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古人智慧的歷史典故
體現古人智慧的歷史典故1
戰國時,趙國丞相張孟談拜見晉國智伯後出來時,在軍營門外遇見智過。智過入見智伯說:“韓、魏二國恐怕主意要變。”智伯問:“為什麼?”智過說:“我在軍營門外遇見孟談,看他表情矜持,舉止傲慢。”
智伯自信的說:“不會這樣,我與魏桓子和韓康子秘密約定攻下趙國後,三分趙國土地,他們一定不會欺騙我,你可千萬不要將此話說出”智過不放心,又去拜見韓、魏二主,回來後再次勸智伯說:“二主表情不對,心思變了,一定是背叛了您,不如立即殺掉他們,以絕後患。”
智伯說:“他們的軍隊駐紮晉陽三年了,一朝行動,即能得利,那裡會有別的企圖,你切莫再提此事了。”智過說:“不殺二主,那就更親近他們吧。”智伯問:“怎麼親近?”智過說:“魏桓子的謀臣叫趙吉,韓康子的謀臣叫段規,此二人都是能改變他們君王主意的倖臣。您可以與這二位約定,攻下趙國,就給他們二位每人萬戶的封賞。若如此,韓、魏二主就不會變心,您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土地了。”
智伯說:“攻下趙國後三分其地,現在再給這兩個人各萬戶的封賞,那我所得的土地就太少了,這不行。”智過見晉君既不採納他的計策,也不聽從他的勸告,於是就離開軍營,改姓輔氏,隱居不知去向了。
張孟談回去後,見赴襄子就說:“我在軍營門外碰到智過,看來他懷疑我了,他從智伯那裡出來後就改姓換名。今晚若不動手,必留後患。”
於是趙襄子即派張孟談去見韓、魏二主,約定夜晚動手,殺掉守堤的官吏,決堤淹智伯的軍營。智伯的軍隊在水中一片混亂,韓、魏之軍分從兩翼攻擊,趙襄子率軍從正面進攻,大敗智伯軍。智伯被活捉後處死,國家被分,族人因受株連,全部被殺。
體現古人智慧的歷史典故2
春秋時,齊桓公由於有賢相管仲的輔佐,曾稱霸於中原。
管仲病危時,齊桓公去看望他,說:“仲父您病了,有什麼話教誨我嗎?”管仲說:“我希望你能疏遠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這些人。”桓公說:“易牙用自己兒子的肉來孝敬我,說明他愛我勝過愛他的兒子。”
管仲說:“如果他對自己兒子都很殘忍,對君主怎麼能好呢?”齊桓公又說:“常之巫能預知人的死期,能治療我的`頑疾,難道不能信任他嗎?”管仲說:“死生由命,頑疾是身體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數,守住自己的根本,卻依靠常之巫維繫健康,他將會因此而為所欲為了。”
齊桓公說:“衛公子啟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為了我,他父親死了他都沒去奔喪,說明他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人還不能信任嗎?”管仲說:“人最親的莫過於父母,對父母尚且如此無情,又何況對他人呢。”桓公認為管仲話有理,便堅決地答應了。
管仲死後,齊桓公便驅逐了這四個人。但四人走後,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寢,更沒有心思上朝理政,且舊病復發,著實難受。但由於管仲當初有言在先,所以也就強忍煎熬堅持了下來。
又過了三年,桓公實在忍不下去了,便說:“仲父的話也太過分了,此四人有益於我而無害於國。”
就又把他們召回朝廷。次年,桓公病了,常之巫造謠說:“桓公將在某日死去。”於是易牙、豎刁、常之巫勾結起來發動政變,把桓公的宮門堵塞住,不準任何人進出,並在宮外築起三丈多高的圍牆,且斷絕了他的飲食,最後把桓公給活活餓死了。
齊桓公臨死時,流著淚嘆息說:“唉! 恨我當初沒聽仲父的話,以致落到今天這個下場,仲父真是聖人啊! ”
體現古人智慧的歷史典故3
楚國太子建在鄭國被殺,建的兒子叫勝,當時正在吳國。楚國的令尹子西想召他回國,沈諸梁聞訊,前來求見子西,問:“我聽說您要召王孫勝回國,您是想要啟用他嗎?”
子西答:“我聽說勝這人剛直不阿,勇猛無比,我想讓他戍邊守疆。”
沈諸梁說:“我聽說此人心胸狹窄,狡猾詭詐,而且一心只記著要報父仇,就不會以善去惡,修其德行,僅想報私仇就無心為國事出力。若請他來而不寵信,會召來怨怒;若寵信,又會助其貪慾,假使國家邊境遭到挑釁,他一定不會固守。我聽說國家將敗之時,朝廷內定有奸臣掌權。一個人誰沒有毛病呢?是聰明的人能夠及早地避免它,因個人舊怨而滅宗亡國的人,才是國家的真正隱患。關起門來尚且要警惕他來,假若去召他回來,則亡國之日不遠了。”
子西不聽沈諸梁的勸告,固執地召勝回國,並命他戍守邊境,尊稱為白公。後來他打敗了吳軍,狂妄的要求以軍事演習來祭功。此後又製造叛亂,劫走楚惠王,並公然在朝廷上殺死國家重臣子西、子期,奪得楚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