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九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工作計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本學期來,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高三年級組的具體組織和指導下,高三第一期的初輪複習工作進展順利,現已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任務,較好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現就一期來本人對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總結一下:

一、做好第一輪複習,貴在因材施教,夯實基礎,注重實效,穩步推進

根據本人所帶這屆高三文科班(6)班(7)班(8)班的學情實況,由於本屆高三學生歷史學科基礎參差不齊,為了提高複習效率,保證高三第一輪歷史複習的進度,我針對各班學生不同的學情特點,精心設計不同的教案學案,做到有重點有分別地將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化,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在每節課都有明確的具體學習要求和任務。根據本屆高三歷史教學組的規劃,我將新課教學與複習合二為一,每節課都有明確的知識目標和能力要求,每一章都有針對近年高考題型特點和要求的相應的檢測訓練,做到學以致用,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歷史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有機的統一起來;注重學科內知識歸納、綜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為第二輪歷史專題複習作好鋪墊。

二、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應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融於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將學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識與歷史發展主線相結合,逐漸形成知識體系網路。這種網路是多方面的,高三教學應側重與專題性知識線索,強化專題複習,比如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線索,中國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興衰的線索,世界近現代史中某一國家的經濟發展或政治制度演變的線索等等。這些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教學中應突出重點、兼顧基礎知識、側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中可把複習內容劃分為若干單元。其實每個專題也是一個單元。其實每個專題也是一個單元。橫向的單元是區域性的‘面’。縱向的單元是‘線’,‘線’的交織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②在學生具備基本的歷史體系基礎上,教師應加大能力訓練的力度,講清歷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探求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絡、鼓勵學生把握由“知”到“識”的飛躍,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歷史的啟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思考和辯論,應給學生預留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

(2)展的階段性使歷史呈現出它的階段性特徵,這特徵將導向對歷史發展的本質性和規律性問題的認識。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歷史就表現出明顯的階段特徵如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戰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隋、唐;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明清。同一歷史現象在上述各時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而各個時期表現出來的相同歷史現象也各具特色,如農民起義,表面上看,他們都成了封建王朝換代的工具,實質上其口號和綱領,也就是鬥爭水平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我們在教學中,應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徵,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徵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正確處理全面複習和重點複習的關係

正確處理全面複習與重點複習的關係,不能因覆蓋面降低而漠視全面複習,也不能無視新情況的出現而照搬原來一套複習方法,重點複習應建立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之上。原有的三段式複習,即基礎複習,專題複習和重點複習方法仍可沿襲,但教學計劃應作調整,側重點在後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四、充分利用課外輔導,督促學生及時準確牢固地掌握好基礎知識,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加強對個體學生的具體的學習方法和答題思路的指導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傳承知識、創新知識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基礎薄弱,根本上說明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缺乏正確的方法——具體的表現為缺乏適合個性思維特點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企求將課堂上所用的普遍方法都能自動的轉變為適合每個學生的特殊方法,是不明智的,當然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根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是穩步提升學生掌握知識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的主要方法。為此,我在課外輔導時間,特別注重個體學生在鞏固知識和答題方法上所暴露出的問題,是普遍性的問題要幫助學生找出癥結所在,反覆講解答題思路和規律;是特殊性的問題,要及時針對個性特徵加強具體指導,並舉出相關的題型,幫助認識掌握好具體的答題規律。

五、加強交流,及時總結教學經驗,不斷修正教學方法,做到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共同提升教學質效,實現高考目標最大化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現代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加強教學交流與合作,是整合教學資源、挖掘潛力、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歷史學科的特點是過去性、綜合性、階段性和規律性,學生對歷史學科既感到有興趣,更覺得難學,正是與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有關。因此,我們高三歷史教學組針對本屆高三學情的普遍特點,經常交流教學經驗和學情特點,加強第一輪歷史複習中所遇到的新問題,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及時調整複習進度和方法,共同印製輔導方案和有關訓練資料,做到經驗共有,資源共享,整體提升高三歷史複習效果,穩步推向高考目標最大化。培養學生綜合答題能力。鼓勵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目前,高三歷史第一輪複習已將要結束(預計20xx年2月底結束),複習的任務仍然很重,但我有信心有能力一定會找準切實的方案,會把今後的複習工作做好!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各項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根據高二文科班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學歷史教學的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綜合能力培養已成為當前歷史教改的熱門話題。所謂“綜合”大致包括:學科內的綜合、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與綜合,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教學中滲透現代意識等。其中選擇題以若干中心論題為主線,牽連、延伸出包含能力要求的小問題,如“羅斯福新政”從基本內容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松江棉紡織業”從興盛到衰落的原因及後果,明顯體現出從基礎知識到歷史概念,從古代到近代的綜合性和跨時代性,學科能力的特點十分明顯。什麼是學科能力要求呢?“歷史學科能力是我們要求人們所能達到的對歷史認識的某種水準”。文科班歷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記住歷史,更重要的是正確認識和理解歷史,所以,我們過去強調重視學科能力培養作為教改和教學的主要方向。

