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中國歷史》讀書筆記

《中國歷史》讀書筆記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歷史》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歷史》讀書筆記1

這一章講的是古代歷史:

開運河雖然有好處,但是他卻犯了過錯,反倒自己吃了苦果。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許多地方都有唐人街。外國人叫中國人是“唐人”。“唐人”這個響亮的稱呼,是從哪兒來的?大唐帝國,威名遠播四方,英明的唐太宗,誰不敬仰?繁華的長安城,吸引了多少外國學子和客商,誰不衷心向往?我們都聽說過女皇武則天的事蹟,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讀過韓愈、柳宗元的文章,李白、杜甫的詩;唐僧取經到印度,文成公主到西藏,一件件,一篇篇,那一個故事不深深扣動了我們的心房?可惜啊,可惜!好好一個大唐帝國,竟然斷送在幾個昏君手裡。他們自己昏了腦袋不要緊,卻苦了可憐的老百姓,弄得天下亂紛紛,送了大唐帝國的性命。

我讀了這一章之後,我覺得很可惜,大唐那時候很富饒,有詩人,也有官員,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年代,可是,由於那幾個昏君,就毀了大唐的一切,我覺得這很可惜,如果大唐管理適當的話,我們說不定已經趕上了發達國家,成為威震四方的國家。

《中國歷史》讀書筆記2

書有很多種類,有的優美典雅,有的驚心動魄,還有的疑團重重……可這本《圖說中國歷史》卻是神秘又讓人好奇,慢慢翻動書頁,似乎幾百上千年的時光在指縫溜走,連空氣都凝住了。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五千年的風風雨雨,《圖說中國歷史》濃縮了每個朝代的精華。看著一個個朝代在我的眼底翻過,彷彿時光在逆轉,河水在倒流,閉上眼,深深吸一口氣,我穿越了時光隧道,再睜眼一看,我來到了秦朝。雖然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但總是太殘暴,我看見一批批百姓被趕去建長城,連老人和小孩也不放過,真是忍不住也想去幫忙搬磚。剛一彎腰,我卻被時光帶到了玄武門,這兒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戰爭,原來這就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兄弟,坐上了皇位。我禁不住感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不管如何,他都是一位好皇帝,讓天下百姓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我低頭深思了,沒想到抬頭卻親眼目睹了中國第一位女皇武則天的風采,連忙上前想打個招呼,一踏步卻又來到了明朝,看見了青花瓷。那精美的圖案讓人讚不絕口,正當我伸出手小心地撫摸著這曠世珍品,卻聽到了清晰的馬蹄聲和一聲聲慘叫,陸上刀光劍影,海面硝煙瀰漫,這難道是著名的甲午戰爭?一霎那,我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無情……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大禹治水。水能給我們帶來便捷,也給我們帶來災難。像現在的“莫拉克”颱風,滾滾山洪呼嘯而來的時候,毫不留情的吞噬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大自然的力量是可怕的,治水是多麼要緊啊,鑿山開渠,把洪水引進大海,大河,幾千年前的方法我們現在也在用。

不論是什麼朝代,都有著他一時的輝煌,不管如何,都會在歷史的長河裡熠熠發光,我喜歡歷史這類的書!

《中國歷史》讀書筆記3

吳思先生的《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一書主要描繪的是明清官場中百姓、官員、皇帝之間各種複雜的內部章程、潛在規定。這裡所說的潛規則是相對正式規則而言的,它隱藏在冠冕堂皇的正式規則之下,表象上誰都看不見,其實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約定。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擺平違規者》一文中所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祝福避趨之”的林則徐也收了陝西糧道的陋規(下級“孝敬”他的禮品)。這讓我認識到,一些潛規則已經超越了道德的層次,而成為了一人們意志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

聯想以前我讀過的《醜陋的中國人》和其他資料,我發現:這種廣泛的認可、接受潛規則並以為理所當然,心安理得的心態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民族文化之中,在這裡我稱之為民族的“潛”性。

