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真菌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真菌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1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年級
課型
新授課
2、學生談經驗
3、學生在黑板上畫蘑菇,體會子實體的結構,做鋪墊。
2、啟發學生注意鑑別毒蘑菇
3、啟發學生畫蘑菇。
課題
第三節 真 菌
2、黴菌
1學生觀察、思考
2在組內組間交流
3彙報觀察討論的結果
1、啟發學生完成觀察與思考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
3、老師點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生能說出常見的真菌種類;
2、說出青黴和麴黴在形態、結構和顏色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說出真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4、能描繪出真菌的特徵
能力目標:
1、學會用放大鏡觀察的能力;
2、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3、動手動腦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會防黴,健康生活;
2、學會正確利用真菌,快樂生活。
3、酵母菌
學生回憶單細胞真菌──酵母菌
啟發學生回憶酵母菌的有關內容
二、真菌的繁殖
1、學生注意聽,回顧相關內容
2、學生觀察瞭解孢子的位子,結構
3、學生出示孢子印
4、學生體會孢子繁殖
5、學生探究孢子發育成新個體的環境條件
1、由形態結構中的孢子切入
2、啟發學生觀察圖
3、啟發學生製作(出示)孢子印
4、啟發學生參與模型製作
5、啟發學生思考:孢子如何發育成新個體
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日常生活中覺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的特點;2、觀察能力的訓練。
難點:
真菌生殖方式的特點。
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設計
三、小結
1、學生總結真菌的特徵
2、運用:(1)防黴變,(2)試養殖
1、啟發學生利用板書,小結出真菌的特徵,教師點撥
2、啟發學生學以致用
真菌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2
一、教材依據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 四 章 細菌和真菌
第 三 節 真菌
二、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第四章第三節《真菌》。本章教材按照宏觀——微觀——宏觀的順序,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佈》讓學生感知細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們的分佈和生存條件;第二節《細菌》認識細菌的形態、結構營養和生殖,透過這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真菌分佈十分廣泛,並透過細菌的學習瞭解微生物一些特點。但對真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繁殖卻不清楚,透過本節學習學生可以在心中明確真菌的主要特徵, 併為學習《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和《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1.學生的認知水平
學生課外知識較豐富,所以本節教學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入手,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求知慾望,在師生互助,生生互動中不斷的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2.學生的能力水平
初二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多數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很感興趣,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不滿足教師對教材知識的簡單重複,所以我設計由學生調查常見的真菌有哪些。學生思維偏重於直觀形象思維,對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所以在分析觀察酵母菌、青黴和蘑菇後,共同總結真菌的結構特徵。
3.學生的情感水平
學生對真菌的認識具有片面性,透過學習,幫助學生認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辯證的分析問題,培養愛護環境的情感和熱愛科學的態度。
四、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思想,教學中依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把學習的鑰匙交個學生,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首先結合真菌是不是植物話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自己親身體驗和調查去交流感悟真菌的多樣性。真菌的共同特徵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部分,我創設多種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分析,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學習,獲取真菌是真核生物的知識,同時也提高了能力。利用圖片和實物觀察,介紹蘑菇的組成,為後續指導學生製作孢子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於製作孢子印這部分內容,學生較感興趣,透過展示和交流,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五、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
1.舉例說出各種常見真菌。
2.知道酵母菌、青黴、蘑菇的形態結構特點。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徵。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透過觀察酵母菌、黴菌和新鮮蘑菇,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動手和科學探究能力。
2.透過製作孢子印活動,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團結與互助精神。
2.認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辯證的分析問題。
3.激發學生生態學觀點,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真菌的結構特點和孢子生殖方式。
突出重點:
1. 圍繞觀察酵母菌、青黴和蘑菇的實驗組織教學,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順序,使用合適的實驗器材,觀察酵母菌、青黴和蘑菇。
2. 用發黴的桔子和蘑菇的孢子印做演示實驗,理解真菌的孢子生殖。
教學難點:利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和青黴,總結歸納真菌的結構特點。
突破難點:
1. 課前複習顯微鏡的使用,細菌的特點。
2. 充分利用實物、圖片,比較總結歸納真菌的結構特點。
七、教學方法
教法:示例法、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
學法:透過收集資料進行自主學習、透過觀察實驗進行探究學習、透過調查活動和探究實驗進行合作學習
八、教學準備
教師:
1.課前讓學生分組選擇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查閱資料和調查。
2. 準備酵母菌培養液、青黴、蘑菇、放大鏡、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吸管、鑷子、解剖針、解剖刀、吸水紙、碘液。
3. 製作孢子印。
4.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
1. 小組成員分工協作,透過查閱資料,儘可能多地瞭解真菌,製作PPT和調查報告。
2.準備發黴的桔子或饅頭,將其裝入塑膠袋中,透過學生拍打,明確孢子的存在。
九、教學策略