歷史學科從本質上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與人類社會各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絡,與政治、地理、語言文化和其他自然科學血肉相連、密不可分。高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徵、是歷史教學深層次能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們在教學程序中,應該有目的地選擇新材料和設定新情景,有目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二、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二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應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融於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將學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識與歷史發展主線相結合,逐漸形成知識體系網路。這種網路是多方面的,教學應側重與專題性知識線索,強化專題複習,比如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線索,中國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興衰的線索,世界近現代史中某一國家的經濟發展或政治制度演變的線索等等。這些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教學中應突出重點、兼顧基礎知識、側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中可把複習內容劃分為若干單元。橫向的單元是區域性的‘面’。縱向的單元是‘線’,‘線’的交織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在學生具備基本的歷史體系基礎上,教師應加大能力訓練的力度,講清歷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探求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絡、鼓勵學生把握由“知”到“識”的飛躍,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歷史的啟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思考和辯論,應給學生預留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

歷史發展的階段性使歷史呈現出它的階段性特徵,這特徵將導向對歷史發展的本質性和規律性問題的認識。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歷史就表現出明顯的階段特徵如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戰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隋、唐;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明清。同一歷史現象在上述各時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而各個時期表現出來的相同歷史現象也各具特色,如農民起義,表面上看,他們都成了封建王朝換代的工具,實質上其口號和綱領,也就是鬥爭水平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我們在教學中,應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徵,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徵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正確處理全面複習和重點複習的關係

文科綜合考試中歷史學科在高考中的比列,已由原來的20%下降到14%,考試時間也大為縮短,這種客觀條件使考試對知識的覆蓋面降低。我認為要解決這點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是進一步轉變觀念,正確認識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即為培養綜合型創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對待高考覆蓋面降低這一新問題。其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處理全面複習與重

點複習的關係,不能因覆蓋面降低而漠視全面複習,也不能無視新情況的出現而照搬原來一套複習方法,重點複習應建立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之上。原有的三段式複習,即基礎複習,專題複習和重點複習方法仍可沿襲,但教學計劃應作調整,側重點在後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四、正確處理高考複習中的標高問題

當前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大眾趨勢日益明顯,高考招生矛盾漸趨緩和,這可能導致高考試題難度降低,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高二複習的標高問題。應該依據教學大綱及考試說明,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標高。我認為以下三點必須注意: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要有利於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而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新形勢下出臺的“3+x”高考方案,正是為適應培養綜合型、競爭型人才的舉措之一、它必將對普通中等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重大影響。現就我區實行文科綜合考試以來與我們高二歷史教學的實踐和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第一,適當降低教學難度不能以削弱能力要求為前提,恰恰相反,應以能力的培養作為高二。高二歷史教學的中心環節。第二,不能放棄全面複習而去猜題、押題,對基礎知識中一些死記硬背的內容可不作統一要求,而重在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重在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重在基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第三,高考中整體難度的降低,並不排除個別學科難度的增強。高校擴招並未改變高考的選拔性考試性質,其考試成績區分度的高低對高校新生質量仍將起著重要的影響,故寄希望於靠大幅度降低難度不太現實。應該看到,實施3+x高考後,應該是有力推動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有利與素質教育的推進,有利於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降低難度,是要適當考試題歷史思維水平要符合中學生特點,但減低難度並不意味著改變方向。”也不等於放棄過去在歷史教學改革中取得的成績。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各項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根據高二文科班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學歷史教學的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綜合能力培養已成為當前歷史教改的熱門話題。所謂“綜合”大致包括:學科內的綜合、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與綜合,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教學中滲透現代意識等。其中選擇題以若干中心論題為主線,牽連、延伸出包含能力要求的小問題,如“羅斯福新政”從基本內容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松江棉紡織業”從興盛到衰落的原因及後果,明顯體現出從基礎知識到歷史概念,從古代到近代的綜合性和跨時代性,學科能力的特點十分明顯。什麼是學科能力要求呢?“歷史學科能力是我們要求人們所能達到的對歷史認識的某種水準”。文科班歷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記住歷史,更重要的是正確認識和理解歷史,所以,我們過去強調重視學科能力培養作為教改和教學的主要方向。

