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那麼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1

目前物種消亡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1萬7000種動植物瀕臨滅絕。哺乳動物中的21%、鳥類中的12%、淡水魚中的37%以及植物中的70%,如今都在受到威脅。為了使這一嚴峻問題獲得關注,聯合國將20xx年命名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

生物多樣性是指物種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在剛剛過去的50年間,為了滿足食物、淡水、木料、纖維等日益增長的需要,人類已經以更快更廣泛的方式使生態系統不斷惡化,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速度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與其同日而語。一方面,土地與海洋資源遭到過度開發,生態系統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有些破壞被認為是不可修復的。在陸地上,由於開墾耕地和獲取木料的需要,森林被大量砍伐;在海洋裡,由於漁業是人類攝取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有一半的漁場已經被完全開採,四分之一的漁場被過度開採。另一方面,我們在燃燒化石燃料的同時,也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而溫室氣體會吸收大氣中的熱量。現在積累的溫室氣體量達到了80萬年來的最高值,這特使氣溫升高,導致上千種動植物物種滅絕。

一旦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那麼對人類生存來說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資源將不復存在。各國政府將於20xx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召開首腦會議,試圖就人類保護生物多樣性問題確立新的目標。

1.為什麼人類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別說說下面兩種做法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何關係。

(1)如果每個汽車司機都注意給輪胎及時充氣,車輛能效就能提高6%,每輛車每年就可以減少9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2)中國積極參與了聯合國糧農組織支援的亞洲乾旱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區域性行動,實施森林的可持續開發計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因為一旦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那麼對人類生存來說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資源將不復存在。

2.(1)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以避免因氣溫升高而導致物種滅絕。

(2)森林的可持續開發可以減少對生態系統資源的破壞。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第1-3題。

數不清的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擁有的豐富的基因,它們賴以生存的森林、草地、海洋等生態系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生物多樣性。在潮溼陰暗的熱帶雨林中、在漆黑冰冷的海洋深處,有多少生命徘徊在人類的視野之外!科學家曾在19棵熱帶雨林的樹上發現1200種硬殼蟲,其中近1000種人類從未研究過。就連南美洲的淡水魚,有半數的魚種人類還不清楚。在地球上一千萬種生物中,被我們命名的只有140萬種。說到這裡我們不能不提一下被稱作"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經考察,在一公頃熱帶雨林中,平均可以發現300種喬木。而在溫帶一公頃的森林中,卻只能找到10種喬木。熱帶雨林中一顆喬木上能發現43種螞蟻,相當於英倫三島全部的螞蟻種類。熱帶森林的面積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7%,卻生長著全世界物種的50%-90%,也就是說,全球多半物種生存在7%的土地上。

1.作者在說明生物的多樣性時,除了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外,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說明事物時,主要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中加點的"近"可不可以去掉,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作比較、下定義、打比方。答對2種即可。

2、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物件和寫作目的選擇最佳說明方法。上面文段是要說明生物的多樣性,因而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最能體現生物的多樣性。意思答對即可酌情給分。 3、"近"字不能去掉。用了"近"字,表達的是概數,能準確地表現人們對許多硬殼蟲未作研究的狀況。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3

我國湖泊數量銳減 生物多樣性顯著下降

20xx年,在科技部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支援下,由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牽頭,我國進行了第二次湖泊治理調查。這也是我國首次設立以掌握我國主要湖泊現狀、完善中國湖泊資料為目的的重大專案。

調查資料表明,近30年來,長江流域消失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96個,近50年來我國消失的面積大於I平方公里的湖泊多達243個。

以20xx年和20xx年為基準年,有關部門對湖泊數量、面積和分佈現狀進行遙感調查,並開展了面積大於I0平方公里主要淡水湖泊的水量、水質和水生資源系統調查。

調查表明.我國湖泊總體變化態勢為,北方和西北千早區期泊水位下降,鹽鹼化萎縮現象嚴重,青藏高原湖區湖泊水黃與湖面波動劇烈,雲貴高原湖泊生物多樣性下降,水質降低明顯,東部平原湖泊調蓄能力下降,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突出。

