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麵塑的的藝術價值
一、 民俗價值
麵塑是世代相傳的民俗藝術,流行在我國黃河內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各地風俗習慣不同,也使得面 塑的品種豐富。“禮從宜、事從俗”,民俗活動的需要直接促進了麵塑的發展,麵塑也被賦予不同的吉祥含義。比如春節的時候,做成“蓮花”和“魚形”的麵塑, 表示“連年有餘”;婚禮上送龍鳳、鴛鴦、石榴形狀的“喜餑餑”,祝願新人生活美滿、多子多福。孩子滿月,外婆家送給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麒麟送 子”,祈求“圓滿”。陝西一帶的農村很注重麵塑,在拜年、賀喜、祝壽、探親、祭祀的時候往往帶著些“喜慶花糕”(也稱“花饃”),這些造型不同的花糕與不 同的民俗相互呼應,形成一道亮麗的民俗文化景觀。
恩斯特·卡西爾在《人論》中說:“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於代表性的特徵”,沒錯!麵塑其實是一種民俗文化的符號,是原汁原味的鄉土藝 術。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家鄉長期的民俗行為和精神的薰陶中形成的'民俗心理總容易被地方特徵明顯的藝術形式喚起心中的鄉土情感。
二、審美價值
麵塑藝術的特點是造型完整飽滿,造型略有誇張,手法簡練、注重神氣,淳樸敦厚、色彩豔麗,讓人覺得親切自然。
麵塑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突出文官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武官虎背熊腰、昂首挺胸、老人老態龍鍾、脊背彎曲;女性削肩細腰、亭亭玉立;兒童虎頭虎 腦、憨態可掬。在一組麵塑中,則注重場景氣氛的營造,每個人物的神情姿態個性分明,但卻緊密圍繞著情節,烘托主題。對動物的塑造則突出起溫順可親、喜慶祥 和的一面,而不是誇大其兇猛的生物特徵。
麵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藝、質樸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誠如日本著名民藝學者柳宗悅( 1889- 1961 )說的那樣:民藝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眾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藝品之美屬於親切溫潤之美,在充滿虛偽、流於病態、缺乏情愛的今天,難道不應 該感激這些能夠撫慰人類心靈的藝術美嗎?誰也不能不承認,當美髮自自然之時,當美與民眾交融之時,並且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才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人類生活。
三、 教育價值
麵塑絕不僅是個玩賞品,它具有很強的社會教育功能。如同西方人說哥特式教堂裡的玻璃彩畫是無字的《聖經》一樣,麵塑藝術也以其形象傳達著一個個 動人的故事。人們可以透過麵塑的孫悟空、豬八戒、白娘子、穆桂英、水滸英雄等形象給孩子講述相關的歷史故事,從而在潛移默化之間啟迪孩子的智慧。同時,對 於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民間藝術總會帶來莫大的驚喜。
四、 經濟價值
麵塑一直是一種謀生的行當,但它又屬於傳統的手工藝,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物,其價值有獨特的地方。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麵塑這種“小玩意兒” 更能顯示其文化魅力。傳統的麵塑藝人是“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的街頭藝人,很少有系統的知識,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麵塑就是在這樣的普通群眾手中開出美 麗的花朵。那應該是一種虔誠信仰和喜慶心情的結晶!因此,麵塑藝術品總是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