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別告訴她》觀後感

《別告訴她》觀後感(通用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別告訴她》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別告訴她》觀後感 篇1

這部電影在美國上映的時候我們全家就去看了,我十歲的孩子對它的評價是:“比《玩具總動員4》好看。”

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用心:車站外撲面而來的計程車司機,小區裡體育彩票贊助的健身設施上曬被子,走在街上的油膩中年毫不掩飾地露出白花花的肚皮,隨處都是抽菸的人。

這些都是我女兒回國印象最深的地方。

酒店裡服務員逮著女主角問:“你覺得中國好還是美國好?”

這個問題是經久不衰的ABC拷問。無論親疏,幾乎所有人一知道我們住在國外就會問我孩子這個問題。

美國人平常距離感很強,即便是很熟悉的朋友都不會問這樣二選一的問題。

而且每個人坐在飯桌上都會先跟我們打聽怎麼去留學,同時還抱怨房價太離譜,簡直沒法過下去了,接著又勸我們海龜…

我一開始很耐心的告訴他們考託福GRE以及申請學校的方法,告訴他們很多留學中介避而不談的生活困難。後來意識到,那些家長並不在乎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個人財物問題,更不在乎自己的邏輯無法自圓其說,只是一廂情願的灌輸自己想法,想為孩子選擇短平快的途徑,並不願意瞭解對方的世界,也不瞭解自己孩子的優勢劣勢目標興趣等等。

電影裡的人充滿了這種一廂情願的侵略,奶奶生病家人一廂情願地認為她無力承擔噩耗,替她做決定,想當然地為她滿足心願,催人結婚。

Billie說,也許奶奶想用最後的時間做一些她想做的事情呢?你們這樣替她做決定不是很不尊重她嗎?

而奶奶對晚輩也一廂情願地做安排,安排孩子出國留學,安排孫子趕快結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存在口號中。華人文化中,最難掌控的就是為自己生活中重大事件做決策。

親情,好意,跨過人和人之間的邊界的藉口。人不由自主地被親情激流卷著隨波逐流,別人早就幫你做好了決定。

我記得片中伯父給奶奶敬酒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大意是:“我今天一切成就都歸功於我的母親。沒有母親就沒有我今天。”

華人出生後就和父母捆綁在一起。

自己的努力、奮鬥、抉擇在父母養育之恩面前都不佔權重。

最終在父母年老後,孩子反過來一廂情願地為父母的人生重大事件做決策。

這件事屬於誰的生活,誰的時間?應該由誰來做主?

《別告訴她》觀後感 篇2

每一個家庭的維繫都需要一個主心骨,可能是寡言少語的父親,又或者是精明能幹的母親,也可能是一個固執暴躁的怪老頭。在我家裡,存在感最強的人就是我的奶奶。華裔女導演王子逸執導的《別告訴她》當中也有這樣一位奶奶,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華人家庭的奶奶被診斷罹癌後,家人選擇隱瞞奶奶的故事。本片由王子逸導演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所以片中奶奶的一言一行都如此真實和鮮活,感覺每個家庭都有影片中這樣的奶奶,作為家裡的長輩,她們噓寒問暖、偷偷塞錢、熱衷於養生和晨練,她們很孤獨,她們也很愛自己的家人,偶爾也擔心被年輕的孫女嫌棄,這就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式奶奶。

主人公碧莉從影片開始不理解家人處理同一問題的不同方式,他們接觸差異文化、經歷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閱歷,但生病的奶奶讓他們從世界各地回到了一張飯桌,與其說奶奶像是這個家庭的主心骨,不如說大家與奶奶之間的親情才是主心骨。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這位中國式奶奶與碧莉之間的祖孫情感,幼時的碧莉被奶奶帶大,但很快被父母接到了美國,兩人從此再未見面,橫跨著時間和距離,但彼此之間的親情並沒有斷連。

