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精選25篇)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採用案例寫作的手法,案例主角擴充套件為更多的孩子,展示了前一本書尚未涉及的另一部分兒童教育生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

最近買了一本尹建莉的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是她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已經銷量超過600多萬冊,堪稱家庭教育方面里程碑式的書籍,這兩本書理論紮實可靠、案例詳實可操作,讀來令人信服,如沐春風,當真是萬千家長和孩子的福音,下面就簡單總結幾點感受,以饗讀者,我們該給孩子的3個禮物:

深情而又無條件的愛。孩子6歲之前的人格已經基本形成,尤其3歲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時期,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認知,他最依賴的人就是母親,母親即世界,世界即母親,母親對待他的態度,就是這個世界和他自己對待自我的態度。這個時期,母親和孩子怎麼親密都不為過,及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許他親自動手、動腳嘗試這個世界,允許犯錯,親自照顧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很多人說這樣會慣壞孩子,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這正是父母之愛應該有的深度,讓小嬰孩時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應的,他對這個世界自然是感覺安全的,自我認知也得到強化。

如果這個時刻錯失了,孩子終生內心都有一處深深的“心靈黑洞”,那種不安全感會深深影響日後的人際交往。愛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這種“給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們又進入另一個極端,變成了“替代”父母,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替他決策人生的交友、學習、遊玩等事項,這就是“溺愛”,本質是父母愛自己的“偉大”與“奉獻”。無條件的愛就是不因為孩子是什麼,是否聽話,是否滿足我們的要求而去愛他,而是尊重他的本來面目,允許他按照意願發展自己的人生,我們只需用目光溫情相送。

最豐盛的饋贈是不羈絆和自由。做了父母的我們,總是想教孩子這個,指導那個,殊不知孩子有無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當,孩子終生在我們劃定的圈圈裡打轉,無法發展、成就自己的人生。雖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是如果為了某一個規則和事件,整天呵斥、糾結、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間豈不成了“貓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個缺點恰恰得到強化,孩子怎麼能跟我們敞開心扉,彼此形成對立衝突關係。生命可以很輕鬆,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戰戰兢兢,整天花費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沒有時間和精力發展自己。

放平心態,孩子是普通人,開心、快樂、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驚喜,沒有必要為了面子、權威意識、規則,而讓雙方糾纏不清,彼此敵對,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書中提到,近期有專家發現,自閉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識分子家庭,從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麼父母忙於事業學業,將孩子託付給長輩,喪失了最寶貴的親子時刻,要麼從小對孩子各種“嚴格要求”,代價就是失去了親密的關係和內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學家孫雲曉說過,親子教育的前提就是親子關係,沒有好的依戀關係,父母只靠權威管教孩子,終有一天將發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壓制,終身陷入自我封閉的枷鎖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最大的平等是信任。還有什麼比信任孩子更能讓孩子內心昇華起自我的榮耀感和愉悅感,當我們每天都質疑、否定孩子的動作、思想、言行的時候,孩子怎麼能自信,這樣的質疑其實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力量,自己設定一個“法則”,孩子為了取悅父母,終身糾結困頓其中,而失去了自我發展的動力。雖然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不要總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孩子,這樣就是取代孩子成為他靈魂的主人。簡單說,時刻記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導與訓誡,一旦失去了這種平等,孩子就很難和父母交心。對於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給予,不要質疑孩子的動機,處處為難,甚至指責“奢侈”、“虛榮”,讓孩子以“乞討”的姿態出現,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時候,趁機換條件,只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

最美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我們只需擁有一顆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煉自己,孩子有無限的人生可能,往往會帶給我們無可限量的成長空間。祝福每個孩子都生活在愛和自由之中。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2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沒寫好,不是紙和筆的錯,而是寫作者的錯。”同樣的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責無旁貸。——題記

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思想家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但這三種方法恰恰是我們最熱衷運用的。兒子進入初中後月考屢次失利,我的直覺就是孩子貪玩,管不住自己。為了端正他的學習態度,我曾和他進行長達4小時的溝通談心,講道理、威脅、談經歷,說得我都要被自己感動了,可是兒子還是滿不在乎的樣子,甚至在我情到深處的時候竟然忍不住笑了。面對這樣的現實,無奈、無力、無助如影相隨,我也曾苦苦思索,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應該與孩子怎樣交流?

苦思不得,我們夫婦開始對《我的孩子我來教》、《孩子成長諮詢手記》等家庭教育類書籍情有獨鍾,在這個過程中尹建莉的第二本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是我讀得最投入的,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越讀越有共鳴,越讀越痴迷,每讀一個小章節,就會忍不住在記憶裡搜尋,兒子成長過程中我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是不是和尹老師一樣的想法?我是不是犯過這樣的錯誤……

“如果我早點看到這本書,也許兒子和我的相處就不是這樣的局面了。”這是我讀完此書後最真實的感受。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記下點點讀書感受,除了讓自己引以為戒之外更希望與大家共勉。我覺得為人父母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送給孩子“三個最美”:最美的給予是表率。“育兒先正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不如身教,在教育孩子之前,先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能潛移默化地接受到最美好的教育。“不要老玩遊戲!”“電視是看不完的。”家長如此教育兒子,可是自己回到家不是低頭對著手機就是盯著電視,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孩子其實就是家長的鏡子,家長謙虛謹慎,誠信自尊,孩子也會學著說話算數,正直向上。夫妻間互相信任,互相關心,家庭成員間互相關愛,家裡的環境溫馨民主,孩子自然能自信、快樂。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一味訓斥,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後慢慢安撫孩子的心,幫助孩子共同戰勝困難。

最美的禮物是信任。還有什麼比信任孩子更能讓孩子內心昇華起自我的榮耀感和愉悅感,“你一個人在家裡會做作業嗎?”“這件事你做不了!”當我們每天都質疑、否定孩子的動作、思想、言行的時候,孩子怎麼能自信,這樣的質疑其實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力量。反思自己,我總是以父親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導與訓誡,記得一次兒子週末回家,興奮地告訴我們他的文章被語文老師推薦給全班同學,“你不是抄來的吧?”“一次作文寫得好說明不了什麼,不要太驕傲。”質疑能力的話我脫口而出,只見兒子的臉瞬間耷拉,轉個身不理我了。現在想來失去平等和信任的溝通,只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

賞識孩子,應該相信孩子的話。當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你的時候,應該懷著賞識的心態,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勵。

最美的饋贈是自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是如果為了某一個規則和事件,整天呵斥、糾結、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間豈不成了“貓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個缺點恰恰得到強化,孩子怎麼能跟我們敞開心扉,彼此形成對立衝突關係。這讓我想到了兒子學拉小提琴,打、罵、盯戰術讓他學會了小提琴,可是六級考出後至今沒有摸過小提琴,他說小提琴於他就是“樊籠”。同理,他寫作業的時候我們總是利用送水果、拿東西等理由督察他是否玩遊戲、看漫畫,孩子常常拗著來,故意讓我們抓個正著,然後爆發新一輪的“鬥爭”。看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恍然明白,我們是普通人,開心、快樂、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驚喜,沒有必要為了面子、權威意識、規則,而讓雙方糾纏不清,彼此敵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時間,有利於孩子學會自主地安排事情,提高生活的獨立決斷力。給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間,會使孩子更加快樂,學會獨立思考,這些都可以為孩子創造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親自做出良好的表率、賦予孩子最大的信任、給孩子自由成長的時空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給孩子的財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饋贈。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3

教育真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怎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百人百愛,一家有一家的教育觀念,家長的格局也決定這一個家庭的教育氛圍。我自認是一個急躁缺乏耐心的媽媽,說不了幾句就會像大耳朵圖圖的媽媽一樣頭上頂著三把火。老師推薦的這本書值得大家都來看看。我是一邊看一邊做自我反省。

作者用最樸實最簡單的話語闡述著一個不簡單的道理。你讀她的書會發現講的都是我們身邊的事。你的孩子在牆上亂畫,你是怎麼辦?是大聲喊“停”,還是默默的關注,從另一個視角發現這是不是對孩子的想象力的一種釋放。當下是個競爭的社會,浮躁的氣候會讓你感到焦慮。我也不例外,總是擔心孩子落於人後,學這個補那個。考試時給孩子說考多少沒關係,關鍵是掌握了多少知識。其實心裡還是渴望著100分。書中寫到“生活中最大的敵人不是任何具體的對手,是虛榮和恐懼。”這不是說的我們自己麼!

凡事都有對立面,有時是我們自己想的太多太複雜,若不按照自己的思想模式走的時候,不如想想書裡的話,讓自己的心沉寂下來,換個角度嘗試著改變自己,是不是能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會讓你感到更幸福呢!

