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觀後感1
追尋你留下的痕跡,只想擁抱你在千百年前留在歷史紅塵深處的背影。
——題記
又一次這樣習慣地想起你,又一次自然地寫下你的名字,又一次我望著天空發呆。孫策,孫策,又一次被你亂了心跳……
大概是五年前吧,無聊地陪姥姥看電視劇《三國演義》,我第一次見到了他:提槍馭馬,一襲白袍,馳騁疆場。小時候的我,膽小懦弱,總被人欺負。那時候,我看著他無所畏懼的颯爽英姿,剎那間覺得莫名的感動,彷彿穿越了千年的時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無比強烈的勇氣。或許是從那以後,我逐漸變得堅強。從那以後,我記住了他的名子——孫策。
後來,我讀起了《三國演義》,我領略到了他沙場上的霸氣,我看到他禮賢下士的謙遜,我也感受到了他曾寄人籬下的不甘與無奈。而這所有之中,最感動我的,是他對夢想的堅定。那是一種任何逆境與挫折都無法磨滅的堅定。當我漫步於黑夜時,我總要抬頭望一望,每當此時,心底便漫出一堆堆的感動;每每此時,從身體某處發出一股力量,蔓延周身;每每此時,你帶我穿越黑夜,直達黎明。
我開始不僅僅滿足於《三國演義》的閱讀,因為想要更瞭解你,想要走進那段塵封的歷史。那個已經被歷史模糊的身影,我卻貪心地想看清他。我開始上網查詢關於你的記錄。我花去自己攢的零花錢買《三國志》,原版和白話的都買了。前者是想了解你那時的語言習慣,後者是怕自己看不懂或是理解偏差。你站在漫漫歷史之路的那一頭,我們之間的距離是一千多年的滄海桑田。我像一個孤獨的旅人,堅定地邁著步伐,即使是再遠的跋涉也不願退縮,因為你就站在那裡,從沒移開過腳步。就算我窮盡一生或許也望不到你的脊背,但我的旅途中沒有這些無聊的傷感,我只知道我是一步步地靠近你,一點點勾勒出你的容顏。
我站在江南這片土地上,觸控著江南的氣息,我比以前到任何地方都要用心,因為一千多年前,是這片土地孕育了你,造就了你,你曾是這片土地的王者,是這片土地上人民的英雄,是江東男兒敬佩的小霸王,是江南少女心中的孫郎。在這裡,你遇到了那個“曲有誤,周郎顧”的周瑜,那個“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郎,那個輔佐你成就霸業的周瑜,那個你一生的知己。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征戰無數。殺戮與征服,吞併與佔領,本無正義之分。孫策就是正義之流嗎?我不敢苟同。我只知道每當攻佔城池時,孫策嚴令三軍,不搶百姓一分一毫,在那樣紛亂的`時代,卻能使江東將相同力,軍民同心。那時的孫策,不過是弱冠之年,二十出頭而已。
江南又飄起了細雨,朦朦朧朧,迷離婆娑。是否一千多年以前的某一天,你也獨自在這片江南雨中惆悵呢?也許你曾在這裡,在雨中縱馬馳騁,揚起一片塵埃。我似乎聽到那一聲無奈的嘆息與戰馬的嘶鳴逐漸消失在耳畔。
二十六載的年華,卻有著比六十載還要精彩的人生;二十六個春秋,成就了江東的小霸王;二十六載的長度,你在歷史的石碑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即使經過千年的風雨,也磨不掉你的痕跡。我知道,叫做“孫策”的那條痕跡,無論是在那段歷史上還是在我的人生中都是怎麼樣也無法抹去的了。
我沿著你留下的痕跡,摸索前行,將你的痕跡一點點更深地雋刻。
《三國演義》觀後感2
今天,把《三國演義》看完了,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內容很深厚
讀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就給我們講了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這些《三國演義》裡的故事,生活中也經常聽人談起三國裡的人物,但自己的腦海裡也只有一些人物名字以及一些形容詞。大學的時候,開始看第一遍原著,但最後十章沒看完;後來把動畫版《三國演義》看完了;今天把94版《三國演義》看完了。儘管看了三遍,還是會忘記一些情節,但每看一遍也的確有一些新的理解,新的認識。不得不感嘆,《三國演義》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內容讓人回味無窮。
