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員個人總結(精選3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技特派員個人總結(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技特派員個人總結1
在今年,我很榮幸被選為科技特派員,在縣科技局的關心與幫助下,圍繞“實體創業,服務農民”的原則,在山青水秀、省內蘭花名貴品種主產地的曉天鎮開展科技創業,並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績。現將xx年個人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積極申報市級科技專家大院
蘭花在曉天已成特色產業,2003年成立了蘭花協會,目前,已發展會員近300人,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就有40戶之多,據估計蘭花協會成立年總收入在3000萬元。為把蘭花產業做大做強,我建議透過科技部門,以協會的名義,申報市科技專家大院,此舉得到了縣科技局的大力支援和幫助。為此,成立了以我為負責人,副會長等為成員的工作機構,共同負責大院建設工作中的具體事宜如動員、協調以及所需資金的籌措和相關檔案的建立等等。結合行業實際,擬定了大院的執行機制,以及執行的會計制度,我們還聘請了安農大教授該學科領頭人,蘭花協常務理事,合肥肥市蘭協副會長付玉蘭為首席專家,針對產業和市場需求,制訂研發專案和專案的技術方案,同時確定本會顧問朱學存為技術方案實施督查員,以確保首席專家制訂的技術方案真正有效的落到實處。建立蘭花專用栽培室、配置了電腦等設施,專家大院內有制度外有標識。目前,蘭蕙專家大院已申報成功。
二、開展產、學、研合作,為大院需求技術依託
在縣科技局的主持與協調下,大院與首席專家簽訂了權、責、利明晰的產學研結合技術合作協議,約定安農大林學與園林學院為大院發展蘭花產業研發專案作技術依託單位,為大院蘭花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首席專家根據院方實際需要,負責引進先進的科技成果和研發手段,實施相關的科技服務,幫助制訂研發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經常來院檢查指導,編寫有關技術資料,定期不定期培訓蘭農,大院方負責免費安排首席專家在院工作期間的食宿和交通,並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費,共同申報技術成果,實現利益共享等。
三、確定研發專案,打造蘭花產業基地。
經過認真梳理後,擬透過為期三年時間,將大院初步建設成為皖西一流的下山銘品新花品種園,打造成蘭友交流與協作的陣地,連線市場的橋樑,蘭農活動的中心。具體專案內容有六個,一是開展名貴品種對比試驗。對以選育的大別山蘭花十三個名貴優株(其中春蘭11個如:大龍胭脂、童話、皖軍梅、向天歌、晶亮天堂、褚字、中華荷蝶、新方字、皖西青龍、富貴荷蝶、晶梅;蕙蘭2個即:曉天麒麟、曉天牡丹並分別對“色、香、型;葉色,花色、抗性等進行觀察記載,以及收集整理會員歷年資料、資料,申報省級蘭花良種簽訂和品種登入;二是建立50m2蘭花組培室和100m2標準化示範室;三是建0.3畝規模的銘品園;四是建立下山新花種質資源圃0.7畝;五是建立2畝成品、半成品蘭花示範基地;六是實施商品蘭花會員示範培育和推廣。並與專家共議,制訂了專案實施方案和階段目標任務,以真正將蘭花列作地方性區域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推進我地蘭花持續發展科學發展。
四、完成了年度階段性目標。
開展五次科技培訓和市場與營銷分析培訓。本人根據大院發展規化和當前市場營銷實際,從浙江請來寧波蘭花大王和省蘭花協會副秘書長分別作《當前蘭花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和《當前市場經濟下,蘭花營銷的策略》報告會,請本院首席專家三次深入調研指導蘭農的蘭室設計與栽培管理,並作專題科技報告,參訓人員達450人次。
科技特派員個人總結2
一、工作基本情況
(一)、駐點豬場的工作情況
我是駐宜章縣城南鄉法堂村的科技特派員。自入駐所派鄉——城南鄉以來,得到了城南鄉黨委和政府領導的'熱情歡迎。鄉領導介紹了城南鄉的基本情況和當前工作的主要任務後,積極安排科技特派員的工作、生活有關事宜。鄉黨委、政府領導對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支援和幫助,為科技特派員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根據我所從事動物醫學專業的性質,鄉領導決定派一名分管農業的領導與我一同結合派駐單位——法堂村肖夥保養豬場實際情況開展工作。