特別是看到“沒有脾氣才會有教育”,覺得就像給自己量身打造一般。非常喜歡這一段:在改善壞脾氣的路上,家長要經常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的孩子不如別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的不如別的家長好?或者是我沒有看見孩子的好?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我原諒過他什麼錯誤?對他的缺點能一笑了之?給孩子做個好榜樣重要還是我出口惡氣重要?比起那些天生殘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齊全,身體健康,這是不是他給我的彙報呢……這些問題不妨常在心裡想想,就是對壞脾氣的不斷講解!多麼淺顯易懂的文字,直抨擊到我的心底。經常有媽媽說“打孩子的時候想想是親生的”不是同一個道理麼?往往是最簡單道理越是難付諸於行動。愛孩子不是問題,問題是怎麼去愛孩子!

看了這本書忽然覺得自己就像大海中的一艘船突然看到了燈塔,有了指引的光芒,不會迷失了方向。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4

其實作者也認同競爭,但她認為:競爭一定要守住兩個度,一個是心理程度,一個是年齡向度。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當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到各種“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長力量就開始分散,而競爭帶來的焦慮又會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

作為一名新手媽媽,我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過許多焦慮。孩子不會爬的時候,總鬱悶他為什麼比別人爬得晚;孩子不會開口叫人時,總疑惑他的小嘴怎麼這麼笨;為孩子買了幼兒繪本,卻被他撕得到處都是……可我忽視了:他還是個1歲多的小孩,他做什麼都是這個年齡的理所應當!讀過這篇文章,我豁然開朗: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成人總是習慣把自己的焦慮過多地轉嫁到孩子身上,太多的孩子過早地被賦予競爭的責任,揹負了攀比的重擔!我們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是打著“愛”的名義,過多過早地干預、規劃孩子的成長……在以後和孩子的相處中,我應該清淨思想,告訴他:孩子,你慢慢來!

記得上次對孩子發脾氣,是因為小娃站著拉臭臭,無論如何勸說,他都不蹲下來。最後我是火冒三丈,對著他劈頭蓋臉地吼了一頓……想起當時小娃害怕和委屈的眼神,我現在是後悔不已!我們總是下決心要改掉壞脾氣,但事到臨頭時,就什麼都忘了。

作者在這本書中,建議了幾種控制脾氣的方法,拿來和大家分享:

1.半小時效應。給自己立個規矩,不管有多憤怒,都不要立馬發火,即便無意中發作了,也要馬上收住,告訴自己等半小時,一切都等到半小時後再說。半小時後,人就會變得理性了,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就清楚了。

2.紙條儀式。準備兩張紙條,第一張描摹自己的壞脾氣,把它的可惡之處通通寫出來,然後把它狠狠地撕掉,相當於把壞脾氣埋葬;第二張寫下自己改變壞脾氣的願望或激勵自己的話語,張貼在牆上,只要想發火,先跑過去看這張紙條……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最簡單的教育反而是最難堅持的!讀過這本書,我也深深地反思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後,我想大聲說:“孩子們,你們慢慢來!”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5

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它並非意味著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恰恰相反,由於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辨識世界、適應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無趣和謹小慎微中,甚至是的墮落中。

感悟:

已經很久沒有拿起書好好地坐在被窩裡,一個人靜靜地翻書,靜靜地品味。今天,翻開尹建莉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腦子裡突然冒出的是班級裡H的爸爸說過的一句話“我的兒子的教育簡單、粗暴”。哈哈,或許就如我們一直以來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樣,簡單直白吧!

可是,如今面對一個個懂得很多,行的很幼稚的孩子,這樣的“簡單”應該不是“一頓打”,或者“一頓罵”。尹老師發現孩子喜歡在牆上作畫,再次搬新家時,就給孩子打造了這樣一方可以塗畫的白牆。

有時候,我們大人(包括我們老師)是一個很矛盾的個體:我們既希望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又不斷地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就好比,我們希望孩子們有快樂的童年,可是我們給予的只是課堂的教學;我們希望孩子們能愛上閱讀,可是我們經常沒有給予充足的閱讀時間,也沒有指導很好的閱讀方法。

看著尹老師的書,“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讓我不禁回味。還記憶猶新,那是兒子還在讀小學三年級,他曾對我說過的一句話:“第一個人說話的語氣,決定了第二個說話人的心情!”那天他說完這句話,我既驚訝又發笑。不得不承認,他總結得很好。所以,很多次,但凡我要生氣了,我的語氣要生硬了,我的聲音分貝要高了,我都會想起兒子的這句話。

簡簡單單,應該就是“心平氣和”吧!那次,我因為班級裡幾個同學不認真而讓全班同學寫反思,L同學寫了一紙的控訴,認為自己沒有不認真,不應殃及池魚。我讓她重改“反思”時,這個女孩子就是不肯。記得那天,我的性子特好,問她:“我們601是一個集體嗎?你是集體的一員嗎?……””弄得L一邊抹鼻涕,一邊點頭,慢慢地接受了我的建議。

試想,如果那天我大聲呵斥,結果會是怎麼樣呢?

“簡單”真的不是那麼“簡單”。接著學習尹老師的著作。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6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是作者尹建莉的第二部家庭教育書籍,作者在第一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幾乎每一章都提到要讓孩子大量的閱讀好的書籍,她的孩子也在閱讀中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本書中作者再次倡導孩子要從小培養閱讀習慣,我很贊同作者的觀點,閱讀不但可以塑造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孩子的心裡品質,因為任何一本好書,往往充滿著真善美的情懷,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給孩子自由,她在書中這樣寫道:給孩子自由,不是對他們放任不管,而是意味著你必須給孩子三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是啊,雖然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不要總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孩子,這樣就是取代孩子成為他靈魂的主人。

分享本書中作者倡導的三點:

一、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很重要。

當孩子看完一篇東西時,要鼓勵孩子敘述出來。家長一旁要注意適時鼓勵、表揚和引導,讓孩子感到興奮和自豪,由此產生閱讀更多書的願望。孩子都是愛玩兒的,爸爸媽媽們還要多考慮如何讓閱讀更生動、有趣,透過一些寓教於樂、有趣的語言遊戲讓孩子愛上閱讀

二、用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

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看待,孩子能夠得到家長的尊重就會自尊,自信。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要懂得使用文明用語。例如讓孩子幫助做什麼事時要說:“請你……”而不要說生硬的命令句。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說聲“謝謝”。有什麼事,家長也要與孩子商量。例如,父母想調一個電影片道,最好先與孩子商量:“我們調個頻道看看好嗎?”多和孩子聊天,趁此機會多向孩子灌輸一種意識:我們是平等地、我們是朋友、我們可以無話不談。

三、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要找到孩子的長處細心保護他們的自信心。每天關注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大力發展孩子的長處,降低對孩子短處的關注度。作為家長也應該提供機會激發孩子自身的鬥志,這比無休止的批評督促要有效得多。平時在家裡注意觀察孩子哪些方面比較弱,創造機會鼓勵他們挑戰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7

我是一個不怎麼愛看書的人,但是拿到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我卻一氣讀完,讓我愛不釋手,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女兒十歲,兒子五歲。自己雖然是教師,但是看了尹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實在是太失敗了。

女兒小時候總想教育好她,不准她做這,不讓她做那……,再大一點,教她拼音、算數等,給她報各種輔導班,害怕她輸在起跑線上。以致於現在害怕星期天,害怕輔導班。我不禁想起我小時候,星期天的快樂時光,一到星期天就早早起來,比上學時起的還早,就到處瘋著玩,真過癮,直到天黑了還不肯回家。想想現在的孩子真是辛苦。

女兒每到星期天才能見到媽媽一面但也沒表現出興奮和高興,只是怯怯地偷偷觀察媽媽的臉色,害怕讓她再做題,直到該睡覺了,沒時間讓她學習了才膩在媽媽跟前釋然的睡覺。現在女兒怕寫作業怕上輔導班,以前我總是很苦惱,找不到原因,不理解是為什麼。直到現在讀了尹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我才知道原因。原來是我對她責備和約束過多,造成如今她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不願學習。

當我看到尹老師專門為她家圓圓提供一個專門用於畫畫的塗鴉牆,我又想起了被我訓得不敢出聲的兒子。剛搬的新家,兒子就拿著女兒的彩筆在雪白的牆上畫起了綠色的西瓜。當時我就對兒子連打帶吼,兒子當時嚇得連哭都不敢哭出聲來,我覺得起到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在牆上亂畫了,我認為這是在教育兒子,直到現在兒子不管寫什麼,在哪兒寫都要跑到我面前問一問能畫嗎,我知道了出問題了。與尹老師相形對比之下,同樣是家長,我這樣的行為著實讓我有些後悔。

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就在我的身邊就在我的身上發生著,原來一直認為這是對他們好的事,原來是害了他們。複雜的教育的其實可以用我們最簡單方式來教孩子。我應該放開對孩子"天性"的管制。

讓我們把最好的教育送給孩子吧——讓孩子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的有用的人,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給孩子的最寶貴的財富,是生命中最美的饋贈。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8