在我們的民族文化中人們對潛規則情有獨鍾,人們往往將這種規則稱為慣例。在這裡潛規則並沒有貶義,而是中性的,正如《有關潛規則的定義》一文中所說的:“潛規則是人們私下認可的行為約束”,“可以使互動各方的衝突減少,交易成本降低”。為了體現這種規則,我在這舉兩個真實的例子。

其一,我爸爸的一個好朋友是一位內科醫生,由於他是主任醫師,所以常常要做手術,而在開刀之前,患病家屬通常會給一些錢或土特產,錢也不多,但送完之後病人家屬及病人就放心了——因為醫師收了東西嘛,自然會認真開刀的。而醫師也高興,得到別人的尊重,工作了更賣力了。於是雙贏實現了。不過,正式規定的是:治病是醫生的天職。既然是義務,又為何要多收錢物呢?但多收一點,皆大歡喜;少收或不收,兩方都不太滿意。所以真正實施的還是潛規則。

其二,我老家農村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新當選的村長要請全村人喝酒吃飯。而規定的制定者是前幾任大方的村長,日子久了,村民也逐漸習慣了,便一直延續下來了。此後的村長為了答謝村民的支援,也為了提高自己在村民中的威信,也都樂意接受。這一套規則就這樣定下來了。這當然是在正式規定中找不到的。

在《潛規則》中有句話說的好:“這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道德善惡問題,我面對的是大多數人處於一種利害格局中尋常或者叫正常的行為,它基於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趨利避害的`現實計算。”用這句話大概就可以解釋上述兩個例子了。

如果要我進一步說明潛規則產生的原因和話,我認為人們的私心應該是主要來源。人們都愛依據私心來擴大自己的利益,這是的利益包括權、錢、榮譽,廣泛來說應該也包括對道德的追求。當大眾的私心達到一個交匯點時,一個新的潛規則便又誕生了。人們按照這種比正式規則更有利於自己的內部章程互不侵害的合作共贏的生活並加以維護。但當這個交匯點低於社會道德標準而有害於他人時,規則就是非正義的,反之則對社會無害。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清朝滅亡的二千多年內,封建統治者都宣稱是以所謂的“儒家”思想來治理天下,但真正維繫帝國統治的理論卻與他們所宣揚的那些“仁義道德”、“清正廉明”等原則相去甚遠,而在各級政府大行其道的是與光鮮的正式規則外表相對的潛規則。可以說,中國古代官場的真實歷史就是潛規則的歷史。而幾千年潛規則的積累沉澱將其中一些精華融入了我們民族的特性之中,演變發展成了我今天所說的民族的“潛”性。

《中國歷史》讀書筆記4

趙匡喜歡統一天下,卻擔心部下會反叛,一杯酒就奪了眾將官的兵權。自以為從此子孫萬代,穩坐江山,誰知道,他自毀長城,機關算盡,反而弄得自己的王朝風雨飄搖。宋朝虛弱了。官汙吏胡搞,老百姓的日子真難煎熬。有頭腦的人要改革,守舊的人不願意,新黨舊黨鬧得不可開交。鑽出幾個投機派,冒充新黨爬上了臺,丟了“羊頭”只把“狗肉”賣。世上的奸商,最數他們壞。“花石綱”、“生辰綱”,把老百姓逼上梁山,拿起刀槍,和昏君、官惡狠狠地幹一場。遼國興起了,西夏興起了,金國興起了,打得宋朝統治者捂著腦袋嗷嗷叫。宋微宗、宋欽宗,兩個老少皇帝真稀鬆,見了金兵就怕,割地賠款樣樣都答應,只求保住自己的王位自己的姓名。誰知磕頭求饒不管用,被一根麻繩栓走,好夢一場空。南宋、金國和蒙古,打成了一團。南宋有的是精兵良將。岳飛大戰朱仙鎮,韓世忠把敵人困在黃天蕩,都打了打勝仗。這樣的軍隊,誰能夠抵擋?可惜皇帝是軟骨頭,可恨奸臣一心一意只想投降。大漢奸秦檜,把精忠報國的嶽元帥害死在風波亭上。金國本來很得意,誰知道背後出了一個蒙古和南宋兩面夾攻,把它弄得好苦。