歷史學科從本質上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與人類社會各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絡,與政治、地理、語言文化和其他自然科學血肉相連、密不可分。高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徵、是歷史教學深層次能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們在教學程序中,應該有目的地選擇新材料和設定新情景,有目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二、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三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應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融於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將學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識與歷史發展主線相結合,逐漸形成知識體系網路。這種網路是多方面的,教學應側重與專題性知識線索,強化專題複習,比如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線索,中國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興衰的線索,世界近現代史中某一國家的經濟發展或政治制度演變的線索等等。這些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教學中應突出重點、兼顧基礎知識、側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中可把複習內容劃分為若干單元。橫向的單元是區域性的‘面’。縱向的單元是‘線’,‘線’的交織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在學生具備基本的歷史體系基礎上,教師應加大能力訓練的力度,講清歷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探求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絡、鼓勵學生把握由“知”到“識”的飛躍,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歷史的啟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思考和辯論,應給學生預留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

歷史發展的階段性使歷史呈現出它的階段性特徵,這特徵將導向對歷史發展的本質性和規律性問題的認識。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歷史就表現出明顯的階段特徵如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戰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隋、唐;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明清。同一歷史現象在上述各時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而各個時期表現出來的相同歷史現象也各具特色,如農民起義,表面上看,他們都成了封建王朝換代的工具,實質上其口號和綱領,也就是鬥爭水平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我們在教學中,應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徵,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徵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正確處理全面複習和重點複習的關係

文科綜合考試中歷史學科在高考中的比列,已由原來的20%下降到14%,考試時間也大為縮短,這種客觀條件使考試對知識的覆蓋面降低。我認為要解決這點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是進一步轉變觀念,正確認識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即為培養綜合型創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對待高考覆蓋面降低這一新問題。其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處理全面複習與重點複習的關係,不能因覆蓋面降低而漠視全面複習,也不能無視新情況的出現而照搬原來一套複習方法,重點複習應建立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之上。原有的三段式複習,即基礎複習,專題複習和重點複習方法仍可沿襲,但教學計劃應作調整,側重點在後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四、正確處理高考複習中的標高問題

當前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大眾趨勢日益明顯,高考招生矛盾漸趨緩和,這可能導致高考試題難度降低,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高二複習的標高問題。應該依據教學大綱及考試說明,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標高。我認為以下三點必須注意: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要有利於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而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新形勢下出臺的“3+x”高考方案,正是為適應培養綜合型、競爭型人才的舉措之一、它必將對普通中等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重大影響。現就我區實行文科綜合考試以來與我們高三歷史教學的實踐和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適當降低教學難度不能以削弱能力要求為前提,恰恰相反,應以能力的培養作為高二.高三歷史教學的中心環節。

第二,不能放棄全面複習而去猜題、押題,對基礎知識中一些死記硬背的內容可不作統一要求,而重在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重在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重在基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第三,高考中整體難度的降低,並不排除個別學科難度的增強。高校擴招並未改變高考的選拔性考試性質,其考試成績區分度的高低對高校新生質量仍將起著重要的影響,故寄希望於靠大幅度降低難度不太現實。應該看到,實施3+x高考後,應該是有力推動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有利與素質教育的推進,有利於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降低難度,是要適當考試題歷史思維水平要符合中學生特點,但減低難度並不意味著改變方向。”也不等於放棄過去在歷史教學改革中取得的成績。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以教育法律法規為依據,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教學。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德育目標: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範圍,深入地瞭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瞭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

