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關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集合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1

【摘 要】隨著軌道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本文透過對當前軌道交通行業大環境及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研究,力求找到在專業教學中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軌道交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

隨著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在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規劃、建設、運營、經營等各環節都缺乏高素質的群體。面對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養出適應新形勢需要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項課題。透過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我院現狀進行分析,確定了“厚基礎、強能力”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 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態勢及人才需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建設、發展,到20xx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5萬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鐵路達3萬公里;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建成總里程達 6000多公里 ,到20xx年底,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交通運輸行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促使該行業急需一批在鐵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部門從事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踐應用型人才,而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用人需求量也很大,其供求緊張關係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平衡,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隨著科技技術含量的提高,辦公自動化程度的全面實施,將會對鐵路、地鐵員工的素質、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背景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模糊、定位不明確。[2]部分本科院校大多重視學術型人才,而輕視應用型人才。部分高校明確提出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可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卻按照學術型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模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定位,學的知識多而雜,最終使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應用性不強。

2)實踐教學力度不夠。目前部分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由於理論教學大多采用以課堂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實施起來輕車熟路,教學成本較低;而實踐教學對場地裝置有較高的投入還要不斷探索創新,因此部分高校對於模擬模擬教學、現場教學、校企合作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則較少採用,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鍊不夠。

3)師資力量薄弱結構不合理。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師資隊伍整體薄弱,缺少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需要一大批熟悉業務和專業知識的“雙師型”教師,而大部分高校教師多年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缺乏在相關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往往不能落到實處。

(2)我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陝西省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當前,同類重點高等院校注重理論知識及學術研究,實踐技能相對薄弱;而同類高職院校雖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卻有侷限。交通運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很強實踐性、應用性的專業學科,專業性質和將來的職業都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我院在交通運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上,始終堅持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與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厚基礎、強能力”的培養目標必然成為人才培養內容的重中之重。

(3)我院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平臺及有力措施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按照“彰顯特色、系統整合、合眾舉一、各盡其能”的建設思路,集中全院各種資源支撐軌道交通大系統建設。

我院“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地鐵車輛結構與運用實訓基地”分別被確定為“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和“省級高職示範性實訓基地”。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設有城軌行車排程指揮實訓室、城軌綜合模擬駕駛實訓室、安檢實訓室、旅客自動售、檢票系統實訓室等;軌道交通綜合實踐基地新建了425米電氣化鐵路線路,配套了“交院號”電力軌道車、貨運油罐車、貨運敞車、客運空調軟臥車,以及渼陂車站、牽引變電所、行車排程室、檢修棚、綜合檢修工區、通訊訊號系統等,完全滿足學生的實訓、實習的需要,學生可以在基地實踐不同的崗位角色,鍛鍊和提高業務操作水平,可以模擬不同的裝置故障、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理作業流程,實現特殊作業的鍛鍊。另外,學院還投資建設了TDCS鐵路行車排程指揮實訓系統,同時,還在校外企事業單位建設有22個實習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的建設,將為交通運輸專業進一步推進理實一體化與實訓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也為我院實現真正有特色的實踐應用型人才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內容及方法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內容

1)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我院組織教師和學管人員到新豐鎮、西安西站、寶雞車站、戶縣車站等地實地學習,組織專業教師到西安鐵路局、西安地鐵等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崗位設定、崗位技能要求進行調研,確定培養目標。

2)改革傳統課程設定模式和教學內容,構建應用型教學體系根據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學生崗位能力要求及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教學計劃、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及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改變了傳統課程體系設定模式。

3)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專業教學的關係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專業課教學中佔據基礎地位,這是由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功能所決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專業教學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礎,為專業教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專業教學中應加強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2)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方法

1)透過就業單位的資訊反饋找準培養方向;同時透過對其他同類高等院校交通運輸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找準我院存在的問題,增強課題研究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實踐價值和推廣價值。

2)採用問卷調查法對採用新的實訓大綱和教材、評價體系的學生和教師進行效果調查,及時調整方案和修改實訓內容,保證我院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

3)對我院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分別採用上述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傳統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效果對比。兩個年級的課程設定、教學環境和授課教師均相同。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採用同樣的試題及實訓模組進行考評,對比教學效果及實踐動手能力。

4 總結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在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上也僅初步確定了研究內容及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及教科研工作中,需進一步加強研究,在實踐中實現“厚基礎、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彪,龐然,齊曉傑.應用型本科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項華錄,何春豔.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合作經濟與科技.20xx.3.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2

一、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思路

(一)確定專業定位

學生的職業生涯是實現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結合。專業定位立足於學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職業生涯發展,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與企業工作崗位需要相一致的職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二)實施以崗位任務為導向

