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1

今天,我聽了實驗小學黃建國老師執教的《圓明園的毀滅》,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要求透過朗讀、學習,想象曾經的圓明園輝煌的景觀,瞭解它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縱觀整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過渡自然、巧妙

上課伊始,黃老師用充滿磁性的聲音給孩子們簡單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然後用一句“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北京城的上空,煙雲籠罩,那時正發生著一件讓國人恥辱,讓世界震驚的事情。孩子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接著,黃老師讓孩子們在文中找出評論這次事件的句子“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並重點品析“毀滅”和“不可估量”這兩個詞,從一上課,就把那種憤怒的種子悄悄地埋在孩子們的心裡。

二、課堂媒介的使用恰到好處

黃老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介紹“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2至4自然段)。在設計這部分的講讀內容時,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透過播放圓明園的影片,配上深情的解說,幫助孩子們充分地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

我認為,課堂上,主觀的朗讀與課件直觀的音像圖片資料雙管齊下的教學手段非常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圓明園曾經的輝煌,才會激起孩子們的震撼力與感染力。因此當同學們發出聲聲由衷的讚歎時,再順勢匯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這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起憤怒,燃起愛國之焰

“愛之深,恨之切”,由於前面充分的學習與體驗,為學習最後一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裡,黃老師再一次播放影片,讓孩子們看看當時的英法聯軍是怎樣把圓明園毀滅的,進一步激起學生對英法聯軍的憤怒與痛恨,和對當時國力軟弱乏力的無奈與痛心。看完影片,還馬上讓孩子們談談此時心中的感受,把憤怒之情推上高潮。這時的孩子們個個都心懷怒氣,有很多的話想表達,這時,黃老師設計了一個小練筆“面對著圓明園這些斷壁殘垣,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麼?”既激發情感,又不忘落實寫的訓練。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動人心魄、蕩氣迴腸的語文課,課雖結束,但留給我很多很多的思考。在這節課中,我似乎隨黃老師穿越時空,暢遊於昔日輝煌的皇家禁地圓明園,又似乎一下子讓我經歷了圓明園毀滅的整個過程。這一前一後的強烈對比讓我真切地體會到只有國家富饒,國力強盛,才能夠讓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程序中這沉重、屈辱的一筆永遠成為歷史。我走出教室,一種強烈的愛國情懷不由在心裡升騰,它化作一縷縷綿綿的思緒,飄向廣闊、浩渺的歷史時空……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剛才,我聽了吳紅老師執教的《圓明園的毀滅》這堂課,深有感觸。吳老師那親切的語言、自然平等的教態,紮實深厚的教學功底,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獨特的教學風格和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我個人認為吳老師這堂課的成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教學中,吳老師把教學目標定位在:瞭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教材選編的意圖,完全符合新大綱的要求,準確合理。

二、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吳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注重以讀為本,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為後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三、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指導學生讀書,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處理好讀講關係,去引導學生多讀和加大學生自學自悟的分量。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吳老師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範讀、快速瀏覽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如在學習圓明園毀滅經過這段時,老師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初步感受到圓明園被侵略者毀滅了,再引導理解重點詞:搶、毀、燒、凡是、統統等詞之後齊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侵略者的貪婪與野蠻。接著,讓學生觀看毀滅的錄象,把學生感知的畫面生動、直觀、形象地再現出來,讓學生的內心受到最強烈的震憾,迅速點燃他們心中對侵略者的貪婪和野蠻的仇恨之火,在此基礎上,讓他們表達出此時的心聲,真切感人,易達到高潮,引起共鳴。最後透過朗讀,感悟語言規律,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昇華。

四、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珍視獨特的閱讀體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吳老師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由表達,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如初讀課文後的質疑問難,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用喜歡的方式朗讀,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來,教師在允許學生自由表達後,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的思路,抓住需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在觀看了風格各異的建築物課件之後,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景觀來想象,自由表達出來。當看完了圓明園被毀滅的一段錄相後,讓學生談感受、談感想,這樣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注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

五、 運用CAL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利用CAL組織教學,以特定的音響、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吳老師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了CAL,如:在教學圓明園被毀滅這段時,雖然文中具體描寫了被毀滅的經過,但究竟是怎樣一個場面,由於學生沒有親眼所見,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學時播放一個圓明園被毀滅大致經過後的課件,圖、文、聲並茂的活動影像,渲染了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感情。利用CAL展現教學內容,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真觀,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趣味性和生動性。

當然,金無足赤,課無完美。由於我們都還處於傳統教育向新課程探索的轉軌階段,所以,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過程中,還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這在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值得改進。

總之,吳老師這堂課重難點突出、思路清晰、教態自然、語言規範、板書工整、讀說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特別是注重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我個人認為是一堂較成功的課例。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嘉賓們大家好!

下面我對羅柱森老師這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羅柱森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這對於這位老師來說是非常不簡單的,相信羅柱森老師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時間。這節課的教學中,羅柱森老師將愛與恨,圓明園美與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引領學生在“圓明園的毀滅”中進行一次靈魂的洗滌,進行一次深刻的心靈之旅。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教學設計,合理妥當。

羅柱森老師精心鑽研教材,從文字出發,利用教材本身的特點,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緊抓重點,柱森老師先抓住2、3、4自然段,帶領學生追憶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追憶曾經的愛,然後再到第5自然段,“以愛激恨”,讓學生體驗“毀得讓人心碎”。這樣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整個課堂就營造得比較好。不僅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更體現了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交融,這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

二、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柱森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注重以讀為本,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為後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三、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指導學生讀書,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處理好讀講關係,去引導學生多讀和加大學生自學自悟的分量。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柱森老師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如在學習圓明園毀滅經過這段時,老師先播放影片引出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然後讓學生帶著痛惜、仇恨讀好這段話,學生切實感悟語言規律,體會作者怎樣傳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昇華。