最近讀尹建莉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感觸頗深。這本書理論紮實、案例詳實,令人信服,如沐春風,當真是萬千家長和孩子的福音。深深地感到,原來真正的好的教育就是充滿愛,書中表述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各種方法,而是如何理解孩子,悅納孩子,給孩子信任和自由,讓孩子像自然土壤中的小樹苗茁壯成長。淺談一下我讀完這本書的幾點感受:

第一: 接納孩子的與眾不同。大千世界豐富多彩,人的愛好也五花八門。一個人喜歡什麼,醉心於什麼,會受天賦和環境等各鍾因素的影響,微妙得不可捉摸。愛好就是天才,想想現在我教的一年級小朋友中,有個叫楊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現在孩子中特別顯眼,不太和同齡的小朋友玩,一個人總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著自己的事情。他不願意和我交流,我主動找他說,主動和他拉勾勾,讓他願意和我交朋友。儘管看似他上課不認真聽,但是學習思維卻非常敏捷。

第二:最豐盛的饋贈是不羈絆和自由。做了父母的我們,總是想教孩子這個,指導那個,殊不知孩子有無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當,孩子終生在我們劃定的圈圈裡打轉,無法發展、成就自己的人生。雖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是如果為了某一個規則和事件,整天呵斥、糾結、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間豈不成了“貓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個缺點恰恰得到強化,孩子怎麼能跟我們敞開心扉,彼此形成對立衝突關係。著名教育學家孫雲曉說過,親子教育的前提就是親子關係,沒有好的依戀關係,父母只靠權威管教孩子,終有一天將發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壓制,終身陷入自我封閉的枷鎖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第三:解決所有問題,唯一可行道路是修行和改變自己。當我們有了內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間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受到我們的影響,走向更適合他們的人生道路。時刻關注自己的潛臺詞。生活有萬千細節,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每個細節中都有教育。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對孩子們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們在不斷的長大,不光是身體的長高,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智發展,也會有變化。我要不斷的觀察孩子,經常反思自己,從觀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為主體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我們只需擁有一顆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煉自己,孩子有無限的人生可能,往往會帶給我們無可限量的成長空間。祝福每個孩子都生活在愛和自由之中。推薦給所有的媽媽們。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9

每每輪到我的晚自習,我都會在教室的書櫃裡找一本書,我看書他們安靜的寫作業。幾周前我在書櫃裡看到一本教育學者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起初,我以為這是一本寫給學齡前孩子家長的書,對它有些好奇,封面上有一首紀伯倫的《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不屬於你,它們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兒女。經由你生,與你相伴,卻有自己獨立的軌跡,詩把我領進書中,細細咀嚼,頗有感觸。

“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這一點是我從書中得到的最深感悟。孩子是單純,稚嫩,有著獨特人格的群體,他們需要關心,呵護,幫助,更需要尊重。管理管理,只有管沒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個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甚至熱愛他們,你的管理就不會有太大的成效。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應該瞭解,尊重孩子,對他們的過錯不要妄加責罵,挖苦,嘲諷,而應寬容,理解,呵護。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沒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這些孩子們對世事似懂非懂的時候,因此,在我們進行管理時,對每一位學生的尊重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其實,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讓每一孩子參與到管理中來,讓他們都感到自己重要,這會使我們的教育事半功倍。只有樹立了這樣的思想,拋棄以權壓人的傳統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教育煥發生命的活力,實現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給孩子信任和自由”。當我們每天都質疑、否定孩子的動作、思想、言行的時候,孩子怎麼能自信,這樣的質疑其實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力量,自己設定一個法則,孩子為了取悅我們,終身糾結困頓其中,而失去了自我發展的動力。作者倡導給孩子自由,她在書中這樣寫道:給孩子自由,不是對他們放任不管,而是意味著你必須給孩子三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是啊,雖然我們是孩子的老師,卻不要總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孩子,這樣就是取代孩子成為他靈魂的主人。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謙卑地彎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遠方,送往無際的未來。”與大家共勉。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0

金老師給我推薦了兩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我先看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看完後,我感觸很深。

我很自責地檢討了自己,發現自己屬於書中所說的“很多家長的願望和努力,不但沒有轉化成為生產力,反而變成了破壞力”,越是對孩子要求多,規定多,約束太多,對孩子的教育越限制越出問題。壓抑了孩子的正面激情,刺激出了孩子負面情緒,使他出現叛逆以及自我封閉。這樣,孩子整天就會想著咋樣解脫這種約束,就不會和家長去深刻交談,導致矛盾重重無法教育。這就是所謂的嚴格的父母往往教育不出如意孩子的深層原因吧。

是的,只有自由的人才是自覺的人。我發現我的教育是失敗的,對孩子太囉嗦,什麼都管,生怕他什麼都做不好,代勞太多,缺少和孩子的互動溝通,所以我的孩子不願和我交流,想逃離我的視線。孩子其實是一個很優秀、聰明的的孩子,正是我的教育和對他的關注出了問題,才導致今天的結局。

說到這,我想起可能是我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對孩子的內心關注和耐心太少(因為孩子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我要上班,負責孩子,還要做家務等,真正用到和孩子談心聊天的時間不多),只注重了他的衣食住行,沒有真正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虧欠孩子太多。

曾經孩子不止一次對我說過,在他小學的時候僅僅因為我的一句話讓他傷心一晚甚至自殘。寫到這我眼淚已經溼潤了眼眶。是的,我虧欠與孩子心靈之間的溝通以及對他內心真正的需求和了解。我疏忽了太多的細節問題,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我有時是一個細心的媽媽,有時又是一個很大不咧咧的媽媽,現在說啥也沒用。非常感謝金老師介紹的這本書,我深感對孩子的教育存在太多的失敗、疏忽,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和行為。我的心已被深深地刺痛,現在有什麼可以彌補嗎?我想現在我只能透過一點點地改變自己,重新讓孩子一點點地接納我,讓我一步步地走進孩子的心裡,就像書中作者所說“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孩子才有面對自我的時間和空間,才有機會學習適應和調整,才能聚集起自我成長的力量”。

孩子,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在這我真誠地給你道歉:對不起,希望你能原諒媽媽!同時我也希望你能改掉那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把你的聰明才智用到實處,為了你有個美好的未來,孩子,咱們一起努力加油吧!

金老師,非常感謝您推薦給我這兩本書。我現在只看完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時間我還會返回去再看,第一遍看了還不是很深入。看完,我感觸很深刻,也好好反省自己,我們的教育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現在只能慢慢改變自己,一下子想改變孩子不是很容易的,只能先從自我做起。金老師謝謝您推薦的好書真是受益匪淺。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1

看了很多的教育類書籍,也自認為做的還不錯,起碼從親朋對倆孩子的評價上看,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昨天看了伊建莉的新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感覺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很多地方做不到位,或者說看過了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忘了。不是曾經看了很多本教育類書籍就可以不再學習了,無論達到任何級別都要邊學邊做,不管是瑜珈,寫作,讀書還是工作都是如此。何況孩子在每個階段所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我也為自己的錯誤認識感到羞愧,同時也感恩現在還能及時的發現。

昨天早上上學前因為穿衣的問題,還和大兒子爭執,一件去年還很喜歡的橙色外套,今年拿出來幾次都不願意穿,理由是裡襯布的顏色不好看。昨天又是今年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僅僅披一件馬甲肯定會受寒。我一直很溫和地說服他,最終他的一句話讓我徹底失控:“那你憑什麼今天穿這麼好看?你把你這身衣服換掉,我就穿?”我平常都是一件舊黑羽絨服穿來穿去,也沒時間去逛街買新衣,唯一這一件去年過年的新外套今年都還沒露臉呢,想到老公說捨不得穿會過時。沒想到穿出去第一天兒子就這樣說,什麼時候媽媽穿衣服還受兒子的干涉?於是我拿起掃把就跑過去狂抽幾下……

待倆孩子去上學後,我看《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裡的沒脾氣才會有教育。我沒有說特別悔動手打了他,但我知道如果換一種方法,給他換一件外套或者換一種溝通方式,就沒必要發展到動手。每個人都有脾氣,從來都不發脾氣的人未必就好,我們所要努力的是,能在發作前提前滅掉冒火的導火線,那充滿硝煙火藥味的戰爭就會少很多。我希望我偶爾爆發的“戰爭”以後可以不再出現,日子充滿感恩,理解,寬容,包容,體貼和善解人意,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寬和的成長氛圍。