2、教學目標: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強化,用簡潔有效的記憶方法記憶知識點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對歷史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縱橫聯絡,形成小專題和規律性的認識;重視對學生的解題方法的指導,主要是透過高考題的練習來完成;重視對學生引導重新解讀課本,仔細分析和鞏固記憶課本上的內容,把基礎知識落實到課本上;體現歷史學科與現實問題的有機結合,重視有關人文主義的知識點的挖掘和引導。

3、教學任務:本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歷史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的課程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掌握相關的基本歷史知識和基本能力。

4、重新認識、感悟新課程。透過深入學習,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人才觀、評價觀,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專業素養。

5、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加強科組的常規管理,認真對待每一次的科組會議,加強集體備課,統一教學進度,加強彼此間的分工和合作。

三、具體措施: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讓學生改變對歷史學習的觀念有質的變化,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摸清學生情況,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索新課程實驗的合作模式,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做到師生互動,促進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形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樂學合作、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上課力求精幹、實在,重點突出,難點仔細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做好訓練,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保證教學質量。

4、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儘可能實行輪流當面批改。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5

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各項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根據高二文科班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學歷史教學的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綜合能力培養已成為當前歷史教改的熱門話題。所謂“綜合”大致包括:學科內的綜合、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與綜合,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教學中滲透現代意識等。其中選擇題以若干中心論題為主線,牽連、延伸出包含能力要求的小問題,如“羅斯福新政”從基本內容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松江棉紡織業”從興盛到衰落的原因及後果,明顯體現出從基礎知識到歷史概念,從古代到近代的綜合性和跨時代性,學科能力的特點十分明顯。什麼是學科能力要求呢?“歷史學科能力是我們要求人們所能達到的對歷史認識的某種水準”。文科班歷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記住歷史,更重要的是正確認識和理解歷史,所以,我們過去強調重視學科能力培養作為教改和教學的主要方向。

歷史學科從本質上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與人類社會各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絡,與政治、地理、語言文化和其他自然科學血肉相連、密不可分。高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徵、是歷史教學深層次能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們在教學程序中,應該有目的地選擇新材料和設定新情景,有目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二、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三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應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融於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將學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識與歷史發展主線相結合,逐漸形成知識體系網路。這種網路是多方面的,教學應側重與專題性知識線索,強化專題複習,比如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線索,中國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興衰的線索,世界近現代史中某一國家的經濟發展或政治制度演變的線索等等。這些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教學中應突出重點、兼顧基礎知識、側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中可把複習內容劃分為若干單元。橫向的單元是區域性的‘面’。縱向的單元是‘線’,‘線’的交織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在學生具備基本的歷史體系基礎上,教師應加大能力訓練的力度,講清歷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探求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絡、鼓勵學生把握由“知”到“識”的飛躍,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歷史的啟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思考和辯論,應給學生預留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

歷史發展的階段性使歷史呈現出它的階段性特徵,這特徵將導向對歷史發展的本質性和規律性問題的認識。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歷史就表現出明顯的階段特徵如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戰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隋、唐;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明清。同一歷史現象在上述各時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而各個時期表現出來的相同歷史現象也各具特色,如農民起義,表面上看,他們都成了封建王朝換代的工具,實質上其口號和綱領,也就是鬥爭水平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我們在教學中,應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徵,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徵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正確處理全面複習和重點複習的關係

文科綜合考試中歷史學科在高考中的比列,已由原來的20%下降到14%,考試時間也大為縮短,這種客觀條件使考試對知識的覆蓋面降低。我認為要解決這點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是進一步轉變觀念,正確認識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即為培養綜合型創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對待高考覆蓋面降低這一新問題。其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處理全面複習與重

點複習的關係,不能因覆蓋面降低而漠視全面複習,也不能無視新情況的出現而照搬原來一套複習方法,重點複習應建立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之上。原有的三段式複習,即基礎複習,專題複習和重點複習方法仍可沿襲,但教學計劃應作調整,側重點在後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四、正確處理高考複習中的標高問題