湖泊的變化給生物多祥性也帶來了重大影響。

最具代表性的是,長江流域多數湖泊土著魚類受外來物種入侵、江湖阻隔和過捕濫撈等因素影響而瀕危。

又如,滇池在20世紀50年代記裁有土著魚類26種,列20xx年後分佈於湖體的僅有4種,在20xx-2010年的兩次調查中僅發現I種。同樣,在雲南的瀘沽湖,原來有4種土著魚類,但引進外來魚類後,在20xx-2008年兩次調查中僅發現l種。據調查資料對比分析,作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的太湖,魚類資源種類由20世紀60年代的106種下降到目前的60-70種、洄游性魚類幾乎絕跡。

水生植物多樣性也顯著下降。以滇池為例,20世紀50年代記載水生植物有100餘種,最近的兩次調查僅發現19種,約80%的種類消失。其餘湖泊水生植物種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減少。

如今,人們主要透過控制陸源汙染、湖泊底泥清淤、調水引流和生態修復等措施來治理湖泊環境。但更為重要的是,對湖泊治理需要科學和長遠的認識,需要短期治標和長期治本相結合,在逐步控制流域點源與面源汙染問題後,從流城整體角度對湖泊——流城實施一體化綜合管理。

(摘自20xx年1月15日《科技日報》,有刪改)

小題1:(2分〕除了列數字外,本文還主要採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

小題2: (2分)文中“調查表明”和“調查資料表明”是不是多餘的?說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 (2分)長江流域多數湖泊土著魚類瀕危,你認為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小題1:舉例子 作比較

小題1:不是多餘。表明下面的內容有據可查,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意近即可)

小題1:湖泊數量減少,外來物種人侵,江湖阻隔,過捕濫撈。(只答後三點得1分)

小題1:試題分析:本文為了說明“我國湖泊數量銳減 生物多樣性顯著下降”這一特徵,除了列數字,還採用了“舉例子、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舉例子”,主要舉得是“滇池、太湖”等生物種類的變化;“作比較”,主要是“滇池、太湖等地過去的生物種類與現在的生物種類”進行比較。

小題1:試題分析:“近30年來,長江流域消失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96個,近50年來我國消失的面積大於I平方公里的湖泊多達243個”是經過具體的調查得出的準確資料;“我國湖泊總體變化態勢”是經過科學的調查得出的結論的。並不是大概的猜測,是特別的準確的,這些詞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小題1:試題分析:長江流域多數湖泊土著魚類瀕危,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第4段講的“湖泊數量減少”,第6段講的“外來物種人侵,、江湖阻隔、過捕濫撈”,這些都是造成土著魚類瀕危的主要因素。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6題。

材料一

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長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在創造文明的同時也締造了一個深受人類影響的全球生態系統。長期以來對生物資源及土地的過度利用,導致了動植物棲息地喪失、環境汙染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生態環境及生物系統遭受了嚴重破壞。據專家估計,由於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目前正在以相當於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約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物種分佈發生了大範圍的變化,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生物多樣性危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 伴隨工業化和現代化必然出現,反過來又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一個歷史過程;城市化水平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指標。但無序蔓延的城市開發使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日益萎縮,一部分動植物不得不和人類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約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築、停車場等硬化,水不容易滲入,植物的種子難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千米數萬人,密集的人流對諸多生物而言是潛在的危險;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汽車、摩托車等在飛馳。高樓大廈林立,熱量不斷聚集,城市中心的溫度有時甚至高出周邊10°C之多,這種熱島效應對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幹擾因素。

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發展帶來了巨大財富,目前它卻面臨著來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脅。城市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成為生態學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問題。

(取材於幹靚等的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屬於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一項是(3分)

A、生物種類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動植物瀕臨滅絕。

C、物種分佈發生大範圍變化。

D、動植物和人類共同生活。

2、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深受人類影響的全球生態系統利於緩解生物多樣性危機。

B、第一段透過列舉資料來凸顯生物多樣性危機的嚴重程度。

C、生態學者關注的焦點是生物多樣性危機給人類帶來哪些損失。

D、這則材料反映了對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擔憂並提出了應對策略。

材料二

近年來生物學家發現,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種對相比地球漫長曆史還十分年輕的人工環境有著不可思議的適應力。