這本書最收益的還是這一段:“一切培養習慣的行為都要首先順應兒童的天性,讓他在愉悅感中慢慢形成。習慣既是一種表達人與人之間差異的相對的行為,又是其普世適用的絕對的價值標準。真正的好習慣,或者說最大的好習慣,是孩子有能力也有興趣安排自己的一切事務。生命是一個宏大工程,精美的裝飾只有在大構造完善的前提下才能最終實現,小習慣的價值必須依附大習慣的價值而存在。要養成學習的習慣,而不是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學習樣子的習慣;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在教條中刻板地重複某些行為的習慣;要養成好的品行習慣,而不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世故習慣……面對一個無窮可能的孩子,成年人應該有敬畏感,不要以為自己吃的鹽多,就具有了指點孩子的一切的能力。”話說的有點重,卻字字珠璣扣在心頭,於是我馬上整理孩子的衣櫃,告訴孩子們以後你們穿衣服自己搭配,媽媽可以建議但不做主。我拿出孩子的計劃本告訴大兒子,以後每天都可以看他最衷愛的電視和玩一會遊戲,只是要每天計劃安排好。沒想到兒子情緒出奇的平靜,也非常欣然接受媽媽的放權,他們骨子裡是非常有主見的孩子,而我過分的羅嗦緊盯,他只會很被動又牴觸。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2

讀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後讓我感觸頗多,一個個鮮活的例項就在我的身邊就在我的身上發生著,原來一直認為複雜的教育的其實可以用我們最簡單方式來教孩子。讓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並不複雜,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樸素而簡單的。

讓我有深刻體會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閱讀"不但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質。因為任何一部書,只要它是一本好書,往往充滿真善美的情懷,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閱讀會讓孩子受益一生,人們從古至今都在說著相傳出自宋真宗(趙恆)所作的《勸學文》中的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看書多了,就會有很多的知識。確實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在書中開拓自己的眼界,陶冶自己的情操。閱讀確實是孩子相伴一生的好夥伴,從小我就告訴孩子閱讀對他很重要,你要與人溝通就要從你的語言開始,告訴他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怎樣才能準確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需要靠我們準確的把握字詞的意思,準確從哪裡來,就從書中來。簡簡單單的筆畫構成了千千萬萬神奇的漢字,賦予了這神奇的語言與眾不同的魅力。我總是耐心的解答孩子讀書時新發現的字詞的意思及典故,孩子的作文每次進步我都會欣喜的告訴他,那是閱讀帶給他的進步。讓他意識閱讀能帶給他更多的快樂。

第二:"如何與人相處"也是父母能夠教給孩子的重要一課,孩子從記事起就會慢慢接觸不同的人,那時我就告訴孩子,尊重包容身邊的每一個人,我的小孩也會遇到跟小朋友發生糾紛、打架的情況,書中說的教育方法實際生活中我也是這樣做的,我也從來不會讓事件擴大化,不會大驚小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沒有社會觀念,會為了一個玩具去搶奪和打別人,我們要一點一點教給他如何跟別人相處。記得二年級時重背的,那麼告訴他你隨時等他過來再背。"孩子照著我說的辦法去做了,第二天放學回家後孩子高興得告訴我:"媽媽到我這來背書的同學都很開心,"我告訴他這就是尊重,尊重包容每一個人,是與人相處的基本,要看到每個身上的閃光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告訴我和他交往的朋友越來越多了。

第三:"良好的表率"是說在對兒童的整個學習管理當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示範作用,這個非常重要。給孩子做出表率,不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處時是什麼面貌。和孩子如何相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給孩子的,全寫在這裡面了。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舉動反映的是當父母行為舉止。當我的孩子一年級時,有一次我牽著兒子的手過馬路,看著對面馬路上無車透過時,就想牽著兒子闖紅燈了,正準備邁步時有雙小手緊緊地拉住了我的手,我一低頭就看見兒子抬起他稚嫩的小臉,清澈的眼睛裡是滿滿的不贊同,對我說:"媽媽,老師說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能闖紅燈。"霎那間,我覺得自己在兒子的眼光下變得矮小了,從那以後我意識到,我的一舉一動都看在了孩子的眼裡,他就是你的鏡子,因此我以後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孩子不能選擇父母是什麼樣,但我們可以選擇做什麼樣的父母。讓改變從我們開始。就讓我們做孩子美麗、精彩的起步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3

帶著探尋的目光和學習的態度,我讀完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早就從同僚那裡聽說過它,說是非常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尤其是在與孩子溝通和交流上,很有見地也很有啟發。但是因為我的孩子早已脫離了兒童時期,已經上了初中,所以一直沒有翻閱。這次帶著任務去閱讀,去思索,去對比,確實覺得,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確犯了很多當時不覺但已無可挽回的過失。有時讀著讀著,不覺汗顏,一陣慚愧,甚而是後怕,悔不當初。不知道各位老師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是不是和我一樣,也有過類似的想法。

然而就如同作者在書中說的那樣,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每個家長也是如此,教育之道亦然。再合理再科學的教育也一定不會在所有的孩子身上起到相同的效果,再說,即使目前的所謂的好的效果就長遠看,也不一定是對孩子最合適的,即便今天你覺得特別好的方法,過幾年再看看,再想想,還會有其不完美之處。世界就是這樣,生活更是如此,我們不必苛求。因此,我倒覺得,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最美的教育,有的只是最合適某一個或是某一類孩子的教育。“好”一個字,很簡單,卻很難以偏蓋全。所以呢,就這本書而言,裡面的東西我們可以借鑑,可以學習,但也要有取有合,找尋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大家說是不是呢?

例如:文中談到競爭,作者如是說: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是的,文中作者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是所有生命在自然社會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們人為的去減少這種競爭,“儘量地排除社會環境中醜陋現象對兒童的影響”就是真正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有力的嗎?不盡然吧!竭盡所能美化我們的生活,剔除競爭的殘酷,那麼當孩子真正面臨這嚴苛的社會時,會不會更無法適應,無所適從呢?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要擴大競爭,這是對的,但也不能迴避競爭,難道我們不應該有運動會,不應該有小測試,不應該有小紅花、小笑臉嗎?難道每一次比賽裡,那些努力的汗水,那絞盡腦汁、費盡心思的方案、策略,盡力去尋找到對手的不足和缺陷等等,真的都是沒有意義的嗎?

不能這樣。回憶我們小時候的學習生活,那些鮮豔的小紅花、小獎狀、還有小筆記本,哪一樣不佔據著我們童年裡美好的回憶,即使沒有得過其中的某一樣,但曾垂涎那份獎勵的渴望,曾經無數次幻想過想要擁有的美夢,曾經為之努力奮鬥的歷程,難道不是我們成長中最珍貴的東西嗎?如果少了這些,我想我們的回憶裡會少了很多甜蜜的過往,會少了很多值得回憶的瞬間。包括失敗的滋味,那都是生而為人就必須經歷的,少了哪一樣,都是不完整的,都是不美好的。所以作者說的這句話,我很贊同,“要適度,不能失度。”這個不能失度,當然包括不能擴大,不能把競爭當成培養孩子的必要手段,不能擴大競爭的結果,但也包括不能迴避競爭,不能怕孩子在競爭中受到打擊,變得無力,就減免競爭。競爭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同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陽光雨露,也同樣需要雷鳴閃電,狂風暴雨一樣。

做為教育人,做為老師和父母,我們應該透過競爭給予孩子什麼呢?我覺得是:在競爭中的拼搏精神,坦然面對競爭的成敗,重視競爭的過程、忽略競爭的結果等等……尊重生命中的每一次體驗,正視社會的美好和醜惡,坦然面對生存中的挑戰,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4

書籍,裝載了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閱讀,讓人綻放美麗。讀一本好書,與名家交談,在閱讀中遇見更好的自己。近來,我有幸拜讀了尹建莉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它傳達了一種有心無痕的教育理念,字裡行間流露出教育的美麗和質樸,書中的觀點及經典案列解答了平日工作和生活中育兒方面存在的困惑。讓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母親的我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下面淺談一下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悟:

保衛純真童年

給孩子一個無拘無束的童年,儘可能地為孩子們提供嘗試的機會,給他們一份自信快樂的思維方式,這樣他們的天賦和潛能在日後的成長中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案列中,父母給孩子一面塗鴉牆,表面上來看,讓孩子塗鴉,並欣賞他的作品,只是生活中父母對孩子一種接受和欣賞的行為,但透過父母的這種行為,我們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地位的平等性。父母對孩子有足夠多的尊重、寬容,更多的愛。父母以孩子的樂為樂,並能以欣賞的眼光對待孩子。

迴歸自然養育中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母愛不應該建立在抽象的理性知識上,應該建立在情感基礎上。親密母子關係是親密父子關係的前提,孩子和父母間親子關係的質量,又決定了孩子未來和整個世界的相處質量。隔代撫養,留守兒童,已成為教育現狀,年輕父母為了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家裡老人,很少參與孩子的成長,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生活就是是爸爸媽媽的陪伴,我認為再累也要把孩子留在身邊,父母的愛是任何“隔代親”都無法替代的。

