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高一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雨巷》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雨巷》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語文《雨巷》教學設計1

【教學重點】

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探索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從多角度鑑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詩歌重在朗讀,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也被稱為“美讀”。本課旨在透過反覆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探究詩歌的內涵及藝術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上課前發一張草稿紙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疑問,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課或者課後探討。

一、匯入課文

1、自由誦讀。

2、再讀一遍(可默讀可有感情的讀出聲來),邊讀邊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原初體驗。讀一篇文章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響,請2~3名同學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3、嘗試性“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學習詩歌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讀”,讀出感情來,讀出技巧,讀出美感來。

⑴請一位同學示範朗讀;

(教師和學生評點)

⑵聽錄音範讀;

(提示學生看有沒有新的感受,記在紙上)

⑶學生再讀。

(可齊讀,儘量模仿範讀的節奏和技巧,體會感情)

二、進入詩歌

1、探究詩歌鑑賞的一些方法:

我們前面學了幾首詩歌,做題也見過很多詩歌鑑賞的題型,你是怎樣閱讀鑑賞一首詩歌的?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可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透過代表交流,教師做適當的補充。教師應著重引導而不是講解,並且善於激發學生的疑問。為避免場面失控或者意外情況發生,影響課堂氣氛或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準備好以下素材備用。)

2、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可製成卡片或者幻燈片)

3、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麼是意境?什麼是意象?為什麼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麼?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牆”、“油紙傘”。

4、情感基調。

(可透過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5、表達技巧。

(著重分析象徵手法的運用,什麼是象徵?幾個主要的意象分別象徵了什麼?)

6、詩歌的內涵:

(此詩的內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在夢一般悽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複雜情緒。

(可從探求“理想是什麼”這一角度來發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悽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7、藝術特色:

(可透過比較的方法來賞析,看看《雨巷》在藝術風格上有那些特點。)

著重談談音樂美:和諧的韻腳,押韻;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句式上的迴環復沓;節和詞的反覆出現(注意第一節與最後一節的“逢著”和“飄過”,可進行探討);流暢圓潤,富於吟唱。(可播放《雨巷》這首歌)

8、配樂詩朗誦。

三、作業

發揮大膽想象,把《雨巷》改編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說,並試著比較詩歌語言與散文和小說語言的異同。

高一語文《雨巷》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透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⑵瞭解詩歌的象徵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⑶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徵,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過程與方法:

⑴本詩教學按“初步感知──互動交流──合作探究──擴充套件昇華”的過程進行。

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鬱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的喜愛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1、意象的象徵意義。

2、鑑賞與領悟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讓我們撐一把油紙傘,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聆聽瀟瀟春雨,感受20世紀30年代知識分子的寂寞惆悵。

(老師投影雨巷圖片以及作者介紹)

二、整體感知

被稱為“雨巷詩人”的戴望舒,他的《雨巷》到底有何出眾之處呢?讓我們閉起眼睛,在朗誦中體會詩歌的情緒。

(老師放錄音)

問:錄音聽完了,我們能從其中感覺到怎樣的情緒?

(要求學生在文中勾畫出來,並引導學生答出: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等詞語)

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

(引導學生體會到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讓人感傷、感悟的東西有時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無限豐富的。)

(學生本著感情基調朗誦,要求低沉幽怨)

三、互動交流

問:這種低沉、哀怨和無奈的體驗是從哪裡來的?

(引導學生髮分析詩歌意象:意象:油紙傘、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牆……)

在詩中,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獨立,但卻使我們覺得形象之間有著某種聯絡,共同具有某些東西。在這朦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說什麼?

(學生討論從意象得出的感受)

投影主要意象所引發的感受:

第一個是油紙傘:

因為油紙傘本身就給人復古、懷舊、神秘、迷濛的感覺。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

特點:悠長、寂寥。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三個是丁香: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閒!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

(學生朗讀,要求讀出不同意象的不同感情)

總之,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

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彷徨、悽婉迷茫的。容易消失離去的。

第四個是籬牆:

這個籬牆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淒涼、衰敗的感覺。

第五個是“我”:

“我”是冷漠、悽清、惆悵的。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四、合作探究

同學都很好的把握住的文章的情感基調──愁怨。但是作者為什麼會這樣哀怨?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感情的呢?

(引導學生自由分析詩歌的象徵意義:愛情詩、革命詩、哲理詩)

(其間補充背景材料)

(老師投影作者及時代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

五、拓展昇華

這樣美麗的意境,這些傳統而又現代的意象,怎麼能不鉤起讀者的共鳴。我想在座的同學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感情深有感觸。那麼拿起我們自己的筆,假設我們是詩歌中的主人翁,結合詩歌中的意象,寫一段你想象中那個雨巷邂逅的場面。用自己的筆描繪出雨巷那種獨特的意境。

(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透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

(教師選擇符合原詩情境的佳作朗讀)

六、結束語

“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詩人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詩的語言正如星星的光輝,永遠閃耀在天際。每當細雨迷濛的時候,每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請你一定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

高一語文《雨巷》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課外收集資料,瞭解戴望舒這一現代知識分子的心路及其創作。

2、品味語言,感悟生活,認識《雨巷》尋夢者的彷徨,以及內心頑強的追求。

3、課內外有意地進行語言遷移訓練,提高觀察和讀寫聽說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

《雨巷》思想感情較複雜,象徵色彩濃重,不容易理解,故重難點確定為:1、分析清楚意象所隱含的思想感情。2、弄清《雨巷》中尋夢者的彷徨、頑強。

課前準備:

1、小組合作,收集關於作品的文字介紹和圖信。

2、預習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1、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你熟悉杜牧的《山行》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熟悉馬致遠的《秋思》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能說說你對上面兩首詩的理解嗎?

2、資料交流並談感受。

各小組投影展示,邊看圖片邊作介紹邊談感受(教師適時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

收集資料時,你有什麼感受。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其他在配樂聲中聆聽內容,感受詩作內容。

2、如果你來讀某節,你將如何把握,給同學們說說,

3、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詩作的內容嗎?

三、相互質疑,探究寫作意圖。

1、將你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四人一組,組內交流,然後找出一個你們認為最難的或最有價值的問題向其他組的同學提問。

(學生思考,交流、提問、答問)

2、老師也設計了一些問題(投影展示)。有些問題同學們也已經問過,有些還需我們討論一下。

(1)雨巷有什麼特點?滲透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2)戴望舒為什麼用“丁香”來寫姑娘?寫姑娘時的“行”能否換成“徘徊”、“投吧”能否換成“謝”、“消了”能否換成“淡了”、“散了”能否換成“失了”?請分別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3)“丁香般”的姑娘可能寄託著作者什麼情感?

(4)“我”著墨並不多,但給人印象特深,為什麼?

(5)“我”、“姑娘”找尋下去的結果會是什麼?

師:剛才針對課文進行了探究,我想大家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瞭解了吧?誰來給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啟發聯想

這樣的心、這樣的情,你熟悉嗎?讓我們聯想一下自己的閱讀經歷、人生旅途也曾感受過的“雨巷”的情感。

五、拓展遷移

人類該有怎樣的情懷才能走出“雨巷”?

六、作業

1、請記錄下自己讀完後的感受,或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說的話。

2、自選題(三選一)

(1)配樂朗讀

(2)蒐集戴望舒的詩歌,製作戴詩專題彙報。

(3)給讀者寫一封薦讀《雨巷》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