課程設定課程設定與崗位任務相匹配。按照城軌交通運營領域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群的崗位任務的內在邏輯關係設計課程,從崗位需求出發,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三)突出以崗位能力為核心

組織課程圍繞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群的崗位能力的形成組織課程內容,以崗位任務為中心來整合知識、能力與素養。注重職業情境中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職業能力培養。

(四)以崗位任務難度為線索

由易到難課程安排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群所主要從事的工作任務具有由簡單到複雜難度逐步遞增的內在關係,據此將學習領域課程合理排序,學生系統學習後,獲得完整的崗位職業能力。

(五)突顯以運輸組織模式為依據

實施教學以車站行車工作、排程指揮等運輸生產任務為載體,依據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生產高度集中、統一指揮、逐級負責的組織特點,設計學習情境,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在真實的體驗中強化崗位意識,獲得崗位職業能力,內化職業素養。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創新點

(一)確定人才培養規格方式創新

為確定人才規格,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深入企業,進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對畢業生跟蹤調查,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確定本專業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養規格。

(二)人才培養策略創新

本專業崗位群內部崗位之間由低到高呈遞進關係,崗位之間的遞進關係是由不同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與崗位的遞進關係成正相關。針對該專業對應的崗位群能級關係的特點,在本專業推行“循崗施教”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

(三)課程體系創新

1.課程體系構建方法創新對崗位群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按照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確定《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行車工作》、《城市軌道交通排程指揮工作》、《城市軌道交通應急處理》、《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和《城市軌道交通客運服務》等5門學習領域課程,系統設計與“以崗促教、突出應用”人才培養方案相適應的專業課程體系。2.新課程體系透過“理論+實踐、實踐+理論”,合理配置,將理論穿插在實踐教學中,“邊理論邊實訓、以實訓促理論”,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導,涵蓋基本技能、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等多層次,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

(四)教學模式創新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行教學做一體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等教學模式。

(五)評價體系創新

1.評價主體由一元化變為多元化成立企業人員、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課程評價體系。建立與不同能力水平相適應的評價辦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日誌、實習總結、管理制度、實訓評價等,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進行全面評價。2.評價指標由單維度變為多維度評價方式由單一化變為多樣化;評價結果由終結性評價為主變為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佔60%,終結性評價佔40%。3.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養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職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的要求。

三、新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效果

(一)立足一線,適應發展

深入城市軌道交通企業調研,深入研究職業技能標準與工作任務。

(二)任務驅動,專案教學

按照“職業崗位—職業能力—工作任務—教學專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評價評估”組織教學。

(三)策略靈活,適應訂單

訂單班有很大的隨機性,有時在進校就組班,還有的在畢業時組班。

(四)工學結合,上崗對接

實現學生上崗對接。透過學生2年在校內學習,1年在企業的具體真實工作崗位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基本實現“上崗對接”。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3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質量有了明顯提升,電子資訊工程專業是實踐性強的專業,但培養方案已不能滿足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借鑑國外相關高校的電子資訊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出針對我國高校實際的本科生人才培養方式,以此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海外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實踐;通識教育;創新能力培養

一、海外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海外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非常明確。主要包括:(1)發現問題並利用所學知識和實驗室已有裝置解決問題,透過解決一些專業問題,達到展示和設計實驗專案所需的基本技能的目的[1],這個過程是與國內高校培養的主要差別。(2)提供電子工程基礎知識以及輔助的數學、科學、計算機知識,透過這些基礎知識學校,為後續專業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3)對於海外高校而言,他們培養的學生直接面向社會,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專業基礎課程,透過這些課程學習,能夠為他們本科與研究生,甚至在工作崗位上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4)海外高校同時還非常注重社會服務,很多高校在開設專業課的過程中,嵌入一些專業實踐環節,這些專業化實踐課程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廣泛的接觸社會的機會,這些內容主要包括團隊合作、領導力、服務和專業化的組織等方面。

二、海外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簡介

在美國高校當中,對於工程類專業的本科培養方案而言,大學要求學生在四年內修滿120至180的學分。在這些學分中,基礎課程學分一般佔總學分的1/3,而且必須修滿60學分的專業課程;修滿8-12學分的實驗和課程設計;對於獨立專案或研究計劃,要求高年級學生用1年至1.5年的時間參加指導老師的科研專案,以此作為課外實踐。近年來,美國高校的課程設定已經不是以往的工科專業課程為主,隨著科技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美國人和高校發現了通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美國高校甚至把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也是目前相當多的美國高校的本科人才培養特色。與此同時,美國高校的電子工程專業對本科生的要求是,在四年內必須修滿180個學分,其中數學和科學課程加起來大於等於45個學分。工程課程加起來大於等於68個學分,包括專業基礎課、必修課程、專業寫作、特殊領域課程、設計類課程及選修課程等。剩下的其他課程加起來大於等於60個學分,包括人文科學、通識教育、語言等課程。