科學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種在城市中的進化情況。“坦白說,部分物種對這種極端約束適應能力之強著實令人驚歎。”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功能生態學與進化生態學研究中心主任皮埃爾—奧利維耶切普圖評論道。“這其中不僅存在微觀進化,我認為在某些情況下還有宏觀進化。”荷蘭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進化論研究員曼諾希爾圖森說,“我們在城市觀察到的進化,其速度接近理論上的最大值,這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

聯合國預計21世紀城市化程序將步入快車道: 20xx年,全球城市面積將達140萬平方千米;到20xx年,城市居民將新增25億。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產物,最早出現於5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如今,城市化將成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進化動力之一。

的確,城市中生物進化的各類實證開始湧現,水泥路旁、大樓腳下、陽臺邊緣、地鐵站樓梯等,無處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鐵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蟄,相較於鳥類的血液,它們現在明顯偏好哺乳動物;它們與其他蚊子種群之間,已經產生了明顯的生殖隔離。除了野生物種和家養物種,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現了新型城市物種,這使人們重新審視城市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問題。科學家將城市與遭受高度集約化農業嚴重破壞的鄉村環境進行對比後,發現城市中的物種往往比鄉村更多。相較於鄉村,城市為物種提供了多樣化的生境。動植物可以依附於各種各樣的角落、邊沿、牆縫,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溼的水溝裡,或者棲居於精心維護、富有情調的花園中。它們可以全年獲取水資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資源和食物的獲得具有季節性。熱島效應也成為城市生境的一大優勢,城市冬季不再嚴寒。

在密集型農業時代,城市將成為全新的生態系統,有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並且這一潛能還將不斷得到激發。(取材於吳蘇妹編譯的相關文章)

3、材料二說,與遭受高度集約化農業嚴重破壞的鄉村環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種往往更多。下列對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樣的棲居地。

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護。

C、城市中有持續性的水源和食物。

D、城市的冬季溫度一般比鄉村高。

4、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環境特點,認為應該減緩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達了科學家對城市中生物進化速度的憂慮。

C、兩則材料中關於城市化是人類文明的產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兩則材料中關於熱島效應是否有利於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材料三

研究發現,每個物種每一次成功適應城市生活的同時,會有多個物種在當地消失;而一個物種若過於迅速地適應了城市生活,也意味著有眾多個體要做出犧牲。城市化引發的生物快速進化往往要付出代價。

多倫多、波士頓等城市裡的白車軸草,為提高抗寒性而捨棄了釋放氰化物的能力。釋放氰化物可抵禦來自食草動物的威脅,但抗寒性會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溫使得積雪極易消融,沒有了積雪的覆蓋,植物就難以抵禦夜間冰凍。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內的人類活動,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動物在夜間變得更加活躍,呈現出夜行性增強的趨勢。夜行性增強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包括習性的改變、繁殖能力的降低等。關於紐約市各公園白足鼠的研究發現,相比鄉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體內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現過度表達。此種進化選擇極有可能與在城市中能夠輕易吃到人類丟棄的油紙、吃剩的比薩餅和芝士漢堡有關。自1940年以來,義大利城市地區家蝠的顱骨體積在不斷增大,這或許是受 路燈影響。路燈會吸引並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蟲,隨著世代更替,咬合力強的蝙蝠越發具有優勢。

城市中的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生物進化是一個難以操控、可預見性低的課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助理教授馬克約翰遜強調說:“我們觀察到,一些物種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現出趨同進化。在部分城市,物種未能順利適應,箇中緣由目前還不得而知。”(取材於趙熙熙等的相關文章)

5、根據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白車軸草為抵禦積雪的覆蓋而捨棄了釋放氰化物的能力,這與城市高溫有關。