影片一開始,大洋兩岸的孫女和奶奶訴說著各自瑣碎的日常,噓寒問暖間傳達著濃濃的愛意,後來碧莉回到奶奶身邊,奶奶又熱心而執著的向孫女傳授作為過來人的人生經驗,在這一過程中,碧莉對奶奶的瞭解也逐漸加深,祖孫之間的親情化解了文化差異。以至於到影片結局,碧莉在紐約街頭吼出:“嘿,哈。”就像奶奶在練氣功時喊的那樣,這難道是碧莉此刻真的發自肺腑的相信了此前從未接觸過的養生療效嗎?未必吧?我所理解的是她在與家人的相處中,那個鮮活的、真心實意的為碧莉好的中國式奶奶,碧莉感受得到,她不會再像此前在賓館樓道里與父親關於是否告知奶奶的爭執時的不理解,而在浩浩的婚宴,碧莉更像一個觀察者,她能夠感受到這個家庭彼此之間的牽連和情感。就像影片中最後的部分的一個鏡頭,碧莉和家人們走在樓宇之間的街道上,這些人生活在全球不同的地方,他們經歷著不同的事情,他們接受著截然不同的文化環境,但因為他們是家人,此刻他們走在一起。

另一方面,影片中關注的許多城市變化和民俗似乎也早已被最近幾年的影片市場所遺忘。它不像其他美國大片那樣描寫中國的功夫、戲曲、等等脫離日常生活的奇觀式場景,而是將鏡頭聚焦於紅白喜事的酒桌飯局、各式街頭小吃的叫賣、按摩麻將消遣娛樂之類的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透過以小見大的手法來展現其背後的社會議題。比如隱瞞老人病情的行為是否正當,孤寡老人的再婚,婆媳矛盾,青年人的晚婚,海外華人的身份認同等問題均在影片中有所體現。影片中穿插著許多看似與劇情無關的橋段,事實上種種意象背後暗含著導演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能夠在聖丹尼斯電影節上被評為“最受觀眾喜愛影片”,便可看出《別告訴她》所蘊含的深厚藝術價值。

日前,電影《別告訴她》女主奧卡菲娜憑藉出色表演奪得第77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大獎,她在獲獎感言中特別感謝飾演“奶奶”的趙淑珍,臺下的趙淑珍也為“碧莉”激動鼓掌。這部華人家庭的“告別”故事深深打動了專業影人和影迷觀眾,很多觀眾也稱其是2020年開年必看影片之一,該片還被美國電影學會AFI評為年度十佳電影,受到金球獎認可,可以看到的是,全世界都在為中國本土故事鼓掌,他們對中國文化一知半解都如此青睞這部影片,相信身為炎黃子孫的你在觀看這部影片之後一定會有更深的感觸。

《別告訴她》觀後感 篇3

分享最近看的一部電影,華裔導演王子異的作品《別告訴她The Farewell》,來自於她家庭的真人故事改編,帶有自傳色彩,講述的是奶奶得了肺癌之後,散落到世界各地的子女假借孫子結婚的喜事回到老家團聚,實則是為了在最後的日子多陪陪奶奶。

故事裡有很多文化差異的部分,也有很多感同身受的部分。

本片的女主是奧卡菲娜,也是一位美國華裔,上一次我看到她是在浮誇的《摘金奇緣》,她飾演女主的閨蜜好友,全程都是熱情洋溢,high到不行。而在這部《別告訴她》裡,基本全程情緒低落,垂頭喪氣,配上她的駝背和探脖,讓人忍不住想往她後背拍一掌,跟她說抬頭挺胸。

憑藉《別告訴她》,奧卡菲娜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在美女如雲的好萊塢,也算是闖出一片天地。導演王子異和女主奧卡菲娜有種蜜汁相像的氣質,同不算美女,但笑起來蜜汁相似,也許,這就是導演找到她來扮演自己的原因吧。

