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0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1
摘要: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與實施,是人才培養落到實處的重要基礎。本文立足於高職會計專業的建設現狀,從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內容、方案實施的措施兩個方面,闡述了新時期高職會計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實施措施
人才培養方案是指導教育教學,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依託。高職會計專業在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應突出人才培養方案的導向性,並充分落實到教學之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一是要突出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屬性,以服務學生就業為重點,強化課程體系的最佳化;
二是契合會計專業特性,落實“理論”+“實踐”的教學構建,以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在培養方案的落實中,落實條件的創設,特別是教師隊伍與精品課程的建設、教學管理改革的推進,都是落實人才培養方案所需的具體措施。因此,從培養方案的構建,到方案的實施,應立足高職院校的教育屬性、會計專業的特性,兼顧統一、全面部署,有效落實。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關鍵在於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完善的課程內容體系,強化目標導向下,人才培養措施的有效落實。高職院校應突出專業能力的培養,以能力本位理念為指導,實現綜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1.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的導向性尤為重要,是教育教學構建的重要基礎。對於高職院校而言,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突出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雙重兼顧。從市場需求而言,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應突出就業目標的定位,以專業特色為亮點,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面對不同的就業劃分、不同的市場氛圍,人才培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更強調“專業+能力+就業”的集中體現。專業特色要突出會計的專業特徵,強化崗位能力的培養。
2.課程內容體系。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落實,具體體現在課程內體系統的構建之中。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課程內容體系要實現“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兩大板塊,透過“平臺+模組”的課程體系突出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如圖1-1所示,是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內容體系。在該體系中,強調理論知識內容的同時,也突出專業模組的構建,透過“專業模組課程群”,學生不僅有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有實踐實訓的空間,“理論”+“實踐”的教學環境得到最佳化,實現對學生專業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
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
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是方案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而如何確保方案實施到位,並有良好的實施環境,強調高職院校應積極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強化精品課程建設、教學管理改革,夯實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基礎。
1.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應依託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更適應當前會計專業的發展需求,並滿足專業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高職院校一是要注重教師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二是切實做好人才引進工作,依託綜合型應用人才的引進,壯大現有的教師隊伍。
2.推進精品課程建設。基於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的視角出發,高職院校應強化精品課程建設,提高專業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對於高職院校而言,可以立足於院校的專業特色,結合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開發契合學校實際的專業教材,建設具有特色的精品課程,更好地服務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對於地方高職院校而言,應在特色專業的基礎之上,大力強化精品課程建設,深化會計專業發展。
3.深化教學管理改革。人才培養是變化的過程,僵化的教學管理顯然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為此,高職院校可以在傳統教學管理的基礎之上,實施“彈性學制”,為學生專業學習創設更加寬鬆的環境。在學分與學年的關係上,允許學生在2-4年間完成。並且,針對教學的實際需求,合理調整課程內容體系,確保教學內容體系能夠滿足並服務好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契合當前高職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總而言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與實施,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工作,強調方案構建的科學性、實施的有效性,才能確保方案在人才培養中的導向作用。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中,應強化人才培養目標的目標,基於職業教育的特性,強化“就業、市場”在目標中的體現。而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著力點在於夯實實施的基礎,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依託精品課程建設、雙師型教師建設等實施措施,確保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李建玲.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xx(03).
[2]周豔.中高職教育銜接視角下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和實施[J].商業會計,20xx(02).
[3]劉波.以能力為主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武漢電力職業學院學報,20xx(07).
[4]李輝.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五段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實施[J].財會月刊,20xx(03).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2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利用學校與企業的各自優勢資源,以市場為導向的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教研一體化人才培養形式;是將以理論知識學習和素養教育為主的學校教育與以經驗技能和崗位能力培養的企業生產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做中教、做中學”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將職業教育從院校拓展到企業,使學生真正融入企業與社會,實現了學生能力素養與崗位要求的“零距離”對接。為此許多職業院校在招生招工形式、專業課程設定、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基地建設、產教融合渠道、教師與師傅雙向交流機制等方面積極開展探索。洛陽鐵路資訊工程學校與河南資訊工程學校等中職學校立足自身特點,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在現代學徒制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一、校企合作政策的有利引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 年)》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是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對促進職業教育更務實、更健康的發展,加強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出臺優惠政策,改善辦學環境
