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因夢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讀後感(精選3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胡因夢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胡因夢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讀後感1
假期之前買了三本書,沒想到三本書中最先看完的居然會是這本——胡因夢的《生命的不可思議》,也是機緣。剛剛讀完這本書,有感而發想寫一點感受,一邊讀一邊感受作者寫這本書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她跌宕起伏的人生閱歷和厚重的人生感悟。
這是我讀的關於人生方面對我較有影響的一本書,雖說是一本人物傳記,但又不僅僅是傳記,胡因夢在書中的附錄中有一段問答,從中我瞭解到,寫這本書的時候她才46歲,並不是我原本以為寫傳記的高齡,透過問答對談,我還了解她寫這本書的動機,洞悉她對人生的領悟。
短短五天假期時間,看完這本書的過程也是我對於胡因夢瞭解的過程,彷彿從旁看到了她的前半人生,其中,有一些經歷我深有共鳴,因為我也有相似的經歷,但是,更多的是外人不知道的人和事,她不寫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由此可見,她是一個坦誠的人,應證了她在書中最後說的那些觀點,對於人生的參悟已經非尋常人的境界,否則,怎麼會寫這本自傳。
這本書除了正文是她的自傳以外,附錄有問答對話,還有她的兩場演講稿子和一些攝影作品。以前聽過很多人說,閱讀可以讓讀者走進作者,我不以為然。這次在讀胡因夢自傳的時候,我覺得,閱讀真的好像讓我走進了她的人生和她的'世界,深切體會到那句“讀者透過閱讀拉近了與作者的距離”不啻為一句正確的話。
胡因夢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讀後感2
此時我一人坐在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的茶座的一角里,剛剛看完胡因夢的《生命的不可思議》。腦子裡幾日來都在想這個傳奇人物的點點滴滴。
沒讀此書時,我也是不知道胡因夢何許人也,在我眼裡她最值得人們研究的身份應該是李敖前妻的那段過往吧。看完這本自傳體的小說,覺得自己很領域是無知的。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作者父親的感情際遇;二是作者的婚戀情史。
胡賡年童年即成孤兒,有很深的戀母情結。在他生病時得到了第一任妻子潘氏的悉心照顧,因恩生愛結了婚,因為婚後深深的自卑情結,慢慢與潘氏情感疏離,第三者出現了,即是作者胡因夢的母親,胡母主動示愛,胡賡年到也乾脆決絕,和妻子離了婚。
男人大概都這樣,自尊心是第一位的。後來胡賡年與胡母也分道揚鑣,同樣是不堪女人的強勢與自我。那些過往的恩情不會換來愛的寬容與理解。
我想說的是,即使你為曾經的愛人付出很多,你的愛化做多少恩義,都不抵你傷他一次自尊來得徹底。聰明女人不但要懂得如何付出,如何管理自己心緒,不能一絲一分的放鬆,有句古言“修身”才能“齊家”嗎。就是這個道理吧。
胡因夢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讀後感3
用了快一個星期的時間,把胡因夢著的《生命的不可思議》讀完。
合上書,有種想哭的衝動。儘管在讀這本書的期間,在細細品讀每一個章節的時候,也有數次落淚的衝動,也有放開喉嚨號啕大哭的痛快。我沒有去具體探究這哭的情緒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而是真真實實、投入而完整的陷入了這巨大的悲傷、難過與共鳴中。
在每一次的痛哭過後,都有一種雨過天晴般的爽朗與明快。我想:這也是一次深度的自我療愈吧!
看著書中作者在嬰兒、童年到青少年和中年不同時期的角色照片,我彷彿看到了一個生命在漫漫歲月的長河中經歷了一場多麼艱難、辛苦的跋涉,在每一個歡笑、痛苦和覺察、自省之後才歷練出了這本如此真實又令人無比感動的著作,又是一股莫名的、巨大的悲傷湧上心頭。而這種悲傷,讓我感覺到那並不是一種情感的宣洩與表達,而是一種發自內在的、不斷被充滿的慈悲與感動。
我彷彿看到一個生命在為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和堅持,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和承擔各種世事的過程與後果,是那麼的勇敢與可貴。這讓我的心中不禁有羨慕,有認同,也有一種任重而道遠的責任與有些迷茫的小清晰。原諒我的詞窮和語言表達的匱乏,我實在是不太能夠詳盡的表達我的感受與觸動。我不能表達的那麼深入,也許是源於我並沒有達到那種足夠深入的程度,畢竟還有太多是我未知的。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感覺從何而來,但是我就是那麼明明確確的感覺到我有著這樣清晰和明確的感覺。
我不禁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我的生命又是以什麼樣的機緣來到這裡?來到我的家庭當中?我的人生功課又要如何來完成?如何認真和完整並勇敢的來經歷這場人生盛宴?我的人生使命又是什麼呢?這所有的答案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固定的或是唯一的答案。儘管我也正積極的走在尋找內在自我的道路上,可還是有那麼多未知的領域有待去挖掘,還有那麼多的人生模式有待去發現並突破。
生命是場不可思議的旅程,在每一生都需要好好享用,只是為了經歷這些從而找到自己並回到最初。
感謝能夠在這樣一段時期讀到這本書,感謝每一個機緣,感謝每一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