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沉思錄的讀後感

沉思錄的讀後感(通用3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沉思錄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沉思錄的讀後感1

在人的生活中,時間是瞬息即逝的一個點,實體處在流動之中,知覺是遲鈍的,整個身體的結構容易分解,靈魂是一渦流,命運之謎不可解,名聲並非根據明智的判斷。一言以蔽之,屬於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於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後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

一本書和一本好書的區別在於,好書讓你讀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透過閱讀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沉思錄》為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它更讓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不同於一般的哲學書籍,《沉思錄》就像是寫給一個親密的朋友,記錄的是內心對一生的反思,是交響樂前奏曲的形式,縈繞著自己的夢幻的心靈音樂。優秀的東西,從根本上說是潛藏在靈魂的影子裡沉默無言的。一個陌生人必須有親切緩慢的信心,懂得怎樣等待,別人的心門才會向你開啟,《沉思錄》正是交給自己一把如何開啟這扇門的鑰匙。這裡沒有故意賣弄,也沒有對權力或影響力的妄自尊大,有的只是一顆時刻自省的心靈,一個思考關於靈魂的事的頭腦。馬可·奧勒留的任何一個想法都是在關注他身外的世界,我們幾乎無法明白他是如何思考的。然而,他所做的事都是在密切地研究他自己,高度審視自己的缺點和識別自己的優秀品質。更重要的是,《沉思錄》解析了生命的本質以及馬可·奧勒留想要終身準守的道德規範,這是一本寫給他自己的如何好好活著的手冊。

《沉思錄》不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鑰匙。在本書首卷中,我們便能讀到這樣的話,“從我的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在馬可的時代,還是由神權所統治。如果說,神和道德扮演著同樣的角色,都是人類慾望的救贖之路,那麼,神不過是基於道德而產生的一個具象的實體。林達在《西班牙旅行筆記》中寫到:“人們常常把基督徒看作是一群愚民,實在是小看他們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氣挑戰自己內心的人。這是悟性的開啟,是人認識自己和神靈的最關鍵一步。他們被神靈擦亮眼睛,最終想改變的只是自己。他們和賽內加一樣,試著藉助自己的創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脫內心困境。終究如拔著自己的頭髮想離開地球那樣,無法成功。於是,他們走向神。”走向神,平凡如我們,無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而在偉大的神明背後,其實便是宏偉的道德,在幾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贖角色的其實便是我們人類自身的道德。如此說來,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內心慾望戰鬥的一生,而戰鬥的終極目標,不過是道德。如果我們能戰勝自我,由一個高尚的道德所引導,那麼這個社會的醜陋面也會隨之淡去。

在現世中存活的芸芸眾生們,整日裡為了蠅頭小利狗苟蠅營,為了金錢和物質的享受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殊不知,靈魂先於身體早衰是一件讓人羞愧的事。浮生若夢,一切的虛名甚至身後的名聲都將不復。不要以為你將活一千年,死亡時刻在窺視著你。當你活著的時候,當你的行動在你力量控制範圍之內的時候,思考一下什麼才是值得你真正為之努力的東西。佛說涅磐,上帝說你可以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謂的靈魂,在人死之後變得輕靈超脫?“如果靈魂繼續存在,大氣怎麼無窮地容納它們呢?大地又怎樣容納那些古往今來被埋葬的人的屍體呢?在此正像這些屍體在保持一段時間之後變化一樣,不論它們變成什麼樣子,它們的分解都為別的屍體騰出了空間,那移入空氣中的靈魂也是如此,在繼續生存一段時間之後便被改變和分解了,透過融入宇宙的一種再生的智慧而獲得一種如火焰一樣的性質,以這種方式為到達那裡的具肉的靈魂騰出地方。”這是馬可奧勒留對靈魂繼續存在的這種假設給出的回答。

你能聽到那羽翼在雲霄深處振動的聲音,它為你微微洞開一線光明,然後消逝,又蓋上了幽禁生命的地窖之門。人類短暫的生命,猶如劫後殘留的細小碎片,漂浮在千百萬殘片之間。閱讀《沉思錄》的過程,便是懷著對古羅馬帝國這位先哲的感恩,對自身靈魂的深厚眷戀,在這內心旅程的傾訴中,感受著生命的柔弱和意識的強大。