一是對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財政資金傾斜,並給予優惠政策,包括稅收減免或者專項資金補助,補償企業因校企合作所付出的成本。20xx 年河南省批准了學校的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特色校建設方案,20xx 年河南省批准學校開展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數字化校園試點建設方案,省財政提供專項資金,較好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環境。二是校企雙方要加強崗位安全意識教育,要求企業應支付學生合理勞動報酬,併為實習生購買“責任保險”,切實保障學生、學校和企業的權益。三是在政府引導和監管下,開展PPP 合作機制的探索與試點工作,促進校企雙方優勢資源的整合。
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辦學體制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河南省按照產權制度要求,出臺《關於進一步最佳化中等職業學校佈局提升辦學水平的意見》,探索多元體制辦學形式,採取公辦民助、民辦公助、股份制等多種形式體制改革;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鼓勵和支援學校、行業、企業、社會團體與個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職業院校產權制度改革。
依行業辦專業,建專業饋行業
學校以“立足地方,依靠企業,服務行業”為原則,和中鐵電化局設計院、中鐵電化局三公司、北京通號工程有限公司、洛陽電務段等多家企業就專業建設、課程設定、分配機制、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積極溝通、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合作建設集鐵道訊號、鐵道通訊技術和電氣化鐵道供電等專業的校內綜合實訓演練場;與中鐵建電氣化局、中國鐵路通號總公司等單位加強合作,設立校外實訓基地。不僅可以滿足學校專業實訓的需要,充實了專業實踐技能教學環節,同時實現資源共享,輻射周邊地區,為企業、其他院校學生提供培訓服務。
二、現代學徒制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根據教育部20xx年印發《教育部關於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精神,學校積極開始試點,推行包括人才培養目標、聯合招生方式、教學方案制訂、課程體系開發、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等方面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和探索。目前,河南省入選全國165 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正按照現代學徒制要求穩步推進實施,逐步完善“基礎素能+核心素能+拓展素能”的素質培養體系、“過程考核+德育學分+職業認證”的人才評價體系、“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共建,多元評價”的創新機制
學校與合作企業聯合成立專案試點領導小組,分設秘書處、理論研究團隊、實踐探索團隊(通訊、訊號、供電三個專業團隊);合作企業相應成立專案辦公室,分設技術小組、協調小組、指導委員會。
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五個育人環節。一是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二是共同研討實訓方法與實訓專案,三是共同制訂學生評價與考核標準,四是共同做好“雙元”(教師與師傅)教學與管理,五是共同做好學生招生與就業,使現代學徒制落到實處。
學校聯合企業在20xx 級學生中共同組建3 個鐵道訊號專業、2 個電氣化鐵道供電專業、2 個鐵道通訊專業學徒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案;同步實施“雙元結構教師小組”教學團隊教學,併為學徒制班級配備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德育教師;另外引入全國鐵道職業教育鐵道通訊、訊號、供電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為第三方評價機構對現代學徒制專案的實施進行過程監控、評價和反饋。
“立德樹人,技能為本”的立體培養
1.職業素養的培養
學校組織專家編寫校編教材《崗前教育教程》,開展辯論賽、演講賽、歌手賽、才藝賽、體育賽,“法律講堂”“道德講堂”“模擬應聘”與“企業文化周”,舉辦愛心社。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二是引導學生平穩進入社會,解除困惑,樹立信心,快速實現角色轉換,縮短上崗後的磨合期,全方位融入企業團隊;三是引導學生熟悉企業文化,瞭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和工作特點,介紹薪酬、勞動保險、勞動合同等方面內容,促進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四是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做好職業規劃。
2.專業技能的培養
學校與企業聯合制定課程開發標準,建立“過程共管”的實訓管理制度,採用“師帶徒”模式增強專業實踐教學,完善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與評價體系;以崗位需求為引導,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開發實訓專案,改革實訓方式,促進學生身份與學徒身份的融合,使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和創新能力。
“寓學於工,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
1.針對在校學生工學結合
如第一學年的每學期用兩個月開展校內實訓,獲得基本實踐技能;第二學年的每學期用兩個月到企業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獲得專業技能,在校期間假期還可進行專項技能實踐的教學形式。如,學校與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開設的中鐵建“十四局通訊班”,中鐵建“十四局供電班”,校企雙方本著互助合作、共同發展、積極交流、互惠互利的原則,採用該模式校內教學與頂崗實習。
2.針對企業職工的工學結合
學校根據用工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專業技能需求,與相關企業聯合共同開設職工培訓班,包括學歷教育班、專技人員培訓班、特殊行業或工種培訓班等。如,學校與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合作的“一公司訊號班”、中國中鐵的的“三公司訊號班”就是針對企業職工再學習、再教育而開辦的職工班等。
“校企共育,權責共擔”的訂單培養
學校按企業“訂單”要求招生,由企業、職業院校和學生簽訂三方培養協議,按企業要求制定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進行專業培養,職業院校依據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為企業“私人定製”專業人才,做到招生招工一體化。
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的中國鐵路通訊訊號集團公司的“濟南通號班”“天津通號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採用訂單模式培養學生。在“訂單培養”實施過程中,企業和職業院校要實現兩個“雙向對接”:一是素質教育、技能教育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做到“產銷對路”;二是學生與員工角色的對接,學校開展就業指導、崗前培訓,創設企業環境、企業管理的方式,使學生養成遵守規章制度,服從企業決策的員工意識。“訂單模式”培養的人才不僅為學校贏得聲譽,更為企業儲備了大量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創造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以賽促教、以賽促建”的平臺對接
大賽是競技場,也是風向標。學校在鐵道訊號專業、通訊技術專業、電氣化鐵道供電專業的全國鐵路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屢次獲得各專業一、二等獎。競賽深化了與行業更緊密的合作,多項競賽都有知名企業參與,促進了學校和企業的互動,便於研討、開展專業建設;比賽內容與產業發展、行業標準融合,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課程體系、實訓專案的改革創新[4],引領“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觀,塑造“技能改變命運,大賽點亮人生”的價值觀。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3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質量有了明顯提升,電子資訊工程專業是實踐性強的專業,但培養方案已不能滿足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借鑑國外相關高校的電子資訊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出針對我國高校實際的本科生人才培養方式,以此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海外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實踐;通識教育;創新能力培養
