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月亮與六便士》中“月亮”指的是詩和遠方的田野,是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眼前的苟且,是現實。而當你面對這一選擇,你會如何抉擇呢?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他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斯特里克蘭德原本有一個平凡的生活,有妻子,有自己的孩子,可他覺得前半生度的如此空虛,他決定拋棄自己的妻兒,放棄榮華富貴,放棄物質享受去追求藝術窮困潦倒,書中說他“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是這本書的作者,他用現實中的保羅?高更的形象去塑造斯特里克蘭德,塑造了一個生前被世人唾棄,但死後卻被受推崇的畫家形象。
斯特里克蘭德拋棄現實而勇赴理想,像主人公那樣的人也有許多,如貝多芬,為了理想到最後聽力漸漸無法忍受;還有梵高,最後窮得一文錢都沒有,自殺了。
也許你會羨慕斯特里克蘭德那樣,如脫韁了的野馬那樣奔放灑脫,可誰又能夠得到真正的自由呢?親情和友情難道就可以拋棄嗎?規則和秩序難道可以無視嗎?只有約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斯特里克蘭德確實是才華橫溢,但他也有冷酷無情的一面。在妻兒方面上不聞不問,為了追求藝術,而沒有與妻子聯絡,一幅無所謂的樣子,真令人作嘔。
斯特里克蘭德也是許多藝術家的典範,為了藝術而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書中也有一個正好與之相反的人,他選擇了六便士,選擇了現實,他就是斯特略夫。
他有極高的道德情操,先後救出了自己的妻子和斯特里克蘭德,可斯特里克蘭德卻恩將仇報,奪走他親愛的妻子,所以他選擇了委曲求全,我想你們應該會覺得他很蠢吧!但他卻無條件支援了藝術,是斯特里克蘭德的反面,他雖然選擇了六便士,但卻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不管他們怎麼選擇?作者毛姆都是最清楚的,無論是理想還是現實,都會是伴隨著美好與傷害。正如書中所說“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你認為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樣的要求?”我覺得不管是哪種選擇,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價值。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寫的《月亮與六便士》。毛姆被稱為“最會講故事的人”,在他六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他活了九十四歲),一直筆耕不輟,最負盛名的比如有《刀鋒 》《人性的枷鎖 》《面紗 》還有《月亮與六便士》。在我心中,馬爾克斯、茨維格、杜拉斯、毛姆都是很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他們講的故事給人的感覺都不一樣(這裡感觸一下,讀書真是有趣,他讓我認識到一些本來永遠也不會懂的事),毛姆的書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讓你有一種逃不掉,掙不脫又進不去的感覺,彷彿說的就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但是又和我們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就是夢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
人如果被放錯了位置,就可能做出許多荒誕的事。《月亮與六便士》中思特里克蘭德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本來生活富裕,有一兒一女和愛他的妻子,可是他拋棄了令人羨慕的生活,落魄的逃到另一個城市,然後又在這裡破壞了他的救命恩人的家庭,在我看來,一切都糟糕透了。榮幸的是,他最終在小島上找到了讓自己靈魂安息之所,那麼一切,突然就覺得都理所應當了,借用某句話就是“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只是真不知道人要經過多少迷途,才能踏上正路?像思特里克蘭德,我覺得還是比較幸運的,也有人一生,都在迷途中不知所措,就像一個可憐無助的孩子。
一口氣看完月亮與六便士,真是精彩,當時的奇妙與眩暈感,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
在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記憶猶新,“思特里克蘭德住的地方是另一種美,好像是生活在伊甸園裡,與人隔絕,頭頂是蔚藍的天空,四周一片鬱郁蒼蒼的樹木。那裡有觀賞不盡的色彩,芬芳馥郁的香氣,蔭翳涼爽的空氣,這個人世樂園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他就住在那裡,不關心世界上的事,世界也把他遺忘了。思特里克蘭德平時畫畫,看書,天黑了以後,就同愛塔一起坐在天台上,一邊抽菸一邊望著天空。”
