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國學

教師的國學素養讀後感

教師的國學素養讀後感3篇

《教師的國學素養》作者張振鵬,青島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本書重點在介紹經典、解讀經典,讓教師具備國學素養,從而在生活和教學實際中熟練運用國學經典的智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的國學素養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的國學素養讀後感篇1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孔子,孔子的因材施教,啟發與誘導式教學以及他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並在課本中都學到的知識。

自認為自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已經很透徹了,只要在工作中實行就行。說說容易,做做難。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我卻對自己滿懷信心,覺得自己努力這些都不是問題。一定會碰到難以“馴服”的學生,以及會遇到叛逆的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會視而不見,完全忽視。對待不同的叛逆期學生能夠因材施教。可真正遇見的時候自己就開始茫然失措。

當現在的我翻開這本書時,讓我對孔子的觀點有了新的認識。因材施教,並不是說根據學生的缺點或不足進行解決學生的問題,而是發現學生的各種品格優點。儘管要根據學生的專長來培養放在現代是不可能的,現代社會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可是並不是所有科目只有規定的範圍,所有科目之間都有所聯絡。本冊書中的說明文就與科學息息相關,如果科學好,或對科學興趣濃厚的學生就可以抓他本單元的學習,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對啟發與誘導式教學也存在一系列認識的偏差。曾經的我以為啟發與誘導式是一種教學的方法,其實並非只是如此。反而想告訴人們不要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的叛逆無非只是不願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覺得作業太難。然而大部分問題都是上課時已經分析完成的問題,由此可見孩子們的聽課效率並不高,對學習的內容沒有興趣,也因此失去了積極性。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好匯入新課的任務,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學習課文。

溫故而知新,古人的話能流傳至今自然有他的道理。一開始學課文的時候並沒有很好的理解這些話,看完這本書後不僅學到了更多的東西,還掌握了教育學生的小技巧。

教師的國學素養讀後感篇2

國學,是中國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創造的燦爛文化。這些文化,不僅存在於典籍中,而且也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祖先的思想智慧是珍貴的,而這些思想智慧則是由浩瀚的文化典籍傳承下來的。這些寶貴的典籍穿越時空,給一代代人帶來心靈的震撼與滋養,她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與精神價值的載體,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積澱下來的經驗和智慧結晶,也是全球華人民族凝聚力的根基。

作為一個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並且作為一個在一所崇尚國學的校園裡工作的老師,我更加要學習國學瞭解國學。儘管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對國學只需要做到不求甚解。但作為老師,我們卻要做到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國學,熱愛國學,把國學作為一門需要精通的學問。在《教師的國學素養》一書中,我看到了《顏氏家訓》這本書的簡介。於是,就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讀了這部著作,並有了自己的體會。

《顏氏家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史名著,為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大學者顏之推所著。我深知不停的學習不僅可以給教育以源頭活水,而且更能豐富自己的人生,以此引導自己和他人追求有意義的人生。讀了這本書後我受益匪淺。

在《顏氏家訓》這部家訓中,顏之推系統地講述了做人、修身、成才、教育、治家的道理和方法,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其中對家庭教育的探究尤其突出。他指出在家庭教育時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強調要進行勤儉教育、擇友教育、自省教育,勸勉教育和切磋交流,合理解決了博學和專精的關係。提出要讓孩子潛心求學、知行結合、省事知足、專心精一。他強調家庭教育的關鍵是父母,父母的行為和教育方法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極大,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必須把愛子和教子結合起來,切忌“無教而有愛”,要做到“愛子要愛得其所,愛得有方”,不能過分溺愛和放縱孩子。在實際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還要“威嚴而有慈”,要重視建立良好的家風和環境薰陶等。下面我就圍繞家庭教育這個中心談談我的看法:

走進書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讓人眼花繚亂,哈佛女孩,劍橋男孩,北大才子,清華狀元等等,感覺身處一個英才倍出的時代!相信大多家長會生出這樣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問題是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呢?即使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名揚四海,但至少也要讓他們行得正,坐得直。