三、海外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

(一)每學期的總學分數適中,確保學生有充足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海外高校通常將每個學年分為三個學期,在每個學期內,學生的學分數一般在12-18學分左右,換句話說,學生每星期只上12-18節課,其餘時間參與學術研討、自學和工程實踐等活動。

(二)數學、科學課程與工程學專業課相配套,且專業課涉及面較廣

在給學生開設專業課程前,開設與專業對應的數學課程作為數學工具,同時開設科學課程作為專業基礎。在這些課程當中,不僅包括了一般專業基礎課程(如訊號與資訊處理),而且包括仿生視覺、機器視覺等課程內容,這些課程反映了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發展超前的專業視野。

(三)通識教育課程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不可輕視

很多海外高校為了學生全面素養,開設了一些通識教育課程,學生在四年時間內必須從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應用科學與技術、人類和社會學四大領域,選擇學習多門通識教育課程。

(四)為了填補工科學生表達能力的不足,高校開設專業英文寫作課程

在前面三年的學習中,每一年的一個學期開設寫作課程,而且是專業英語寫作。在專業實踐方面,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室科學研究工作,讓學生親身經歷電子工程科學研究過程,將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此外,為了給學生提供接觸實踐的平臺與機會,很多高校聯合電子企業為學生就業提供指導。甚至有些美國高校要求學生修滿12個學分的專案,為此鼓勵一些優秀的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研究專案。

四、思考與啟發

(一)應用型與創新型相結合原則

應用型與創新型是同一目標下的兩個不同側面,高階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創新驅動,以及創新意識的訓練、創新成果的轉化,而不斷創新才能確保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高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原則

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擴大學生的選擇權。適當壓縮學分學時,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透過合理設定專業選修課課程群和跨學科專業選修課,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修讀輔修專業學位等多種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知識能力的複合化。

(三)專業、課程體系整體最佳化原則,凸現與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對接

立足人才培養目標,處理好通識教育課、學科共同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的關係,系統最佳化課程結構。以教學內容的科學性、適用性與前沿性為著力點,加大課程重組和整合力度,重點解決課程內容過時、分割過細等問題,增設社會經濟發展最新需求的課程,構建邏輯嚴密、前瞻性強的課程體系,注重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豐富課程形式,鼓勵開設講座式課程。

(四)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原則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和“雙創”人才培養的要求,將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發揮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在創新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在強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教學的同時,還需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方法和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白鵬飛.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6).

[2]葉紅.美國高校電子工程類專業本科培養方案淺析[J].高等理科教育,20xx(6).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4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備法律職業基本能力,能夠承擔法律實務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法律人才。

二、培養要求

1.知識要求:

(1)具有紮實的法學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

(2)掌握法學思維方法和法學研究方法.

(3)熟練掌握法學專業知識;

(4)瞭解主要國際公約、條約和國際慣例;

2.能力要求:

(1)具備運用法學基礎理論和法學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有從事法律實務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和法律寫作能力;

(4)具備文獻檢索和自主學習能力。

3.素質要求: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精神、較強的法制觀念和創新意識、較高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較好的身心素質。

4.適宜就業方向:(1)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法律實務工作; (2)律師事務所律師及律師助理工作;(3)法制教育工作。

三、修業年限

準學制2年,學習期限為2-3年

四、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畢業學分:55個學分

授予學位: 法學學士學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5

摘要: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初始階段,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奠基作用,是“根”的教育。小學教師承擔著“根”的工程,是人生的“奠基者”,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小學教育質量的好壞。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小學教師,因此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直接影響著小學教師的教育水平,進而影響到小學教育的質量和人一生的發展。就此而言,適應時代發展、緊跟社會需求,培養、訓練、提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對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1當前小學教育專業發展現狀

1.1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各校各具特色,有待於進一步凝練第一,以外顯知識形態為主的培養目標。這類學校制定培養目標的依據認為:小學教育專業是高校教育的一個專業,是知識分化的結果,就應該體現高等教育應有的理論水平,因此,在課程設定上強調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即強調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的學習。這種思維源自學院派,在小學教育專業建設中占主導地位。第二,以內隱知識為主的培養目標。這類學校在制定培養目標的依據是認為小學教育專業是社會職業發展的產物,即職業意義的專業,因此,在專業人才培養實踐中就應該以實踐性知識為主,所以,在課程設定上,強調與小學教育專業相應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即強調實踐性知識的學習。這種思維源自中師辦學的傳統經驗,但又沒有得到學院派的認同。由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左右了小學教育專業發展的現狀,便產生了不同的培養模式。