二、片頭主題曲很貼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春月西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看到後面,發現開頭曲萬花筒裡的幾個人物都死了,特別是看到劉備年輕的樣子以及曹操得意的樣子,不禁讓人感嘆。
三、歷史潮流無法阻擋
漢朝已無力迴天,哪怕是諸葛亮要逆天而行,也阻擋不住。在上方谷,明明可以把司馬懿父子燒死,可天降大雨解圍;幾次明明要攻進長安,可被後主召回,功虧一簣;姜維繼承武侯遺志,依然是功虧一簣。只能說蜀國宦官干涉朝政,跟漢獻帝時的十常仕一樣,問題積累得太多了,一兩個人根本改變不了歷史的走向。所以我認為,哪怕諸葛亮攻進了長安,攻下了洛陽,歷史也改變不了多少,都是時間問題。
四、好的領導該有的品質
劉備
會用人,會看人,會籠絡人心。關羽、劉備、諸葛亮這些人都十分效忠他。當然,劉備的確很講義氣,當聽說關羽死了,傾國之兵為兄弟報仇。
曹操
謀臣武將充足,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但心中早已有自己的想法,當機立斷,不優柔寡斷。心態好,總是說勝敗乃兵家常事。
孫權
存在感有點低,家族底子厚,幾任都督都比較厲害,也算會用人吧。
五、對劇中一些人物看法
關羽
以前主要是認為關羽特別講義氣,尤其是千里走單騎與義釋曹操,後來感覺關羽有點傲。
諸葛亮
前期覺得諸葛亮是個神,是個天才;後來感覺諸葛亮不僅是個天才,還特別勤奮,忠心。
魏延
以前總是聽說魏延頭上有反骨,但看電視劇後,覺得魏延是那種有能力,卻不被領導賞識的那類人,是被逼反的。
六、字幕的重要性
很早就想把94版《三國演義》看了,無奈沒有字幕,有的平臺播的《三國演義》有字幕,畫面卻很模糊。這次在優酷上看,發現已經加上了字幕,如獲至寶。拍攝得這麼好,沒有字幕太可惜了。前期就開了優酷會員,看了一段時間後,突然發現非要VIP才能看,不過開個VIP也是挺值得的。只是希望字幕團隊多給一些經典老電視劇配字幕,也多給那些好的國外科普影片配上字幕,讓更多的人能看到好的東西。
七、地圖的重要性
看這種歷史劇,真得要有個地圖,不然有些情節還是理解不了。
《三國演義》觀後感3
有道是“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一直想完整的看這部歷史鉅著,近日,得三國的最新碟片,自看一集後,便一發不可收,可以說是廢寢忘食,工作之餘花費了近半個月之久,看完這部九十多集的歷史巨片,深受鼓舞,常思索,不記錄些心得,內心一直掛念之,如同一件未了之事,現記之,同時也為回饋訪問鄙人空間之友,如有點滴之用,感恩不盡。
三國演義記錄漢朝末期,三國鼎立的形成過程,重點對劉備、曹操、孫權三位“幾百年才能出現”的亂世英雄創業之道、為人處事之道、管理之道、權謀之道的生動歷史再現,大繁至簡,我想現代企業或個人如能深得三國精髓,問題大都能迎刃而解了。
1、創業之道
創業當先立志,志當存高遠,曹操、劉備在勢單力薄之時就立下宏圖大志,不因為自己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忘卻心中夢想,擁有超乎想象的自信和毅力。而同時也有劉表、袁紹等地方諸候,思想保守,只圖一時享樂,缺乏長遠規劃和遠見思維,最終落入被一一吞併的下場。而三位英雄人物,至死都不忘統一大業夢想。如同史玉柱所言,創業之前的定位非常重要,你定位於全國市場,你就有可能做成全國市場,而你定位一方市場,那最好的結果就是做好一片市場。一個人的胸懷和肚量,是要看他面對失敗或被人出賣後的表現。劉備在四十多歲時仍屢戰屢敗,身無半寸容身之地。卻仍然不忘其志。
2、管理之道
管理之精華在於人心,當然制度是保障,如同兵家之兵符,它代表了權力之象徵,但卻不是至勝之關健。人心所獲,何愁未來,“只有做不好事的人,沒有做不好的事情”,人才決定生產力,決定命運。劉備縱有匡扶漢室的雄心大志,沒有諸葛亮、五虎上將的輔佐,自然沒有蜀國王朝的建立,歷史必將改寫。用人不疑,但目標考核還是必須的,如同軍令狀。人盡其才,人盡其用。領導不一定為能力最強之人,但卻能將一群能力強的人招之麾下,彼此發揮最強的一面。團隊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的力量。這需要的是領導的胸懷和資源整合能力。領導的強勢如同曹操,身邊缺乏才俊,難以聚焦人才。而事必躬親、自然落得如諸葛亮,出事未捷身先死。
3、為人處事之道
