅是什麼樣子呀?
恩,看來小朋友們吃過的月餅都不一樣呀。老師剛剛從小兔家裡回來,小兔告訴我,他中秋節沒有吃到月餅呢。他們森林裡的小動物們都沒有吃到過月餅呢,小朋友們,我們要怎麼幫幫他呢?
三、畫月餅送給小動物。
恩,有的小朋友呢,想出了去給小動物們買月餅這個主意。小朋友們真棒,願意跟小動物們分享我們的東西,但是呢,老師這裡有一個不花錢,小動物們也能夠收到小朋友們的心意喲。
小朋友們拿出你們的畫畫本,我們在紙上畫一個大大的漂亮好吃的月餅,然後送給小動物,班上這麼多小朋友,沒人畫一個,小動物們就夠吃啦,好不好?
四、畫月餅。
五、點評。
對孩子們畫的月餅表揚,除非有特大失誤,不批評。
六、送月餅。
小朋友們把自己的月餅交到老師這裡,老師放學啦就幫大家送到兔子家裡,讓他給森林的小動物發月餅。
小百科: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
幼兒園小班教案《中秋節》2
設計意圖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代表著團圓與吉祥。中秋節有許多美妙的傳說、故事、兒歌、詩詞。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他們對中秋節的意義和傳統的風俗習慣不是很瞭解。但是,孩子們每年都有吃月餅的經歷。於是,我們可以以幼兒能接觸到的月餅為切入點,以“快樂”為中心點,使幼兒樂意與老師、同伴、家人一起體驗節日的快樂,所以可以設計本次主題活動“月餅真正多”。
主題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風俗,知道中秋節是中國人的節日。
2.能夠與同伴大膽交流中秋節的快樂感受。
3.嘗試用各種方法表達過中秋節時的熱鬧場景。
主題牆面環境
教師製作生動、可愛的動物坐著火車看月亮的情景,幼兒將與家人共度中秋節的照片(如共同吃月餅、共同觀賞月亮等)貼上在火車的車廂上。
互動牆面環境
(1)“月餅餡料多”:用圖片與實物展示月餅的餡料(如水果、蛋黃、瘦肉等)。同時,開闢“你還吃過什麼口味的月餅”專欄,請幼兒與家長一起找一找。
(2)以卡通月亮的繪畫形式,展示月亮的變化。
相關區域融合
(1)圖書區:製作《中秋節的來歷》的故事圖片,並裝訂成冊。
(2)美工區:投放製作月餅等中秋食物的材料和製作花燈的材料。
(3)表演區:提供一些布條、紙棒,供幼兒表演舞火龍;提供一些關於中秋節的兒歌、音樂共幼兒表演朗誦。
月餅真正多—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月餅是中秋節的食品,並且口味多樣。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體驗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自帶一塊月餅(品種不一);教師準備蘇式和廣式月餅各一塊,水果刀一把。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月餅的多種樣式。
難點:運用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過程
1.自由觀察盤子裡的月餅,並和同伴進行交流。
師:盤子裡有什麼?我們一般在什麼時候吃呢?它們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感覺怎麼樣?
2.觀察蘇式月餅和廣式月餅的餡兒,知道月餅有各種各樣的口味
(1)師:你們猜猜,這兩塊月餅裡的餡兒一樣嗎?(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切開來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2)師:仔細看看月餅裡面是什麼樣的?你們有沒有吃過這些口味的月餅?說說它們是什麼味道的。
3.拓展經驗,介紹自己見過或吃過的月餅。
師:你還吃過什麼樣的月餅,向大家介紹一下。
4.品嚐月餅,體驗和同伴分享的快樂
引導幼兒懂得月餅是中秋節人們喜愛吃的食品。
我做的月餅噴噴香—美術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團圓、壓扁的方法制作“月餅”,並用輔助材料印出花紋
2.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了月餅。
材料準備:油泥、泥工板、塑膠娃娃;小盤子;幼兒玩超市遊戲用的貨架;製作月餅的影片。
活幼重難點
重點:瞭解製作月餅的過程。
難點:掌握團圓、壓扁的技能。
活動過程
1.創設超市的環境,引起幼兒製作“月餅”的興趣。
教師以與“娃娃”的對話引入:班內的“超市”要賣月餅了,需要小朋友幫忙製作。
2.遷移幼兒的已有經驗,引導幼兒交流和討論。
師:我們都見過月餅,誰來說說月餅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3.觀看影片,瞭解方法。
先讓幼兒認識材料和工具,知道使用的方法;然後,觀看影片,瞭解製作月餅的過程。
4.指導幼兒自由嘗試製作“月餅”。
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掌握團圓和壓扁的方法,提醒幼兒壓時不要過於用力,花紋要清楚。
5.請幼兒欣賞自己做的“月餅”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形狀好、花紋要清晰的“月餅”,並請幼兒把“月餅”送到“超市”,體驗成功的歡樂。
活動延伸
創設“月餅”展示臺,將幼兒製作的“月餅”分類擺放。
幼兒園小班教案《中秋節》3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的錄音磁帶、錄音機。
2.情景表演:《爺爺和我一起過中秋》。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指導語:聽完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內容。
指導語:歌曲裡說了一件什麼事情,我們再仔細地聽一聽。
3.邊看錶演邊聽歌曲,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容。(引導幼兒感受表演中爺爺對寶寶的關愛情感。)
4.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幼兒園小班教案《中秋節》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透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夥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並學會分享;
4、透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5、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6、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
2.家長幫助孩子蒐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併為孩子準備一塊月餅;
3.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1)匯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透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透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蒐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嚐月餅,透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後環節:聽故事《常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教學反思: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 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瞭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小班教案《中秋節》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團圓、壓扁的方法制作“月餅”,並用輔助材料印出花紋。
2.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油泥、泥工板、塑膠娃娃各一個,小盤子六隻。
2.幼兒玩超市遊戲用的貨架。
3.幼兒認識過月餅。
[活動過程]
1.由故事匯入課題,引起製作“月餅”的興趣。
2.遷移已有經驗,交流和討論。
指導語:我們都見過月餅,誰來說說月餅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3.觀察教師製作“月餅”,瞭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製作的過程。
