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手抄報
導語: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臘八節的手抄報。歡迎閱讀!
臘八節的手抄報
臘八節的手抄報
臘八節的手抄報
臘八節的手抄報
臘八節的手抄報
臘八節的手抄報
臘八節的手抄報
內容
1、我們中國喝臘八粥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從前有一個三口之家,老倆口和一個兒子。老倆口一年到頭勤勤懇懇,家裡不愁吃穿。那兒子卻又饞又懶,什麼活也不會幹,老倆口拿他也沒辦法。老頭得了重病,臨死前對兒子說:“兒啊,你要學幹活,要不早晚會受罪的。”
2、兒子沒把爹的話放在心上,靠著爹留下的房子、地、糧食,仍然天天吃喝玩樂。不久,他娶了個媳婦,碰巧這媳婦和男人一樣懶饞。老太婆看著這不成器的兒子和媳婦,沒多久就給氣死了。
3、從此,夫婦倆更是無所顧忌地吃喝揮霍,漸漸地把父母留下的東西都吃完花光了。冬天到了,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倆人擠在牆角凍得直打顫,餓得眼發花。到臘月初八這天,他倆再也熬不住了,勉強掙扎起來,抖抖囤底,煮了半鍋五穀雜糧稀粥湯喝了。這時他倆才想到爹媽的話,可是晚啦,喝口粥湯頂什麼事呀!兩人連凍帶餓不過半夜便死去了。
4、這事很快傳開來,後來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家家五更天起來,人們將紅米、紅棗、蓮子、花生等等和在一起,做成“臘八粥”,在吃粥時,老人們總愛對晚輩講這個故事。
臘八節的介紹
臘八節,每年農曆的十二月初八,在那一天,老百姓就會吃臘八粥等傳統的食品來慶祝,這種習俗在我過已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人們會到比較有名的廟宇拜神,以驅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臘八節的歷史由來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臘八節詩句
1、《臘節》
北齊 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2、《臘八日水草菴即事》——(清)顧夢遊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恨,且喜雲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閒遊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髮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3、《臘日》
唐 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
4、《臘八粥》
清·道光帝
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