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傳統文化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傳統文化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傳統文化教案1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體會文中的思想情感
2、積累體會文中的優美詞語與句式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積極昂揚的情感特質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引入課文】古人宴集為歡,喝酒,喝的是美酒;賞景,賞的是美景;他們也詠而歌,吟詠詩文,唱唱歌(可不像我們一路上唱的是什麼《一隻小雨傘》,沒詩可吟,回來的路上一起大聲背誦《將進酒》。)他們的宴集讓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縱興釋懷的歡樂,不禁讓人心生羨慕之情。今天我們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們的一次“夜宴”。下面讓我們進入課文,感受他們的“夜宴”詩情。
二、共同協作,完成課文解讀
【疏通字詞】投影文段,疏通字詞,涉及典故簡單講解。“以詩為文”語言凝練富有美感的特點;用典自然不加雕飾,靈活運用不凝滯。
【歸納總結】賞美景、序天倫、高談轉清、飲酒賦詩
【自主賞析指導】前段時間我們學習李白的《將進酒》,我們共同歸納出三個賞析詩文的角度,一是作者;二是詩文反映的文化特徵;三是詩文中的情感基調。今天我們就選取其中的情感基調作為賞析的方向。
三、對比探究
透過課文的解讀,我們看到李白和他的弟弟們在他們的筵席上,沒有輕歌曼舞,沒有繁管急弦,而只是觀花賞月,吟詩論文,說理談玄,所以這是一場純屬文人墨客的集會,作者運用詩一樣的語言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齊讀文章,感受直觀的詩文情意。)
【提問】同學們在完成課文的解讀以及誦讀之後,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情感基調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簡單地將之歸入什麼性質的。(積極還是消沉的?)
【合作探究】請以小組為單位,探討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提示】可以從時代背景、作者個人情況等方面入手
【交流成果】小組之間交流成果,與老師交流體會
四、總結全文,閱讀與寫作
1、閱讀分發的材料,石崇的《金谷詩序》,有評論家認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谷詩序》的影響,你能從中找出一些佐證嗎?
2、自己走過的十八年,以《春》為藍本,摹寫一次印象深刻的集會。
3、光陰的故事”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字數500左右,抒發你對時光的理解和感悟。
小學四年級傳統文化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瞭解作者李商隱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兩個“難”的含義以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的本意和今天人們常用它來表達的感情。
2、過程和方法:
在朗讀、自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註釋看課文,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及含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傷與痛苦的愛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隱的詩歌常以清詞麗句構造優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蘊幽隱具有朦朧婉曲之美。
二、教學過程:
1、匯入:
2、作家、作品簡介:
3、具體講解:
學生自由朗讀。讀完課文後,獨立思考理解。試用詩歌鑑賞方法。
4、檢查初步感知和獨立思考效果
準備課堂練習本,思考問題:
(1)“無題”有幾種情況,你以為何種在鑑賞中更重要?
(2)從“絲”的註釋看,該句用了什麼修辭?
(3)三、四句一起表達了什麼情感?
(4)解釋“曉”的意義,注意“鬢”的音、義。
(5)“蓬山”是目的地,還是出發點?(注意句式倒裝)
(6)“殷勤”意義(古今異義)
5、學生討論、核對,檢查自讀習慣,反思學習方法。
6、選生講,教師補充。
(雙關: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無題:《詩經》、樂府詩很多;說無題,真正的“題”是什麼?文章寫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麼手法?與杜甫的什麼句子最相似?)
7、請大家分組討論:
(1)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句詩中的兩個“難”的含義。
(2)如何“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的本意?今天人們常用它來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3)學過這首詩後,你對詩中的愛情是怎樣看的?也可以談談你心目中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請每組的學生代表到講臺前發言。
8、賞析參考資料:
9、欣賞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感受意境。背誦全詩並要求會默寫。
小學四年級傳統文化教案3
教學目的
1、領悟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認識白居易詩歌的藝術特色。
3、進一步瞭解唐代詩歌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領悟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
2、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
一、匯入新課
《問劉十九》(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寒冷的冬夜要下雪了,我備了酒,生起了火爐,你能來喝一杯嗎?
“綠蟻”是酒上泛起的泡沫,酒是自家新釀的,還沒有經過清濾,“紅泥小火爐”是用來溫酒。沒有金樽清酒,也無玉盤珍饈,“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不是宴大賓的陳設,但卻最適合二三知己圍爐夜飲,酒不酣而情濃,不醉於酒卻醉於情。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對朋友的邀請,也是對溫暖與友誼的需求,能來喝一杯嗎?雪夜圍爐,清談小飲,非知音者,何能為?質樸簡單的言語,如新釀和紅泥火爐一般沒有半點矯飾雕琢。
今天看來,用這樣美妙絕倫的詩歌寫封邀請函實在太奢侈了,而在古人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接受這張便條的人或許眼睛一亮,卻也並不驚駭萬狀。於是,一種包括書寫者、接受者和周圍無數相類似的文人們在內的整體文化人格氣韻,就在這短短的書信中洩露無遺。”在這裡,藝術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藝術化相溶相依,詩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不是為賦新詞強說的愁,而是坦坦然然地點化了整體生活的美的精靈。
不僅詩歌如此,同樣擁有這般自然而誠懇的美麗的還有散文──《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二、整體感知
王維官至右丞,天寶三載,朝政由奸丞李林把持,有才能的人和敢諫諍的人,紛紛受到壓制、打擊。在這種情況下,王維早年經國濟民的心志開始冷淡下來,於是他便在藍田購買了輞川別業,每到休假之時,就來到這裡,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裴迪曾是王維輞川別業的常客,也是他寄情山水的同道。他們經常一起“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品嚐山林隱逸生活的樂趣。天寶三年的臘月末,裴迪在家中溫習經書,準備去應科舉考試。王維居住在輞川別業頗有孤獨之感,便寫了一封信給裴迪,約請他明年春天來這裡與他同遊。這封信就是《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1、讓學生藉助工具書,註釋及印發的參考資料,閱讀全文。
2、學生朗讀,教師正音並糾正錯誤的斷句與節奏。
三、品讀課文,理解“文中有詩,詩中有畫”的風格
1、請學生朗讀課文並思考這一問題──小組探究──全班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闡述,可結合繪畫的構圖色彩等結合文章做適當引導點評
2、學生自行朗讀,在朗讀中請學生品味“文中有詩,詩中有畫”的風格與韻味。
四、深入閱讀,感悟以“深趣”融貯禪趣
1、學生較難理解,以老師講授為主,作此拓展意在讓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王維作為“詩佛”的獨特風格:
⑴由於受到母親的影響,王維從小與佛教、尤其是與禪宗的深厚緣分,心靈浸染了佛教清靜無為的色彩,其詩作或直接闡釋禪理,或滲透禪趣。
⑵《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的禪趣主要表現為王維所極力營造的一種得意忘言的“深趣”,意象空靈,境界清幽,呈現出一種閒澹冷寂的氛圍:
2、請學生欣賞朗讀影片,感悟文章以“深趣”融貯的禪趣。
3、學生朗讀,教師小結:
五、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