仁術永遠強於霸術,劉備數次死裡逃生,歸於厚正處事之道,貴人相救,桃園三結義,傳天下美談,同樣劉備荊州大敗,歸於結義之情,他人無法體會之情結。曹操在經過世界唯我為尊的霸權思想後,在後期,重在勵精圖治,廣納人才,施以仁術,成就大業,同樣臥心償膽,超強的忍耐力是事業成功大小的關健,劉備受盡屈辱,司馬懿潛伏了魏國家族幾世,縱有曹操世代家族高度監控和防備,卻改變不了改朝換代的歷史命運。
4、權謀之道
用兵貴在計謀,虛實結合。劉備在未得諸葛亮相助時,僅憑武將無軍師相助,難成大器。企業在經營同時,面對市場變幻,必須有相應對策應變。必須做萬事俱備,有無東風則是天象,上天的安排。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國演義》觀後感4
說來慚愧,活到20歲才看完三國,還是以電視劇的形式。如果可以為自己找理由的話,我喜紅樓多情兒女,不喜三國英雄兒郎。另外就是我膽小,打打殺殺的場景令我膽寒。
可是,《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為炎黃子孫,特別是我一向擁護國學,豈能?前不久,易說她電腦上有三國的電視劇,我立刻要了來,想,就是逼,也要強迫自己看完。後來,顯然,我多慮了。
至今日,我看完了95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很多時候我總忘記歷史是縱向的,總有每個朝代、每輩人是同時存於世上的錯覺。後來終於尋得了究竟,實則是我不忍承認那些載入史冊、留名青史的英雄俊傑們已不存在,每送走一位,都覺悲痛不已。
周瑜,字公瑾,死時仰天長問“既生瑜,何生亮?”年僅三十六歲;孫權,字仲謀,十八歲繼承父兄基業,掌管江東,撐起東吳。另有孫策、魯肅、陸遜等,故“江東自古英雄出少年”。
曹操,字孟德,世人稱其為梟雄、奸才等,後人評其為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文學家。生子昂、丕、彰、植、熊、衝。曹衝稱象的故事足以說明衝之睿智,卻因聰明誤,招其兄丕陷害而死。曹植留下膾炙人口詩詞歌賦若干,其中以七步詩名氣最大,其清高之品性倒是讓我甚為喜歡。曹丕承父業,建大魏。
關羽,字雲長,桃園三結義排老二,卻最先亡,杯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誅顏良,殺文丑,掛印封金……,亡於傲氣;張飛,字翼德,老三,長坂坡斷喝三聲嚇退敵軍……,在離我家不遠的閬中被部下所殺,亡於酒氣和暴脾氣;劉備,字玄德,老大,建蜀漢,立有“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國訓,生有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字孔明,關於這位曠世奇才的智慧我不想贅述,劉備三顧茅廬將孔明請出山時,諸葛亮囑咐家中小童阿三“好生看管家園,等我功成歸來,再躬耕南陽。”卻於北伐時死於軍中,孔明該在夢中回過多少次南陽啊?
另外說說司馬懿,字仲達,我不知道該不該把這個人物放在魏國裡,單獨列出來吧,是否屬於晉?其子司馬昭平了蜀漢,其孫司馬炎建了晉朝,平了東吳,再次一統天下。
大概說了說幾位重要人物的簡歷,說的不詳細,一則,我也記不全,二則,記得住的也沒法三言兩語說出來,每個人都是漫漫一生呵。
讀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鑑。歷史教給人很多東西,很多我們早已從字裡行間、老人口中得知的道理,卻,總是要花一生才能悟懂它,幾十年歲月匆匆,我們又被下輩稱為歷史,下輩又花一生參悟我們告訴他們的話語。歷史,彷彿沒意思,週而復始,生命交替罷了。
實,很少有人讀史。歷史是枯燥的,卻也是生動的,是祖宗先輩們用生命演繹的劇情。歷史的每一秒都是岔路口,向左向右決定著太多的生生死死,決定著是遺臭萬年還是萬世敬仰,而每一秒歷史都在進行無法反悔的選擇。歷史的魅力與遺憾就在此吧。
還記得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後寫了不在官場,雲遊四海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明月告訴我們不要過多為名利所縛。同樣的,《三國演義》裡的鬥智、鬥謀、鬥陣,上方谷那場救了司馬懿的大雨使得我明白有時還要盡憑天意。晉朝的陶淵明應該明白這個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