本節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儘量鋪設路子讓學生去表達他們所瞭解到的真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科學觀的積極性。
1. 在課前佈置調查活動內容,開展調查活動。課上小組的代表上來彙報調查結果以及小組自評,形成良好的科學氛圍。透過交流認識到真菌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透過顯微鏡觀察酵母菌,結合酵母菌的電鏡照片,瞭解酵母菌的結構特點和出芽生殖;利用顯微鏡觀察青黴,結合電鏡圖片瞭解黴菌的結構特點;透過觀察蘑菇,瞭解蘑菇的結構特點。然後歸納總結真菌形態結構的共同特徵和營養方式。
3.準備發黴的桔子或饅頭,將其裝入塑膠袋中,透過學生拍打,明確孢子的存在。展示蘑菇製作好的孢子印,瞭解蘑菇的孢子生殖。
4.最後列表比較細菌和真菌的異同點,讓學生對真菌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十、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展示青黴和蘑菇。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營養價值很高的真菌;但我們也經常為桔子長毛、饅頭長毛、衣物發黴而苦惱,對於這些令我們既愛又恨的真菌,你最想了解哪些問題?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上,辨認真菌。由學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創設情景,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匯入新課。營造開放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一、各種各樣的真菌課前讓學生分組,自己選擇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查閱資料,寫出調查報告。學生分組展示自己調查報告。
《常見的真菌》《怎樣區別毒蘑菇》
《食用真菌的營養》等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理念。二、真菌的結構梳理問題,從認識真菌結構方面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小組合作,結合“觀察指導”動手實驗,認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觀察、表達、合作能力。1、觀察酵母菌組織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區分細胞壁、細胞質和細胞核。製作酵母菌臨時裝片,觀察觀察酵母菌,染色後,觀察酵母菌的結構和出芽生殖。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認識酵母菌的結構。2、觀察青黴組織學生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培養皿中培養好的青黴,再用顯微鏡觀察青黴的菌絲和孢子,注意它的形態與顏色。觀察培養皿中培養好的青黴。自學課本77頁青黴結構圖。每組派代表介紹各組的觀察結果。培養實驗觀察和表達能力,認識菌絲和植物器官的不同。3、觀察蘑菇組織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準備的蘑菇,注意它的形態結構。用手撕蘑菇,觀察它的斷面。自學課本77頁蘑菇結構圖。用放大鏡觀察蘑菇的子實體(菌蓋、菌褶和菌柄),蘑菇是由菌絲構成的。培養實驗觀察能力,理解蘑菇是由菌絲構成的。三、真菌的營養方式教師: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更容易採到蘑菇?為什麼夏天,受潮的糧食、衣服和皮鞋常常發黴長毛;而乾燥的糧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長毛?
教師:你們能不能從真菌的生活習性上推測它們的營養方式是屬於哪一種?學生:真菌適於生活在溫暖、潮溼,有機物豐富的環境中。
學生:酵母菌、青黴和蘑菇都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為生,真菌的營養方式是異養。適時引導,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引發思考,由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來解決問題。四、真菌的繁殖準備發黴的桔子或饅頭,將其裝入塑膠袋中,透過學生拍打,明確孢子的存在。透過多媒體展示,觀察孢子的釋放過程。
觀察思考,知道真菌是靠孢子來繁殖自己的,說出孢子適於繁殖的種種好處。觀察思考,真菌是怎樣繁殖後代的呢?是否和細菌一樣是分裂生殖呢?
青黴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輕,能隨風飄散到各處,它們遇到合適的環境,就能發育成新個體。所以,我認為真菌是靠孢子來繁殖後代的。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並將知識迴歸生活。五、製作孢子印展示孢子印,引導學生探究製作孢子印的實驗過程:
1.選取新鮮的蘑菇作為實驗材料。用解剖刀將菌蓋從菌柄上取下來。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紙上,扣上玻璃杯。
3.第二天,拿開玻璃杯和菌蓋,就可以看到白紙上留下與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狀孢子印。學生觀察並討論:
1.選取什麼材料?
2.如何能防止孢子被風吹散?
3.如何根據蘑菇孢子印的特點,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數量、形態和作用?鼓勵學生提問,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技巧,動手能力得到了鍛鍊。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真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徵。
學生總結真菌的共同特徵:
1.真菌有多細胞的,也有單細胞的。
2.細胞中沒有葉綠體,營養方式是異養。
3.具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
4.靠孢子繁殖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課堂練習1.蘑菇有根、莖、葉嗎?蘑菇的生長需要光嗎?為什麼蘑菇不是植物?
2.瞭解細菌的繁殖特點,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3.你還有哪些想知道的問題?學生分組討論,解釋現象,激發學生探討生物奧秘的熱情,產生共鳴。學以致用,情感昇華
板書設計
第三節 真菌
一、各種各樣的真菌——酵母菌、黴菌、蘑菇
二、真菌的主要特徵
1、單細胞或者多細胞(菌絲)
2、有細胞核——真核生物
3、營養方式——異養(多腐生)
4、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三、製作孢子印
教學後記:
1、新教材要求開發和運用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的資源來豐富我們的課堂,使我們的教學活起來,組織學生進行調查活動、收集資料是很好的方式,也是很有效的途徑,課前我已經佈置了學生分小組調查,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寫出調查報告,然後小組課上彙報調查報告。
2、在整個教學中,注重融入情景教學,努力創造一個和諧、民主、並充滿激情的課堂氛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夥伴。學生也不再是一味地聽與接受,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透過收集資料進行自主學習,透過觀察實驗進行探究學習,透過調查活動和探究實驗進行合作學習。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究、發現、體驗與感悟,獲得知識的同時提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圍繞觀察酵母菌、青黴、蘑菇的實驗組織教學活動,並結合科技發展和社會的熱點問題,拓展了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加上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支撐整個教學過程,讓初中學生在一個生動、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課堂中,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學習,從而很好的完成了本節的教學目標。
4、學生對顯微鏡掌握不熟練,導致課堂推進有些障礙,課堂預設內容沒有來得及充分展開,如能在問題預設方面再做些改進,課堂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