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後感(精選3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後感 1
在灑滿陽光的午後,端起一杯茶,捧上一本書,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一直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好習慣孕育著超凡的智慧,好習慣是一種堅忍的品性,好習慣是一種獨特的力量,好習慣閃現著魅力的火花。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書中向讀者展現出優秀教師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使我對教育人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每讀到一條習慣,不由得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和剖析。看到一些我已經養成的習慣,不禁感到欣喜,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得到了肯定。
例如教師養成換位思考的良好習慣,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去感受,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事情:下課鈴響了,教師為了把自己的教學任務完成而拖課,下面的學生大多表示出不耐煩的情緒,但大多數上課教師並沒有理會,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我是為了學生好。長此以往,學生對該教師的印象就是“拖課老師”,最後幾分鐘講得再精彩,學生也不願聽,更不會出現教師期待的結果。
細看來,其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常常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有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的,也有不經意間被忽略的。
又如“一個學生一個世界”。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脾氣性格,不同的習慣,不同的優點缺點,人無完人,同樣,人人都有閃光點。還有“主動問候學生”、“善待發言錯誤的同學”、“學會傾聽”、“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等習慣,既然已經養成,又是專家建議和肯定的.,當然一定要繼續保持。
細節決定成敗,好的習慣成就精彩人生。亞里士多德說過:“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行為如果長期下去,就會成為習慣;而好的行為一旦堅持下來,就會成為一種好習慣。不管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學習生活上,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長期堅持。
不管我們作為家長還是老師,但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都在尋找一條走進孩子心靈的育人之路,願天下所有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後感 2
最近,總在思索一個問題,我,作為現在的教師缺少些什麼?直到有一天看到《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我彷彿找到了一些答案,我需要做為一名教師所具有的良好習慣,在我的舉手投足之間,我所傳遞的應是一種規範。
書一開篇,便提到了朱永新教授對於智慧的一個論述:“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兒就是一朵花兒,智慧卻能在一粒沙子裡看到一個世界,一朵花裡發現一個天堂。”落腳點就是:可見智慧對人是何等的重要!
而教師做為教育者,更需要智慧,更需要教育的智慧。不是嗎?我們津津樂道的不就是一些教師的智慧亮點嗎?一位老師和學生訂了個“君子協議”:“以後老師再提問的時候,遇到你真的會回答的問題,就舉左手;如果不會,就舉右手。記住了嗎?別舉錯了。”學生點點頭回答:“記住了。”老師心裡有了底,再上課提問的時候,任憑男孩的右手舉得再高,老師也視而不見;但他一舉左手,就馬上叫他回答。果然他回答的不錯。老師便表揚這位學生很“棒”,同學們也對他刮目相看。從此,這位學生的學習大有起色。
一個智慧,一種做法,教育了一個孩子,讓更多的教育著紛紛仿效,效果有好的出奇。這不正是智慧的力量嗎?寫到這裡,我又想起了北京光明小學劉永勝校長提出的一個口號:“在課堂上要讓所有回答問題的孩子都毫無遺憾地坐下!”為什麼我們能夠做到,就是因為我們有包含愛心的智慧隨行左右。
可是教師的教育智慧從何而來,除了在學習中獲得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從良好的教育教學習慣中來。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後感 3
我時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的區別到底在哪裡?是什麼造就了優秀的教師?是機遇?是激情?是信心?還是毅力讀了由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後,我感慨很多,沒想到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是這樣的困難,還有這麼多的要求。這本書列舉了教師的100個好習慣,自己邊讀邊反省,再與自身比較,發現自己竟然還有這麼多的習慣沒有養成,還有很多習慣自己沒意識到要培養與重視。
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的最大區別在於他們的習慣。習慣影響著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併成為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
其實,教師的習慣就是教師個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形成的一種相對固定、相對一致的教育行為方式。一個教師如何面對學生、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展開教學的各個環節、如何處理和同事的關係以及如何保持一種生活狀態,都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當這種行為方式延伸到各種新的教育情景中、延續到各種教育環節中之後,就變成了一種習慣。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一所學校眾多教師共有的習慣之時,他就變成了教師一種自在狀態的教育生活方式,進而成為一種教師文化。
在教育習慣篇中,要求做一名陽光的教師,可有時候我的內心是灰暗的,比較悲觀,例如我會想:為什麼我會來到這個地方,為什麼我會教小學數學,前途在哪?等等。書中說教師要記住學生的名字,等於給別人一個巧妙而有效的讚美。說來慚愧,在我任教的五個班當中,連一半學生的名字都沒記住,有時候小孩子熱情跟我打招呼,可我卻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上課的時候,叫同學回答問題,都是說這個同學,那個同學請你說說……當學生犯“錯誤”時,有的教師往往習慣於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話或直接找學生家長;當學生的試卷上出錯時,有的教師習慣於要求學生將錯題訂正並再做幾遍;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習慣於面無表情,不苟言笑,習慣於講講講、練練練,習慣於僅僅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習慣於僅僅佈置作業;在處理與同事關係上,有的教師習慣於單打獨鬥,習慣於競爭,習慣於對同事橫挑鼻子豎挑眼;在處理與學生的關係上,有的教師習慣於批評、懲罰;面對教育的困境,有的教師習慣於抱怨、傷感、憂愁,習慣於放棄心中的目標、追求、理想,習慣於遠離與逃避——毫無疑問,這些是教師的不良習慣。
有的教師習慣於欣賞和讚美學生,習慣於尊重何關壞學生,習慣於幫助與鼓勵學生;有的教師習慣於和同事相互理解與支援,和同事交流與合作,習慣於與同事研究與探索;有的教師習慣於品味生活,從中發現、尋找生活的樂趣;有的教師習慣於反思、審視自己,儘可能的完善自己;有的教師習慣於拓展教材,習慣於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儘可能開展探究、體驗、交往、實踐等學習活動;有的教師習慣於多讀書、勤思考、善積累、重反思——這些無疑是教師的好習慣。
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交流,靈魂對靈魂的塑造,境界對境界的提升。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理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中。《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一部研究教師習慣的經典著作,也是一部對教師影響最深遠、最直接的經典著作。如果我們老師能夠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走進學生中間,用民主的意識、民主的態度,去培養民主的性格,那麼我們的教育就能塑造出個性厚重、人格強健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