書中說“教育之先,以仁為本,不仁不義,縱有滿腹經綸,也為人所不齒”!而今,總有許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時,傷心落淚,孩子自私自利,驕橫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顏氏所言,在孩子幼兒時期 "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此有愛而無教也!所以身為父母要深知自己的行為和教育方法哪些地方出了漏洞,才能教育與孩子之身。

所謂“養而不教,禽犢之愛”!小孩子要吃什麼,要做什麼都從心所欲,該訓斥的時候反而誇獎,該責罰的時候反而歡笑,待到長大,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罵教育,只會增加孩子的叛逆與怨恨!這時體罰固不可取,然而放鬆對孩子的管教,則無疑是一種失職行為,在目前的中國家庭中,這一點尤其值得注意。做為父母,放縱自己的孩子,大多是出自“愛心”,過於嚴厲又於心不忍。雖說如此,但仁父慈母們要知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天下父母者,哪個不愛自己的孩子?循循善誘固然可取,但冷面相向也不失為一種愛法。因此父母要嚴記溫室裡的花朵雖然好看,但是卻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這樣對花朵是好事壞就要父母自己來衡量了。

“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在商場,公園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一旦願望得不到及時滿足,便大喊大叫,撒潑打滾,弄得家長狼狽不堪!這都是從小養就的毛病!因為大人總是交槍投降!日積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脹的物慾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獸,家就成了銀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惡語相向,拳腳相加。這難道僅是孩子的過錯嗎?所以,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寵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盡享天倫。

針對“教育和懲罰”的討論,一直是一個熱點問題,其實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這都說明了人們對教育的認識走向清晰。因此,在我看來,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但儘量以正面引導為主,對孩子的用打的方法教育,是“誠不得已”的做法,但絕對不可多打,而且儘量不打。一切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而不是孩子目前的快意。

在此我呼籲天下的父母,教化與刑政是互為補充,不可偏廢的,但又必須以教化為主,刑罰,誠不得已也,如此對待孩子,是好是壞,這就要由父母們來判斷了。

教師的國學素養讀後感篇3

最近參加了一次教師培訓,是教師十大素養之科學素養,藉此培訓的機會系統的瞭解了和教師有關的科學素養。原先以為科學素養應該是搞科研的人才需要研究的,透過這次學習明白了原來那是很狹隘的想法,科學素養和我們教師的距離是這樣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兩方面:

首先從科學素養的涵義來說,包括以下七個方面:①具有科學素養的人理解科學知識的本質;②有科學素養的人在與其周圍的世界相互作用時,能準確運用合適的科學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論;③有科學素養的.人在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增進對世界的瞭解時採用科學的過程。④有科學素養的人在與他周圍的世界相互作用時所採用的方式與蘊藏在科學內部的價值是致的;⑤有科學素養的人理解和重視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⑥有科學素養的人透過科學教育並使其貫穿自己的一生,形成了對世界更豐富、樂觀和積極的看法;⑦有科學素養的人具有許多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操作技能。這七方面對於教師來講,是我們每天處理事情時都要用到的,是應具有的基本素養。其次再從教師的職業特點來說,由於教師的職業物件是正在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人人不同,具有明顯的個性差異,使得教師的工作具有複雜性;教師的工作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就決定了教師的工作具有示範性,另外,教師的工作還有創造性和靈活性以及長期性和長效性等特點。教師的職業工作特點也需要教師要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必須不斷充實自己,保持活力,保持發展的動力,以減少工作的不適感和倦怠感。

既然教師需要有良好的科學素養,那麼作為一個普通的一線教師,又應該如何透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呢?

第一,要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樹立適應教育創新的科學觀、學生觀、師生關係觀。現代科學觀的教學是變“教”學問為“做”學問。

第二,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素質的提高,要依賴不斷的學習,不僅可以透過攻取學歷的方式來學習,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自身不斷地積累和留心社會發展變化來學習,還可以讀書,看報等等,只具備學科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既能“一專”,又能“多能”。

第三,還要具備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還是靠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我培訓,教學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大連教學基本功。

第四,要具備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過程本身是教師重新學習的過程,是教師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善並趨向合理的過程。

第五,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在日常繁重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獲得提升的主要渠道就是教研活動和上課實踐。

第六,中小學教師要同時具備自然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

教師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我將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省和積累,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幸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