1、瞭解單位基本情況
法堂村肖夥保養豬場始建於2003年,屬民營企業,當年建場當年投產。豬場採取邊擴建邊生產的方式,逐年擴大規模,現已形成年產商品豬5000頭,產值1000萬元,年利潤150萬元。該場現有職工9人,欄舍4棟,約2000平方米,擁有飼料加工廠和職工宿舍樓等,豬場法人代表肖夥保。現為縣畜牧局扶持生豬生產已報批專案之一。
由於豬場規模不斷擴大,對養殖技術、生產管理、豬場環境、職工素質等要求越來越高。加上該場以前因為個人自籌自建,養豬生產因簡就陋,缺乏長遠規劃。造成豬場許多設施、欄舍不盡合理,人居環境及豬場小環境有諸多欠缺,防疫及用藥方面還有很多不足,生產陷入困境。一是生產擴建缺少土地;二是生產設施不足和落後,需要改造和擴建;三是管理技術和生產技術與生產規模不相適應,造成生產成本提高、效益下降。屆此,今年豬場乘著災後重建、國家扶持生豬生產專案,及科技特派員制度在我縣推行試點工作的東風,決定對豬場進行標準化生產的擴、改建工作。
2、積極為豬場開展各項工作
(1)狠抓豬場的生產工作:趁著災後重建專案,努力抓好能繁母豬群的選優淘劣工作。
著力淘汰繁殖效能差的母豬,引進優良二元雜母豬,使能繁母豬總數達到232頭,全年出欄商品豬迅速恢復到4000頭以上。完善生產檔案、獸藥使用記錄、飼料使用記錄,規範生產製度,核查疫病防疫規程及消毒規程的執行情況,檢驗影響仔豬存活率的原因。使該場生產迅速步入正軌,生產效率顯著提高。
(2)狠抓豬場的改擴建工作:國家今年扶持生豬生產企業,投入180萬元用於獎勵我縣9個豬場的新建、擴建專案,其中,法堂村肖夥保養豬場為9個專案之一。專案內容繁瑣,工作量大,時間緊。為了儘快落實各項工作,我和科技特派員李友平同志進行了分工,由他抓設計,我抓工程,到今年年底已初步完成了:a欄舍改、擴建工程:新建仔豬保育欄舍1棟,育肥欄1棟,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改建商品欄2棟,約1200平方米。B、小環境治理工程:增建化屍池1座、修建各欄舍間的排汙溝約200米、化糞池1個、圍牆約800米、豬場大門及消毒室各1處。
(3)狠抓豬場規劃工作:科技特派員李友平同志擬定了豬場發展的總體規劃,將在今後3年內逐步實施,完成標準化豬場的建設任務。豬場近期正在協調土地,計劃建綜合辦公大樓1棟、硬化場內所有道路、綠化全場。
(4)狠抓技術引進和推廣工作:豬場擬推廣使用抗體測定技術,該技術可確保豬場注射疫苗的有效性,顯著降低傳染病發生的風險,每年可為該豬場減少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同時,引進新獸藥和疫苗,加強動物的保健和疾病預防,使仔豬的存活率顯著提高,豬場效益增長很快,初步估計該場今年將多增加20萬元的利潤。
(5)積極為該豬場引進專案資金:2008年共引進專案2個,資金22萬元,至今已到位16萬元。
3、共謀單位發展大計
(1)找準豬場存在的問題:從2003年已來,豬場雖然滾動式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一是缺乏長遠規劃,土地面積嚴重不足,廠房等基礎設施落後,給擴大生產帶來很大困難;二是缺少技術人員,小工作坊與大規模生產不相適應,給生產效率帶來極大負面影響;三是汙水、病死豬、醫藥廢棄物處理不當,造成疾病過多,影響成活率;四是生豬產品沒有取得無公害產品認定書,產品優質不優價,失去了部分市場的競爭力。
(2)共商豬場未來發展大計:主要規劃是徵地20畝,再建3棟欄舍、1棟加工廠、1棟辦公樓和1棟職工宿舍,新建2條標準化生豬生產線,組建1個獸醫室,爭取二年內豬場取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定書,使該場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年利潤300萬元。
主要措施是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力爭農業貼息貸款;加大引智力度,實現豬場經理和技術組長具畜牧獸醫中級以上職稱,其他職工具本行業初級以上職稱;加大管理力度,在人、財、物等方面,科學調配和規範管理。
(二)、其它方面工作情況
1、為養殖戶服務:我長期從事業餘的農村養殖業服務工作已近20年,從未終斷,為農民解決了無數的問題。今年,我作為科技特派員,深感責任重大,須倍加努力。自元月以來,已聯絡22家規模化養殖戶,約90家小養殖戶。解決了許多棘手問題,直接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
