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父親的教育智慧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個父親的教育智慧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個父親的教育智慧讀後感1
這幾天,我六歲的女兒妮妮一邊聽著荔枝電臺的故事,一邊畫畫,我坐在旁邊,手捧著《20個父親的教育智慧》,專注地看,覺得這樣的夜晚很美好。
讀這本書,不是不震動的,都說中國的爸爸去哪兒了,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爸爸太少了,這20個爸爸卻讓人由衷地敬佩。爸爸,一旦要做好這個角色,可以比媽媽做得出色得多。因為爸爸可以更大氣,更有力量。
我特別欣賞非同尋常的陳菲爸爸,一個在嬰兒期,每天像醫生一樣檢查女兒尿布的爸爸,一個在幼兒期每天用腳踏車載著女兒一路歡歌笑語的爸爸,一個在童年期“學習不管,興趣愛好我都管”的爸爸。在這樣的爸爸面前,連我這樣自認為很用心陪伴女兒成長的媽媽都自愧不如。
我也欣賞與探究的兒子一起成長的衛子越爸爸,他參與指導孩子的探究課程,帶領孩子上網查詢、入屋搜尋,街頭巷尾地採訪路人,衛子越有這樣的爸爸是很讓別的孩子羨慕的。
最能讓我產生共鳴的是“小書蟲”王抒語的爸爸,才三年級的小學生,家有藏書二千多冊,每天口述日記,目前已有一千多篇,近六十萬字,這些日記都是有心的爸爸替她整理記錄成冊,書寫了王抒語成長的點滴。
恰巧,我也是個愛書之人,也在培養女兒閱讀方面頗費了一番功夫。從我接觸到第一本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書開始,《爺爺一定有辦法》,《愛心樹》,《小黑魚》等經典的繪本都被我收入囊中,目前家裡已有了一千多本繪本。我覺得沒有什麼禮物比書更值得送給我女兒的了。每天下班回家,妮妮總問:“媽媽,有給我帶禮物嗎?”“別的沒有,愛有,書有。”我們母女倆每天晚上的保留節目必是親子閱讀,幾乎每天至少一小時。每天伴著書香入夢,是我女兒最美好的幼年時光之一。
我非常喜歡著名兒童文學教授梅子涵說的這段話:“我們應該特別歎服那些善於為孩子們寫作的人。他們不只風趣,還能把深重的世界的大道理、生命的大道理輕盈地放入風趣,栽種進故事,巧妙間一個孩子就信以為真了,而且情願。接著,他們就會按照大道理生活,守望世界和生命的秩序和規矩,不隨意逾越和擾亂。”
孩子的心靈純潔得就像一張白紙,優秀經典的文學作品薰陶著孩子善良、勇敢、執著、堅強等優秀的品質,慢慢地,這些品質就會在她的心中發芽。所以,我堅持認為培養閱讀興趣與習慣是給我女兒最好的早教。
陳菲爸爸用心用情點亮女兒的智慧之燈,衛子越爸爸用盡心陪伴點亮兒子探究世界之燈,而我與王抒語的爸爸一樣,用書香點亮女兒的心靈之燈。雖然比起王抒語,我們沒有口述日記,也還沒有她那麼優秀。但看著女兒每天以故事為伴,我心足矣。
20個父親的教育智慧讀後感2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20個父親的教育智慧》說實話,我並沒有太大的心思去翻閱,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千篇一律的介紹一些所謂的教育理念而已。最後為了完成這篇讀後感,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始看起來的時候,被書裡這些父親的耐心和愛心感染了,每個故事滿滿的都是每位父親和他們兒子、女兒之間真實而真摯的趣事。我覺得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我的感受的`話:陪伴應該最準確。
現在的家長大多由於工作忙碌、生活壓力較大,白天出門,晚生回家,沒有太多和孩子交流的時間。很多家長認為,每天辛苦工作,就是為了孩子能有個良好的經濟生活基礎,往往忽視了和孩子心靈上的溝通,以及生活中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比如我自己就是如此,因為工作關係,常常出差在外,本來在家的時間就少的可憐,回家了就想舒舒服服的睡一覺。有的時候寧可拿著手機刷個不停,也懶得抽出哪怕十分鐘的時間陪兒子玩。
有一天晚上回家不久,兒子興高采烈地跑來讓我陪他搭積木,我不耐煩得隨口回了一句:“哎呀,爸爸累了,找媽媽去。”兒子也很不高興地說:“你明明在玩手機,都不陪我玩。(然後很大聲的表示抗議說了一句)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當時,我一下沒反應過來,還是孩子媽媽把他的話重複了一遍。於是耐著性子,勉強得陪兒子玩了一會,那天晚上,兒子可高興了,第二天早上起來,還跟他媽媽津津樂道地說著,昨晚我和爸爸搭積木了,爸爸搭了個大城堡。
是啊,其實想想孩子的快樂真的很簡單。也許他們可以沒有好衣服穿、沒有好玩具玩,但卻不能沒有父母的陪伴。正如書的最後一頁所寫的那樣:“好父親最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因為父親容易成為家庭教育的缺席者,因為父親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遠不及母親。父親更注重引領孩子做一個有大愛之心、勇於進取、誠實守信、自強自律的人。”
所以我想從現在起,學會陪伴孩子還不晚,成為孩子的朋友,而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