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1

辦公室的邢老師一次對我說,看看竇桂梅的那篇《回到教育的原點》吧,又不勝唏噓地說:“值得一看。”我心下卻不以為然,等哪天有空吧。

一置數日。一日,無意中開啟,一看便不能放下,連讀幾遍。不為別的,只為她寫的字字句句真正切中了我的內心。面對知識的更新,資訊的爆炸,我有著她所說的迷茫與無助!她所說的每一個關鍵詞,正是我所想了解的,比如:閱讀、上網、基礎、態度、共同體等等。雖然,竇桂梅所說的側重點相對於語文學科多一些,但是,我覺得對於我來說,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關於閱讀。當網際網路還沒有像今天這麼鋪天蓋地的時候,我總是習慣於閱讀,經常利用閒暇的時間,看看教育雜誌,不獨是美術,語文的、音樂的都看看。我覺得可以看看其他學科的研究方向、教育動態,也會對我在美術上有所啟示的。不僅用眼睛,有時還進行摘抄好詞好句,甚至是好的標題。而後在寫論文的時候,這些就有了用武之地。然而,現在,當網上的資訊快捷、大量地向我們撲面而來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只用眼睛去一目十行地看了,可是還是看不夠啊,太多了。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能記得的很少。所以,我更推崇看文字的東西,這樣可以不拘時間,不拘地點的隨時來看,可以反覆讀,來回品。需要時,再來查閱相關的段落、內容,很便捷。我想,我們所缺少的就是這樣的閱讀,這樣的積累。

關於上網。面對網上各種新鮮的事物,我們漸漸地迷失在裡面,我也經過一個:玩遊戲、偷菜、聊天、淘寶的過程,然後,一樣一樣的戒。我對自己說:要能控制自我。現在,我已經能控制上網了,上網看看作品,瞭解教育資訊,和熟人聯絡事情,做到只做有用的事,堅決不浪費時間。然而,看到許多朋友還迷戀在網購,迷戀在看韓劇,迷戀在炒股中。心裡覺得不是滋味。教育者要能自我控制。特別是上網這樣的事,最能檢驗你的意志力。讓網路成為教師成長的推動力,而不是助力。關鍵就在你的控制能力如何。

關於共同體。共同體也就是集體、團隊。時下,個人意識遠遠超越了團隊意識。正是這樣,很多事,很多活動出來,大家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怎樣把它做好,而是,這件事中,我有什麼好處。然後,推脫、拖拉,工作不僅不出效果,能不能完成,還是個問題。而那個組織開展的就不要提有多難了。有些事真的深有體會。團隊意識的缺失在我們的工作中很常見。結果,常常是做事的被議論得到了某種好處,獲得了什麼利益。而這種不公平的議論會導致惡性迴圈,做事的怕做事,誰也不做事。所以團隊意識的培養,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家如果不能心望一處想,勁望一處使。那麼,教育只是一種職業,而不是我們終身在做的事業。正如竇桂梅所說的“教師們會各幹自己的事,或把工作當作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這樣,教師的幸福感自然無法找到,更談不上彼此分享。找不到職業的成就感,也就談不上事業的幸福感。這樣,我們將在“自以為是、各自為政”或“得過且過”中,喪失自己的“命業”。”

關於態度。時下,教師隊伍中年輕人很多,這很好,教育就是需要不斷有人來充實我們的隊伍,為我們補充新鮮血液。熱而,教育需要我們經常學習,需要不斷實踐。雖然你是本科畢業,或者研究生畢業,但是,這些絕不是你驕傲的資本,作為教育者,要常懷謙虛學習之心。我們要對教育常懷敬畏之心,對生活常懷感恩之心。

隻字片言,難以描述我的感想。教育需要的是時時的反省,需要的是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需要多看看竇桂梅這樣的好文章,她給我們很多的啟示與思考。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2

《回到教育的`原點》得到這本書是在一次偶然的聽課過程中。聽完她的課也讓我情不自禁地翻開這本書進行潛心閱讀。名師的風采總是那麼得吸引人!文中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分析了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轉眼,從走上教師的崗位已有5年。在這五年中經過許許多多的四十分鐘課堂,課到底該如何上這個問題從開始到現在一直從未停止問過自己?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其實我們需要在課堂四十分鐘上見功夫,需要貫通教材,充分理解教材,需要課前認真周密的備課、揣摩學生和學科的特點,需要掌握豐富淵博的專業知識,需要關心周圍的生活等等。上好一節課有時候真的是一種藝術品的展示,可以有美妙的享受,有深遠的影響。