故事的主要發生地在長春,一座東北老城,從影片中你能感覺到這座城市並不算繁華,但也不能說很落後,有著時代發展的印子,但又帶著以前的歷史。

無論是奶奶住的老房子,給孫子結婚定的婚宴飯店,還是女主碧莉全家入住的賓館,都有著老舊的感覺,但是他們所乘坐的出租、正在建設的高樓工地,又在告訴你,這是最近的事情。

而對長期居住在國外的女主來說,這些都是陌生而新鮮的。她在美國的生活告訴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在老家的所有人都告訴她,你不能告訴奶奶真相,女主一直在這種困惑中掙扎,藏不住心事的她鬱鬱寡歡,思考著她所不理解的這種文化。

上面的這張照片裡,有奶奶的妹妹,兩個兒子,兒媳,孫子和孫媳婦,孫女,從他們的表情中,你能看到什麼?

我能看到奶奶妹妹的不開心,她撇著嘴。我能看到女主孫女的茫然又好奇。我能看到孫子抱著手的忍耐,孫媳婦的一臉疑惑。我能看到左邊大兒子的沉思,中間小兒子直直得看著坐在對面的奶奶,兩個兒媳婦也都皺著眉頭,並不開心。

在他們的對面,是奶奶拿著被他們PS處理過的檢查報告,向他們彙報自己的病情並不嚴重,不用擔心。

但他們所有人都知道真相,其實奶奶已經肺癌晚期了,時日不多,但是為了讓老人能更幸福的走完這一段路,他們選擇隱瞞。

在電影中,不解的女主有多次向父親、母親、大伯、醫生詢問,為什麼不告訴奶奶真相,但是大家說,這是中國的文化,這裡和美國不一樣。

姨奶奶(奶奶的妹妹)告訴孫女,在她爺爺得病的時候,奶奶也選擇了隱瞞,讓他平靜地走完了最後的人生路。所以,就不告訴她吧,等時間差不多了,再告訴她,就和送爺爺走的時候一樣。

其實女主有很多次都表現出忍不住想告訴奶奶的樣子,但她在聽了長輩們的話後,選擇了保密,守住這個除了奶奶之外,其他人都知道的秘密。

作為孫女,碧莉喜愛自己的奶奶,因為在年幼的時候,是奶奶陪伴了她的童年,所以,她也怕失去奶奶。在她的記憶中,奶奶和當年的老房子,就是她童年的美好回憶,她希望留下這些在她心中美好的東西。

影片因為是來自於導演本人的親身經歷,所以,她把女主內心的矛盾拍了出來,她作為受到中美文化教育衝擊影響最大的人,在兩種文化中尋求共同點,表現不同點。

她找到了嗎?可能找到了一些,但是我作為一名國內的受眾,其實對導演在一些細節上的體現是不能認同的。

比如女主剛入住賓館,那個不停問女主中國和美國哪裡更好的大堂經理,表現出了對女主諂媚的樣子。比如醫院中給奶奶看病的年輕留學醫生,刻意的炫出自己的留英經歷,來與女主對話。

那場為了看望奶奶而籌備的婚禮,更是充滿了尷尬的色彩,在結婚前一天才拍攝的結婚照,這樣的事情,好像大機率不會發生,婚宴的操辦完全是奶奶一人做主,完美體現了上個世紀的風格,奇奇怪怪的各個組成部分,最終成為了一場俗氣的婚宴。

更尷尬的是結婚的新人,新娘日本人,完全不會中文,全程靠著尬笑撐滿全場,新郎也一點都不帥氣,好像被套進西裝的木頭人,兩位新人在婚禮上好像並不是很熟,尷尬都要從腳趾頭裡蹦出來了,好想替他們挖個縫鑽進泥土裡。