B、哺乳動物因夜行性增強而改變了習性,繁殖能力降低,這與人類的活動有關。

C、城市白足鼠可能因為吃了比薩餅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種基因出現過度表達。

D、路燈吸引並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蟲,家蝠或因捕食它們而顱骨體積不斷增大。

6、 就城市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上面三則材料分別表達了什麼觀點?說說這些觀點對你認識這一關係有何啟發。(7分)

答案:

1、D

2、B

3、B

4、C

5、A

6、第一則材料,生物多樣性面臨城市化的威脅。

第二則材料,城市有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

第三個則材料,城市化引發的生物快速化,要付出代價。

啟發一,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二,瞭解城市化程序的深刻影響,三,關注城市化,關注生態,關注自身的生存環境。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5

①美國的生物醫學家喬治?雷納茲,在世界上第一個心臟起搏器的設計和研製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研究過人體在各種運動狀況下心臟的反應和心跳的變化,後來又沉醉於動物心臟和心跳的研究。

②雷納茲來到了戈格納島。出沒於那一帶海域的300多頭座頭鯨,成了他的研究物件。20xx年,他成功地記錄了5頭鯨的“心聲”。在考察時,雷納茲絕不追逐或跟蹤座頭鯨,因為這麼一來,鯨的心跳頻率就會發生變化。雷納茲和他的合作者只能耐心地待在潛艇裡,等待著座頭鯨靠上來,然後抓緊時機記錄鯨的心跳聲。雷納茲等人發現,與人的心跳聲相比,鯨的心跳聲顯得緩慢而又深沉。而且,鯨在水面上和深水時的心跳是不一樣的。在海面上鯨每分鐘心跳五六次,但在水下100米處它每分鐘只有三次心跳。

③至今,雷納茲和他的合作者已記錄了300多種動物的心跳聲。陸上大型哺乳動物如大象、老虎、獅子的心跳聲,也被他們一一記錄在案。雷納茲認為,其中最奇特的莫過於海鬣蜥的心跳聲了。如今,人們只有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域才能一睹這種動物的“尊容”。遇到鯊魚或其他危險時,海鬣蜥的體色會突然一變,令鯊魚不知所措。不一會兒,海鬣蜥的心跳聲也戛然而止。眼看即將到嘴的美味不翼而飛,氣勢洶洶的鯊魚這時也只能望洋興嘆了。據記錄,海鬣蜥停止心跳的時間可長達45分鐘。後來,雷納茲發現,自動停止心跳並非海鬣蜥的“專利”,大名鼎鼎的科莫多巨蜥也有這種高招。

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雷納茲等人竟然忠實地記錄了蚊子的“心”跳聲。要知道,蚊子是沒有心臟的,只有一根極細的管腔,它每分鐘搏動l 000次,與翅膀的振動頻率差不多。因而,科學家記錄在案的並非蚊子的“心”跳聲,而是它的電訊號。為了傾聽這一訊號,他們作了巧妙的安排:把蚊子固定在一個適當的地方,使它無法動彈,同時製造了一種玻璃顯

微電極,還設計了一種異常敏感的儀器,以便放大蚊子的電訊號。蒼天不負苦心人,雷納茲等人終於如願以償地聽到了蚊子的“心”聲。

⑤經過近20年的研究,這位別出心裁的生物醫學家發現,研究動物的心臟和心跳有利於人們揭示生物的進化之謎,也可為人們戰勝心血管疾病提供啟示。

(選自《趣味生物學》,上海辭書出版社20xx年8月)

1.請給本文加一個標題 。

答:

2.第③段劃線句子中“並非”這個詞不能去掉,為什麼?

答:

3.蚊子是沒有心臟的,雷納茲等人是怎樣把蚊子的“心”跳聲記錄下來的?

