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團聚就很開心
【導讀】今天是中國農曆除夕,說吉祥話的時候。比如電視撞上中國春節,它沒能戰勝我們的除夕團圓飯,相反它被春節俘獲,搞出絕對中國特色的春晚。撬動中國這麼大的社會,讓它高速運轉起來而又不繃斷,是迄今人類最宏大、技術性也最高的現代化工程。
今天是中國農曆除夕,說吉祥話的時候。但這些年人們春節相聚時,也會說得更多些。
春節大概是中國各種傳統文化符號中最強烈的一個。這個節日據稱已在中國延續了四千多年,邊傳承邊演變。時至今日,一說春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春運和春晚,它們是倒退一個世紀聽都沒聽說的事情。但看仔細了,春節依舊“那麼中國”。
曾有一段時間,一些人呼籲動用國家力量保護春節的傳統,而實際上,對春節最強有力的保護就存在於民間,因為春節已經融在中國社會的文化血液中。世界上不存在吞噬春節的文化力量,外部元素撞上春節,它被“春節化”的程度總是遠遠大於春節本身的“異化”。
比如電視撞上中國春節,它沒能戰勝我們的除夕團圓飯,相反它被春節俘獲,搞出絕對中國特色的春晚。
春節人聲鼎沸,也笑聲怨聲鼎沸。春節前後,中國社會最大限度地從單位、公司的聚合體臨時重組成家庭、社群的聚合體。我們置身於親友中間,不再需要小心翼翼的掩飾,我們可以更放心大膽地說話,也有機會聽到更多的真話。
我們會發現,身邊世界再也不能用“好”或“不好”這樣的簡單評價來描述了,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爽朗地笑了,也都為一些具體事“噴”了。我們會收到很多帶著嘲弄腔的段子,其中不少是拿政府開涮。
這樣的春節熱熱鬧鬧,同時也“亂亂哄哄”。春節的這一雙料特色,對整個國家有標誌意義。在歐美長時間生活過的中國人,大多會有相當複雜的感慨。有人編段子說,歐美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國是“很髒很亂很開心”,話說中國好與不好都那麼誇張、極端,但卻反映了中國社會特有的價值觀。中國再現代化也變不成歐美,中國必須以自己的方式治理“髒”和“亂”,最終成為“好山好水好精彩”。
撬動中國這麼大的社會,讓它高速運轉起來而又不繃斷,是迄今人類最宏大、技術性也最高的現代化工程。看看埃及、烏克蘭、泰國等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至少可以知道,每個國家的命運中,都有一些充滿不確定的岔路口。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希望,這個國家以最小的社會代價走向未來,讓國家和個人命運的確定性遠遠多於不確定性。
每個社會都有少數不如意的人希望“天翻地覆”,因為說不定那會意味著個人的'意外時來運轉。但尤其在春節前後,我們能很確定地知道多數人不希望那樣,而是願意這個社會“更有規矩”,只要按照規矩來,我們就可以積累各種資本和財富,贏得更好的明天。改革就是建立、打牢各種“規矩”的過程。
中國問題重重,但這些年一個最大的確定性就是,這個國家“越來越好”,每個人的生活每隔幾年就會更好,下一代人的日子會比上一代更好,民主逐漸發展,國家實現公平正義有越來越多的機制保障。國家向好的確定性衝抵了生活中很多具體不確定感,社會上同時流動著不滿、困惑,以及對未來的樂觀。
春節既像是某種歸宿,又像是每個人艱難奮鬥歷程中準時出現的驛站。它幫我們鬆弛,也給我們安慰和鼓勵。這期間我們懶得思考,輿論也會消停些,這樣的留白或能有助於校對我們觀察世界的視距。
我們不會因為走得遠了就不再回家,也不會因為回家了就不再遠行。個人這樣,我們這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註定也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