嚴厲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

兒童是脆弱的,成長只需要鼓勵,不需要懲罰,一切嚴厲的對待都隱藏著某種傷害。父母應該放下心中的棍棒,寬容而飽含真誠的教育總是最美,最動人的,也是對孩子最有影響力的。尊重孩子是大自然的法則,也是神的命令,是教育最基本的法則。透過閱讀,我反思自己,孩子的問題是需要自己去反思的,就是結合現在當下的教育感到焦慮糾結,這也是一種成長的開始。反思修正,透過自己悟出來東西才能變成自己的。認識到了家長往往就是對孩子的期待很高,就是家長們往往沒有想到我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這就是知識和智慧的區別。因為孩子的教育不能回頭,就是透過學習有效的調整自己,降低期望,過好當下每一天。

深情而又無條件的愛

孩子在6歲之前的人格已經基本形成,尤其3歲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時期,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認知,他最依賴的人就是母親,要及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小孩時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應的,他對這個世界自然是感覺安全的,自我認知也得到強化。如果這個時刻錯失了,孩子終生內心都有一-處深深的心靈黑洞,那種不安全感會深深影響日後的人際交往。無條件的愛就是不因為孩子是什麼,是否聽話,是否滿足我們的要求而去愛他,而是尊重他的本來面目,允許他按照意願發展自己的人生,我們只需用目光溫情相送。

身教重於言傳

透過閱讀,我覺得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建立鼓勵的常規方式,用表揚和鼓勵來代替指責和批評,也許在教育過程中難免會有對事情的批評和指正,但是每個人都是那麼的需要被發現和被關愛。我認為尹老師的初衷就是讓每一個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歸,迴歸當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同時,我們還應該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我,與孩子共同成長。

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父母和成長方式,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怎樣的父母,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愛是一門藝術,正確愛我們的孩子,即是正確對待我們的未來,也印證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最美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我們只需擁有一顆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煉自己,守護成長,靜待花開。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5

得益於三部舉辦的“你借我讀”讀書分享活動,能夠拜讀到教育學者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本書是作者的第二本書,第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已經成為家庭教育方面里程碑式的書籍。本書也同樣有著紮實可靠的理論、詳實可操作的案例,讀來令人信服,如沐春風。

封面上有一首紀伯倫的《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屬於你

他們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兒女

經由你生,與你相伴

卻有自己獨立的軌跡

的確每個孩子都應該是真實、獨立的個體,而不應被父母視作自身的延續或升級。而在國人長輩普遍的觀念中,也一直存在這樣的疑問甚至是擔憂:我能給孩子留下什麼?當我要離開這個世界時,孩子能否依舊幸福的生活?作為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而作者也提出來她認為應該交給孩子最好的三個“寶物”:閱讀、自由和良好表率,這三個寶物對我來說也深有體會。

閱讀不僅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質。任何一本好書往往都是充滿真善美的情懷,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讓他受益一生,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大體就是這個意思。

作者倡導給孩子自由,給孩子自由,不是對他們放任不管,而是意味著必須給孩子三項權利: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其中有一個例子印象深刻,有位家長因為孩子喜歡摸市場裡的豆腐而發愁。我讀到這裡的時候也在想,是我的話該怎麼處理了。作者的辦法是,孩子摸了那一塊,就把那一塊買回家,想辦法做菜吃了,那位家長又問了,那下次去還摸怎麼辦,繼續買,摸,繼續買。如果孩子實在很有興趣,也不妨藉此機會在家中自己和孩子一起研究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說實在的,這個辦法我從來是不會從這方面考慮問題的。我只會陷入煩惱,孩子這個毛病怎麼辦啊?看,區別就在這裡,我已經把他的這種行為定義為“毛病”了,不過是小孩子對不熟悉事物的一種好奇而已,正因為孩子的好奇,如果家長人為刻意去限制,會讓孩子對這個更加好奇,也錯過了就著孩子的好奇點來解釋一件事情的機會。一塊豆腐,哪怕天天買,連續買一個星期,能費多少錢呢。關鍵還是看待事情的角度和解決事情的思維。

良好表率是說對孩子的整個學習管理當中,家長都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示範作用,這個非常重要。給孩子做出表率,不僅是在外人面前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處時是什麼面貌。因為和孩子如何相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給孩子的,全寫在這裡面了。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舉動反映的是父母的言行舉止。

英國舉辦了一場針對兒童的迷你鐵人三項賽,在臨近終點的時候領先的孩子受傷不能再繼續比賽,而之後的孩子不是選擇趁機超過,而是攙扶著一起衝過了終點。

可以想象的到,孩子能如此豁達的做到幫助競爭對手,家長的胸懷也值得我們學習。馬雲說過一句話:“一流高手眼睛裡面沒有對手,所以我經常說我沒有對手,原因是我心中沒有對手。心中有敵,天下皆為你敵人;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其中的胸懷也大抵如此吧。

本書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樣,需要讀者反覆品讀、細細體會,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再次引用封面的詩作為結尾,與各位家長共勉。“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謙卑的彎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遠方,送往無際的未來”。孩子不能選擇父母是什麼樣,但我們可以選擇做什麼樣的父母。孩子精彩人生起步道路上需要重要的引路人,那個人就是我們。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6

自從寶貝女兒出生以來,我看了不少有關育兒和家庭教育的文章,其中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都給我不少的收穫和啟迪。當我看到《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的名字時,我就思索著:怎樣的教育才是最美的教育?

有人把剛出生的孩子比喻成白紙,這張白紙最後是滿目瘡痍的一幅畫還是絢麗多姿或是耀眼奪目的一幅畫,其實就和教育息息相關。一提到教育,不少人都會立刻聯想到學校和老師,認為學校、老師和教育的關係是最密切的。其實教育,不僅僅指的是學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家庭和社會這三者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最基礎而且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居於首位的。我認為,最美的教育來自父母。因此,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致力於成為既有愛又有力量的父母。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發光發亮,如果父母自己都暗淡無光,孩子又如何能發光發亮呢?

那麼,怎樣的父母是發光發亮的父母?我們如何成為既有愛又有力量的父母?

擁有萬貫財產的父母、官運亨通的父母就是發光發亮的父母嗎?不一定!就像有錢有權有勢不一定幸福一樣,財產和官運都不是衡量父母是否發光發亮的必要條件。很多父母在物質上不斷地滿足孩子,但在精神上卻貧乏得滋養不了孩子。有人說:生了孩子,我卻不知該怎樣去教孩子。想要孩子健康成長,父母必須得先自己成長。當我們自己有愛、有力量了,孩子自然能感受到愛與力量,並在無形中獲得愛與力量,給孩子健康的家庭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給孩子最美的教育,首先要無條件地愛孩子。估計所有的父母都會說我當然愛孩子。問題是,我們給的愛是有條件的還是無條件的。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首先要給自己無條件的愛。當我們自己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而深感自責時我們對自己的愛就不是無條件的。如果你對孩子說:“你要乖乖地聽話,我才給你買玩具;你要考一百分,我才陪你去旅遊……”,你對孩子的愛就是有條件的。不管我們自己表現如何,我們都無條件地接納自己;不管孩子表現如何,我們都無條件接納孩子。

給孩子最美的教育,要放下控制,給孩子自由。當我們做父母的緊緊地抓著孩子,孩子是被控制且無自由的。很多時候做父母的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為什麼要牢牢地控制孩子,要孩子成為你想要的樣子或者朝著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發展。當父母控制孩子時,孩子是沒有力量的;其實,愛控制的父母本身就是沒有力量或者沒有安全感的,所以父母們緊緊抓住弱小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填補內心的匱乏。當我們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愛孩子,放下控制時,孩子就是自由而又富有創造力的。

給孩子最美的教育,要建立孩子正面、積極的信念系統。要想給孩子建立正面、積極的信念系統,做父母的我們首先要覺察自己的信念系統如何。如果發現自己有負面、消極的思想時就轉念吧。不少父母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別人的孩子那樣“優秀”。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也不例外。我們無需和任何人比較,只要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斷成長就好。

當我們的孩子上學後必然會接受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僅次於家庭教育。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是配合學校教育,選擇利於孩子成長的方式。我是一名一線教師,我也像許多熱愛教育的教師一樣一直在不斷地思考著:怎樣的教育最適合青少年?素質教育推行了很長時間了,全國上下都講素質教育。但是中小學的素質教育最終還是陷在應試教育的泥潭裡。我不是反對考試,除了考試外,我們是可以為孩子的成長做點什麼的。我認為教師除了給孩子傳授知識外,還要給孩子分享人生智慧,教會孩子處理事情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致力於做這件事情有幾年了,當看到青少年成長了,我覺得自己走對路了。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教育也在變化著,我們作為父母,作為教師,就與時俱進吧。與時俱進的、能讓孩子收穫愛、力量與智慧並且能使孩子不斷健康成長的教育就是最美的教育。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7

我是一個書痴,如果拿著一本書,不能一口氣把它讀完,我會寢食難安,所以每次我拿起一本新書,我家先生就開始擔心,我又開始了痴迷的狀態。尹老師這本《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我也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的,越讀越痴迷,越讀越有同感,每讀到一個小章節,我就會回憶,在星星小時候,我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是不是和尹老師一樣的想法,又或者我是不是犯過這樣的錯誤。