一、海外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海外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非常明確。主要包括:(1)發現問題並利用所學知識和實驗室已有裝置解決問題,透過解決一些專業問題,達到展示和設計實驗專案所需的基本技能的目的[1],這個過程是與國內高校培養的主要差別。(2)提供電子工程基礎知識以及輔助的數學、科學、計算機知識,透過這些基礎知識學校,為後續專業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3)對於海外高校而言,他們培養的學生直接面向社會,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專業基礎課程,透過這些課程學習,能夠為他們本科與研究生,甚至在工作崗位上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4)海外高校同時還非常注重社會服務,很多高校在開設專業課的過程中,嵌入一些專業實踐環節,這些專業化實踐課程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廣泛的接觸社會的機會,這些內容主要包括團隊合作、領導力、服務和專業化的組織等方面。
二、海外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簡介
在美國高校當中,對於工程類專業的本科培養方案而言,大學要求學生在四年內修滿120至180的學分。在這些學分中,基礎課程學分一般佔總學分的1/3,而且必須修滿60學分的專業課程;修滿8-12學分的實驗和課程設計;對於獨立專案或研究計劃,要求高年級學生用1年至1.5年的時間參加指導老師的科研專案,以此作為課外實踐。近年來,美國高校的課程設定已經不是以往的工科專業課程為主,隨著科技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美國人和高校發現了通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美國高校甚至把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也是目前相當多的美國高校的本科人才培養特色。與此同時,美國高校的電子工程專業對本科生的要求是,在四年內必須修滿180個學分,其中數學和科學課程加起來大於等於45個學分。工程課程加起來大於等於68個學分,包括專業基礎課、必修課程、專業寫作、特殊領域課程、設計類課程及選修課程等。剩下的其他課程加起來大於等於60個學分,包括人文科學、通識教育、語言等課程。
三、海外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
(一)每學期的總學分數適中,確保學生有充足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海外高校通常將每個學年分為三個學期,在每個學期內,學生的學分數一般在12-18學分左右,換句話說,學生每星期只上12-18節課,其餘時間參與學術研討、自學和工程實踐等活動。
(二)數學、科學課程與工程學專業課相配套,且專業課涉及面較廣
在給學生開設專業課程前,開設與專業對應的數學課程作為數學工具,同時開設科學課程作為專業基礎。在這些課程當中,不僅包括了一般專業基礎課程(如訊號與資訊處理),而且包括仿生視覺、機器視覺等課程內容,這些課程反映了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發展超前的專業視野。
(三)通識教育課程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不可輕視
很多海外高校為了學生全面素養,開設了一些通識教育課程,學生在四年時間內必須從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應用科學與技術、人類和社會學四大領域,選擇學習多門通識教育課程。
(四)為了填補工科學生表達能力的不足,高校開設專業英文寫作課程
在前面三年的學習中,每一年的一個學期開設寫作課程,而且是專業英語寫作。在專業實踐方面,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室科學研究工作,讓學生親身經歷電子工程科學研究過程,將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此外,為了給學生提供接觸實踐的平臺與機會,很多高校聯合電子企業為學生就業提供指導。甚至有些美國高校要求學生修滿12個學分的專案,為此鼓勵一些優秀的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研究專案。
四、思考與啟發
(一)應用型與創新型相結合原則
應用型與創新型是同一目標下的兩個不同側面,高階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創新驅動,以及創新意識的訓練、創新成果的轉化,而不斷創新才能確保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高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原則
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擴大學生的選擇權。適當壓縮學分學時,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透過合理設定專業選修課課程群和跨學科專業選修課,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修讀輔修專業學位等多種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知識能力的複合化。
(三)專業、課程體系整體最佳化原則,凸現與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對接
立足人才培養目標,處理好通識教育課、學科共同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的關係,系統最佳化課程結構。以教學內容的科學性、適用性與前沿性為著力點,加大課程重組和整合力度,重點解決課程內容過時、分割過細等問題,增設社會經濟發展最新需求的課程,構建邏輯嚴密、前瞻性強的課程體系,注重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豐富課程形式,鼓勵開設講座式課程。
(四)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原則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和“雙創”人才培養的要求,將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發揮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在創新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在強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教學的同時,還需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方法和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白鵬飛.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6).
[2]葉紅.美國高校電子工程類專業本科培養方案淺析[J].高等理科教育,20xx(6).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4
本著該原則,基於中高職銜接的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思路如下:
一、科學定位,明確培養目標
本方案立足黑龍江省,人才培養目標充分適應黑龍江省旅遊業發展的需要。黑龍江省在未來五年將繼續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快實現由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大省的跨越。我省旅遊業的飛速發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階技能型人才,本方案結合我省旅遊資人才需求現狀,定位於培養基礎紮實、適用面寬、實踐和創新能力強、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綜合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
二、立足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最佳化課程體系設定
中高職課程體系設定首先要立足於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即中高職階段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認知水平,明確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課程設定依據“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突出實踐技能培養、注重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最佳化,兼顧教育部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計劃制定的規範性和統一性,在專業課程的安排上保持中高職階段課程的連續性,中職階段注重基礎性教育,根據本專業的特點開設語文、中國歷史常識、音樂等公共課,以及旅遊概論、管理學、服務禮儀等專業基礎課,此外,為了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教育,開設職業素養課程,讓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專業和未來所從事的行業和崗位有所瞭解,幫助其形成良好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態度。
三、以“崗位能力”要求確定課程體系及內容