當前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大眾趨勢日益明顯,高考招生矛盾漸趨緩和,這可能導致高考試題難度降低,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高二複習的標高問題。應該依據教學大綱及考試說明,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標高。我認為以下三點必須注意: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要有利於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而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新形勢下出臺的“3+x”高考方案,正是為適應培養綜合型、競爭型人才的舉措之一、它必將對普通中等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重大影響。現就我區實行文科綜合考試以來與我們高三歷史教學的實踐和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第一,適當降低教學難度不能以削弱能力要求為前提,恰恰相反,應以能力的培養作為高二.高三歷史教學的中心環節。第二,不能放棄全面複習而去猜題、押題,對基礎知識中一些死記硬背的內容可不作統一要求,而重在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重在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重在基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第三,高考中整體難度的降低,並不排除個別學科難度的增強。高校擴招並未改變高考的選拔性考試性質,其考試成績區分度的高低對高校新生質量仍將起著重要的影響,故寄希望於靠大幅度降低難度不太現實。應該看到,實施3+x高考後,應該是有力推動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有利與素質教育的推進,有利於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降低難度,是要適當考試題歷史思維水平要符合中學生特點,但減低難度並不意味著改變方向。”也不等於放棄過去在歷史教學改革中取得的成績。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與安排,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確保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前進,促使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透過高二歷史的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範圍,深入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對歷史的基本史觀有一定的瞭解,能運用現代化、文明、全球史觀理解歷史,世界歷史能用“世界”的眼光來觀察。

本學期主要完成《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的教學任務,以及中國古代史部分教學任務;強化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訓練,特別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三、學生情況分析

岳陽縣一中09屆高二文科共7個班,這屆學生高一會考採用開卷形式,歷史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班級之間和學生之間差異較大;學生學習歷史方法較為陳舊。

四、具體教學措施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課堂爭取做到有形式有內容,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很好掌握學習內容。

2、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幫助後進生樹立學好歷史的信心。

4、注重平時的練習和訓練,尤其是要加強對每次測試試卷的分析及解題方法的指導。

5、加強教育教學研究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7

在我校領導的指導,和各位前輩的引導下,經過半年的教學,我對教學工作基本上是摸出了一些門道。對教師這一職業,對歷史教學也有了新的認識。新的學年,新的開始,腦海中也有許多和教學有關的設想,儘管還不成熟,但是卻可以做為我在成長過程中這一階段的見證。

一、指導思想:

以中學歷史教學新課標為依據,以現行高中歷史課本為依託,儘量運用新教法,指導學法,因材施教,在全面落實基礎知識和能力要求的基礎上,培養學科思維能力,緊扣教學環節,努力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達到素質教育和高考的要求。

二、教學任務:

1、 全面紮實地打好基礎,不留死角。(儘量做到課本中大字記憶、小字理解、地圖熟悉,此外,標“☆”的內容要了解,注意歷史知識的連貫性)認真閱讀教材,結合教參,結合高考、結合新課標、結合學生實際,提高備課質量。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重點突出的傳授給學生。

2、在打好基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解讀、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做好選擇題、讀懂材料題、掌握問答題、整合論述題)。

3、與此同時,還應該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在學習我們偉大祖國光輝歷史的同時激發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4、書寫教案時,一定要備詳案,其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板書的設計。

5、把每一位學生按不同的特徵分成小組,每次上課有計劃的讓學生回答問題,例如:學習成績不好,性格內向的學生,應該為他們設計簡單的問題,讓他們答對,以培養其自信心;性格太張揚的學生應該設定一些較難的問題,使之認識自己的不足,虛心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設定一些靈活的問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持之以恆。

6、緊抓背誦。這是由歷史學科的獨特性決定的,可以說,沒有背誦,就沒有歷史成績。

7、網路複習。學習是不斷的同遺忘作鬥爭的過程,在學習完一節,一單元乃至一整本教材之後,我們有必要對之前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複習,以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它的知識點多且龐雜,這就要求我們用一種恰當的方法來對這些知識進行重新整合,我採取的是一種點,線,面,體的立體網路知識結構來統領所學的龐雜和混亂的歷史知識。既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複習方法應長期堅持。

三、學習任務

這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得完成學習任務。走上講臺我是老師,走下講臺我是學生,所以我必須不斷學習,以提高自身素質。