開始時讀到第一章節——給孩子一面塗鴉牆,我就已經被尹老師對她家圓圓的教育方式深深的震撼到了。我常常抱怨星星對任何興趣班都不感興趣,至今為止能堅持下來的只有拉丁舞,而且這還是我和她無數次溝通後她勉強答應下來學習的專案,後來我就專門託人給她找了個不錯的老師,但是她還是時不時流露出不願學的情緒。作為家長,我也覺得很委屈,為了讓她學好拉丁舞,我可是想方設法花了很多心思幫她找好老師,又犧牲自己週末時間陪著她學習,說白了我還不是希望能讓她的體形和氣質更出眾,做家長的哪個不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看到尹老師以現身說法,並且拿她家女兒圓圓來舉例,非常的貼近同是作為家長的我的內心。她對她家圓圓包容和欣賞的教育方式,不禁讓我回憶起自己在星星小時候的做法:我像很多家長一樣,不準孩子在牆上亂畫,不準孩子亂用我的護膚品,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等等,成了一個標準的"不準"家長,與尹老師相形對比之下,同樣是家長,我這樣的.行為著實讓我有些後悔。同時,面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而讓我頭痛的女兒,我最近也在不斷反思,是不是我在孩子幼年時期,對她責備和管束過多,造成如今她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不願學習。

尹老師能專門為她家圓圓提供一個專門用於畫畫的塗鴉牆,這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使圓圓並沒有顯露出畫畫天賦,也許圓圓並不會因此提升她的畫畫水平和興趣,但是尹老師就是這樣做了,她用一顆包容的心,為圓圓保留一片屬於她的小小天地,並且為圓圓在上面塗鴉的傑作感到驕傲和自豪。她是以無比的耐性去包容圓圓那些能夠挑戰很多父母忍耐極限的行為,而不是去扼殺圓圓孩子的"天性"於搖籃之中。我在星星小時候禁止她在牆上亂塗亂畫,而且一再責備她這樣的行為,我只是提供了白紙讓她在紙上畫,現在回憶起來,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特喜歡在四合院的白牆上用鉛筆亂塗亂畫,當我想象自己是嫦娥時,我會用鉛筆將自己畫成我心目中嫦娥的模樣,並且每每經過這面牆時沾沾自喜。隨後,我還在四合院的白牆上畫上了爸爸媽媽,還有我喜歡的,不喜歡的,想象出來的等等影象。除了我,還有四合院其它小夥伴們在上面塗鴉的傑作,我們還喜歡互相攀比,看誰畫得更神氣,偶爾我們還喜歡在上面寫些詩意的文字,當然,有時候我們也在上面寫討厭的人的壞話,總之,那面牆承載了我們童年的所思所想,也是我們得意的作品。所以我小時候總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形成了跳躍式的思維。可惜當時受條件限制,父母對我管束也深,否則,今日會有更高成就也未可知。但是,那面牆,依然深深留在我的腦海中。

因此,我驚奇自己居然忘記自己童年時也存在的孩子的"天性",正如尹老師所說,難道我指望孩子能夠一生下來就會自我管束?能安安靜靜地聽話?正如老爸常常在我對孩子生氣時勸我的一句話:"如果孩子老老實實待著那就不是孩子了!"我應該放開對孩子"天性"的管制,雖然我未必要像尹老師那樣,專門開闢一面牆壁給孩子做塗鴉牆,但是,我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好好引導並保護孩子的"天性"不被毀滅,培養孩子對書本的熱愛,對學習的熱愛,乃至對生活的熱愛。

我家女兒,已經是年滿八歲的孩子,正在逐步形成她的世界觀,我更要多多鼓勵她,表揚她,讓她更多地品嚐到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從而能對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興趣,激發她探索的求知慾和嘗試未知的勇氣。值此十一黃金週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開啟美麗教育之旅吧!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8

幾年以前,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讀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那時女兒5歲,我正需要這樣的家教書籍,來為自己指點迷津。而五年之後的2014年寒假,《中國教育報》的微信,又向人們推薦了尹建莉的新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據說此書在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師報聯合推薦的2014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中位列第十名。帶著一份好奇,幾分期盼,我細細品讀了它。

這本書共有六章:第一章保衛純真童年;第二章淨化育兒觀念;第三章回歸自然教育;第四章贏在教育細節;第五章完善家長自身;第六章繞開宣傳陷阱。這六個章節沒什麼聯絡,其中有的觀點和她第一本書的觀點大同小異,但讀完下來,我依然感覺自己獲益匪淺。現就印象最深的幾點來談談我的感受。

一、規矩太多,難成方圓

在麓山,領導和同事對我評價最多的就是 “常規抓得好”。我也認為自己帶班原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應該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可此書中說:“規矩”固然是社會生活的必需,但是,在兒童教育中,則是“規矩太多,難成方圓”。因為兒童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探索的慾望充滿體內的每個細胞,而且,他們不知道行為的邊界,所以常常會做出格的事或闖禍。

然而,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它並非意味著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恰恰相反,由於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辨識世界、適應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無趣和謹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棄的墮落中。

十年前,我任C0512班的班主任,班級常規一直不錯,學生也規規矩矩。按道理,這種班級的成績理應優秀,可到了初三時,每逢月考,我們班成績都不盡人意。我很困惑,就去向同事請教。她嚴肅地說:“其實,很久以前,我就想跟你討論這個問題了。

你們班規矩多,這是一件好事,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規矩太多了,又會束縛學生的身心發展,讓他們變得死板、拘束,從而缺乏學習的激情與潛力。”聽了這番話,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

是的,我一直以一種成人世界的思維和標準來限制、規範學生,這樣很容易壓抑孩子的正面激情,使他們的自由意志和創造力停止生長,乃至萎縮。這樣的學生,我能期望他們有向中考衝刺的動力和毅力嗎?看來,我這是典型的矯枉過正了。從此以後,我帶C0813,C1116,再到現在的C1408班,都一直謹記曾經的教訓。

作為班主任,制定班規以便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是必須的。但是,班規不可太繁雜太細碎,只要把握好基本原則就行。否則,會讓學生如履薄冰,從而墨守成規毫無活力。學生只當我三年的部下,但我對他們的影響卻是一輩子啊!

二、自由的人才是自覺的人

如果老師能由監督者和控制者角色中退出,把信任還給學生,讓學生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力。因為這種權力的下放,必然會喚起學生內心的自尊感和責任感,那麼他們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一個沒有機會進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學會自我控制。一個不被信任、總是被當小偷一樣提防的孩子,很難發展出誠信、自尊的品質。如果老師把管理權從自己手上移交到學生手上,這就告訴孩子,你不是被監管的奴隸,而是自己的主人。

很多同事都說,我帶班時的“遙控管理”很讓人羨慕。的確,在這方面我很有體會。如:在進行小測試前,我會提醒學生,自覺將考試複習資料收好,考試時不要有舞弊行為,因為我是老師,不是警察;他們是學生,不是囚犯。

上個學期的藝術節,我們班排練了一個大型節目《快樂麓山,美麗中國》,共有50人參加。每次出去排練時,教室裡就會剩下14個學生“留守”。

而這些孩子,恰好都是一些懶散、調皮的學生。我對他們說:“雖然你們沒有參加節目表演,但是依然可以為咱們班的比賽出一份力!比如,當其他同學出去排練時,你們留在教室安靜自習,不讓老師操心和分心;還可以幫助本團隊的同學整理桌椅或衛生,讓他們無後顧之憂;演出時幫他們保管服裝道具,做好後勤服務。

老師要帶他們排練,沒有時間管你們,但知道你們都是聰明能幹的孩子,相信你們會有辦法為這次藝術節比賽盡心出力!”果然,這14個學生,既能安靜自習,又能積極服務,協助我們班在藝術節匯演中取得了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

如果透過這個事例,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什麼比信任更能表達對一個人的尊重呢?被尊重是人的天性,而不信任是不尊重的典型表現。如果我沒有給學生信任和自由,他們就不會有如此表現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失去自由,不能成人。”所以,自由的人才是自覺的人。

最美的往往最簡單。我們只需改變一下教育方式,就能讓學生有無限的人生可能。也許,作為教育者,“學無止境”才是我們終生要遵循的法則。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19

看了這本書,相知恨晚啊,作為這一代人的父母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傳統的,從父母輩開始就是錯誤的,我再沿用這些不正確的方法,也只能讓我的孩子成為我的輪迴,或者說也超越不了我很多。

當初生下這小小的人,看著她慢慢長大,對她的期許從原來的健健康康就行,到更聽話些,更有禮貌一些,學習的能力更強些,或者更出息些。原本希望她有個無憂無慮純玩的童年,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們之間能力之間有所差距,作為父母,我們不淡定了,還是忍不住去與別的孩子做比較。總是想著我的孩子怎麼就比別的孩子這方面差?什麼原因導致的我的孩子這方面差?