(1)、我縣赤石鄉朝田村養牛大戶鄧樹光,今年投資100餘萬元辦牛場,從江西泰和引進89頭種牛,不久後發病,經多方治療無效,心急如焚。透過獸醫站工作人員介紹,找到我後,確診該牛正在暴發焦蟲病,滿世界找藥,經一月治療,除病情特別嚴重的三頭死亡外,其餘全部治癒,畜主千恩萬謝。這種病,幾年前曾在我縣迎春鄉發生過,因不明病因,治療無效,結果全部死亡。
(2)、我縣漿水鄉養羊戶黃祥國,今年投資5萬餘元養羊,在4月份他從沙坪鄉引進100多隻種羊,不久後發病,死亡嚴重,經我半月的診治,大部分康復。
(3)類此的其它養殖戶還有幾家,這裡不一一敘述了。
2、科技培訓:今年我舉辦了獸藥、飼料技術培訓班2期,聘請省內外專家講座各1次,共培訓飼料、獸藥、養殖人員92人。同時,我被聘任為郴州電大宜章站的老師,每年帶2個畜牧獸醫班的科程。
二、工作幾點體會
1、作為縣級科技特派員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為養殖業服務的能力。
2、堅持有償服務和雙向選擇的原則,同時,適當的給予科技特派員一定的工作經費,使他們的能力能更好的發揮,尤其是農業科技特派員。
3、主管、組織人事部門在對科技特派員的管理上,一定要有傾斜政策,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科技特派員個人總結3
xx年8月份以來,在市科技局、縣科技局高度重視和泰順縣下洪鄉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下,科技特派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努力建立茶葉示範基地,探索農技服務新模式
為儘快熟悉農村工作,在得知自己要被下派時,就透過上網,查詢各種資料,熟悉和了解各種相關的政策、法規,從思想上給自己洗腦,深刻理解“三農”重要意義,樹立為民辦實事,為民謀利益的民本思想。剛到鄉時,便主動向鄉領導提出要參加鄉里的周辦公會議以便聽取鄉各部門在每次會議上的工作小結,儘可能快的瞭解鄉情,融入鄉政府的工作。在鄉里工作較空閒時,便拉著鄉幹部到鄉里各個行政村、自然村裡走訪,向村幹部請教各個村的具體情況,詳細瞭解、熟悉各村村情民意,逐步對村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人口結構、主要收入來源及科技扶貧工作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並考慮今後工作的打算。
透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摸底,根據市政府對鄉工作的指導意見,並進行鄉領導多次研究確定了以發展“無公害”茶葉基地建設的主要方向。發展“無公害”茶葉基地專案,發展下洪鄉農村經濟發展是重中之重。預計,該專案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取得不菲的社會效益。而且,該專案的實施,能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讓一些持觀望、懷疑態度的農民朋友,也能紛紛主動要求加入進來。現在鄉里正在籌劃,以該專案為契機,把下洪鄉建成一個綠色無公害的茶葉基地。更為重要的是,該基地各項前期工作正步入了正規,將為下洪鄉經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深入調研,結合當地實際努力落實工作計劃
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經深入調研後,確定了科技特派員的主要工作:一是結合特派員的工作特點和當地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了山區“無公害”茶葉規模化生產技術研究開發方案,在科研示範試驗中努力與農民群眾一起積極探索適合當地提高經濟效益的先進實用技術,不斷提高群眾對科技致富的認識,逐漸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二是在不斷深入調查基礎上,結合農民群眾實際需求有計劃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以提高農民群眾文化素質。三是協助鄉黨委、政府做好當前群眾關心的熱點工作。如:農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醫療”問題。隨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開展,下洪將逐漸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農民群眾對此事都很關心。為此,我與鄉政府工作人員共同開展了“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宣傳,幫助農民理解新農村合作醫療政策。