但有些場景又讓人感同身受。

在電影中,有一個家庭聚餐的場景,就像親戚間的年夜飯,講著東家長西家短,說著說著就聊到了美國好還是中國好這個話題。

女主的父親,奶奶的小兒子其實已經傾向於自己是個美國人,拿的美國護照,住的美國別墅。

而奶奶的大兒子雖然去了日本多年,但骨子裡還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

還沒有出國的親戚一邊覺得還是中國好,一邊又想著要讓自己的孩子出國留學。

究竟中國好,還是外國好,電影裡的家庭聚餐因為這個話題聊得並不愉快,互相不能說服,最後尷尬收場。

在碧莉即將跟隨父母離開的時候,奶奶遞給她一個紅包,告訴她,買點好的,不要委屈自己。奶奶的愛就是這樣,即便你30歲工作了,還是把你當孩子,心疼你。

電影的結尾,碧莉還是回到了美國,回到了以前的生活裡,奶奶繼續被親人們隱瞞著。

這樣做真的好嗎?

導演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她的奶奶在得了癌症後,又好好的生活了6年,笑容滿面的出現在電影的彩蛋裡。

《別告訴她》觀後感 篇4

Bili在6歲的時候跟著爸爸媽媽去了美國,二十多年,這次是她第一次回國。表面上是參加在日本定居的表弟的婚禮,實際上,是為了見身患癌症的奶奶最後一面。

一切,從一個謊言開始。

25年從未團聚過的一家人,陸續從美國、日本回到中國長春,大家都知道奶奶得了肺癌,大概只剩三個月的命,但為了讓奶奶開心度過所剩不多的日子,一家人都瞞著奶奶,借一場婚禮與奶奶度過最後的團圓日子。

這就是昨天新上映的電影《別告訴她》的全部劇情,小成本獨立製作,全亞裔陣容,99%中文對白,卻在初期口碑和上座率打敗過同檔期的《復聯4》,甚至被看好衝擊今年的奧斯卡。

2020年第一部治癒系電影,非它莫屬。

你會驚訝於,一位6歲跟隨家人去美國,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女導演,能夠在第二部電影作品中,把中國家庭的情感拿捏得如此真實細膩又家常,讓人在患得患失中被愛所充實。

尤其我這種80後,頭頂著“人到中年”四個字。

這是個不得不開始學習如何面對逝去的年紀。

早在幾年前,我的外公也被確診肺癌,但他並未如Bili的奶奶那樣幸運活了過來。當時整個家族都如Bili他們家那樣,集體決定瞞著老人家,讓他“安度”餘生,儘量不要活在身患絕症的恐懼之下。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面對長者生老病死的典型做法。家族是整體,家庭是組成家族的一個個小單位,長輩就像“長老”一樣擁有話語主導權,後輩需要聽從長輩的決定。所以常年生活在美國的Bili一開始並不理解,甚至搬出了美國的法律:向病人隱瞞病情屬於違法,因為病人有知情權,包括自己病情的知情權,生命是屬於個體而不是寄託於家族的。

有意思的是,哪怕這部電影說的是文化差異,卻沒有把筆墨過多放在這種差異帶來的衝突中——倒不如說,它是借了文化差異的殼,說了一個人類共通的情理:無論是中國式隱瞞絕症,還是美國式說出絕症,只是對當事人的愛的兩種表現。畢竟愛是全世界影迷都能讀懂的東西。

奶奶對家人的愛,是無私的包容與付出;家人對奶奶的愛,是感恩的虧欠與愧疚。無論是哪一種,都沒有對錯之分。

看片的時候,我想起了《推手》,還有是枝裕和,那是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到底它們哪裡像了呢?完場之後再琢磨了一下,原來在他們的作品裡,重要的不是故事,亦不是事實或虛構本身,而是身處具體環境中的人,以及他們處於何種動機作出抉擇。

