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論精神文化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論精神文化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參加朋友聚會,同桌10人來自不同的行業,有機關幹部、企業領導、在校教師等,飯中大家國際國內議論一番後,說得最多的幾個詞就是:“無聊”、“沒勁兒”、“乏味”。

開啟網路,鋪天蓋地的海量資訊中到處充斥著惡搞、灌水。如果網路是一塊抹布,將一些無聊的花邊新聞和惡搞等擠乾淨後,剩下的有價值的資訊又有多少呢?比如惡搞,除部分人藉助這種形式發洩心中的不滿外,還有一種心態叫“無聊”;少數人藉助網路散佈一些不實傳言,除一些“別有用心”者或“惡作劇”者外,暴露出的還有:一些無聊的人做了一些“無聊”的傻事。

有人說,這個年代是個精神空虛的年代,是個充滿著空虛和無聊的年代,是個被“感官刺激”和“頹廢墮落”所包圍的年代。這樣說有點絕對,不過這種“無聊”、“提不起精神”式的“精神貧血症”,卻在少數人中真實地蔓延著。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當我們的眼睛只盯著上升的GDP的時候,精神上“GDP”卻在不斷萎縮。收入不公、部分官員腐化墮落、貧富差距越拉越大,人們對財富的追求愈發狂熱,一些人嚮往“奢華”變得越來越浮躁,一些人急功近利變得越來越不擇手段,“錢”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

一些人開始迷茫,他們在精神上極度空虛,心靈感覺沒有依託,甚至沒有理想,沒有信仰,心無處安放。這也給一些癲狂、醜惡的東西提供了可乘之機,比如前一段報道的癲狂培訓,使不少人沉迷於“穿越前世今生”之中。

越來越多的現代作家喜歡用胸膛寫作、用下體思考,越來越多的“少兒不宜”可以堂而皇之風靡。

其實,歷史曾經給過我們沉痛的教訓,19世紀初,清朝社會憑藉康乾盛世造就的物質文明,腐朽奢華一時間成為社會追求的主流,導致官場黑暗腐敗、官吏貪暴無能、軍隊潰不成軍、百姓麻木不仁,結果一場壓片戰爭將這個泱泱大國帶入到百餘年的水深火熱之中。

人類的歷史發展,是一部物質生產史,也是一部文化創造史。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經濟是筋骨,精神文明是靈魂。筋骨軟弱,就無法堅強獨立;同樣失去靈魂,就會迷失自我。

古人云“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社會發展,政治穩定,才能“倉廩實”、“衣食足”。這裡的'“倉廩實”和“衣食足”是經濟的概念,而“知禮節”和“知榮辱”則是精神文化的範疇。任何時代的進步都離不開高尚精神強大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否則將會變得庸俗、低階。只有在高尚的精神文明的牽引下,一個社會才有持續進步和發展的動力。

一個國家,落後就要捱打,倘若精神空虛,文化庸俗、低階就可能“不打自垮”。精神上的貧血遠比飢餓和貧窮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