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烏塔讀後感作文

【精選】烏塔讀後感作文3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烏塔讀後感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1

烏塔,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如果不是你親眼所見,你相信她一個人獨自遊了很多國家嗎?這對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是絕對不敢想象的事。

為什麼我們中國沒有這樣的例子呢?因為父母“愛”孩子。為什麼愛要加雙引號呢?因為在中國,父母的這種愛不叫真正的愛,叫錯誤的愛。在中國,這種愛叫做“溺愛”。過分的溺愛,只會讓孩子養成依賴性的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籠中的小鳥,什麼事都要父母安排好。

為什麼中國父母會這樣愛孩子呢?那是來源於中國父母的擔心。在他們眼裡,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永遠都是一個懵懂的孩子,怕孩子餓肚子,怕孩子受傷。什麼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使孩子的人生道路平平坦坦。其實父母不知道,孩子只有經歷挫折才能成長。

烏塔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啊,為什麼她的父母就這麼放心地讓烏塔自己一個人去遊世界各地呢?這就是西方的教育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不同。烏塔的父母也愛孩子,但他們愛得正確。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在社會上走走,讓孩子熟悉將來發展的地方,讓孩子成為戈壁灘上的白楊,成為風雨中的胸鷹!而在中國,你看到的卻相反,父母卻說:“孩子還太小啊。”是啊,孩子就是小才能鍛煉出獨立自主的能力啊,等到長大了就已經太晚了。

想真正愛孩子,就讓孩子自己去獨立吧。父母們,張開你們那雙手,讓孩子們去自由自在地飛翔,讓他們自己去選擇人生的道路吧!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2

今天的語文課上,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文章講述的是作者到羅馬旅遊,在旅館遇到同宿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的故事。14歲的烏塔透過自己的努力,獨自遊歷歐洲,她的獨立自主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於一直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的我來說,烏塔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識帶給我的驚訝不亞於作者,她身上的許多優點值得我反思和學習。烏塔在旅遊前的充分準備,從行程的'安排到郵寄報平安的明信片,再到自主查閱相關書籍,甚至自己掙旅費,這些在我看來只有成人能夠做到的事情,卻在僅僅比我大4歲的小女孩身上實踐著。我也曾旅遊過許多地方,但只是做爸爸媽媽的“小尾巴”,一路被他們引領著、呵護著。偶爾與他們走散了,我會嚇得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相比之下,我對大人的依賴和獨立自主能力的缺乏,讓我在烏塔面前自慚形穢。

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想只要我有意識的培養自主意識,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加強自我管理,逐漸提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的成長實踐中獲得更多的自信。要知道,中國的孩子並不遜色於其它任何國家的孩子。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3

《烏塔》是汪曉潔寫的一篇文章,作者在羅馬旅館遇到一個德國14歲,上初中的小女孩—烏塔,該文主要講述了她獨自遊歐洲的故事。這一點讓作者佩服,讀完文章讓我敬佩的是: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自主意識強,生活中獨立,思想上獨立,辦事周密有計劃……

現在中國的小孩卻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家人都是百般呵護,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任何事情都是父母包辦,讓我們養成了壞的思想—依賴別人。就舉例說說我的一個好朋友吧!我有一次去她家裡玩,她一會喊媽媽削鉛筆、一會喊媽媽灌墨水、一會喊爸爸幫忙收書包……什麼事情都依賴家長,由此讓我想到了“花盆裡長不出蒼松,鳥籠裡飛不出雄鷹。”

讀了《烏塔》我感受到了,我們要首先做到思想上不依賴別人,再行動起來,只要堅持不懈就可以達到目標——生活中的獨立。以後我可以幫爸爸媽媽經常洗碗、洗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出門旅遊前可以幫爸爸媽媽設計路線、安排日程和查詢相關旅遊城市的資料。我們要改掉依賴別人的壞思想,要像烏塔一樣做個思想上、生活中都獨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