我讀了這一章,我感受到了宋朝的懦弱,竟然選了一個膽小的人做自己的皇帝,大臣也心術不正,想了許多的壞法子,別人來打中國,膽小的皇帝竟然把土地都分給人家,就為了性命和官位,這真是太不值了,秦檜還殺了嶽元帥,這樣做有什麼好,他們真是應該好好反省反省了。

《中國歷史》讀書筆記5

一本由紀檢監察干部、法學博士習驊寫就的《中國歷史的教訓》問世,初讀該書,給人一種讀故事的感覺,再讀,就有了震心的效果,這不就是一劑反腐肅貪教育活動的良藥嗎!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過去的,但也是現在的,更是未來的,歷史就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人們的心靈,讓其去思索,去漸悟,尋找到走下去的路,甚至可以讓其不再走彎路。

《中國歷史的教訓》這是第一本由紀檢監察干部傾注心血、聯絡反腐敗鬥爭的實際而寫就的讀史感悟。以古道今,用“放大鏡”的手法,將古今中外不同型別的幹部、公職人員形象匯聚在一起,來探究腐敗的根源,正反齊上,從而來反思當今中國的腐敗問題。

作者習驊在反腐第一線工作多年,全書收錄了他創作於20xx年—20xx年,並發表在《中國紀檢監察報》上的24篇“說古道今”的文章,以輕鬆的筆調透過眾多令人嗟嘆與沉思的人物故事,來講述歷史風雲變幻中的不變正道。

“說古”,眾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像磚頭一樣厚實的、咬口的評說。但全書共兩個部分,24篇,不僅不長,還很有趣,好似連環畫,為我們畫出了千百年來中國官場吏治的千姿百態,通俗易懂。作者習驊以特寫鏡頭、放大鏡來塑造形象。如:雍正、周秉德等人物,偉大得讓人拍案叫絕;而蔡孝乾、顧順章等人的卑劣,讓人唾棄,甚至有想衝上去打他們的衝動;慈禧、阿福、小王等的愚蠢,讓人頓足捶胸,又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整理思維,消除“腐敗非罪化”的錯誤價值觀。人物形象生動、活靈活現,一次又一次地觸動心靈,洗禮心靈。

再從目錄“崇禎本可不上吊”、“皇帝的伙食費”、“慈禧收禮”等,就可以嗅到“腐”的味道,感受到作者犀利詼諧的筆鋒,化嚴肅為幽默,沒有說教,更沒有定“條例”,小故事大道理,讓人笑後就是思與悟,震撼心靈。

關鍵還在於《中國歷史的教訓》以史為鑑,立足中國,傳遞廉政正能量。習驊,在反腐第一線工作多年,現在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工作,曾先後師從南京大學林仁棟教授、北京大學黃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蘇共問題。正因為他工作的特殊性,全書對腐敗的剖析,既具全域性性又不乏細緻性,就是一個引路人——憶古思今。雖數隔千年,但千絲萬縷的聯絡是割不斷的。忘記歷史,就沒有未來。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她忠實地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歷史的教訓”就更具啟發性,教我們不要重蹈覆轍,不能在同一個坑裡跌兩次。蘇共的消失,就是歷史給我們的最好教育。細細品讀《中國歷史的教訓》,想想那些“腐敗蛀蟲”的結局以及所導致的惡果,深思腐敗的“毒性”,匡正我們的價值觀,將那一幕幕由腐敗導致的“災難”牢記於心,築牢拒腐防變之牆,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掃乾淨“蛀蟲”,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中國需要廉,需要乾淨,就像人需要空氣一樣,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只有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才能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