要培養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綜合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將人才培養與旅遊企業人才市場需求相接軌。因此,只有透過到旅遊企業進行調研,瞭解企業和行業的需求才能確定學生未來從事的崗位及所需要的具體能力,從而在課程體系設定上,以崗位能力要求為核心,結合行業特點,形成知識、技能、應用一體的職業課程體系;首先堅持以旅遊管理職業崗位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來設定課程,加強課程設定的職業功能性;其次,充分考慮中高職學生的特點,在中職階段注重學生技能的訓練,而在高職階段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四、“2+3”培養方式+“旺工淡學、工學交替”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2+3”培養方式即前2年進行高職學習,後三年進行高職學習的培養方式。後三年的高職學習實行“旺工淡學、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是指根據我省旅遊市場自身的淡旺季的特點,安排學生在旅遊旺季到旅遊企業見習和頂崗實習,旅遊淡季時回到學校繼續學習的模式。第一階段從第一學期9月起至第六學期6月,學生主要完成從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任務:一是禮儀技能訓練(形體訓練、服務禮儀訓練);二是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三是崗位的初步體驗,即由旅行社和學校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參觀考察酒店和各主要景區景點,打破原有的先理論再實踐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一入學就直接與未來所從事職業的環境接觸。第二階段是第六學期6月至第七學期10月,正值我省旅遊旺季。由學院聯絡、企業、學生雙向選擇,學生帶著實踐課題進入旅遊企業見習,幫助學生確立為崗位服務意識和過硬職業技能意識。
第三階段從第七學期10月至第八學期6月,學生主要完成職業技能證書所必備知識和技能並進行導遊證考試。在此期間,根據職業素養課程安排,學院會與合作企業聯絡,選派優秀工作人員或我院優秀畢業生來開展講座或座談,傳遞企業最新服務標準、服務理念,講授企業文化、職業素質以及如何規劃個人職業生涯等,使學生感受企業氛圍,瞭解本專業的發展變化情況。第四階段從第八學期6月至第十學期,這段時間為學生頂崗實習階段。學生全部進行校外頂崗實習,學生在實習結束後由校企雙方對學生的表現及撰寫的調查報告等對學生進行考核並評定成績,企業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在該思路的基礎上確定旅遊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就業方向與崗位分析,根據崗位能力確定教學任務和開始的課程,從而制定服務於我省旅遊業發展的基於中高職銜接的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5
摘要:透過對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對相關指標進行量化分析,以職業市場為導向制訂出具有地域和專業特色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幾年的實施,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用人單位滿意度顯著提高;實踐證明:依據職業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制訂高職高專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就業
高等職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就業教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模式必須緊緊圍繞學生就業這個目標,滿足社會、經濟、崗位的需求的前提下制訂,最大程度地實現學生就業。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透過對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以就業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制訂了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就業率連續四年均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得到社會用人單位的認可。
l工程造價畢業生市場需求情況分析
1.1近三屆畢業生就業崗位流向調查
透過對20xx屆畢業生就業崗位專業流向問卷調查,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主要流向的崗位為建築工程造價員、安裝工程造價員、水利工程造價員、市政、裝飾、及園林造價員崗位。
1.2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調查
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指標設計為25小項,每小項分4個等級,評價標準和分值分別為:好,3分;較好,2分;一般,1分;差,0分;滿分為75分。25個小項規類分別歸為以下6個大項: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效果評價、專業知i,nvak平教育培養評價、能力培養效果評價、身體素質評價、內在素質評價和工作適應度評價。其中六項評價指標的得分情況分別如下:1O.58±0.46、8.204-0.33、10.40±0.41、5.70±0.28、3.50±0.42、0.70±0.35,調查資料為90個。
1.3畢業生專業對口率
透過對20xx屆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的問卷調查,畢業生專業對口率為74.4%。
2以職業市場為導向制訂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透過問卷調查後,將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新調整和設計,緊緊圍繞用人單位的需求、崗位的需求,以就業為核心制訂了適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2.1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總體目標
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總體目標為:與浙江省經濟建設相適應,面向浙江省範圍內的施工、建設、中介、造價主管部門等企事業單位造價員崗位,培養具有工程造價員職業能力的應用性人才。
2.2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
建築工程造價、安裝工程造價、水利工程造價是浙水專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崗位。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思路按照“一個核心,四大模組,多元拓展”方案進行,即,以造價員職業崗位能力為人才培養的核心;以土建工程造價員、安裝工程造價員、水利工程造價員、市政園林工程造價員為人才專業崗位技能培養模組;向建築工程管理與工程經濟兩個方向進行專業知識拓展模組的培養,實現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多方位就業的目標。
2-3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要求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專業知識水平教育培養評價度較好。對畢業生能力素質和工作適應度的評價較低。透過走訪眾多用人單位,具體分析了不同的崗位對知識、能力、技能等水平的需求,制訂了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具體的人才培養的標準:
2.3.1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要求:掌握應用寫作知識;b.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自然科學基礎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Ic.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d.瞭解我國基本國情及國家對建築行業的方針、政策及法規;e.瞭解水利、建築、裝飾、安裝材料及製品的名稱、規格效能、質量標準、檢驗方法、儲備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識;掌握水利、建築、市政園林工程施工圖的識讀;掌握給排水、通風空調、電氣照明工程施工圖的識讀;掌握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的一般構造及施工工藝;掌握水工建築物的一般構造及施工工藝;掌握給排水、通風空調、電氣照明工程的系統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藝;£掌握建築工程造價、安裝工程造價、水利工程造價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方法;熟悉工程招投標的基本流程;熟悉工程造價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建設工程法規制度;昏掌握建築企業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瞭解建築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識、掌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的一般內容和方法等相關專業知識。
2l3.2崗位基本技能要求:a.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一定的應用文寫作能力;b.熟悉施工組織設計檔案的擬定Ic.熟悉計算機應用,掌握ofice辦公軟體,能用計算機完成各類文字處理、表格設計和資料處理等工作;熟悉相關工程造價軟體的操作;d.能結合建築工程、安裝工程、水利工程施工生產活動過程,從事工程造價計價和控制工作。e.具有良好溝通與協作能力。
2.3_3崗位綜合技能或技術應用能力要求:具備編制工程技術標書的能力.b.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工程統計主要指標的計算和初步分析,能在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中依法辦事案例分析.c.具備工程造價商務標書編制的能力;d.具備土建、安裝、水利造價員的基本技術與技能。
