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
讀完《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相信不少讀者都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下面小編整理了幾篇《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篇1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這樣說道:“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開啟陳大偉教授撰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書,心情豁然暢快。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閱相關的教育科研方面書籍,但終因這些書籍的理論術語過陌生,對我而言過於蒼白,讀起來總感覺索然無味而最後棄之。而陳大偉教授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以對話的形式,用直白的語言向我們一線教師清新自然地述說著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閱讀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書中的觀點。
書中圍繞“教育科研和教師成長”分別從五個話題進行闡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規劃研究行動,腳踏實地地研究,成為優秀的研究型教師。
其中的話題二——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的確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迫切需要的。透過平時的教學研究發現,我們的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尋進行研究時,卻總是找不到一個有價值的教學問題。我們的很多教研組活動要提高教研活動的真正有效性,關鍵是要從平時的教育教學問題出發,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教學研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字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的確,問題是研究的起點,但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卻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僅不能完成教學任務,還會令學生在問題的轟炸中失去信心,無效學習。可見大家還是缺少了一雙發現問題的慧眼。
如何尋找問題所在,讓問題真正成為我們教學時的朋友?我們不妨可以從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研究問題。
比如說,課堂上孩子的傾聽情況,尤其是當同伴發表見解時,傾聽的效果就更不佳了。這是何為?如何提高?這些都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又如,課堂上很多時候教師“以讀帶悟”,而收集整理默時間很少,難道只有出聲的閱讀才是讀?思考之餘,如何有效促進以讀帶悟等問題也誕生了。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思考困難形成的原因,探尋問題解決的途徑,這就是研究。
二、是從學習思考中發現研究問題。
學校在教研活動中中經常安排聽課活動,但很多時候我們的聽課教師總是帶著本子來聽課,聽完後又合上本子回去了,聽課的效果甚小。其實,無論是什麼性質的聽課,只要有所準備,有所思考,我們都會受到啟示,無論是精彩的,還是糟糕的。這學期我們的聽課還是執行上學期的,希望我們都能夠從有效的觀課議課中點亮教師課堂的智慧。
三、是從熱點難點中發現研究問題。
在學校裡,上級和學校不時就有新的任務和要求,一線教師往往窮於應付。整天處於應付中,根本沒有時間研究自己的問題。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情形,我覺得我們何不把學校的這些任務和要求變成自己的研究問題去做呢?我想這樣去思考,去研究,我們的行動後產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會感到那麼痛苦,而是付出之後的幸福感。
四、從教學實際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不妨問問自己:在工作中哪些問題是急需解決的?是課堂教學質量不盡人意?還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這樣做往往能幫你發現你所需要的問題,如: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如何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如,有些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別是對一些“搗蛋”的學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於是有些教師就提出:能否用非常規方法對班級進行管理?
五、從平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如果多加留心,教師往往可以從看似平常的教學工作看出問題來,這些似乎都已成為了一種習慣,但卻是我們可以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比如,有些教師透過大量的聽課發現,課堂上不少學生聽講時注意力不集中,而在講課的老師看來,他所講的這些話又是對學生的學習很有幫助的,於是聽課教師就提出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的問題。
又如,有些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後發現有些教學內容互相滲透、關聯比較密切,如果按照教材安排進行教學,雖然難度降低了,但不易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思考問題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於是他就提出“能否重新安排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順序,做到既分散學習的難度,又能逐個突出重點”的問題。再比如,一些老師常常因為小組合作學習而影響教學進度,因此提出“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如何有效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篇2
為了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近我讀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大偉教授撰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書,希望自己在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之後,結合教學實際,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書“以人為本”,以教師為朋友,採用對話的方式,講述了“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規劃研究行動”“腳踏實地做研究”“成為優秀的研究型教師”五個話題的內容,聯絡教師的教學實際,詮釋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為什麼”、“是什麼”和“怎麼辦”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鞭辟入裡,通俗易懂。
