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讀後感範文3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學史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方哲學史讀後感範文1
在一個漫長的時期裡,人類思想的衝突在歷史中表現為宗教忠貞與政治忠貞的衝突。而後發展為希望加強社會約束之人和希望放鬆社會約束之人的衝突,對於現代,又有激情與理性、浪漫與紀律的體現。無論哪個時代和地區的社會都受著兩種相對立的危險的威脅:一是過分講求紀律和尊敬傳統而導致僵化;二是由於個人獨立和個人獨立性的增長使得合作成為不可能,因而造成社會的解題或是對外來者的屈服。而哲學之意義,旨在教導人們在不能確定時怎樣生活下去而又不致為猶疑所困擾。上述兩種主張都有著自己的哲學,但發展到了極端,又成了對社會的威脅。自由主義的學說則介於二者之間,力求避免這種無休止的反覆。其本質在與意圖不根據非理性的教條而獲得一種社會秩序。並且除了為儲存社會所必需的束縛外,不再以更多束縛來保證社會安定。
羅素在西哲裡,把古希臘哲學家們做了一個區分,這個區分就是蘇格拉底。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們相當於是為蘇格拉底時代及之後的哲學家們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礎,他們雖然不像蘇格拉底那樣為世人熟知稱道,但如果沒有他們所做的積累,蘇格拉底及後世的哲學家們的理論也如無根之木,空中樓閣一般,無從談起了。而其實只要稍作整理便可知道他們是誰以及他們主要的功績。
最早的希臘文明興起始於奧爾弗斯教派,在這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巴庫斯,這個時期的希臘文明是懵懂的、宗教的。而哲學始於泰勒斯,他預言了一次日食,他與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同屬於米麗都學派,他們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科學。之後則是畢達哥拉斯,他主張數學與神學之融合,這長遠地影響了後世的柏拉圖,甚至於柏拉圖哲學中某一部分剖析來看本質上其實就是畢達哥拉斯哲學。而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不可知論,主張萬物流變,併發起了對於永恆的討論,而這一討論一直延續到了現今,哲學家們的主要雄心之一便是找到某種永恆不變之存在,它超脫於萬物與時間之外,而且必然是科學所無法解釋的。這種努力便自巴門尼德開始,巴門尼德的論點集中在“存在等同於思想”上,與赫拉克利特不同,他認為萬物不變,凡實體皆具有不可毀滅性。對於這些論點,作為現代人的你我自然覺得是無稽之談。在對待哲人某些錯誤的觀點上,人們有時會生出一種疑問,如此哲人為何也會犯這種錯誤?如何正確地看待這些觀點,羅素的答案值得我深思——“一個有智慧的人表現出一種在我們看來顯然是荒謬的觀點時,我們不應努力證明它竟有幾分是真的,而是應該努力去理解這種觀點何以竟會看起來似乎是真的。”同理,如今許多我們為之歡欣鼓舞的偏見,對於心靈氣質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時代,將會顯得何等之愚蠢。錯誤畢竟是錯誤,不因是誰而改變,今後改正便是。哲學引發人思考,指引人前進,給人以信心,但從未教人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並且哲學理論的生命就在於,如果它真是重要的,那麼總可以在原來的敘述形式被駁斥後以另一種新的形式復活,反駁很少能是最後不易的。即無論經歷幾次相互反駁,都不過是將自己的觀點進一步精煉化的一個序曲而已。就我個人目前所看到的部分而言,羅素幾乎對每個古希臘哲學家的觀點都做了某些方面的批判,而這正是一個哲學家應當做的。永遠不要放棄自我思考,哪怕是世人皆允的真理,都值得與之一辯。真理從來不怕辯,真理越辯越明。
而巴門尼德之後的哲學家們更多是起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恩培多可勒提出了“四原素”、“歷史的程序是愛與鬥爭的程序”的觀點;屬於阿那克西美尼學派的阿那克薩格拉首次提出了心與物理變化之聯絡;原子論者留基波和德莫克利特們則開了唯物主義的先河,並且對於虛空是否存在引發了爭論,這裡羅素也給出了一段有趣的討論:
“虛空是一種不存在,而存在的任何部分都不是不存在。”
“既然你說有虛空,因此虛空就不是無物,因此它就不是虛空。”
