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幼兒園師德讀書筆記

幼兒園師德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師德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師德讀書筆記1

假期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假如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麼不聽話?怎樣那麼坐不住?怎樣那麼難教?怎樣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裡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我的學生,試著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下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就應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好處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苦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著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快樂的情緒,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幼兒園師德讀書筆記2

《不做溫室裡的小花》這篇文章講的是宋慶齡父母教子的故事。他們對孩子深深的疼愛並不是把孩子捧在手心裡呵護,而是有意識的鍛鍊他們面對困難的能力。這與我們現在一些父母的教育方法恰好相反。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曾經選擇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帶孩子到華龍塔下。他不是讓他們來參觀龍華古剎,而是讓他們丟下手中的傘,站在華龍塔下淋雨。宋耀如指著高高聳立的古塔說:“孩子們你們看這座塔,千百年來歷經風雨,卻依然巍然屹立,為什麼?因為他基礎牢固,骨架緊密。將來,你們投身革命,從現在起就必須打基礎練骨架。來讓我們一起比賽,圍繞古塔跑六圈,看誰跑的快!”說完宋耀如就帶頭跑了起來,孩子們緊緊跟在父親後面。有的孩子不小心在泥濘中跌倒了,卻立即爬起來再跑,沒有一個肯落後。在父親的教育下,孩子們長大後,雖然政見不同,但意志堅強卻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現在很多孩子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太陽”,全家老小都圍著他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導致飯不會吃,衣服不會穿,脾氣卻很大。這樣的孩子怎麼能經得起大風大浪,怎麼能獨自闖蕩,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家長的所作所為並不是“愛”而是“害”。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接受各種考驗,只有在不斷的磨練中,孩子才會成長,羽翼才會豐滿。而不是處處都包辦代替,這樣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有調查顯示,當孩子摔倒時美國母親會說:“寶貝,自己站起來!”非洲母親只是在孩子旁邊反覆模仿摔倒並站起來。中國母親會馬上扶起孩子,不停的說:“寶貝,別哭,摔著沒有?”有的還跺幾下地面:“都怪地面不好,讓寶寶摔倒了。”觀念不同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不一樣。我們要想讓孩子能夠獨自面對生活,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不要再培養溫室裡的花朵!因為這樣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

幼兒園師德讀書筆記3

前幾天看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書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因此,教師應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自身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每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自由地、愉快地展現自己。

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應以幼兒生命活力的不斷增強,生命內涵的不斷充實作為幼兒教育的終極目標。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善於順應幼兒的性情,走進幼兒的情感世界,要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學會接納他們的個性差異,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積極的氣氛和情境,將每一個教學過程當成師幼雙方一次心靈的對話,敞開心扉,讓幼兒在遊戲中無拘無束地交流,讓幼兒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在愉快地學習中求得發展。所以教師要結合工作實際努力實現教育方式的轉變:

一、從過去比較單一的室內教育為主,向現在豐富的室內外結合活動轉變。

二、從過去的“問答式”教學,向現在的“鼓勵式”教育轉變。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更多的運用嘗試、鼓勵的方式,鼓勵幼兒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師也要特別注意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創造,不能從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幼兒的行為、表現。

三、活動中以遊戲為主。興趣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助推器,有了興趣,再困難的學習活動幼兒也會樂此不疲,少了興趣,再重要的學習活動幼兒也會覺得索然無味。因此能否激發幼兒的興趣是幼兒園教育成敗的關鍵,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是幼兒的至愛,最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是一項十分艱辛、複雜而又細緻的工作。我將貫徹《綱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與全園老師一起共同為幼兒教育改革創造一個堅實的平臺,在此平臺上精心打造我的教育事業,讓孩子們都徜徉在金色的陽光中,煥發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幼兒園師德讀書筆記4

