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考試

湖北省荊門市屆九年級第一次階段考試語文試卷

湖北省荊門市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階段考試語文試卷

一、選擇題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 秀頎(qí) 骸骨(hái) 狡黠(xiá) 奄奄一息(yān)

B. 慰藉(jiè ) 挑剔(tī) 闊綽(chuó) 參觀券(juàn)

C. 懲罰(chěng) 附和(hè) 按捺(nà) 彬彬有禮(bīn)

D. 舐犢(shì) 虯枝(qiú) 綺麗(qǐ) 窈窕淑女(yǎo)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蔥蘢 錘鍊 提心掉膽 縱橫決蕩 B. 荒誕 惋惜 無精打采 浮想聯篇

C. 釋然 謾罵 前呼後擁 不屑置辯 D. 玄虛 典籍 捨生求法 溫文爾雅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A. 老師經常提醒我們,寫字時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離書本一尺遠。

B. 《中國詩詞大會》因形式新穎,內涵豐富,引起了學校領導和老師的關注,要不要讓學生每天背一首詩,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著,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C. 現在的電信詐騙案件如雨後春筍,行騙者手段之隱蔽,矇騙形式之多樣,簡直令人防不勝防。

D. 這幾天,我仔細研究了菜譜,盡心挑選了食材,終於做出了幾道菜,誰知道吃起來讓 人覺得味同嚼蠟,真是汗顏。

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 《中國詩詞大會》打開了人們通向詩歌世界的大門,架起了人們與中國文化情感,點燃了人們心中對詩詞熱情的火炬。

B. 共享單車是指企業與政府合作,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提供腳踏車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

C. 水生態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們要樹立以生態修復、迴圈利用為核心的科學治水觀念,加強區域間聯手、聯動、聯治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

D. 網路經營單位按照家長要求對未成年人的賬號採取限制措施,及時反饋該賬號的活動,並跟蹤觀察。

下列文學常識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繁星》、《春水》中的詩大多短小精煉,自然含蓄,又富有哲理,令人回味。如:“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B.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被魯迅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作者是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

C. 雨果,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平等。代表作《哲學通訊》、《形而上學論》。

D.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分為12冊,作者是西漢末年的劉向。他長於議論和敘事,本書著重記錄了戰國時期一些謀臣策士的言論和謀略。

二、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

(神話人物談)

白石坡中學舉辦第三屆校園文化藝術節,以“七彩神話”為主題的探究學習是其中的活動之一。請你走進繽紛絢爛的神話天地,走進神奇美妙的神話世界。

(神話與詩歌)

(1)在下列表格中填出相應的內容。

神話故事

詩句

精衛填海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A

莫道匹夫枉逐日,豔陽歲歲照桃林

牛郎織女

B

(神話人物談)

(2)上面表格中神話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有什麼共同特點 故事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的願望

(神話故事會)

(3)女媧補天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神話故事,請發揮想象,向同學們講述這個故事。(故事須包含環境、肖像、動作等要素。不少於60字。)

三、情景默寫

古詩文默寫。

中國的文人們,一旦遠離故土,總會湧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這份思念,是崔顥在暮色蒼茫中“①_________?________ ”的喟然長嘆,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夕陽西下,②_______ ”的孤單冷寂,是王灣行舟於江水之上“鄉書何處達,③ _________”的殷殷期盼,是范仲淹馳騁於塞外邊關“④________,________”的悲慨吟唱……漂泊異鄉的遊子們,彷彿不約而同地都有著一種思鄉情結,這是割不斷的精神命脈,因而成為詩歌中常見的題材。

四、詩歌鑑賞

古詩賞析

早發 唐 韋莊

早霧濃於雨,田深黍稻低。出門雞未唱,過客馬頻嘶。

樹色遙藏店,泉聲暗傍畦。獨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註釋)①珪:美玉

(1)詩歌題為“早發”,請簡要分析全詩是怎樣扣住“早”字來寫的。

(2)詩歌尾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五、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

甲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乙文:韓信受辱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節選《淮陰侯列傳》

1.下列加點的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於是信孰視之(通“熟”,仔細地)

B.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若:如果)

C.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舉:被選拔,被起用)

D.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2.下列四組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信亦知其意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B. 始為布衣時不足為外人道也

C.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曹操比於袁紹

D.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泉香而酒冽

3.選擇對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 乙文中韓信由最初的“布衣”到日後成為著名的軍事家,選文中由兩件事讓他倍受觸動:寄食遭亭長妻嫌棄,遭受屠中少年胯下之辱。

B. 面對淮陰屠中少年的侮辱,韓信沒有挺身反抗,表現了他忍辱能屈的大丈夫品行。

C. 遭腐刑而著《史記》的司馬遷,幼年喪父發奮讀書的歐陽修,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等三人的故事都能證明“生於憂患”的道理。

D. 甲乙兩文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苦難、屈辱常常是我們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只有戰勝苦難,從屈辱中奮起才能取得成功。

4.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文。

(1)食時信往,不為具食。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六、綜合性學習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中華國學經典指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專家疾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國家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收入國家實驗課程”。不少地方中小學已開設國學教育課,每週1課時。

材料二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辦了400多所孔子學院。有關部門選取《弟子規》《三字經》《孟子》等國學文化經典,編寫出版了《中華傳統文化視聽讀本》,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從材料一、二中,你獲得哪些資訊?