四、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柱森老師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由表達,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用喜歡的方式朗讀,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來,教師在允許學生自由表達後,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的思路,抓住需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當看完了圓明園被毀滅的一段錄相後,讓學生談感受、談感想,這樣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注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

五、運用電影畫面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利用電影畫面組織教學,以特定的音響、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柱森老師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了電影畫面,如:在教學圓明園被毀滅這段時,雖然文中具體描寫了被毀滅的經過,但究竟是怎樣一個場面,由於學生沒有親眼所見,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學時播放一個圓明園被毀滅大致經過後的課件,圖、文、聲並茂的活動影像,渲染了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感情。利用展電影畫面展現教學內容,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真觀,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趣味性和生動性。

當然,金無足赤,課無完美。由於我們還處於傳統教育向新課程探索的轉軌階段,所以,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過程中,柱森老師還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還有就是這節課讀的形式比夠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以上幾點是我個人對這節課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出、糾正。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4

一、教學設計,富有創意

精心鑽研教材,從文字出發,利用教材本身的特點,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從課末匯入,接著老師抓住2、3、4自然的段,帶領學生追憶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追憶曾經的愛,然後到第五自然段,“以愛激恨”,最後回到第一自然段,讓學生體驗“毀得讓人心碎”。這樣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整個課堂就營造得比較好。不僅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更體現了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交融,這是新課程所提倡的。

二、走進文字,再讀文字,讀出其情

賀老師注重課內外整合,注重以讀為主。如:在學習3、4、5自然段時,老師抓住重點句“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展開教學。他從點上進行深入引導,老師問道:“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圓明園建築宏偉?” 學生羅列了幾個方面之後,老師又趁熱打鐵,繼續引導學生找一找“寫圓明園建築宏偉的句子共用了幾個‘有’?” 學生在讀中感受圓明園的宏偉之處。同時,老師又補充課外資料,並出示“金碧輝煌的殿堂、亭臺樓閣”等圖片。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此時學生圓明園的輝煌之中,,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新穎處:指一名學生讀文,其他學生閉上眼睛想想畫面,體會圓明園的美景。

下面我對這節課談談不成熟的看法:

加強對比,突出“恨”

在本課教學不能僅僅讓學生陶醉在對圓明園的愛之中,更重要的是要“以愛激恨”,要突出“恨”。對於“恨”這一部分的教學還要濃彩重抹,深入挖掘,從而激起學生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情感。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5

日前,我聽了吳曉丹老師的一節公開課:《圓明園的毀滅》。這節課上,曉丹老師的講解和多媒體的短片播放,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心靈的震撼。

聽吳曉丹老師的課,總是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簡潔明快的條理,一板一眼的引導語言,都給人以很深的印象。吳老師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由表達,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如

在這節課中,吳曉丹老師抓住了圓明園的毀滅前的輝煌和毀滅後憤慨兩個要點帶動學生感情,使他們對圓明園的毀滅帶來的不可估量的損失感受的更深。

1、創設情景激趣匯入――蓄起滿腔的情感波瀾。

在一上課,她在“創設情景激趣匯入”這一環節中,由一張圓明園的照片開始,如果不能親眼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它。”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透過閱讀課文介紹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的部分,讓學生初步感知圓明園的美。柱森老師先抓住2、3、4自然段,帶領學生追憶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追憶曾經的愛,然後再到第5自然段,“以愛激恨”,讓學生體驗“毀得讓人心碎”。這樣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整個課堂就營造得比較好。

2、追憶昔日輝煌景觀,抒發曾經的自豪之情

在這部分裡,吳曉丹老師僅設定了三個問題和大量的影片短片兒引導學生在讀和看中學生感悟到了圓明園之大、之美,也充分地體會到了自豪的情感。她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注重以讀為本,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為後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3、引發強烈的內心震撼,宣洩噴湧而出的情感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這一部分,吳曉丹老師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五自然段,透過對“強盜們”搶東西的幾個動詞的理解,和展示的好多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卻被其他國家的博物館收藏的圖片,閱讀和視覺的震撼,幫助他們更加透徹地瞭解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和無恥嘴臉,驕傲與悲憤強烈的情感反差,表大了學生對圓明園的深沉的愛。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6

聽了吳**老師執教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吳老師幽默的語言,親切的態度,淵博的知識,耐心的講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這節課中,我學到了很多。

一、吳老師的匯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她告訴學生我們要來一次奇異的穿越之旅,只有上課用心的孩子才能穿越去又穿越回來。這樣的匯入,不僅使學生對這節課有了很大的期待,而且使學生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有了很明確的目標,上課要用心,回答問題要積極。

二、吳老師出示圓明園毀滅前後的圖片做對比,更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引出課文中的重點句,切入點很準,給了學生直觀的印象,使學生對圓明園的瞭解不僅侷限於書本,還透過圖片更深入地瞭解。

三、小組學習要求明確,人文性強。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後,讓學生分小組探索“學習三、四段,畫出體現圓明園價值的句子。讀一讀,再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體會。”

四、製作精美,出示時機巧妙。尤其是教師邊講解一邊變化這段,特別吸引人。中法國作家雨果對圓明園的讚美的的出示加上教師的適時講解,更讓我們對圓明園著迷,同時為下文英法聯軍的破壞行為更加憎恨。

五、教師幽默感很強。整節課延長了一段時間,吳老師說是因為大家表現的不夠積極,讓我們的穿越之旅進行了這麼久。使學生對自己整節課的表現進行了反思,特別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