看了這本書後,我知道,根本不需要去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不能要求孩子各個方面都優秀,成功人士也會在某一方面或者多個方面是弱勢的。她那麼痴迷於畫畫,可能耽誤吃飯,就讓她認真的畫完,不要打擾她,“不打擾”是愛的最高境界。雖然這麼說,但是一看到因為玩或者因為畫畫而耽誤吃飯,就覺得是耽誤正事了。

透過讀本書的第二章,終於釋懷,如果是因為背英語課文,因為解一道難題而耽誤吃飯,我們家長是不是就不會去打擾了呢?是啊,換個角度再看此問題,就能理解了。

家長們傳統觀念並不能認同玩耍是兒童最重要的學習途徑之一,只認為是在浪費時間,耽誤正事。其實,家長們不停地抑制和打壓孩子玩耍的天性,那麼被抑制的這個本能就要尋找各種不正當的出路,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回到剛才的話題,不打擾讓她畫畫,既讓她有成就感,還能培養她的專注力,還更尊重她。利遠遠大於弊啊。

本書作者的一個觀點頗有意義,“不管是最好的管”,不管不是不負責任放任自流,不是對孩子漠不關心,而是無為而治。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不作為,卻是最有效、最有力的一種方法,可謂教育的一種最高境界。也許她短時期內學業不盡如人意,有些方面與很多孩子有差距,只要我們家長絕對信任孩子,為孩子營造一個友好善意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無任何負罪感的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孩子有能力慢慢協調好遊戲和學業的關係。孩子從小能盡情的玩耍而從不被訓斥和鄙視,那麼她將來對工作和學習的認真和熱情也會像對待玩耍一樣,投入並富於激情。

“規矩太多,難成方圓”,這個論點讓我感受頗深。孩子從幼兒園時期就要遵守各種規矩,鞋子如何擺放,手怎麼洗,連吃飯也要被規定先吃菜後吃好吃的雞腿或者蝦,回到家,家長規定站有站相,坐有坐像,東西從哪裡拿放回哪去,等等等等。這些規矩就是約束,也可以理解為瑣碎的管制。媽媽和爸爸應該是孩子一想到就覺得最溫暖、最可靠、最可以放鬆的那個人,而不應該是眼裡的執法者和令人壓抑的君主。

再說孩子的藝術教育,我們孩子雖然是在她的選擇下開始了鋼琴之路,除了一開始幾個月的興奮期過了,之後還是變成被動的了,難度一增加,興趣更加減少了。藝術教育本應該是甜的,現在被各種宣傳引導,尤其是一些出名的藝術家的成名之路,讓我們家長認為沒有苦哪有甜才是硬道理。我雖然沒有讓我孩子哭著練過琴,但是每次學難曲子,總是讓她咬牙挺過。想想換做是我練一個新曲子難免抗拒、退縮,因為雙手配合不好,怕彈不好聽,大人咬牙都很難熬這種難度較大的曲子,更別提這六七歲,心智尚未成熟的兒童。總是站在家長的高度去要求孩子、評判孩子,想想孩子還真是委屈。自從看了這本書後,我認為對待學鋼琴這件事,首先不要抱著成才的想法,也不要認為既然學了就一定要學好的想法,也不能說自己沒能實現的願望要讓孩子來實現。要與孩子在同一個層面看待彈琴這件事,就好像我們是同學一起跟老師學琴。變換這個角度之後,我發現收效甚好。我不再要求每首曲子必須彈奏幾遍,只要她認為滿意就行,如果我聽著確實差很多,會建議是否再彈一遍,一起再感受下這個程度老師是否滿意,自己聽起來是否好聽。孩子慢慢能夠感受到彈琴不是給媽媽彈的了,彈琴也不是任務了,壓力感雖說還有但是完全在她可承受範圍內了,再也不用催促她彈琴,自己玩夠了,休息好了,自主的去練琴。而且能夠有自己的方法,先練自己順手的曲子,把困難的曲子放在最後。雖說現在還是在藝術之路體會不到甜,但至少不覺得那麼苦。

綜上。我希望我能做到讓孩子的能量從不需要消耗在和家長的爭鬥中,不需要浪費在過渡的自我糾結中,而是全部用於自我成長。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孩子才有面對自我的時間和空間,才有機會學習適應和調整,才能聚集起自我成長的力量。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20

在劉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一本尹建莉的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對於即將成為人母的我而言,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看待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有些理念也適合應用於小學生教學管理上。

一、給學生一次犯錯誤的機會

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它並非意味著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恰恰相反,由於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辨識世界、適應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無趣和謹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棄的墮落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力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如果教師急於以一種自己的思維和標準來規範學生,很容易壓抑學生的正面激情,使他們的自由意志和創造力停止生長。

如果在教學課堂上,一個學生舉手發言說錯了答案,教師在課堂上沒有進行正面的引導和鼓勵,那麼這位學生的課堂表現就會受到抑制;情緒也會變得消極被動。給學生一次犯錯誤的機會不是放縱學生犯錯誤,而是儘可能讓學生有一個自由發揮的平臺空間。理解學生的嘗試要求,儘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嘗試機會,給他們一份自信快樂的思維方式,使他們的天賦和潛能在日後成長中充分發揮出來。

二、對學生不要進行嚴厲教育

尹老師提出所謂的“嚴厲教育”,指以打罵、懲罰和羞辱為主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強制性改造的一種行為。雖然目標指向是好的希望學生做的更好。但由於它不尊重學生,不符合人性,實際上並無教育要素,知識一種破壞力。

經常被苛責的學生,學會了苛刻,經常被打罵的學生,學會了仇恨;經常被批評的學生,很容易變得自卑;經常被限制的學生,會越來越刻板固執。“身教重於言教”是教育中的一條被時間和無數時間驗證過的真理性的結論,嚴厲教育本身也是一種示範,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懲罰手段只有批評和打罵,怎麼能培養出學生的友善和平和呢?

學生的情感是脆弱的,成長只需要不斷的鼓勵而不是嚴厲的懲罰,一切嚴厲的對待都隱藏著某種傷害。教師應該放下手中的棍棒,更應該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無棍棒是件比手中無棍棒更重要的事。寬容而飽含真誠的教育,總是最美、最動人的,對學生也最有影響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和寬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尊重學生。當我們有了內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間增大了,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會受到我們潛移默化的感染力,走向更適合他們成長的人生道路。

三、給予學生一種信任

還有什麼比信任孩子更能讓孩子內心升起自我的榮譽感和愉悅感,當我們每天都質疑、否定學生的動作、思想、言行的時候,學生怎麼能自信,這樣的質疑其實就是在剝奪學生成長的力量,自己設定一個“法則”,學生為了取悅父母,終身糾結困頓其中,而失去了自我發展的動力。雖然我們是學生的教育者,卻不要總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學生,這樣就是取代學生成為他靈魂的主人。簡單說,時刻記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教師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導與訓誡,一旦失去了這種平等,學生就很難與教師交心。對學生合理的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給予,不要質疑學生的動機,處處為難。

記得有一次我班有個男生,平時英語聽寫都是不及格。有一次,我意外發現他的聽寫拿了90分,我有點吃驚和懷疑。我查看了他同桌的聽寫本是100分,於是我更加起疑心。下課後,我把他拉到辦公室,我用嘲諷的語氣說:“你這次聽寫拿了90分,進步可是突飛猛進啊。”他用清澈的眼睛望著我說:“老師,我昨天晚上回家很認真的背過了,我也想爭取拿到進步獎。”話語剛落,我的心愣住了,然後勉為其難的答道:“老師相信是你努力的結果,那你可不可以把這幾個短語拼出來?”男生很自信的拼讀出了我要求背誦的幾個短語。事後,我感覺自己對這名男生的不信任或許給他帶來了心理上的陰影。

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表達關愛的方式,首先應該是尊重和信任。教師對學生的良好的期望能夠促使學生朝著教師所期望的目標發展,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當中,作為教師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而不是戴著“有色眼鏡”去審查那些所謂的後進生。最美的教育往往是最簡單的,我們只需要一顆平常心,信任學生,修煉自己,學生有無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也會帶給我們無可限量的成長空間。請不要用一個有行的方框匡住了學生的心理空間。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21

故事"手端銀碗討飯吃":有三位父親經常到廟裡為兒子祈福,天長日久感動了菩薩。有一天他們同時被菩薩請去,允許他們從眾多的寶物中每人挑一樣,回去送給兒子。第一位父親挑了一隻鑲嵌著寶石的銀碗,第二位父親挑了一輛包滿黃金的馬車,第三位父親挑了一付鐵鑄的弓箭。得了銀碗的兒子每天熱衷於吃喝,得了金馬車的兒子喜歡在街市上招搖,得了弓箭的兒子整天在山野間狩獵。多年後,三位父親去世,愛吃喝的兒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寶石摳下來變賣完,最後不得不手端銀碗討飯吃。愛招搖的兒子失去了招搖的資本,每天從金馬車上剝一小片金子,換點糧食辛苦度日;會打獵的兒子練就了一身狩獵好功夫,經常扛著獵物回來,一家人有酒有肉有穿有吃。