2.3.4執業素質要求:注重自身修養。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b.具有勇於開拓的創業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c.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真誠奉獻社會的意識;d.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變革,具有靈活的社會適應能力.e.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資訊獲取能力,在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f-具有勤于思考、不斷探索新知識、勇於創新的意識與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2.3.5職業資格證書要求:學生畢業時除獲得畢業證書外,並要取得至少一種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有:造價員、施工員、資料員、質檢員、材料員、監理員等。
根據上述具體標準,合理科學地規劃了三年教學的學習內容,在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環節上緊緊圍繞上述標準,制訂了詳細周密的課程名目、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考核指標,並編制了各種教材、指導書、任務書等等。
2.4人才培養方案科學性評價指標
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否科學、適當,最終以三項評價指標來檢驗其合理性:畢業生就業率、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畢業生專業對口率。
2.5文中資料和資料的統計學處理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的資料均採用spssl1.0統計軟體進行處理,p
3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前後的比較分析
3.1調整前後就業率的變化
20xx至20xx年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就業率分別為98.8%,98%、98.6%,就業形勢良好。
3.2調整前後畢業生就業崗位流向分析比照
20xx至20xx屆三屆畢業生就業崗位逐年向建築造價員、安裝造價員、水利造價員、市政造價員、裝飾造價員、園林造價員遞增,集中在建築、安裝、水利三個造價員崗位。
3_3調整前後畢業生用人單位滿意度評價分析比照
近三年用人單位對浙水專工程造價畢業生的六項評價指標分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能力培養指標上升最快,由此引發畢業生對工作的適應性的評價也在逐年遞增。
3.4調整前後專業對口率比照
20xx至20xx屆學生專業對口率分別為74.4%、83.91%、86.05%。
4對高職高專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一些思考
4.1現狀及問題
工程造價具體業務的操作具有非常鮮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其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應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和行業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建立在合理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上,如何制訂符合本地區要求的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必須摸清畢業生的流向和崗位需求情況,而這種資料資訊的收集必須是及時的、新鮮的,對資料處理要體現嚴肅性和科學性,要使用必要的統計處理方法,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工作上尚缺以上的操作。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指標設定的合理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雖然每個地區每個企業對人才滿意度均有相同性,但也要考慮到地域和企業對人才期望值的個別需求,因此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的設定也兼顧到地域、企業的個別性。
4.2經驗和體會
浙水專從20xx年開始,每年都進行畢業生就業情況系列調查,同時走訪用人單位,根據本省工程造價專業發展的行情,及時調整我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並及時調整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結合每個學生即將從事的崗位來確定該學生的畢業設計任務和題目,對於就業崗位已明確的學生結合其畢業實習、頂崗實習的其體工程確定畢業設計任務和題目,透過兒年的執行,畢業生就業率顯著提高,用人單位滿意度不斷上升,畢業生專業技能水平逐年提高。
4.3結論
科學準確的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辦學模式、教學計劃的動態管理是高職高專院校提升教育質量、走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依託行業、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依據就業需求制訂高職高專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6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要求,根據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的具有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的高素質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系統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的專業水平,以及較高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具體要求如下: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具備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個人行為規範,遵紀守法、誠信做人;
2.掌握較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較紮實的英語專業學科基礎知識,系統掌握本學科必需的基礎理論,初步掌握進行教育創新和科學技術創新的思想和方法。瞭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態、應用前景和行業需求;
3.具備較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繼承優秀傳統文化,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形成具有傳統文化底蘊與現代精神的健全人格;
4.掌握一門外語,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5.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和科學鍛鍊身體的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6.掌握語言學、文學及相關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礎知識;
7.瞭解我國國情和英語國家的社會與文化;
8.具有較好的英漢雙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9.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從事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學制:4年,實行3到6年的彈性學制。
學位:文學學士
四、核心課程
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國家概況、高階英語、主要英語國家文學史及選讀、翻譯、英語語言學。
五、課程構成及學分分配表
略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7
一、專業名稱與編號
(一)專業名稱:會計
(二)專業編號:xx
二、招生物件、學制與學歷
(一)招生物件:普通高中畢業生
(二)學制:三年
(三)學歷:專科
三、專業分析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現代會計準則、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熟悉國家財經法規,能勝任會計核算、會計管理、會計監督、財務管理以及出納崗位工作,具有較強職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二)人才培養規格
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有以下職業知識、技能、價值觀與態度。
1、職業知識
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必須的會計準則的基本理論與知識。
掌握出納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票據、銀行存款以及外匯等日常業務核算與管理的基本知識。
掌握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會計核算方法及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
掌握會計法、稅法、票據法等相關財經法規的基本知識以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知識的基本要求。
掌握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分析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方法。