從這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她愛閱讀,正如她所說“有閱讀,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才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訊號傳遞給你,才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只要遇到書,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閱,喜歡的便愛不釋手,有的甚至堵上好幾遍。”她讀兒童經典,她讀文學社科經典讀,讀經典教育書籍。在這本書籍中,她單單舉例的經典教育書籍就有18本,原來她就是這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遠眺。

自從踏上教育工作崗位開始,閱讀卻越來越遠離我,究竟是為什麼?沒看這本書以前我堂而皇之地用沒有時間安慰自己。可在《回到教育的原點》這本書裡,我卻看到了無論工作多忙,都要披衣裹被,捧書卷、聞墨香的竇桂梅老師的樣子。我想自己必須做個深深的檢討。因為我的讀書意識還很淡薄,讀書還沒有成為我的生命需求。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個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愛讀書的教師;一所好學校應該是書香滿園的地方。我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不要再給自己拒絕閱讀找任何理由和藉口,拯救教師的閱讀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3

拜讀了竇桂梅老師的《回到教育原點》,她堅持的理念是:我是教母語的,我是教人學母語的,我是用母語教人的。她注重兒童習慣的養成,提出了“三個一”的質量目標,即: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竇老師認為,讓學生打牢基礎才能讓學生用一靈一肉支撐起“人”字的一撇一捺。竇老師的的見解精彩紛呈,敘事說理聲情並茂,既幽默詼諧又博大精深,讓人看得意猶未盡、手不釋卷。

竇老師在書中所敘述的一個個案例,流露出她對教育的孜孜以求,對孩子們深深的愛。我總認為:一個人只有在他真心付出的時候,才會在乎。越是在乎,越是難忘,恰好也說明了他付出的越多,正是由於竇老師平時的真情付出,才換來今天他們師生之間的深情厚誼和不凡的教育人生。

從教以來,月月年年,我也曾彷徨過,也曾抱怨過,看完了這本書我無時無刻不被竇老師的對教育事業那份赤誠所感動,對她自我超越那份認真所震撼,對她對讀書的痴迷和狂熱而思索。

一節課原來也可以是一種藝術品的展示,原來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原來可以有如此深遠的影響。而這一切都是源於竇桂梅老師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源於她對理想的點點營造。才使她從一個山區的農家小姑娘最終成為一代名師。寒夜孤燈,她披衣裹被,捧書卷、聞墨香。我被她高雅的人格折服,更為她真誠的獨白而驚歎。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4

今天有幸聆聽了竇桂梅老師的講座《回到教育的原點》,讓我的心感受到從沒有過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課原來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個教師原來可以如此傳神的傳道,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淺薄。

在報告中,竇老師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分析了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應對的辦法。竇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善於發現和利用平平常常的小事作為教育的契機,並且尋找和迴歸教育的真諦。在語文教學中,竇老師堅持的理念是:我是教母語的,我是教人學母語的,我是用母語教人的。在課程設定中,竇老師注重兒童習慣的養成,提出了“三個一”的質量目標,即: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竇校長現場朗讀詩時,輕柔的聲音深深吸引了全場老師,富有磁力的聲音讓我置身其中,其中的一首經她一朗誦,我眼睛溼潤了。大家都凝神靜聽,聽著如此美妙的朗誦真是享受!為我們有如此優秀的母語教師鼓掌。她的創新精神也讓我佩服不已,三個超越讓我記憶猶新,“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真是希望母語教師及家長都能現場感受感受竇老師的風采,並從這樣一位敬業且時刻為學生終生著想的教育者身上悟出一些東西來。

讓孩子從小愛上書籍,我一直也是這樣的觀點,但透過竇校長的這堂講座後,使我對讓孩子讀精典的範圍擴充套件了,精典並不侷限於名著,也要讓孩子讀一些同時代的精典,真是受益非淺。

反思自己不禁讓我覺得很慚愧。雖然平時的工作態度非常端正,但是自己的業務能力還要不斷地提高。因為我們自己本身的閱讀量不多,有時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了。要想讓學生增加課外閱讀的積累,我們做教師的必須身體力行,做好表率,才能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