靈魂的`事,歸根結底不過是浮生一夢罷了。

沉思錄的讀後感2

沉思錄是一本好書,儘管隨著時間流逝,奧勒留寫書時的歷史背景和一些感想的來源已經不可考察,也因此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難,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沉思錄這本書本來就由許多隻言片語組成,但是正是從這些一段一段的文字中,讓我們吸取到精神的營養。

書中闡述了很多人應該具有的可貴品質,比如,卷一中所說的奧勒留的親友們所具有的品質。有的人保持仁愛寬厚,學會活的慢條斯理,為他人著想。有的人善於自制,既親切和藹又莊重威嚴。有的人低調樸實,不故弄玄虛。這些良好的品格都值得我們去借鑑。但是真正最為可貴的,不正是馬克奧勒留善於發現他人長處的個人素質嗎?良好的品質,不只在於它讓生活在具有美好品質的人身邊的人生活地更愜意的環境,也在於,給擁有良好品質的人一個與環境更加適應的機會。這正是倫理的意義吧。

讀一本書,有的是學會技巧,有的雖然不能讓人學會技巧卻可以真正的使人的內心發生改變。沉思錄是一本具有改變人內心的力量的書。

讀沉思錄,讓我改變了自己的觀念。對善良,或者對自己做人處事的方法,有影響。在之前我一直以為,善良就是儘量讓別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現在,慢慢的學著尊重自己的理性。將理性與道德結合起來。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樣做事情。當然,依然沒變的是時刻記得儘量不做有損他人的事情。正如書中所說,“不能被慾望驅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出於與野獸無異的慾望而去做的。要想想作為一個人,自己將要做的事情是否對自己有益。”

對一本書,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有人說沉思錄是一本哲學的冊子。在我看來,它帶給我更多的是對於自己生活方式的啟迪。它教會我們做一個冷靜而又達觀的人人是感性動物,上天在給予我們感情的同時,也給我們理性。所以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先要衡量並且計算用不同的方式行事的得與失。

書中很多地方給我們做什麼樣的人提供指導:“時時處處只注意自己的行為正當、高貴和良善的人,他的心靈是多麼坦然啊!不要窺探別人的內心的黑暗,不要左顧右盼,而只是筆直地一路向前。”又或者這句“在別人問到你在考慮什麼事情的時候你可以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說出來。”我知道這些事情很難辦到,但是至少它們提供給我們一些思路,讓我們去反省自己的行為。我常常把這些話銘記在心,常常反省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自己的目的是什麼?不可否認,人們常常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譬如無謂的抱怨之類的東西,但是,這類事情,是經過仔細考慮可以避免的。或許有成就與無成就的人的區別,很大部分就是因為有成就的人做了更多的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由於自己的無知,很多地方還讀不懂,但是這並不影響自己從書中獲得一些東西。比如馬克奧勒留一直在講與神性相連通的理性,或許他本來是要討論一些更加深刻的哲學的問題,但是對於我個人來說,瞭解尊重自己的理性已經是很大的收穫了。

其實自己的收穫,或因為零散難以陳列,或因為抽象難以表達,所以上邊說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讀完這本書,更加堅定了我讀更多的書的信念,我將會在下學期嘗試著讀更多的書籍,儘量完成自己大一時為自己制定的讀完一百本課外讀物的閱讀計劃。

沉思錄的讀後感3

我很慶幸自己讀到了《沉思錄》,這是一本好書,讀著讀著,會覺得自己的內心獲得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為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很短的書,全書十二僅卷,每一卷都有一個大主題,我用一個禮拜的時間讀完了第一遍,後來我又反覆的讀過2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甚至有的時候,讀著讀著就唸出了聲音。我能感覺這些聲音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時光,走進了我,走到了我的心裡,教會我堅強、弘德、制怒、感恩……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於《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琅琅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在《沉思錄》中,親愛的奧勒留皇帝、先哲,他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裡頭的自己,我看著書,看著那些智慧的文字,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他就是在告誡他自己,同時,我們更被恩澤。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我也跟著他的視角審查了自己,並且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善和美德,知道了我自己應該怎麼做。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透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脫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說,“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於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脫,但卻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為: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溫總理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敘。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著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為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