1、在歷史教學方面拜王建功老師、楊豔霞老師為師,多聽課,多請教,多學習。

2、在學生管理方面拜李雪梅老師為師,多交流,多實踐,多思考。

四、短期目標

透過這半年的學習實踐,基本上達到“一年入門”,為“三年過關”,“五年成才”奠定基礎。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課改理念為指導,按照學校教務處的要求,以“生本高效”為切入點,達到掌握基本歷史知識,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中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較紮實,但也有小部分學生基本只做選擇題,不做問答題。如何在較短的、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而且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既掌握好新學的知識,又能將以前所落下的知識彌補上來,這都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難度。

三、工作目標:

1、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瞭解歷史學科在高考文綜中的地位,使我校歷史教育教學達到市乃至全省一流水平。

2、搞好常規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3、全方位研究探討歷史“生本高效”模式,努力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4、指導學生學會答題應試,提高考試成績。

四、具體工作:

1、加強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優勢,搞好常規教學。

2、組織好3次大考,認真閱卷、登統分、講評及分析試卷。

3、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瞭解高考資訊,學習他人長處為自己服務。

4、加強高考研究,篩選各種資料,處理各種資訊,夯實高考基礎。

5、抓好臨界生,培養特優生,為一中取得好成績做貢獻。

6、聽課,不少於15節。

7、搞好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常規教學的主題研究。

五、進度安排

理科班:一週1單元,爭取在期中考前後完成必修3的教學,期中考後進行第一輪的複習。

文科班:一週3節課+1節消化課,本學期任務是紮實完成必修3的教學任務,不保守也不冒進。文科班兩週一次選擇題測試,六週一次大型周測(中、英、數、政、史、地輪流進行),出題的安排見附表。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班上基本情況

全班共52人。31個男生,21個女生,32人住宿20人外宿,2名體育特長生。班上男學生比較多,要面對學習自覺性差的問題,需要更多的檢查督促。女生儘管少,然而要關注思想情緒問題。全班總平均成績不是很理想,尖子生也不突出。

二、認清形勢,做好班級穩定工作

從思想上給學生講清我們面臨的高考的嚴峻形勢。高二就像是一個跳板,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高二是高中生活的關鍵,高二可以說是高中三年中最難把握的一年,

針對這種情況一要抓好立志教育,立志立大志,立堅韌不拔之志;二要培養學生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三要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明白只要有信心,再加上刻苦努力的學習,朝著自己的目標發展奮力拼搏不盡就一定能夠成功。

三、本學期工作重點

指導學生幹部工作,依靠幹部及班集體的力量,進一步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加強後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用“激勵教育”、“成功教育”等方法引導、轉化後進生。

組織學生進行安全、衛生、紀律、法制、理想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思想教育;廣泛開展愛校、愛班等活動;組織好每次主題班會團會;學習“校規”、“校紀”,切實落實《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實施細則》,加強畢業前心理輔導。

四、採取的措施

1、重視養成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對學生的成長進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一個人的終生髮展受益非淺。因此,在班級進行良好品德的養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學期,將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對學生進行規律性的常規訓練。重點落實好《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不使一個學生掉隊。

2、加強後進生管理:面向全體學生,分類施教,加強對後進生的輔導,要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瞭解關心學生。多與學生和家長交流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掌握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發展情況。

3、及時瞭解學情:準確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點難點上下工夫,以促進全班成績的平穩、紮實地上升。

4、家教結合:經常保持與否學生家長聯絡,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要不厭其煩的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抓兩頭,促中間,使全班真正成為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

5、培養班級幹部:及時召開班幹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同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能力。

6、重視關懷教育: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及時和家長聯絡,體貼他們的冷暖,瞭解他們的心理,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以使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7、抓好團隊工作:班級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班主任工作,是充分發揮學生特長、張揚學生個性的有效途徑。本學期將積極配合學校,結合實際搞好各項活動。

8、加強心理輔導:高二年級是學生成長的一個分水嶺,學生思想問題多,有部分學生很緊張,有部分學生高一基礎不好,現在跟不上就有點自曝自棄,有部分學生自認為聰明,學習動力不強,原地踏步。在工作中透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多與學生談心,找到問題所在,力爭讓學生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