香山中學開展學經典活動,要求每個學生至少要有一部國學經典著作,請你從《論語》、《唐詩三百首》、《水滸》、《西遊記》等四部作品中任選一部,擬寫一句推薦語。

七、名著閱讀

在現代漢語中“逼上梁山”已經成為一個常用成語。請根據《水滸》內容,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林沖是怎樣被逼上梁山的。

八、現代文閱讀

①那是陝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齊上齊下,刀削的一般,筆直地立在那兒;崖上又極少有土,極少有草,卻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條看不大清楚的石縫間,突兀地生了一棵棗樹。照說,棗樹生長在那兒,哪來的什麼養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強擠出幾片葉子,現出一點兒綠色,就算很不錯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長得健壯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間,紅的綠的半紅半綠的棗兒綴滿那棗樹的枝葉間,把整個樹冠都壓得垂吊著,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這一樹棗子總是紅得誘人,裝飾著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過,扛鋤的走過,都只能仰著脖子,望棗興嘆;城裡人顛簸著汽車前來旅遊,猛地看見了,也頓時興奮起來,躍下車,結果呢,也只能仰著脖子,望棗興嘆。他們口腔裡分泌著唾液,每一條神經都被挑逗得打著顫顫,卻都無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個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彙集了來自好幾個縣的能工巧匠,有老漢也有年輕後生。他們雕成的和正雕著的石獅子,一個個生動可愛,擺得到處都是。這些民間藝術家們,如處近水樓臺,當然更想摘那樹好棗子。據說,他們中間的一個小後生,膂力過人,他曾運足了氣,把一塊石子兒硬是扔到棗樹上,不過也僅僅打下兩三顆棗子而已。“這棗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著那棗樹咒罵。而那棗樹,望著氣急敗壞的小夥子,好像故意氣他似的,搖了三搖。

④一棵棗樹,爽了那麼多人的眼,打動了那麼多人的心,又掃了那麼多人的興,使有的人在離開的路上還要對它念念想想,人們無從弄清它的背景,更無從弄清它是輕佻還是貴氣。

⑤那年親眼看見這棵棗樹的時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腳步,仰起了脖子。由於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順著肩膀滑落了。與我同行的朋友說:“光瞅有什麼用!要是真想嚐嚐,咱們哪天有了空兒,從山後爬到那崖上去。”後來我們真的去了。繞來繞去,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襯衣全溼透了,才算近距離地看見了棗樹。也許由於特別興奮,也許是棗子的映照,我倆的臉都紅得像一片霞了。那棗樹真讓我們很想歡呼幾聲。崖上風很大,陽光也很充足,風和陽光一年年地透過了它粗糙的樹皮和枝葉,為它儲滿了誘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實又大又豔,寶石一般。雖然那樹上的每顆棗子我們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見爬在棗子上的幾隻大螞蟻,但是那兒的地勢太險峻了,我們依然無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頭地悻悻離開。

⑥好多年之後,當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棗樹的時候,終於不再悻悻了,那是因為我重讀了《詩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陝北現代民歌:

⑧羊肚子手巾喲三道道藍,咱們見面面容易說話話難。一個在山上喲一個在溝,拉不上話話喲咱招一招手。瞭見了個村村喲瞭不見個人,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

⑨這些不朽民歌所創造的情境,和那棵棗樹所引發的情境不是一樣的嗎?

⑩想到這一層,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顫慄起來,抖落了些許的俗氣。你看,那棵棗樹是那麼美好,那麼誘人,卻總是難以觸到,總是讓人企慕;它總是撩逗著你,召喚著你,卻又總是遠離著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雲端。它結的是一樹實實在在的棗,但它給人們帶來的卻是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它讓我想起錢鍾書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報》20xx年04月10日,有刪改)

1.文中記敘了人們有關棗樹的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2.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請賞析第①段畫線句子的妙處。

(2)如何理解第⑩段中加點詞“俗氣”?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第①段描寫棗樹生長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極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養料和水分,以惡劣的生長環境突出棗樹的生命力頑強。

B. 第②段寫出了不同的人們見到棗子的相同的表現,突出了金秋到來時棗子的美好和誘人,為下文年輕後生扔石打棗和我們攀崖摘棗作鋪墊。

C. 第③段畫線句子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棗樹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活潑,同時也表達了“小夥子”以及作者對棗樹的無奈和厭惡之情。

D. 文中引用了《詩經·蒹葭》和陝北現代民歌,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內涵,又豐富了棗樹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比較第⑩段與連結材料,說說兩位作者分別從“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和“靜謐的世界、淨潔的世界、禪的世界”裡感悟到了什麼?

(連結)滿眼是未加採伐的原始森林。潭無魚鱉,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耳諦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了。那是靜謐的世界、淨潔的世界,甚至可以說是禪的世界。偶有人聲也是悄悄的,捨不得打破山間的安寧。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氣,彷彿要把整個阿里山的空氣都吸進去,不再吐出來。

(吳功正《阿里山紀行》)

(1)命題作文:請以“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記敘文。

(2)不闖紅燈,是對規則的承諾;走進經典,是對閱讀的承諾;追求卓越,是對人生的承諾;關愛他人,是對社會的承諾……承諾是一份責任,也是一種素養。在初中生活裡,你有過哪些與承諾有關的經歷和感觸呢?

閱讀以上材料,然後以“這就是我的承諾”為題目,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篇作文。

要求:(1)請將作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2)字數在600-800之間。

(3)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