掌握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掌握企業投資決策、資產管理、資金籌集、收益分配的基本方法。
掌握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識以及成本計算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計算方法。
掌握涉稅業務的基本知識以及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所得稅等稅費的計算方法以及納稅申報程式。
掌握審計總則的基本知識與要求,掌握審計迴圈的符合性測試和報表專案實質性測試的審計方法。
掌握會計資訊處理的基本知識以及會計電算化初始化、總賬、固定資產、工資、應收與應付、供應鏈等模組的操作方法與要求。
掌握資料調查、資料整理以及統計資料分析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掌握與專業崗位相關的經營管理、理財、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以及專業英語等基本知識。
掌握計算機以及網際網路運用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2、職業技能
具有稽核與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期末對賬以及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的能力。
具有開具各種票據、正確處理各種貨幣資金日常業務的能力。
具有運用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進行投資、籌資、分配決策以及編制財務預算與實施財務控制的基本能力。
具有選擇適當的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產品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領購和使用xx、填制涉稅文書、進行網上納稅申報的能力。
具有運用各種審計方法,擬定審計方案、實施審計程式和撰寫審計報告基本的能力。
具有利用會計資訊化軟體建立賬務應用環境以及選擇與運用財務專用模組進行賬務處理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翻譯專業英文資料的能力以及聽、說、寫的基本能力。
具有運用計算機工具進行資訊處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更要有持續學習和不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
3、職業價值觀與態度
具有維護公眾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高度責任感。
具有誠實守信品質和保持應有職業謹慎的態度。
具有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和團隊合作精神。
具有嚴格執行國家法律和會計法律法規的品質與自覺性。
具有不斷接受新事物的進取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態度。
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認真細緻的工作作風。
具有熱情、主動的工作熱情與服務意識。
(三)職業面向
根據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總體目標,基於中小型企業等組織經濟業務規模和自身特點,以及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立足於會計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分析,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職業性和綜合性現實,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面向主要為中小型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專業就業面向的定位要求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必須具備在中小型企業等單位一人多崗、多崗兼顧的能力。
四、畢業上崗標準。
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學習,達到基本考核要求,成績合格,取得畢業證書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達到會計上崗要求。
五、教學計劃程序
教學計劃中的全部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及素質和能力要求,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必修課由文化素質課、職業技術基礎課、職業技術核心課和職業能力體驗課組成。選修課程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拓寬學生專業領域,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的課程。由本系開設的選修課和全院範圍開設的選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三)實踐教學環節(產學結合)安排
1、實踐教學主要採取實訓作業、實訓設計、案例分析、上機操作、崗位模擬訓練、畢業實習等形式進行。評定成績。凡已經實行統一鑑定考試的專項技能課,必須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鑑定考試,並須取得相應的等級證書。
2、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由系統一安排,實習結束後要完成畢業設計作業,並組織設計答辯。
六、教學組織與評價
1.教學組織
專業教學組織遵循以能力為本位,注重職業技能培養的高職教育教學理念,採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校內模擬實訓、校外企業實習的教學組織形式。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以專任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校內模擬實訓由專任教師、兼職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共同完成,透過分崗實訓、混崗實訓相結合的形式組織實訓教學;校外實習以校外指導教師為主、校內指導教師為輔,透過認知、實踐等形式接觸企業的財務、經營管理等業務。
2.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教學實施前,對學生進行調查瞭解,掌握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能力發展情況以及學習上的特點、優點與不足之處,瞭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設計學習領域、學習情境,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因材施教,順利實施教學。
(2)教學實施中,觀察學生學習狀況,發現在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尋找教學實施方案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及時調整教學組織實施方案。
(3)教學實施後,評定學生學習成績,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透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就業單位意見反饋和社會評價,對專業標準的合理性、適應性和畢業生的質量以及教學組織的滿意度進行考察,為修訂專業標準和教學實施方案提供依據。
3.考核辦法與考核標準
(1)學習領域課程考核辦法
學習領域課程透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對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進行綜合考核。其中,理論知識由教師透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考核評定,實訓操作由教師根據學生操作過程和結果的考核評定,課程綜合成績由理論知識成績與實訓操作成績按一定權重進行綜合評定。
(2)實訓課程考核辦法
實訓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基本技能訓練、會計綜合實訓、會計電算化、ERP沙盤對抗模擬、會計資訊化及其他實訓專案。實訓課程的考核以實際操作考核為主,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結合起來,既考慮學生個人實踐操作能力,也評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8
—、引言
工商管理類專業在國內高校極受歡迎,近些年來,學校招生人數增多,每年都有大量畢業生,為國家和社會輸出了不少人才。然而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就業難現象已成了社會焦點難題,畢業生規模與企業用人需求不符是原因之一,前者遠遠多於後者。這也導致企業的用人要求提高,競爭愈發激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生自身,缺乏實踐應用能力。所以各高校應當認清形勢,結合企業職位需求,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將重心轉移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
二、明確目標定位,制定整體方案