導演永遠不會下定論,結局永遠開放,你不會看上癮,但走出影院後,會不自覺地抬頭望天,陽光透過雲層穿透在大地上和你的肩膀上,伸個懶腰,伴著對日常的喜愛,生活繼續。

《別告訴她》觀後感 篇5

在剛剛舉行的金球獎舉行頒獎典禮上,電影《別告訴她》女主奧卡菲娜憑藉出色表演奪得第77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大獎,她在獲獎感言中特別感謝飾演奶奶的趙淑珍,臺下的趙淑珍也為碧莉激動鼓掌。恰好,我也剛剛看過這部影片,這確實是一部好電影,甚至可以說是這一年來,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一部平淡溫情的家庭劇情片,一部輕喜劇,一部沒什麼大明星卻能潛移默化讓你笑讓你哭,讓你最後感恩活著真好的片子。看完後,我跟朋友說,特別喜歡它。

電影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國內的奶奶得了癌症,在美國的兒子、兒媳婦、孫女回國看奶奶,為了不讓奶奶察覺自己生病的事兒,一家幾個兒女都假裝以辦理一場假婚禮的方式來和奶奶做最後的告別。這電影裡引出了一個巨大的人生命題,那就是:當你最愛的親人即將離世時,是否要告訴她真相。

在中國,這個真相顯然是不會說的。就像電影中的醫生和孫女的對話。留學回來的英俊男醫生告訴一直在美國生活的孫女:中國人一般都瞞著病人,因為覺得瞞著會對他們好。

但孫女卻在內心一直糾結這樣的問題:如果不告訴她,那她來不及和家人告別就走了會不會更不好?

一方面是傳統做法,另一方面是反思維定式。都有道理,也都沒道理。就看你站在哪個角度考慮了。但是電影本身顯然是不要給我們這個答案,而是著重於展現一家人為了真相的隱瞞給奶奶做一場婚禮秀。呆萌的堂弟和不會說中國話的外國媳婦,一家人其樂融融,生病的奶奶跑前跑後,這過程真是特別生活也特別有趣。其中有一段兒是奶奶教給孫女練喊氣功。這個在不少老年人那裡都是養生的日常神功。奶奶一邊兒帶著孫女喊,一邊說,自己就因為喊氣功身體就特別結實。讓明白真相的觀眾哭笑不得。

還有弟弟婚禮現場,那個長達幾小時的現場,兩個兒子輪番上場在臺上給母親講話,其實觀眾知道就是向母親做告別,但母親卻樂呵呵接納又感動流淚。這個場面應該是本片中最讓人動容的部分。我很喜歡本片的一種態度,就是它沒有站在批判中國傳統婚喪嫁娶陋習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而是站在了親情這一角度。因為改編自真人真事,是真正導演自己的親奶奶,他們做的這樣的婚禮秀,所以,片中主人公和各種兒子、兒媳、小姑姑的態度就特別真實和微妙。奶奶的表演也確實好,最後當彩蛋出來,真人原型奶奶生前的錄影在大銀幕上放起的時候,讓人還是感到一種暖意的。

這種反應家庭劇情的電影,拍好了不容易。雖然產量不少,但經典作品能提出來的也就幾部,比如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喜宴》就常常被人提起。但《別告訴她》這部電影,我覺得可以和《飲食男女》相比。輕鬆、黑色幽默、親情感人、真情流露、有倫理探索。這些都是它讓人看後可以被傳出好口碑的原因。

包括剛剛收穫的金球獎,電影《別告訴她》海外獲得全面盛讚,此前不僅獲得聖丹斯電影節觀眾最喜愛影片獎項、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將十佳獨立電影,近日還被美國電影學會AFI評為年度十佳電影。據說,《別告訴她》是李安導演2020年最喜歡的電影。導演李安在《綜藝》特別企劃的Directors on Directors活動中,更把它列為自己2020最喜歡的電影。這一點和我的推薦不謀而合。當全世界都在為這個東方故事鼓掌時,我們也該有文化自信,力挺一下屬於這個中國家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