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月光曲語文教設計案例

月光曲語文教設計案例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幽靜、入場券、蠟燭、純熟、琴鍵、微波粼粼、霎時、一縷、洶湧、記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3、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貝多芬同情熱愛貧苦人民的思想情懷。

【學習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學習難點】

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從課文結尾入手)

1、《月光曲》音樂起,齊讀課題:

“曲”是什麼意思?

2、從課文中你結識了誰?貝多芬是什麼人?你怎麼知道他著名的?

(相機教學第一自然段。)

3、課文寫了他譜寫《月光曲》,那課文中還有哪一段和他創作《月光曲》沒有關係?

(相機教學最後一自然段。)

4、過渡:

一個曲子為什麼這麼著急,貝多芬為什麼要“飛奔”回客店,還要連夜寫下來?

二、直奔重點,體會樂曲的意境

1、文章題目是《月光曲》,主要寫的也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我備課時讀了半天,你們剛才也說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沒有寫《月光曲》這首曲子的琴聲、節奏和旋律,這《月光曲》在哪兒呢?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

⑴ 這段寫了什麼?

(大海和月光的變化。)

那怎麼說是《月光曲》呢?

⑵ 引導學生理解月光、大海變化的內容,透過朗讀來體會,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相機出示課件: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風捲巨浪

月光照耀 波濤洶湧

⑶ 分清事物與聯想:

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是聯想)是誰的聯想?(讀課文9末)他們這種聯想是怎麼產生的呢?

⑷ 教師小結:

這些月光和海面的變化,是貝多芬演奏《月光曲》時所引起的兄妹倆的聯想。那麼什麼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月亮剛剛升起……呢?

在前面寫上:

柔和徐緩

有力快速

高昂激盪

⑸ 系統練說:

師開頭──貝多芬面對著月光,按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裡,產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聯想,生接著說──

⑹ 是這樣的音樂(指板書)引起了這樣的聯想(指板書)。這是我們的猜想,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這樣的嗎?想不想聽一聽?不過我想: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不一定象我們研究的那樣簡單,可能在一片平靜的大海中,也會偶爾跳起幾個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洶湧的浪峰之間有低沉波谷,是不是?這樣,就使樂曲的旋律更豐富了。

(音樂欣賞。)

⑺ 想象練習:

你聽著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麼?

三、追根溯源,瞭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樂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學到這兒,你有沒有什麼新的疑問產生?(學生質疑)那麼,他的創作激情、創作靈感從何而來?帶著問題自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學生分小組研讀2~8自然段。

3、引導學生理解創作的源泉:

⑴ 有感於知音:

什麼叫知音?從哪兒看出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這位知音特別嗎?特別在哪兒?在貝多芬遇到知音的過程中,他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板書:

一分觸動

十分感動

萬分激動

⑵ 寄情於月光:

他把這份感情寄託給了誰?

(出示朗讀第8自然段。)

4、現在你還認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變化的嗎?

(是反映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倆接觸的過程和他的感情變化的。)

練說。

五、課外延伸

1、教師:

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一次美的藝術享受,給自己的藝術創作帶來了一次意外的收穫,給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也給我們帶來了今天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音樂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讓我們藉助網路去感受貝多芬的音樂魅力。

2、介紹:

他的樂曲熱情激昂,像一團熊熊的烈火,迸發著熾熱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