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需要多方同時付出,所以從一開始,就應正確定位,樹立明確的目標。如果定位錯誤,目標不合理,之後的路會越走越偏,甚至會走上錯誤的方向,對最終人才的輸出不利。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展開實際調查,瞭解企業所需。我國中小企業以一種迅猛的速度發展著,數量驟增,對人才需求很大,但教育工作者要清楚,企業需要的理論型、學術型人才遠遠少於實踐型、應用型人才。從崗位來看,高層管理人員需求相對較少,一方面企業建立者不會輕易放權,另一方面要求太高,畢業生缺乏能力和經驗,難以勝任。它們需要最多的是中層、基層管理人員。所以,學校要了解實際情況,正確定位,明白人才培養到底是在培養哪方面的人才,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如此才能制定更詳細的目標。當前很多高校在目標定位上都不合理,比如不清楚畢業生去向,是往企業輸送人才,還是位科研機構輸送。以企業為例,小型企業、中型企業、高階企業、國外企業,哪個是重點?這些都需要去調查分析,對國內外的社會環境進行對比,而且一定要符合本校條件,切不可照搬外來經驗。
高校管理層應當樹立全域性意識,認清當前國內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自身缺陷,並能夠深人分析原因,加以總結並反思。教育在改革,高校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也要及時更新,經常調整思路,試著從別的角度思考問題。就工商管理專業新型人才培養來說,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楚各方面關係,多方借鑑,結合自身條件,形成適合本校發展的新思路。學校培養人才,關鍵在於教學,教的重點在教師,學校應當努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學的重點在學生,既要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還要鍛鍊職業能力,提高職業素養,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中,解決管理中出現的難題。所以,新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圍繞教與學展開,進而以目標為指導,制定整體方案,主要涉及課程設定、教學體系兩大塊。前者又可分為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後者則包括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明確的思路,接下來的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三、編寫特色教材,最佳化課程設定
工商管理類專業主要包括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會計學、審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國際商務等,這些專業都和市場經濟以及大眾生活密切相關,既要反映實踐,又要應用於實踐。而當前社會複雜多變,資訊更新速度極快,許多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日新月異,教材作為最直接的課堂教學工具,若不能跟緊時代變化,則難以真實全面地反映實踐,也就無法完全應用於實踐。所以教材內容應當及時更新,對於應用較多而且合理可行的新理論、新管理模式,要主動推薦和學習。理論基本上是死的,有時理論並沒有錯誤,但並不能指導實踐,所以要靈活適當地根據經驗加以修改。每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每所高校的實力也有很大差異,所以實際上並不存在完全統一的教材,而需要教育工作者自主鑽研,編寫具有特色的教材。既要順應市場規律,符合國內外大環境,又要考慮當地經濟狀況及學校特點。一般可以由資深的專業教師編寫,或者與當地其他高校教師商榷討論後共同編與。
在具體的課程設定上,要凸顯出多元化、綜合化、應用化、人文化、靈活性、市場導向性等特色。技能型人才重點在於技能的培養,要求相對較低,而應用型人才則是一個新的層次,除了掌握專業技能,還要有創新意識,能夠應用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可見,實踐創新能力、綜合應用能力是設定課程時必須考慮的要素。之所以強調人文化,是因為人文素養在工商管理中也不可或缺,而且當前時代提倡人文主義。同教材一樣,課程也不是完全固定,而要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化,因此課程設定要靈活,能夠根據實際所需而調整。
四、完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效率
理論和實踐結合,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經之路,具體的方法包括假期參加社會實踐、實際案例教學、專案教學、邀請企業管理者舉辦講座等。在此著重談談實踐教學體系,這也是當前各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非常重視的部分,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基礎實踐階段。在學習完理論課程後,需要結合實踐加深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逐漸適應實踐環境。很多高校都建設有綜合實驗室,能夠創設情境,模擬真實的市場環境,教師可組織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在交流中能夠了解不同行業不同職位的特點。在交流過程中,適當涉及矛盾,令學生自主解決,可鍛鍊他們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綜合實踐階段。工商管理類專業各門課程既獨立,其間又存在著聯絡,所以不管是課程設定,還是教材編寫,都要體現出內容的`聯合,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也應經常總結對比,將各門課程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綜合實踐則主要是針對多門專業課展開的實習實訓活動,畢業實習也屬於這一範疇。第三,社會實踐階段。一般的本科院校,在校四年,有大量的機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常會選擇暑假,既能接觸和了解社會,又能提前熟悉工作崗位。第四,創新實踐階段。有創新才有發展,很多畢業生水平相當,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呢?創新能力此時就顯得無比重要。在校期間可以經常舉辦相關的校園活動,或者開發科研專案,強化其創新意識。
五、創新辦學模式,加強質量保障
產學研一體化、校企聯合等新模式在當前高校備受歡迎,校企聯合是一種雙贏互惠的方式,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學校負責人才培養和輸出,企業負責實訓基地、實習崗位等投入。以本科高校為例,前三年的實訓活動主要集中於實訓基地,第四年則可嘗試進人企業實習,在教師和企業人員的雙重指導下參加實踐。對於表現優秀的學生,如果願意,畢業後可與企業達成協議,直接上崗就業。
為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還應建立起健全的質量保障體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強應用型人才評估。建立行業化和社會化的高校教學質量專業指導和評估委員會,評估的反饋機制必須嚴格,使評估院校對存在的問題能及時糾正。
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完善保障機制。構建一套全方位、多元化的評價指標,包括專業理論課程、專業技能、實踐、思想品德等方面,不再是傳統單一的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指標。評價主體加人學生自己、用人單位以及社會輿論等各方面的評價。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9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比較紮實的英漢雙語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具有較為系統的翻譯理論知識、比較紮實的翻譯基本功、較為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的翻譯批評和翻譯鑑賞能力,能夠基本勝任不同領域基本難度的文學翻譯、商務翻譯、典籍翻譯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語言和翻譯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漢語和英語兩方面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的訓練,掌握跨文化交際和英漢互譯的基本技能,具備口筆譯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文化修養;
(2) 掌握語言知識和能力,包括英語語音、詞彙、語法知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漢語知識與寫作能力,演講與辯論能力,語言學習能力;
(3)掌握翻譯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能力,包括口筆譯技能、口筆譯理論、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譯者綜合素質;
(4)掌握翻譯需要的相關知識和能力,包括中外社會文化知識,語言學與文學知識,使用現代資訊科技和翻譯工具的知識,國際商務知識,公共外交知識;
(5)瞭解翻譯學的理論前沿和應用前景,瞭解翻譯專業的行業需求和發展動態;
(6)熟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7)具有較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8)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三、專業方向
本專業設文學翻譯、商務翻譯和典籍翻譯三個方向。
1. 文學翻譯方向
學生能夠了解文學文體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掌握文學翻譯的技能與知識,能對各種體裁和題材的文學作品進行翻譯實踐和初步的理論研究,具備對文學翻譯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能夠獨立從事一般難度的文學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
2. 商務翻譯方向