諸如此類的批駁不勝列舉。羅素還提出,德莫克利特及其之後的哲學都犯了一個錯誤——即在和宇宙對比之下,過分地強調了人。自懷疑主義者們起,就一直在研究人們是“如何知道”的,而不是去努力地獲取新知識,而他們的先驅就是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的智者普羅泰格拉。乃至於蘇格拉底那過分地強調倫理的論述、柏拉圖之否定感性世界、偏重於自我創造的純粹思維世界、亞里士多德將“目的”作為科學的基本觀念的做法,都犯了倒退的錯誤。儘管他們有著絕世的天才,若其思想上有著阻礙社會發展的成分,那麼他們的天才便成了這些錯誤觀點為害無窮的幫兇了。哲學若不能指導人前進,就失去了其積極意義。
西方哲學史讀後感範文2
愛因斯坦這樣談論哲學: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可見哲學一門有廣泛學科基礎的學科。高中時關於哲學瞭解得不甚明白,大學時慢慢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慢慢了解這門學科。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哲學介紹到世界近代哲學,其中以哲學家為單位,詳細的闡述了西方歷史上主要的思想流派,我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理性之力”,無論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還是近代的啟蒙運動,都強調人類獨立的理性的思考,這一點和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有著很本質的區別。
西方哲學中第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就是他們的思考方法即“邏輯上推理”,那什麼是“邏輯”呢?,西方哲學家認為“邏輯”指的是“一個事物和另一個事物有必然的聯絡,而當出現其中一個事物時,我們就可以推斷出另一個事物,邏輯是人類創造出來的。”那西方哲學家又是如何運用“邏輯”的.呢?比如誒利亞學派學者認為“存在和思維是一回事,因為凡是不可思議的,就是不存在,凡是不存在的,就不可思議”或恆常論者認為“沒有什麼能夠產生於無,能夠變成無,所以變化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他們的結論中,都不存在空洞的理論,而是都有非常嚴謹的邏輯推理。
西方哲學中第二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他們注重對人性的反思和思考,西方哲學家都普遍相信人類有感情和理性這兩種獨特東西,柏拉圖認為“這個世界是理念的世界,宇宙是理念的邏輯體系,一切知識都是回憶,一切學問都是一種重新覺醒”強調人的“心之力”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唯心主義”。近代哲學家就對人的本性的研究更加深入的一步,霍布斯認為“人有自我保全的情感”洛克提出“人有三種激情:慾望、快樂、憂愁”,“人是以利己主義的快樂主義為歸宿,快樂和痛苦是道德的大教師”,這些對人性的研究對後面啟蒙運動中民主和自由有著深刻的影響。
哲學使人思維,讀史使人智慧。從《西方哲學史》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
西方哲學史讀後感範文3
深夜推薦喜歡哲學的2套收藏書,羅素《西方哲學史》和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羅素《西方哲學史》按照邏輯的次序,從古希臘師徒三聖賢開始,淺顯易懂陳述到歐洲文藝復興的近現代哲學家思想流派。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開創非理性主義先河,以學術論證的方式探討認為生命意志存在的價值。
哲學可以影響到方方面面,從國家意志到個人生活,包括創造性科學、藝術、音樂、文學、意志力學、美學,甚至是戰爭;包括幸福、快樂和孤獨!當然,哲學的思想光輝也是不著一物的來到人間,閃動著生命和真理的光輝。
文化有體系,思想有喜好。每個哲學家創造的知識體系架構也可以影響到個人,古希臘三賢是顛覆性的進步;近代叔本華是尼采和托馬斯·曼的啟發著,羅素是悲劇和誤解性看待尼采的(包括尼采被希特勒褻瀆),以及後來尼采和瓦格勒鬧掰,而叔本華和尼采卻又鄙視和顛覆康德和黑格爾,中間這些卻與他們所處的時代休慼相關,這中間也許就是:一個不懷偏見的人,就是哲學家的外行。
對我們的啟發是什麼呢?也許就是這個時代,用悖論的話說就是:這個傻戳戳的時代!
超越時代,也許是對我們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