我讀完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一樣年齡階段有著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為幼兒帶給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僅僅單純的是為幼兒鍛鍊眼睛的潛質,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務必的關聯。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資訊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刻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帶給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群眾生活。很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為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取,不好譴責還自己的行為,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為: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務必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裡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為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

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僅僅如此,很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個性現象,原先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聯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聯的重要性。人際關聯很好的幼兒和人際關聯很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愛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潛質。行為表現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用心的交往行為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著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元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為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很多時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潛質,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援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師德讀書筆記5

透過認真的通讀《觀察兒童》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後讓我受益匪淺,深有感悟,結合實際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個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書,千變萬化,多姿多彩,每個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對全班幼兒的遊戲行為進行觀察,瞭解幼兒的遊戲總體情況,如幼兒的興趣、參與程度、交往合作等,還要對個別幼兒進行觀察,瞭解不同幼兒的想法、能力、需要並給予適時的指導和推動。觀察的一個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對幼兒的瞭解。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唯有透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調環境,並採取應有的態度來配合兒童成長的需要。”那麼教師觀察並不是盲目的、隨意的看著幼兒,需要有目的性、連續性地觀察、記錄幼兒的行為語言。書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兒早期學習目標,可以正確地幫助你去進行定位,明確目標,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其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可以幫助我更好地建構起自己的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透過閱讀此書,讓我對為什麼要觀察兒童,怎樣觀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如:我們為什麼要觀察兒童?——為了發現他們獨特的特點。我們能看到什麼?——兒童能夠做些什麼;他們怎樣接近問題,以及嘗試怎樣解決問題;兒童自得其樂。

透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瞭解什麼?——他們已經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麼做某事;強化我們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透過觀察兒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透過提供活動、資源或支援,促進這些發展性技能。

透過觀察兒童:我們評估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的學習。書中以具體例項一步步教我們如何呈現觀察,讓初學者能更直觀地瞭解具體的操作與記錄方法,從而對每一次的觀察確定目標和目的,詳盡觀察情況的記錄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並將自己觀察到的發現與工作實踐聯絡起來。

反思我們現在的個案觀察,通常是以敘事型、描述性觀察,形式比較單一,而且並不是特別規範,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認真學習一下敘事型觀察的記錄和描述方法,在書中特別指出“要求你安靜地坐著,儘可能不引起絲毫的注意,要記得,你若與兒童發生互動,他們的行為就會受到影響。”從這一點可以解讀到,保持幼兒的自然狀態,發現孩子的真實反映,教師儘量做到迴避而不是介入。記錄的細緻和客觀是敘事型觀察的書寫要求,透過一個例項讓我感受到觀察者的細緻性:她把一個兒童的動作、時間段、語言、語氣、表情都描寫的十分詳細具體,看著這一段文字,我的腦海中也隨之浮現出當時的場景。我想這個範例給我的啟示就是不要放過觀察物件的細節,往往細節就是反映物件的特殊性,更能幫助我們分析出觀察者的發展狀態,有利於幫助教師進一步規劃物件的發展前景。

總之“觀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備的素質,要想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嘗和摸索,形成一套適合班級幼兒發展的觀察方法。讓我們用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話來勉勵自己吧:每一位教師要將自己的眼睛練得如同鷹眼一般敏銳,能觀察到兒童最細微的動作,能探知兒童最殷切的需要。

幼兒園師德讀書筆記6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班級管理、幼兒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著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著,對照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我不由地思考,教師和孩子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孩子的成長,現在我終於知道了作為幼兒教師,在我的孩子面前,我們要保持著一份童心,去用自己的童心喚醒孩子的童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裡面去,讓孩子們感受你的愛,並和你做朋友。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的內心,忽略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我想我們要成為一位優秀的幼兒教師,就必須做到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向孩子學習”,真誠地尊重孩子,勇於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應該充滿人情味。

強調了對孩子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援、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孩子真誠的愛。

從事幼教工作四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孩子還是批評孩子,促進孩子進步還是抑制孩子發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