學生能夠了解商務翻譯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商務知識,掌握商務翻譯的技能與知識,能對各種商務文字進行翻譯實踐和初步的理論研究,具備對商務翻譯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能夠獨立從事一般難度的商務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
3. 典籍翻譯方向
學生能夠了解不同體裁和題材的典籍特點,具有一定的文字分析能力,掌握典籍翻譯的技能與知識,能對各種典籍文字進行翻譯實踐和初步的理論研究,具備對典籍翻譯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能夠獨立從事一般難度的典籍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10
摘要: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初始階段,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奠基作用,是“根”的教育。小學教師承擔著“根”的工程,是人生的“奠基者”,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小學教育質量的好壞。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小學教師,因此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直接影響著小學教師的教育水平,進而影響到小學教育的質量和人一生的發展。就此而言,適應時代發展、緊跟社會需求,培養、訓練、提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對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1當前小學教育專業發展現狀
1.1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各校各具特色,有待於進一步凝練第一,以外顯知識形態為主的培養目標。這類學校制定培養目標的依據認為:小學教育專業是高校教育的一個專業,是知識分化的結果,就應該體現高等教育應有的理論水平,因此,在課程設定上強調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即強調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的學習。這種思維源自學院派,在小學教育專業建設中占主導地位。第二,以內隱知識為主的培養目標。這類學校在制定培養目標的依據是認為小學教育專業是社會職業發展的產物,即職業意義的專業,因此,在專業人才培養實踐中就應該以實踐性知識為主,所以,在課程設定上,強調與小學教育專業相應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即強調實踐性知識的學習。這種思維源自中師辦學的傳統經驗,但又沒有得到學院派的認同。由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左右了小學教育專業發展的現狀,便產生了不同的培養模式。
1.2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
依據內隱知識理論和培養目標,產生了小學教育專業的三種培養模式,即分科培養、綜合+方向培養和綜合培養。第一,分科培養模式。這種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與二級或一級師範培養中學教師相一致,強調學科專業知識,培養的學生,專業知識紮實,但教育專業知識及相應能力差,不適應小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僅有少數學校運用這一模式。第二,綜合+方向培養模式。這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模式,強調綜合培養,明確方向,其優勢淡化了學科專業界限,強調文理相通,學有專長,但這一模式與分科培養模式並無質的區別,強調學科知識的精與深,忽視了知識的廣與博,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如首都師大初等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就分為中文、數學、英語、科學教育、資訊科技、音樂、美術七個方向。他們凝練出小學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綜合培養、發展專長、注重研究、全程實踐和“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培養模式及“多種性、綜合性”的課程設定是該專業突出的特色。第三,綜合培養模式。要求畢業生能勝任小學各科教學,因此,不分學科方向,強調文理滲透,注重知識的廣與博,突出了教育專業的特點,但課程門類眾多,內容龐雜,知識體系性差。要充分考慮到各科素養的全面培養、各學科教學指導能力的提高和教學技能的掌握。突出“實踐性”:全科教師培養理念的基本取向,即全科教師培養植根於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綜合化改革的現實需要;(全科教師培養指向於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的時代內涵;全科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彰顯了“校地雙贏”協同創新發展之路。
2小學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
2.1準確定位,學以致用
小學教師作為一種特定的職業,其職業技能服務和麵向的物件是小學校園內外的方方面面,即從課堂、校園、學生、教師到家庭,因此必須區分主次、循序漸進。就職前教育而言,這些技能主要表現在通識理論掌握、學科基礎奠定、專業能力訓練、資訊科技應用、學校工作與反思等,並將作為基本的目標在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小學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區分於其他專業學生培養的顯著標志。就職後成長而言,課堂掌控、校園文化、學生心理、家校溝通等將是小學教師職業技能成熟的重要表現。因此,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應方向明確,學以致用,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優勢,避免照搬他人經驗。
2.2學練結合,特長髮展
小學教師基本職業技能的系統性培養,首先是在職前教育階段完成的,而技能的掌握更多地依靠實踐環節。目前教育部正在進行的小學卓越教師培養改革專案,內容之一就是對小學教師的職業技能培養進行全科型、全覆蓋、過程性探索試驗,同時透過課程體系改革進行模組化實踐技能訓練,並將訓練情況延伸到職後教育階段進行檢驗。儘管全科發展是小學教師的理想狀態,但無論是何種技能,也不管是在哪個階段,受多種因素的限制,小學教師都必須經過學習和實踐,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特長和個性,並有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方向。
2.3建立體系,多樣評價
教師的職業技能中的操作技能主要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技能即人們常說的基本功,如三筆字、簡筆畫、課件製作及基本的藝體技能等,而智力技能主要體現在學科教學、課程研發、教學反思、教學評價和心理健康輔導等。由於各類技能之間的差異較大,在目前尚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對小學教師(包括職前職後)進行技能體系的構建和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均應形成規範。在具體操作中則要將訓練總目標細化為小目標進行分級分類訓練,同時注意各個訓練專案的聯絡和融合,在考核中可以進行終結性評價,更要注重過程性考察,即可進行書面設計,也可以採取以演代評、以展代評等,進行切合實際的綜合衡量。
2.4注重思想引領,關注教師發展
教師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所學校良性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我校非常重視對教師群體的思想引領工作,力求透過各種途徑,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促使教師積極向上地發展。學校每雙週召開一次全體教職工工作例會,在會上對學校工作進行小結,並對教師作風效能建設中表現出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使每一位教師明確責任,提高覺悟,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加強自身修養。學校還定期從《人民教育》中選擇優秀的文章推薦給教師自學,用這種靈活的方式對教師的師德修養進行培訓。近年來,隨著學校生源的不斷擴大,新教師數量激增,並日漸成為學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基於這種情況,學校在做好全體教師學習培訓的同時,還格外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與進步。學校黨支部成員與青年教師幫帶結對,定期和他們開展不拘形式的座談活動,瞭解青年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加強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撥開迷霧,解除困惑。
結束語:
總之,在培養小學教師專業素養中的科研實踐,這幾方面並不是彼此孤立的,只有學校各部門形成合力、調動教師積極性,才能為培養教師專業素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培養教師專業素養並非朝夕之功,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在《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釋出實施的今天,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將永遠在路上,值得每一個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去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