另外,開展了“傳染病預防”的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群眾對“傳染病”的認識(不良的生活習慣與傳染源-傳播途徑的關係),引導農民群眾改變不良習慣,提高對衛生、飲食等的認識,對傳染病既不要漠不關心,也不要恐慌。與鄉政府人員一起先後開展科普宣傳幾十次,發放相關材料500多份,受到當地農民群眾的歡迎。
結合特派員專業特點及當地實際,積極開展相關研究,我主要從事山區“無公害”茶葉規模化生產技術研究開發的研究。下洪鄉種植茶葉有悠久的歷史,高山區氣候適合茶葉栽培,但由於茶葉品種老化,種植技術落後,產量、效益不高。當地農民種植茶葉主要用於自己食用,栽培面積小,無法形成規模。針對當地生產實際,經過與鄉政府共同研究,確定共同開展山區“無公害”茶葉規模化生產技術研究開發。透過科研示範,一方面篩選適宜當地條件的品種,增加當地種植品種的數量,為生產做好基礎工作。另一方面,透過試驗及小面積示範種植,努力探索適合當地茶葉種植的技術及營養條件,幫助農民群眾提高茶葉種植的技術水平,提高茶葉經濟效益,提高對科技致富的認識。
三、推廣“無公害”茶葉種植的規模化,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要使“無公害”
茶葉種植的規模化在下洪鄉得到推廣,首先要讓農民群眾掌握一定的技術。因此,針對他們知識層次低、培訓難度大的實際,撰寫了通俗易懂的培訓教材,先後請來了茶葉、蔬菜等方面的專家,深入各村為農民舉辦技術培訓班10餘次,200多人(次)。為把“無公害”茶葉種植的規模化推廣開來,經常翻山越嶺、走村串戶,進農家門,吃農家飯,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的教農民技術知識和營銷知識,還挑選了部分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青年農民進行指導,使他們掌握較為系統的禮儀知識、營銷知識,成為科技創業的帶頭人。
下洪鄉推廣“無公害”茶葉種植的規模化專案示範取得了顯著成績,使從粗放經營邁向了高效集約經營的發展道路,茶樹良種比例由2007年8月的35.1%提高到37%以上提供技術支撐;促進傳統茶產業的改造升級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實現每畝年收益7000元;農民的致富技能和科技意識明顯提高。一年來,積極探索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的新模式,研究在當地如何實現“無公害”茶葉種植的規模化、效益化,開展茶葉清潔化生產技術、茶葉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研究,對茶農提供茶葉技術培訓服務,引進高產優質“安吉白茶”品種,建設、改造成200畝左右的名優茶生產基地,實現綠色環保、高效高產。
四、幫忙制定下洪鄉經濟、科技發展規劃
進鄉駐點正式開展工作後,積極向各村村兩委幹部宣傳市裡有關下派科技特派員進村服務的精神和要求,提高村兩委幹部對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思想認識,形成共識。透過召開座談會和走村串戶等方式,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熟悉村情,尋找工作的切入點和經濟、科技發展的突破口,幫助制定下洪鄉經濟、科技發展規劃。
五、共建實踐基地,積極探索創新科技特派員服務新模式
結合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與泰順縣下洪鄉人民政府實際,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入駐下洪鄉的優勢,建立“三下鄉”實踐基地,把科技扶貧工作貫穿到“三下鄉”活動的每一項任務、每一個環節,全面推進“三下鄉”活動深入開展,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科技特派員科技下鄉與大學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是科技下鄉的深化和創新,是深入農村、服務農民的重要舉措。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和下洪鄉人民政府共建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基地,這既是實現雙方長期合作的有力契機,也將為今後科技下鄉工作開展更廣泛、更密切的合作起到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