1.2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

依據內隱知識理論和培養目標,產生了小學教育專業的三種培養模式,即分科培養、綜合+方向培養和綜合培養。第一,分科培養模式。這種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與二級或一級師範培養中學教師相一致,強調學科專業知識,培養的學生,專業知識紮實,但教育專業知識及相應能力差,不適應小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僅有少數學校運用這一模式。第二,綜合+方向培養模式。這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模式,強調綜合培養,明確方向,其優勢淡化了學科專業界限,強調文理相通,學有專長,但這一模式與分科培養模式並無質的區別,強調學科知識的精與深,忽視了知識的廣與博,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如首都師大初等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就分為中文、數學、英語、科學教育、資訊科技、音樂、美術七個方向。他們凝練出小學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綜合培養、發展專長、注重研究、全程實踐和“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培養模式及“多種性、綜合性”的課程設定是該專業突出的特色。第三,綜合培養模式。要求畢業生能勝任小學各科教學,因此,不分學科方向,強調文理滲透,注重知識的廣與博,突出了教育專業的特點,但課程門類眾多,內容龐雜,知識體系性差。要充分考慮到各科素養的全面培養、各學科教學指導能力的提高和教學技能的掌握。突出“實踐性”:全科教師培養理念的基本取向,即全科教師培養植根於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綜合化改革的現實需要;(全科教師培養指向於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的時代內涵;全科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彰顯了“校地雙贏”協同創新發展之路。

2小學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

2.1準確定位,學以致用

小學教師作為一種特定的職業,其職業技能服務和麵向的物件是小學校園內外的方方面面,即從課堂、校園、學生、教師到家庭,因此必須區分主次、循序漸進。就職前教育而言,這些技能主要表現在通識理論掌握、學科基礎奠定、專業能力訓練、資訊科技應用、學校工作與反思等,並將作為基本的目標在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小學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區分於其他專業學生培養的顯著標志。就職後成長而言,課堂掌控、校園文化、學生心理、家校溝通等將是小學教師職業技能成熟的重要表現。因此,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應方向明確,學以致用,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優勢,避免照搬他人經驗。

2.2學練結合,特長髮展

小學教師基本職業技能的系統性培養,首先是在職前教育階段完成的,而技能的掌握更多地依靠實踐環節。目前教育部正在進行的小學卓越教師培養改革專案,內容之一就是對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培養進行全科型、全覆蓋、過程性探索試驗,同時透過課程體系改革進行模組化實踐技能訓練,並將訓練情況延伸到職後教育階段進行檢驗。儘管全科發展是小學教師的理想狀態,但無論是何種技能,也不管是在哪個階段,受多種因素的限制,小學教師都必須經過學習和實踐,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特長和個性,並有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方向。

2.3建立體系,多樣評價

教師的職業技能中的操作技能主要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技能即人們常說的基本功,如三筆字、簡筆畫、課件製作及基本的藝體技能等,而智力技能主要體現在學科教學、課程研發、教學反思、教學評價和心理健康輔導等。由於各類技能之間的差異較大,在目前尚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對小學教師(包括職前職後)進行技能體系的構建和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均應形成規範。在具體操作中則要將訓練總目標細化為小目標進行分級分類訓練,同時注意各個訓練專案的聯絡和融合,在考核中可以進行終結性評價,更要注重過程性考察,即可進行書面設計,也可以採取以演代評、以展代評等,進行切合實際的綜合衡量。

2.4注重思想引領,關注教師發展

教師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所學校良性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我校非常重視對教師群體的思想引領工作,力求透過各種途徑,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促使教師積極向上地發展。學校每雙週召開一次全體教職工工作例會,在會上對學校工作進行小結,並對教師作風效能建設中表現出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使每一位教師明確責任,提高覺悟,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加強自身修養。學校還定期從《人民教育》中選擇優秀的文章推薦給教師自學,用這種靈活的方式對教師的師德修養進行培訓。近年來,隨著學校生源的不斷擴大,新教師數量激增,並日漸成為學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基於這種情況,學校在做好全體教師學習培訓的同時,還格外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與進步。學校黨支部成員與青年教師幫帶結對,定期和他們開展不拘形式的座談活動,瞭解青年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加強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撥開迷霧,解除困惑。

結束語:

總之,在培養小學教師專業素養中的科研實踐,這幾方面並不是彼此孤立的,只有學校各部門形成合力、調動教師積極性,才能為培養教師專業素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培養教師專業素養並非朝夕之功,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在《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釋出實施的今天,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將永遠在路上,值得每一個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去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