答:

1.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坦然平和的心境和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

2.傾聽動物心聲或者動物心跳的研究

3.句中用“並非”一詞強調並不是,即自動停止心跳除了海鬣蜥可以做到,還有其它動物可以做到;而去掉“並非”就變成只有海鬣蜥能做到自動停止心跳了,這與事實不符。 17.(4分)雷納茲等人記錄在案的並非蚊子的“心”跳聲,而是它的電訊號。為了傾聽這一訊號,他們作了巧妙的安排:把蚊子固定在一個適當的地方,使它無法動彈,同時製造了一種玻璃顯微電極,還設計了一種異常敏感的儀器,以便放大蚊子的電訊號,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地聽到了蚊子的“心”聲。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6

①通常認為獅子、老虎、鯊魚這些食物鏈頂端生物沒有天敵,實際上它們都鬥不過人類。而我們一直認為人類是這個星球的主宰,( )實際上我們也是獵物而已,( )蚊子確實以我們為食。②公元2015年,由蚊子傳播的“寨卡病毒”引起了全世界的熱議與恐慌。這種病毒主要透過伊蚊在人群中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在疫情最嚴重的巴西,2015年感染者多達150萬人,新生兒小頭症疑似病例激增至3894例。

③伊蚊是蚊子族裔中有名的狠角色,其代表明星是埃及伊蚊。伊蚊喜歡白天獵食,地點通常在城市,主要傳播登革熱、黃熱病和淋巴絲蟲病等疾病。

④以登革熱為例,20世紀60年代以來,登革熱患者數目一直在顯著上升,每年有5000萬至5.28億人感染,大約25000人死亡。登革熱的流行區域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潛在感染人口數量在25-30億,佔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當然,你不要以為伊蚊傳播的其他疾病就是小角色,比如你去查一下黃熱病,就會發現歷史上感染幾十萬幾百萬人並導致數萬人死亡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因此,伊蚊是貨真價實的“職業殺手”。

⑤另一個狠角色是按蚊,代表明星則是斯氏按蚊。按蚊喜歡夜晚出沒,地點通常在郊區,傳播的是大名鼎鼎的瘧疾。瘧疾病例每年達3-5千萬,流行區域主要在非洲、南美洲和亞洲南部,潛在感染人口數量在3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一半。以2015年為例,共有97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瘧疾,報道的感染數量超過2140萬,導致43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兒童。WHO在2016年的資料顯示,平均每一分鐘就有一個兒童死於瘧疾。毫不誇張地說,按蚊也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

⑥既然蚊子與人類有如此大的血海深仇,為什麼不徹底把它幹掉?當然,對付蚊子不是沒有辦法,我們祖先最早不就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武器——手掌嘛。不過,副作用是有點疼並且效率不高。當然人們也試過蚊香、引誘器和殺蟲劑,但似乎都治標不治本。

⑦難道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嗎?當然有,比如近年來馬來西亞、印度等國研製利用轉基因技術使蚊子的後代失去生存能力,最終達到種群“自毀”的目的。這種方法目前看來,效果不錯。但“轉基因”可能帶來的變化引發了一些人的擔憂,轉基蚊是否會改變生態系統的構成,是否會對人類的繁衍生息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人們對於無法預知的未來總是充滿憂慮……

1、為第①段括號處選擇最合適的選項( )

A.那麼 然而 B.所以 但是 C.然而 因為 D.不但 而且

2、第②段運用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其作用是

3、文章將伊蚊和按蚊做了以下幾方面比較:

主要傳播的疾病,以及疾病的流行區域 。

4、下面句子放在文章第( )段和( )段之間最合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年因伊蚊、按蚊叮咬致死的人數約有七十多萬。

5、以下對文章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將蚊子拍死是自古以來行之有效的滅蚊方法

B.蚊香、誘捕器、殺蟲劑等對滅蚊子毫無效果

C.轉基因蚊雖然能有效滅蚊但可能會帶來不可知的災難

D.作者認為用轉基因技術滅蚊是有效的,應大力推廣。

參考答案:

1. (3 分)C

2. (3分)用具體的資料(列數字)說明蚊子(伊蚊)帶來寨卡病毒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之嚴重;也是用熱議事件(人們身邊發生的事件)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對蚊子的說明。

3.獵食時間 獵食地點 致病資料

4. 第⑤段和⑥段

答題要點:需理清各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第③段緊接第②段介紹伊蚊。第⑤段 又承接上文介紹“另一個”按蚊。介紹了兩種蚊子之後說明其共同造成的危害之大——致死人數,然後才有下文第⑥段滅蚊對策的說明。

