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哲學

《懶惰哲學趣話》教學設計

《懶惰哲學趣話》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懶惰哲學趣話》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能簡單概括故事大意,清楚掌握遊客和漁夫代表的兩種不同的人生追求。

2、討論文字的構思特點,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感傾向,並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遊客和漁夫的不同選擇。

3、引導學生對人生追求有一個更積極樂觀的認識,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哲學理論水平。

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生的不同選擇

教學方法

探討思辨法

由於人生美文所涉及的思想較為深刻,教學方法應以“探討思辨”為主,兼顧“文字閱讀”的模式進行為好。鑑於這個故事形式的簡單性,可深入品讀的語句和段落不多的特點,教師要在對文字思想潛心研讀的基礎上,分析學生可能提出的觀點,做好應答的準備。課堂上,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既要有正確的引導,又不要急於對一些問題急忙下結論。提倡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質疑與探討。對學生提出的富有創見性的觀點,要及時予以表揚,激發他們學習與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要求對所有有爭議的問題下一個所謂的定論,要鼓勵學生課後繼續討論與研究。教師當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強加於人。總之,要創設一個平等與民主的課堂氣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裝置

教學步驟

一、教學匯入:

浙江省的高考作文是個話題作文:生有所息/生無所息。息,主要的.義項就是“休息”,很多時候我們把休息等同於懶惰。有沒有道理呢?讓我們隨著伯爾的《懶惰哲學趣話》展開一場關於“懶惰”的探討,或許也能從一個側面啟發大家對“生有所息/生無所息”的思考。

二、整體感知

1、請學生簡單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故事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一個是遊客,一個是漁夫,兩個人物就“漁夫要不要出海捕魚”的問題展開了一場對話。遊客認為漁夫應該趁著好天氣多出海捕幾次魚,為以後的富足生活打下基礎;而漁夫則不以為然,他覺得應趁著好天氣曬曬太陽,看看風景,打打盹兒。

2、分別概括兩個人物不同的人生追求。

遊客:“只要好好幹一陣,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幹活了。”(從中看遊客對工作的態度:把工作當作一種壓力,一種手段。)

漁夫:捕夠一兩天生活的魚,然後在明媚的日子裡,曬曬太陽,打打盹兒,享受生活。

三、具體人生追求的探討

探討一:作者傾向於或者說認同哪一種人生追求?如何表現?(文字構思技巧的分析)

(1)透過遊客角色的不斷變化完成作者對人生追求的理解與表達(篩選資訊,準確概括)。

欣賞者--同情者--說教者--認同者

(2)對比

漁夫:衣衫寒磣

物質

遊客:衣著入時

漁夫:富足,自得其樂,從容

精神

遊客:空虛,為利而忙,焦躁

(3)莊諧互現

在看似平淡的對話中,讀者可以品味到作家的智慧,這種智慧不是紀伯倫似的鋒芒畢露的智慧,而是大智若愚式的。遊客和漁夫的對比是強烈的,其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兩者的語言:遊客是急切的,豐富的語言背後是一顆焦灼的心靈;而漁夫的寡言少語正同前者相反,反映出的是漁夫的平和和淡泊。兩者在對比中營造出淡淡的喜劇效果,而這種戲劇性又是服務於文章思想的嚴肅性的。

探討二:請談談你對這兩種人生追求的看法。

1、傾向於漁夫的人生追求

A、人對物質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等到想要享受生活的時候可能已經沒那份心情甚至能力了。(引例:《富翁的故事》)

B、人一旦成了物慾的奴隸,工作成了謀生的手段,從而忽略了身邊日常的幸福,得不償失。(引例1:“人生,你把哪一刻定為結局呢?”引例2:海子的詩“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引例3:《快樂人的襯衫》)

C、把工作當作生活,把生活當作享受,不執著於過分的物慾,是一種更積極更樂觀的生活態度。

2、傾向於遊客的人生追求

從一個人對於社會的貢獻來看,很明顯,遊客為社會創造的財富更多,他的社會價值在一般意義上而言也比漁夫來得大。

我們假設遊客按照他的人生規劃,買車買房,供孩子上好的學校,孩子日後個個學有所成;或者自己創辦了公司,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地跑。最後回到這個海邊,和漁夫同坐樹下,看眼前同樣的山和水,那心情和境界自然已有了天壤之別。

人生本就是一趟旅行,沒有終點的好壞,只有過程的不同。

你是喜歡原地踏步呢?還是勇往直前呢?

四、總結“懶惰哲學”含義(比較《農夫a的故事》)

農夫a是真正的懶,不愛勞動和工作的懶;漁夫的懶是一種有智慧的“懶”,懂得享受生活,平和生活的“懶”,是一種大智若愚式的“懶”。

五、重新審視2006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生有所息/生無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