(1)認識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觀察老師示範,瞭解製作的過程。
4.自由嘗試製作月餅。(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掌握團圓和壓扁的方法,提醒幼兒壓時不要過於用力,花紋要清楚。)
5.欣賞自己做的“月餅”,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形狀好、花紋清晰的“月餅”,並請幼兒把“月餅”送到“超市”。)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小百科: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同時存在,並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至於月餅這個名詞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幼兒園小班教案《中秋節》6
活動目標:
1、透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透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製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透過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4、體驗分享與同伴老師一起合作過節的快樂。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內容:
介紹中秋節、故事、兒歌、各類遊戲。
環境創設:
1、和幼兒一起佈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
2、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3、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製出的“月亮變化冊”。(事先發放記錄單)。
區域活動:
1、繪畫:提供水果圖片,供幼兒繪畫——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兒製作月餅。
3、美工:提供各色彩紙、膠水、繪畫筆供裝飾節日的燈籠。
4、製作燈籠:運用空瓶子、彩色膠帶、色紙、貼上素材,做一個燈籠。
家園共育:
1、家長晚上帶著孩子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講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2、與幼兒一起準備燈籠,最好是共同製作的。
3、督促幼兒節前節後連續觀察月亮,並記錄月亮的變化。
介紹中秋節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小朋友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農曆八月十五)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中秋節又叫團圓節、豐收節。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美,月色最皎潔,人們看到圓月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聚,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過節吃的月餅也做成圓形的,象月亮一樣,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糧食豐收,水果豐收,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在中秋之夜,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啊。
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遊戲1:《齊心協力吃果果》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只有全家齊心協力才能收穫到豐收的果實。
遊戲玩法:
媽媽手持豐收果實,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抱著孩子,原地轉三圈後,在孩子的語言提醒下,去尋找媽媽手中的果實,並用嘴吃掉果實,最先吃到為勝利。
遊戲規則:
(1)參賽選手必須是全家三口。
(2)爸爸媽媽不許發出任何聲音,任何人不許用手碰果實,違者取消遊戲資格。
遊戲2:《水果拼盤》比賽
遊戲玩法:
每個家庭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名稱,基本特性。舉行製作水果拼盤大賽的活動。
遊戲規則:
1、以三個家庭為一小組,發放號牌。
2、在規定時間內,不但要比造型還要比桌面整理。
3、幼兒參與性將作為優先評獎標準。
4、獎項有:配合默契大獎和最佳造型獎。
遊戲3:猜謎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遊戲4:《擊鼓傳花》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遊戲,《擊鼓傳花》遊戲的玩法和規則大家都很熟悉,花落誰家,誰就回答問題。
題目1:中秋節什麼時候成為固定節日?(唐朝初年)中秋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題目2: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
題目3:唱一首有關月亮的歌曲。(家長答題)
題目4:請說出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名稱。(家長、幼兒答題)
題目5:人類首次登上月球是什麼時候?是哪個國家的什麼計劃的一部分?(家長答題)
我們中國是誰第一個乘坐載人航天飛船登上太空?這個航天飛船叫什麼名字?(幼兒答題)
楊利偉叔叔真了不起,小朋友想和楊利偉叔叔一樣也遨遊太空,到月亮上去嗎?那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掌握更多本領,這樣我們的願望理想就一定會早日實現。
題目6:請說出與月亮有關的傳說、神話故事的名稱。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朱元彰月餅起義、唐明皇夜遊月宮許多故事流傳至今)。
幼兒園小班教案《中秋節》7
活動目標與準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
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開展前,進行牆飾佈置,牆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
給幼兒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說;美工課上,幼兒學會了用橡皮泥捏月餅,會沿著扎有小孔的月亮圖形紙撕月亮(提供用縫紉機扎出小孔的月亮圖形紙;
製作投影片或掛圖:一幅中秋節夜景圖,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投影片或圖片;錄影帶:中秋賞月;音樂磁帶《飛月夜》、《月光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牆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匯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啟發幼兒想象,月亮像什麼?(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3、放錄影:“中秋賞月”,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秋天也是收穫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4、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錄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嚐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定與日常活動組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遊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說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