5. C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7

保護生物多樣性

目前物種消亡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一萬七千種動植物瀕臨滅絕。哺乳動物中的21%,鳥類中的12%,淡水魚中的37%以及植物中的70%,如今都在受到威脅。為了使這一嚴峻問題獲得關注,聯合國將20xx年命名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

生物多樣性是指物種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在剛剛過去的50年間,為了滿足食物、淡水、木料、纖維等日益增長的需要,人類已經以更快更廣泛的方式使生態系統不斷惡化,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速度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與其同日而語。一方面,土地與海洋資源遭到過度開發,生態系統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有些破壞被認為是不可修復的。在陸地上,由於開墾耕地和獲取木料的需要,森林被大量砍伐;在海洋裡,由於漁業是人類攝取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有一半的漁場已經被完全開採,四分之一的漁場被過度開採。另一方面,我們在燃燒化石燃料的同時,也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而溫室氣體會吸收大氣中的熱量。現在積累的溫室氣體量達到了80萬年來的最高值,這將使氣溫升高,導致上千種動植物物種滅絕。

一旦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那麼對人類生存來說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資源將不復存在。各國政府將於20xx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召開首腦會議,試圖就人類保護生物多樣性問題確立新的目標。

18. 為什麼人類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2分)

19. 分別說說下面兩種做法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何關係?(4分)

(1)如果每個汽車司機都注意給輪胎及時充氣,車輛能效就能提高6%,每輛車每年就可以減少9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2)中國積極參與了聯合國糧農組織支援的亞洲乾旱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區域性行動,實施森林的可持續開發計劃。

參考答案

18. 答案:因為一旦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那麼對人類生存來說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資源將不復存在。(2分)

19. 答案示例:(1)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以避免因氣溫升高而導致物種滅絕。(2分)

(2)森林的可持續開發可以減少對生態系統資源的破壞。(2分)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生物多樣性是一定時間、一定地區所有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的總稱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環境相互作用並經過幾十億年的演變進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構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樣性與其物理環境相結合而共同構成的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支援系統,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於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美化和穩定生活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樣性在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等方面對人類的生存所具有的現實和潛在意義難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0多個國家的政府首腦簽署通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生物多樣性公約》這是一項全球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戰略宣言,目的是為了當代和後代人的利益,為了生物多樣性的固有價值,盡最大可能維持、保護和利用生物多樣性。

生物物種多樣性在地球上分佈很不均勻,這主要是由水熱條件的差異、地形的複雜性和地理隔離程度造成的許多熱帶島嶼和其他一些陸地地區全年高溫多雨,地理位置相對孤立,境內地表複雜,使得這裡生存的生物種類最多。

自從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由於各種自然原因,難以計數的生物已經滅絕,現存的500—1000萬種生物僅是過去曾經生活過的幾十億種中的少數倖存者物種滅絕和生態系統被破壞,由此造成的遺傳多樣性的損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彌補的這不只是直接減少了人類可利用的生物資源,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一般認為,一種生物物種的滅絕,將給以其為生存條件的其他10—30種生物的生存帶來威脅。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起源與進化的基礎,生物等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是保障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由於長期以來人類對生物環境的破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保護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樣性遭受的損失令人觸目驚心因此,採取有利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

7.從原文看,下列對“生物多樣性”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生物物種的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複雜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方面

B.生物多樣性是在漫長的演變進化中,由生命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在幾十億年的漫長過程中形成的生物群體的總稱

D.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維持生態平衡,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水熱條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離程度等因素,與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分佈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B.地球上多數生物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在於人類對生物環境的破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

C.生物資源的利用必然導致物種的滅絕和生態系統的破壞,其造成的遺傳多樣性的損失是不可逆的

D.一種生物物種的滅絕,就會使10—30種生物物種滅絕,從而使人類可以利用的生物資源越來越少

9.依據原文的資訊,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只有利用生物遺傳變異特點,改造生物基因,才能為人類創造出適宜的生存環境

B.《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簽定,將使現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維持、保護和利用

C.由生物物種多樣性分佈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極地地區的生物物種比較貧乏

D.目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當務之急是大力培育動植物的新品種,彌補物種的缺失

參考答案:

7.C /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能力C項偷換概念,“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的總稱”並非“生物群體的總稱”。

8.A /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篩選和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B項無中生有,第四段只是列舉了“人類對生物環境的破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保護不力”等原因,並未說是“主要原因”;C項語意絕對,“必然”絕對化了;D以偏概全,第三段中是“以其為生存條件的”生物。

9.C /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A項因果倒置,“創造出適宜的生存環境”是前提不是結果;B項超前肯定,“將使”“都得到充分”不合實際;D項避重就輕,“當務之急”應該是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

生物多樣性閱讀答案9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

談起生物多樣性,大家好像都明白,又不太明白,多數人屬於一知半解。不少機構和組織都在關注,可在現實決策中,其地位卻不夠明顯。生物多樣性保護,成了一個概念看似很近、行動卻很遙遠的話題。

為何會這樣?從根本上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質依然是保護與發展的關係。近,來自於保護需求的緊迫性;遠,是由於發展需求的急迫性而無暇顧及。在兩者的博弈中,怎樣許生物多樣性一個未來?答案就在我們手中。

生物多樣性保護,概念近在咫尺。因為其形勢十分嚴峻,不認識,不行。

有一組資料: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資源;每年有1300萬公頃森林消失;l/4的哺乳動物、l/8的鳥類和l/3的兩棲動物面臨滅絕:3/4的漁場已枯竭、廢棄或面臨減產的危險;物種死亡的速度超過其自然繁殖的1000倍。不是危言聳聽,這就是我們生存的環境,也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

現實值得反思。作為地球上百萬生命中的一員,作為地球上最頂級的物種,人類正在用其20萬年的歷史,暴珍地球40億年累積的財富,不能說這些不是我們一手造成的結局。

與發展眼前利益相較,生物多樣性保護似乎遙不可及,不關當代,其未來也近乎未知。

要發展,不可能不要資源,要資源,生物多樣性就會受到影響。這是在發展中不可迴避、也迴避不了的問題。其實,要資源並不可怕,可怕的在於我們認知的有限加上短視的目光,以及在急功近利觀念指導下的發展模式。

作為百萬物種的一種,人類要想認知整個自然,是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資料顯示,目前,科學家只能識別全球500萬~3000萬物種當中的近200萬種。也就是說,大量的物種或許未曾與人類相識就已經悄然消失。而對於物種的消失,更是看不見、摸不著,甚至無從知曉,至於其消失後的影響。人們很難去預計,也少有精力去擔憂。

相對於認知的模糊,更嚴重的是我們曾經的短視。人們若能有自知之明,進而體現在行動中的小心翼翼和三思而後行,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局面也許不會像今日這般嚴峻。可現實中,認知的侷限並未成就人們自身的謹小慎微,反而催生了相當長時間內急功近利的發展觀念,以及隨之而來的、無休止的人為干擾。有的水電站即使對魚類洄游和產卵有影響,依然成功上馬;有的灘塗溼地圍填即使對候鳥遷徒有影響,依然填得不亦樂乎。一些決策者心裡,雖知生物多樣性保護鏈往與眼前經濟利益和發展需求有衝突甚至相悖,但因保護難有政績、難見效果,因此,他們做出了可以理解、卻不太妥當的決策。

事實面前,我們需要覺醒,需要釜底抽薪。即使當下難見效果,即使沒有留下政績.但歷史的使命會讓我們所做的成為永恆。

8.下列不屬於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卻很遙遠的原因的一項是

A.著眼於當下的急功近利的發展觀。

B.對物種的消失存在認知的模糊。

C.生物物種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

D.認知短視及無休止的人為干擾。

9.根據全文內容,最適合作這篇文章標題的一項是

A.生物保護與敬畏自然

B.生物保護從現在做起

C.生物多樣的保護與發展

D.許生物多樣性一個未來

10聯絡全文,指出畫線句中需要釜底抽薪的具體內涵。(3分)

參考答案:

8.C 9.D 10.(1)協調好保護與發展的觀念。(2)著眼未來,從當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