不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體方法,使每個教師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勵教師在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擺脫平庸,過上幸福的教育生活。書中對何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來,以有效為底色,與日常職業生命有機結合,向我們介紹了一條適合於一線教師的快樂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讓作為研究者的教師逐漸體悟著“幸福科研路”的教育生活。
結合研讀內容,我不斷反思發現自己的教學中有價值的問題,擬定研究的小課題,希望自己在腳踏實地中有所發現,在這本書的理論指導下,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理性思考。“愛自己,栽培自己,做一個幸福的科研型教師。”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篇3
這本書是我師父送給我的,她說這本書很好,讓我好好的把這本書看看,當我翻開書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作者陳大偉的成長經歷吸引了我;把原來枯燥的科研理論當故事講,這正深入淺出的方式吸引了我;把研究的過程作為一種享受教育的過程的觀點深深吸引了我……
陳大偉1982年中師畢業,先後擔任中學團委書記、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長、校長,成都教育學院科研處長。現為成都師範學院副教授。先後出版了《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校本研修面對面》、《怎樣觀課議課》、《我的教育道路》等10本有一定影響的個人專著,在省級發表論文近百篇。
我經常感嘆自己的出身定位這麼低,面對南師大的一幫科研專家只有望“研”興嘆的份,他們個個都是出國深造過,要不就是博士生導師之類的頭銜,看著他們高高在上,我覺得遙遠極了。但是當我看到陳教授的工作和成長經歷,我有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規劃,我的出身卑微,只是一個小小的幼兒教師。我不一定能有陳教師這樣的成就,但我卻明白了自己應該如何為自己樹立一面勇往直前的旗幟。
書中在講述什麼是研究時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調入一所新學校,我第一次到食堂去吃飯的時候,發現餐桌兩邊的凳子被鐵器固定在桌下,於是我把食物放在桌上,準備把凳子搬出來放下。我採用的方法是用腳踩連線凳子的橫杆。“啪!”鐵器支撐杆與地面發生巨大撞擊聲,食堂中同事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我鬧了個大紅臉。而且強烈的撞擊使桌上飯菜的湯汁也濺了出來。
第二次進食堂時,我吸取了教訓,用手拉支撐凳子的豎杆,這次沒有了聲響,但需要兩手參與,而且因為平時大家很少接觸支撐杆,支撐杆上的灰塵很厚,把我的兩隻手都弄的很髒。我對這種辦法也不滿意。
這時,我開始觀察其他有經驗的老師是怎麼做的。我發現他們直接抓住凳子面往下拉。想一想,有什麼好處呢?一是用手控制著,沒有了聲響;二是用一隻手一次就解決了問題;第三個好處就是凳子面經常有人坐,很乾淨,不會把手弄髒。從那以後,我開始用這種方式搬放凳子。
後來發現還是有問題,自己對這種處理方式也還是不滿意:因為凳子面藏在桌子底下,和人有一定距離,拿凳子的時候需要彎腰,需要長長地伸手……
這樣的生動的闡述研究的例子,貫穿與整本書的前後,讓人非常明瞭易懂,也非常生動形象,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啟示。對待研究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心態,該書的觀點很明確“慢慢走,欣賞啊!”它借用了阿爾卑斯山谷中一條公路上插著的標語牌上的標語,簡述研究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享受的過程,關注的是過程而非結果。給我很大的啟發,不是嗎?只有享受過程才能真正的體會研究過程中的快樂,才能不會計較最終自己究竟得到了多少,才不會被名譽和金錢所累。“慢慢走,欣賞啊!”它不僅是教育研究的心態,更應該是對待生活的心態。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篇4
“愛自己,栽培自己,做一個幸福的科研型教師”,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教育人的目標。
本著這個目標,利用閒暇時間,我閱讀了陳大偉教授撰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書。
看到中小學教師被無效教育科研困擾的現狀,陳教授把有關“如何提高教育科研實效性”的問題彙集起來研究,用對話的文體來呈現,用討論的方式來表達,力求讓教師在教育科研中理解幸福、追求幸福、創造幸福、感受和體驗幸福。
全書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研究,我心有主”。從中,我明白了對我們中小學教師來講,採用過程正規化更為實際,也更有價值。教育科研不只是解決“是什麼”的認識問題,而且是解決“分析目的和手段”的“怎麼做”的實踐問題。教育科研促進了教師對知識的新的認識,突破了教師教學的方式和手段,產生或獲得了新的實踐效果,而且更新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第二部分是“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研究問題,除了從實踐困難中發現研究問題,還可以從實踐的困惑中發現研究問題,或者從實踐的經驗中發現研究問題。其次我們要從學習思考中發現研究問題,不要拘泥自己的學科教學,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認識教育,這樣更容易發現一些新的問題,得到一種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第三要從熱點難點中發現研究問題。現在上級和學校不時會有新的任務和要求,如果老師整天處於應付中,那麼就沒有時間研究自己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陳教授也給我們出了個好主意,他告訴我們可以把上級和學校的要求變成自己的研究問題,這樣研究的成果更容易得到認可,而且也讓工作更有成效。第四要在縱深漫溯中理解研究問題。對我們的專業生活來說,向縱深漫溯,對教育基本概念進行一些思考和研究,可以為我們的工作尋根,從而使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部分是“規劃研究行動”。就研究課題的選題來說,我們要從“價值、新意、可行性”三方面考慮。研究思路,我們可以將他人的經驗運用於實踐,進行具體化的思考,也可以在經驗概括中抽象出來的東西進行實踐。
第四部分是“腳踏實地做研究”。這部分的闡述讓我明白了“行動研究”不分離,它是最適合我們一線教師參與和實踐的教育科研方式。我們做研究,要善於反思,善於總結,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進行。
第五部分是“成為優秀的研究性教師”。要成為優秀的研究性教師,我們就要做到務實求真,尊重他人,不畏艱難。
書雖然讀完了,留給我的思考卻沒有停止,我將以此為指導開展我的課題研究,做一個幸福的科研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