尹建莉老師對這個民間故事的寓意是這麼理解的: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生產性的財富,才是真正對他們一生負責。

時代發展到今天,什麼是我們能送給孩子,可保障他們一生幸福健康的最可靠的寶物呢?從教育的角度來說,主要是以下三樣東西。

第一件寶物是"閱讀"。閱讀不但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質。因為任何一部書,只要它是一本好書,往往充滿真善美的情懷,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現在的我們比以前更重視閱讀,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家長就是非常好的榜樣,有時我聽說某某家長每天晩上堅持給孩子講故事,我發自內心的佩服,自己有了孩子的人會懂,我們有很多理由做不到這件事情。很多時候,連自己想靜下心來閱讀的想法也沒有。可是當一個人還是孩子的時候,他有沒有愛上閱讀,跟他所處的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這一點我有個家長在家長會上做過分享,她說家裡要營造閱讀氛圍,大人喜歡看書,孩子自然也會喜歡看書,如果大人真的不喜歡讀書,哪怕手裡拿的是娛樂雜誌陪在孩子旁邊,那也是好的。

我覺得閱讀確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寬廣、人性的豐富。閱讀的前提是要選好書,有的書讓你更理解和寬容這個世界,有的書會帶來糟糕的體驗,這一點本人有親身經歷,在百度有個叫"戒小說吧"的群,裡面有很多讀錯了書的人的血淚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以此為戒。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讀好書。

第二件寶物是"自由"。給孩子自由,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著你必須給孩子"三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這點我們很多人都可以聯想一下自己的原生家庭,你今天的性格有多少是來自你原生家庭的影響。為什麼有的人善於自己拿主意做決定,而有的人優柔寡斷而更傾向於配合服從,有的人自信樂觀善於交際,而有的人沉默孤獨容易自卑。性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自己的成長方式和經歷,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是一生中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人。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誤權,假如我們的父母懂得這些理念,多給孩子一些選擇,多放手一點,對犯錯誤更寬容一點,也許今天的我們就會少一點心理創傷,多一點身心和諧。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對不接納不認可自己性格的人,該是多麼絕望的一句話。當然,過去已經不能改變,父母還是那個父母,性格已經定型,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反省、修補、改善,給我們的下一代少一些傷害。

第三件寶物是"良好表率"。給孩子做出表率,不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處時是什麼面貌。和孩子如何相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給孩子的,全寫在這裡面了。

看到這裡大家會想到一個詞"言傳身教",我的原生家庭造就了我,我和另一半就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言談舉止我們和孩子互動的方式都在無聲地教導,可是有時我們明知道這有多重要仍然惡習不改,脾氣壞的照樣脾氣壞,控制慾強的照樣控制慾強,不愛運動的照樣日復一日不運動,明知道讀書重要還是不去讀書,想想人的本性有時候是多麼頑劣頑固。有人跟你講道理,試圖感化你,可是有時你根本聽不進去,直到生活給你當頭一棒。看著自己的孩子,他有可愛的地方,也有不可愛的地方,想想那些不可愛的地方有多少是自己的影響,就沒有了生氣的理由。原來,任何時候,做好自己,完善自己,才是永遠的主題。

如果說我們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閱讀",它完全體現在孩子自己身上;第二份禮物"自由",它出現在成人和孩子的關係之中;第三份禮物則表現在成人自己身上。一個人,沒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可以選擇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父母,無論你置身都是還是鄉村,是貧窮還是富有,是高官還是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給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的人。

今天的故事和主要觀點選自尹建莉老師的一本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看這本書我做了一個思維導圖,這本書共有六個篇章,每篇文章都有核心觀點,採用案例寫作的方式,我們從文章裡可以看到作者說過的觀點——閱讀、自由、良好表率,尹建莉老師對我們當下兒童常出現的"多動症""自閉症"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感興趣的可以上網查閱。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22

教育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那流淌在字裡行間的美麗和質樸又一次打動了我的心,而且較上一本書作者的研究和寫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感性描寫略少,理性分析較多。但風格依然是雅俗共賞的,每篇文章的切入口和核心案例往往很小,大家都司空見慣,陳述的道理卻比較大。可見作者一直行走在成長的路上。

讀過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是相見恨晚,還有後悔,後悔自己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多學習一些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導致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了很多無法彌補的錯誤。同時也認識到做個好家長,必須得學習,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

書中每一篇文章對我們的啟發都是深刻的。“給孩子一面塗鴉牆”告訴我們減少干涉,才能給孩子留下開闊的思考空間。只有在一個自由的靈魂中,才能產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產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在想,我的兒子小的時候,我對他的限制是否太多了些?這個不許動,那個不能做的,導致他做事縮手縮腳,謹小慎微。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告訴我們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來才有可能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人生事務中獲得主動權。可是我在孩子幼兒時期就和很多家長一樣把孩子放在各種興趣班培養,早早把孩子推入競爭的洪流,削弱了孩子內在的力量,讓他變得羸弱無力,還破壞了他的合作能力。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一定還他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我也會做一個淡定的媽媽。我非常認可尹建莉的觀點:“當下乃至未來,人們比拼的不是競爭意識,而是來自更高層面上的價值判斷、創新能力、心裡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等。面對一個弱小而又有無限潛力的孩子,與其著力培養其競爭意識,不如專心培養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種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對世界、面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好品格本身就是競爭力。”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23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主要是寫給為人父母的人。自從自己從事了將近三年的小學教育工作之後,認識到家庭環境、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讀完這本書更使自己受益頗多。

這本書我認為有一句話寫得特別好,我們沒辦法選擇什麼樣的父母,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父母。確實家長就是孩子成長髮展的一面鏡子,有些家長總是抱怨孩子行為習慣差、對手機迷戀等,家長這時候就應該反思一下,你是否有這些壞習慣,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問題。

要想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父母就要改掉自身不良習慣。曾經看過這樣的報道,兩個家庭,一個父母下班回家之後就工作、看書,另一個家庭父母下班回家就看電視、打遊戲,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這兩個家庭出來的孩子就有可能會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儘量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一個女孩的父親很優秀,那麼女孩長大後談戀愛的眼光就會很高,因為她以她父親為標杆。男孩亦是如此。最美的教育就是這麼的簡單,“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24

讀了尹建莉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書中傳達的有心無痕的教育理念,讓我感受很深,字裡行間流露出教育的美麗和質樸,再次讓我接受了心靈的洗禮。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們不斷加強自我教育能力,才能為孩子提供更寬鬆、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結合我的實際,淺談一下我讀完這本書的幾點感受: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尹老師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養,越培養越渙散。“不打擾”就是最好的培養。的確,孩子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麼東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會全神貫注於一件事情。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好玩是他們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學習途徑。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多在遊戲中讓孩子們找到學習中的樂趣,給他們寬鬆的學習學習氛圍。

接納孩子的與眾不同。

大千世界豐富多彩,人的愛好也五花八門。一個人喜歡什麼,醉心於什麼,會受天賦和環境等各鍾因素的影響,微妙得不可捉摸,愛好就是天才。

身教重於言傳

透過閱讀這部分內容,我覺得要從自身做起,建立鼓勵的常規方式,用表揚和鼓勵來代替指責和批評,也許課堂上難免會有對事情的批評和指正,但是每個人都是那麼的需要被發現和被關愛。我覺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讓每一個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歸,迴歸當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我們只需擁有一顆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煉自己,孩子有無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個孩子都生活在愛和自由之中,也讓我們在最簡單的教育生活中盡享那份幸福與安寧。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篇25

教育家杜威說過,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讀過此書,人會知道許多孩子的道理……兒童都是繪畫天才,也是創意天才。畫畫是兒童的天性,到處亂畫幾乎是一種必然。

知道了這個,你才知道為孩子準備一面塗鴉牆也多重要,想象力不用培養,不限制就是培養。良好的啟蒙教育包括:呵護好兒童好奇心,發展自由意志,讓孩子有幸福感。

知道了這個,你才知道過早把孩子競爭洪流,會削弱孩子內在力量,破壞孩子的合作能力,培養出病態的奮鬥者,損害身體健康。

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薰陶。知道了這個,你才知道讓自己“不生氣、不介入、不怕吃虧”,才會讓孩子學會與同伴相處,培養孩子健康的人際關係。

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是讓其智力不單以加法增長,而是以乘法遞增的最好、最簡單辦法。知道了這個,你才知道從孩子一兩歲開始,就讓其嘗試建立語言和文字的聯絡,不在閱讀之上附加拼音、英語等功能,那樣會破壞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