我想,這當是靈魂的自由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月亮與六便士”,聽起來就像一幅驚豔絕倫的畫: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偏偏抬頭看見了月亮。那一瞬間血液的凝固又沸騰,一瞬間彷彿獻上了靈魂,肉體凡胎浮生百態都成了枷鎖。那該是怎樣刻骨銘心的驚豔與永恆,經歷了巫山滄海,滿目所及自此非雲非水。
於是思特里克蘭德拋棄了工作和穩定的生活,拋棄了家庭妻兒,寧願忍受別人的誤會與詆譭,忍受流離飢苦的生活,毅然決然投入了繪畫的懷抱。不,不是忍受,忍受者證明在其中獲得痛苦,但思特里克蘭德毫不在意,他的目光甚至從未在這些困苦上停留過一秒。他滿心只有繪畫,他說他必須畫畫,“就如一個人掉進水裡,那麼他游泳的好壞都無關緊要,他要麼掙扎,要麼被淹死”。他的決然到了一種驚世駭俗的地步。他說愛情是一種病,他只在某些時候才需要一個女人;他說孩子即便餓死了也同他沒有干係;他無所謂所有人的厭惡與鄙視;他不能忍受任何桎梏,清除所有阻礙,即便遍體鱗傷鮮血淋漓。
思特里克蘭德逐月而去。我同許多人講思特里克蘭德,而這些人中大多數批判他的不負責任隨心所欲,剩下的大多誠懇的表示了他的勇氣令人欽佩。
當我們用現實的眼光思考思特里克蘭德,其感受不會比讀完百年孤獨好上半分:譬如月亮離地球足足36.3萬千米,還得是在近地點的時候。
如果說“月亮”是毛姆用的一個比喻,那麼本體可以翻譯成理想,但它卻是高於理想的理想:你渴望在後花園的游泳池邊喝著86年的拉菲,同美人談論著康德;或者在世界各地舉辦音樂會,被人們稱為“現代的莫扎特”,都不重要,這些可能不是地上的六便士,卻充其量只算得上是樓頂的英鎊。月亮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是巫山滄海,是畢生所求,是刻在骨頭中的。而泱泱四海八荒,上下近萬年,有多少人連生命中的月亮是什麼都不知道,遑論那剎那的驚豔與永恆。即便有幸得見,有多少人卻低下了頭,為了生活和家庭,因為恐懼與不安,寧願假裝沒有見過。那麼那麼多的人此生便沉溺於緩緩的溪流,無緣懸崖瀑布。
那麼,你可會棄了六便士,甚至英鎊黃金,一心逐月而去?只是在此之前,我只希望,能夠得見月的清輝灑滿青石的街道,像一幅美麗的畫兒。
睡前想:你可會棄了六便士,甚至英鎊黃金,一心逐月而去?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說,作者是毛姆。它的名聲很高,還沒讀過,便大概知道里面的核心,會偶爾假文青的用來形容理想主義。我讀過之後,除了對裡面畫作妙惟肖的描寫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沒了之前那許多感慨。
沒讀過之前,我以為小說主角是個為了理想而奮鬥終身卻又窮困潦倒的可愛的小年輕。描述為可愛,是因為,我覺得,男主至少是個心地善良純真的人。然而事實是,男主是一個脾氣暴躁沒禮貌的大叔。這個大叔的原型是知名畫家高更。大叔的前期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點低估他的社會地位。然而,或許就是這種反差早就了這個角色的不平凡。第一個反差,是大叔的年紀,他不是我們剛步入社會的小年輕,而是有很讓人羨慕的家庭的人,這樣的人,讓他放下所有去追求遙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得需要多大的決心?第二個反差,是大叔的社會地位,如果他一無所有,我可以想象,一個逼到絕境的人會遭遇怎樣的涅槃重生,可偏偏是順利的幸福的成功的人,可以不顧慮“沉沒成本”,從頭開始。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我沒有研究高更的真實歷史,對於這本小說,太過超於現實世界的描述和有時過於牽強的邏輯,難免讓我感覺真實。但或許,真實並不是這部小說的初衷吧。縱使這位天才有著非凡的天賦,但於我個人,我不喜歡他。除去表面的不負責任,和對家人帶來的傷害不說。我最痛恨的是他對朋友的態度。我忘了那個唯一欣賞他的朋友的名字,暫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個畫家,在見過他的畫之後,非常惜才,縱使男主脾氣暴躁還沒禮貌和修養,小胖依然對他很好。可惜男主非但不感恩,還出軌了小胖的妻子。其實這一點邏輯我一直覺得小說沒交代好原因,因為一開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討厭男主,和小胖關係非常恩愛。
後來莫名的.,就被男主吸引,我記得用了一個因為他有“野性原始”的吸引力來簡單解釋了小胖妻子的出軌,或許男主的身上有太多的難以解釋的現象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書名:月亮與六便士
作者:[英]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譯者:徐淳剛麥克安德魯上校煞有介事描述的那種浪蕩浮華,連個影子也沒有。斯特里克蘭把椅子上胡亂堆放的衣服扔到地上,讓我坐下。
趾高氣昂 夢想活在上層社會的可憐女人
“有人建議讓她當演員,我當然不同意。有名的劇作家我都認識,只要我張口,明天就有角色給她演。但我不想讓她和那些人打交道。”
欲情故縱 總得想點手段才能得到聽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而對於斯特里克蘭近年的生活,我故意不聞不問。我沒有表現出對他多有興趣,最終,我得逞了。他開始談論自己。但是,他的口才太差,這些年的經歷他講得含糊不清,所以許多地方我只能憑自己的想象來填補。對
沉迷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牛奶麵包??????又算是什麼呢
他完完全全過著一種精神生活,真是令人欽佩。
追求理想的人是這麼一副行屍走肉的狀態嘛?!
他走出來,帶上了門。在我的想象中,我看見斯特里克蘭把他的帽子往桌上一扔,坐下來,點燃了一根菸。同樣墜入情網,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談戀愛,而男人只有幾分鐘。
無知者無畏嘛!有限的生命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不可放棄與浪費的奢侈品。因為無知,所以探尋,因為探索,所以才慢慢的明白我們真正追尋的生命的意義所在。人生的探索路上是孤獨的,這種孤獨誰又會喜歡?但是沒有這種孤獨與付出,又何來的幸福與快樂可言。這也許就是人活著的智慧,痛並快樂著!不然枯燥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
世界冰冷而殘酷。沒有人知道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們必須深懷謙卑。我們必須看到寧靜之美。我們必須隱忍地生活,這樣命運之神才不會注目我們。讓我們去尋求淳樸、善良者的愛吧。他們的無知比我們的知識更可貴。讓我們保持沉默,滿足於我們小小的角落,像他們一樣平靜溫順吧。這才是生活的智慧。
當你的所作所為超出一般人的認可範圍之外,他們就是覺得你腦子有病,沒有個性
亞伯拉罕沒個性。”“上帝的磨盤轉得很慢,但磨得很細。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誰不曾有過夢想,夢想就如空氣,沒有它,生活也會嚼之如蠟,失去光彩。但可曾想過,如果你處於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頭現實卻在向你招手,此時,面對理想,你敢不顧一切嗎?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理想等同於幻想,因為有現實因素的束縛,理想也變得蒼白無力,也總會有人在你耳邊說,醒醒吧!別再做夢了。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力作《月亮與六便士》問世後,小說所揭示的逃避現實的主題,成為20世紀的流行小說。小說情節取材於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這也更加增強小說的神秘色彩。
我喜歡“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發皎潔的光芒,月亮代表著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現實。我們或許可以仰望月亮,感嘆它的魅力而忽視腳下的六便士,但我們卻不能放棄六便士的生活而選擇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此時我突然想起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張“高階白領放棄舒適的生活選擇在街上賣煎餅果子”的圖片新聞,雖然最後記者還原了事實真相,證實主人翁只是鬧著玩,隨手發的微博,但是此微博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都羨慕其有如此的勇氣,也表現出對現實的不滿與厭煩。
或許“自由自在地賣煎餅果子”是每個忙碌白領的夢想,說來卻好笑,這夢想如此小,然而面對現實的壓力,我們卻連實現這一個小小夢想的勇氣都沒有,因為我們還有房貸沒還,生活還得繼續,高工資不能放棄。
小說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原是位證券經紀人,人屆中年後突然響應內心的呼喚,捨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那股為了理想而不顧一切的勇氣讓人豔羨。我也常常思考,為何理想總與現實對立?為何現實總是會束縛理想的翅膀?我們不能改變現實,那麼就改變自己吧,找一個現實的理想,或者說找一個現實的目標,免得可望而不可即時生髮的無線失落感。
理想與現實就如愛情與麵包,或許只有睿智的人才能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只是,我還是很羨慕,那種為了理想而不顧一切的勇氣,那樣的勇氣是我沒有的,卻始終找尋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國慶期間,智齒髮炎,消炎拔牙,苦不堪言。也感謝這顆智齒,要我安心窩在床頭讀書。或者要感謝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置身書中,讓我忘卻了牙齒的疼痛。
故事很簡單,寫了證券經紀人斯特里蘭克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拋妻棄子,踏上追求夢想的離經之路。他不在乎貧窮、飢餓、疾病、被鄙視,最終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當然,這個偉大,是達到了自己創作最高級別的自我滿足,而非外界的認可,因為他根本不在乎外界的評價。當然,他的作品在他死後,也得到了外界的認可。
在今天這個年齡,讀了這本書,少了那份網友評論的“讀了這本書的人都辭職追求夢想去了”的衝動。從書的整體故事性和作者的出發點來看,主旨就如標題,你是要抬頭看月亮,還是低頭撿六便士。人人都有夢想,我們是該追求夢想,還是被現實捆綁。可是書中的斯特里蘭克,我並不喜歡,不喜歡的原因,是因為我已經被現實世界改造徹底呢,還是我不喜歡如此自私、冷酷的人呢?假想我在20歲時讀此書,又會怎樣理解?我也不喜歡斯特里蘭克女士的虛偽,但是現實社會她又成了當今女權主義歌頌的被拋棄後自強不息的楷模。我喜歡書中最後的老船長,他說:“我不是跟你講了,從某種角度看,我也是一個藝術家嗎。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勵著他的那種熱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繪畫,我的卻是生活。”
讀《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就是矛盾體。感覺既要走進俗世,又在躲避俗世。
用網友的話說:這兩者其實都是基於同一個出發點,事實上,他們的境界是一個層次的,後者一點都不高尚。以我自己的通俗腦袋去通俗地說:對普通人來說,CharlesStrickland是沒有意義的,你要是讀了這本書受到這個角色感染那還真是一個傻X了,就像現在漫天的廉價的“xx去旅行”、“再不xx就xx了”。我覺得真正的超然是坦然接受世俗的一切,既不刻意迎合也不刻意厭惡,所謂”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作者本身表現出的水平很值得讚揚,尤其贊同他在文中的一句話:作家更關心的是瞭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即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
第一次看到《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怎麼在意,如果不經意間路過書店,也不會去買這本書,就連電子書都沒有瀏覽一下。即使在很多書友討論這本書的時候,事後也沒有太多的關注。直到那次在《一本好書》的話劇演繹中看到了這個故事。短短的話劇演繹就像在我眼前打開了這本書,一頁一頁的翻過,慢慢的感受整個故事的發生。
作者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借“我”之口,敘述整個故事。故事描述了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透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係、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和生活”,到底哪個更重要?其實是說不清楚的。有些人為了理想放棄一切,就像書中的經紀人,很多時候會讓人難以理解,就連毛姆都覺得不可思議,為此去勸解、去阻止。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夠如此徹底的放棄一切,為理想像發了瘋的似的埋著頭向前衝。也許就闖出了一片天地,尋找到心靈的歸屬;也可能撞的頭破血流,迷失在尋找的途中。
在現實生活中,安逸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會做的選擇;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無奈,真的要放棄一切尋求夢想的時候,需要強大的毅力作為後盾。很早的時候網路上就流行一句話“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很瀟灑,可真要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有很多人卻做不到;一場簡單的說走就走的旅行都這麼難,更何況放棄一切去尋求夢想。這本書用一個故事引發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逃離世俗社會尋找心靈家園這一話題的思考。簡單的故事卻給了人龐大的思考空間。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終於讀完了這本書。
好像每年年底的時候才靜的下心讀書,這可真是有點糟糕呢。
讀之前其實聽過很多關於月亮與六便士的探討,大家都在說關於理想與現實的選擇。但其實我在讀的過程中,看到的更多的關於人性的探討。以前沒有讀過毛姆的書所以不是很瞭解他的寫作特點。但在這本書裡我看到的是矛盾。毛姆寫人真的很厲害,寥寥幾筆就活靈活現。斯朱蘭,德克,人性的矛盾在他們身上體現的非常充分。斯朱蘭極具繪畫天賦,極具個性,直率灑脫——作為旁觀者也許你會這麼認為。但你若是與之親近,而你只是我這般的俗人,你大概會覺得他自私冷漠不識趣,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拋家棄子,對德克的好忘恩負義。德克也同樣如此,是的,作者筆下的他雖然繪畫才能一般但是眼光獨到,他很早或者說是最早發現斯朱蘭是天才,同時他又很惜才,對斯朱蘭照顧有加。可是德克的善良和同理心由於缺乏底線,讓人忍不住看不起。從不同的側面來看他們,他們的每一面好像都是人性的極端,當這些在同一個人身上體現出來,你會感到矛盾,但是很真實。天才與自私,善良與軟弱,多希望不是這樣的組合呀,可是偏偏人性就是複雜。而越是個性分明的人越體現出這種複雜。斯朱蘭筆下的其他人物,比如斯朱蘭夫人,布藍琪以及大溪地的那些女人們,毛姆幾筆就寫出了她們的特點,有很多書友覺得是毛姆對女性有偏見。對此我保留我的意見,畢竟我不曾瞭解過毛姆和他的時代背景,我更願意相信那是寫作需要,是為了突出斯朱蘭的人物特點。
書中關於斯朱蘭作品的描寫我有點get不到,我實在是藝術素養太低,見識太少,想象力又匱乏。希望自己以後多多增長見識多多接受藝術作品的薰陶,也許那個時候再來讀這段會有不一樣的感悟。書中大溪地的描寫確確實實的讓我羨慕了,彷彿桃花源一般,與我一直所幻想的地方几乎沒有差別。大溪地於斯朱蘭是歸宿,不知我的歸宿在哪裡。更不知是否能夠找到,是否有足夠的個性去尋找。
可斯朱蘭的後半生活的太純粹了。我只是個平凡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