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作品讀書筆記
東野圭吾作品讀書筆記1
彷徨之刃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的一部小說,故事大概是這樣的:長峰重樹的獨女長峰繪摩在回家的路上被幾個青年擄走,並被凌虐致死,他們甚至還把這個過程拍成了影片。在長峰重樹悲憤交加的時候卻得知兇手是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護。在這種情況下,他準備自己動手結束兇手的生命。
這個故事的結局如何並不是最重要的,它拋給了大家一個問題,未成年人犯罪,究竟該不該獲得法律的保護,如果保護了他們,那麼被害人的正義又由何人來伸張。在小說中,有一個收留長峰重樹的旅店女老闆,發現了他的身份,但是沒有揭穿他而是慢慢地向幫助他的方向傾斜。這不是普通的幫助,這是在幫他殺人,幫他犯罪,但是,可怕的是,在看小說的過程中,大多數讀者也會不由自主地贊同長峰重樹的做法,起碼是持理解態度的。其實大家都對這個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產生了懷疑。正義到底是什麼?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到底意義何在?對於任何性質的未成年犯罪都要寬大處理嗎?我們其實也在彷徨。
最後,故事是以悲劇結尾,長峰重樹自己死了,在整個過程中他是一個雙重受害者,而真正的兇手卻逍遙法外。
刑法的目的是什麼,在學界是存在爭議的。在我國,有學者認為刑法的目的是保護人民與懲罰犯罪並重,有的學者則認為以保護人民為目的,懲罰犯罪不是獨立的目的。另一方面還有學者從實質出發認為刑法的目的就是保護法益,這也為廣大秉持結果無價值論的學者們所接受,自然相應的持行為無價值論學者們還主張保護規範秩序價值也是刑法的目的之一。
然而,不管是哪一種學說,刑法的目的終究是保護而不是懲罰,懲罰只是作為手段而存在。因此所有把手段作為目的的行為都是本末倒置的。報復主義刑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佔據主流位臵的一種學說。報復主義刑法將刑法作為報復犯罪的一種工具,報復就是其最終目的,其本身也是一種惡的表現,只是由於國家權威性和對犯罪之惡的憎恨所以其惡性被人們所認可。這種報復式的刑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犯罪問題,而只是將私人報復上升為國家報復,無法跳脫犯罪、報復、反報的死迴圈。所以可以說,單純的報復可能可以尋求一時的慰藉,但是毫無意義。
那這麼看來是否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親屬就無法從法律中尋求到正義的撫慰了呢?這一點,東野圭吾也發出了同樣的疑問。文中有一段描寫是對這一問題的集中體現:年輕警察真野對著前任上司久冢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您認為神秘密報者(向主人公提供復仇線索的人)的所作所為正確嗎?您覺得那就是正義嗎?”久冢是這麼答到的:“這要怎麼說呢?因為最後的結局是這樣,所以或許不能說是正確的吧。但是密告者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結果會如何呢?真的會有比較好的結果嗎?菅野和伴崎被捕,經過形式上的懲役後,立刻又可以重返社會,然後他們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接二連三的,還會有長峰繪摩變成屍體漂浮在河面上。這就是幸福的結局嗎?”接著,久冢又補充到,“我們都無法回答,當我們面對孩子遭到殺害的父母,有誰能告訴他們說這是法律的規定,請您忍耐吧!
當生命以及身體法益一旦侵害基本無法恢復,無論對罪犯如何懲罰失去的生命也無法挽回。此時最優的結果是什麼?此時最優的結果無非是透過對犯罪人的改造使其認識錯誤懺悔錯誤,進而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這才是對被害人與被害人家屬最大的慰藉,同時也是刑法保護法益之目的與刑罰預防犯罪之目的之間的最好統一。
東野圭吾作品讀書筆記2
看完了《白夜行》,決定寫點什麼紀念一下。
在白夜行之前看了東野圭吾的另一個作品《嫌疑犯X的獻身》,感覺還不錯,把數學geek塑造成情聖的情況比較少見,咋一看還挺有新鮮感。第一遍屬於粗粗瀏覽,情節至上,總感覺細節好像沒那麼經得起推敲。同房說白夜行更加震撼於是緊接著看了,看完《白夜行》,我終於意識到,東野圭吾不是那種流於獵奇、推理或者驚悚的小說家,他的書不能按我所理解的探案小說的套路來解讀。
為何文字作為古老的資訊載體,在電視大熒屏甚至3ds max等視覺系傳媒工具發明之後仍然屹立不倒,為何電視劇電影充斥生活的今天,由一個個位元組組合而成的小說依舊流行,為何每當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播出後總會引發原著黨和電視黨的爭論。顯然,文字對人們有獨特的吸引力,它的獨一無二在於,它有太多暗示性和可能性。
《白夜行》被拍成了電視電影,作者君自然而然要虛心請教一下度娘啦,粗粗瀏覽了一下各種版本的三次元《白夜行》,我知道它們帶來的震撼,絕對比不上一次元文字的娓娓敘述,而且是,遠遠比不上。
一直到最後,我都無法相信殺人的竟然是雪穗和亮司。我知道這兩個小孩有問題,但在東野圭吾筆下,似乎每一個人都有問題。我一路閱讀,一路看雪穗虛假而優雅地活著,我一直在等,等作者來個絕地翻盤,把雪穗的偽裝撕碎,她加諸於那些無辜女孩子的恥辱,必須一一償還。而我絕沒有把她和十八年前的謀殺案聯絡起來。而亮司,看他踩著命運的刀刃而行,看他活在光鮮亮麗的社會的背面——黑暗髒臭腐朽不堪的底層,看他冷笑,看他鄙夷,我對這個人物簡直又愛又怕。我在期待這兩條全然不同的主線相交,兩個由一樁無頭案聯絡起來的悲慘家庭的孩子,他們現在是雲泥之別,東野要怎麼讓他們產生交集?
一直到最後幾章,由老刑警口中得知了,雪穗有一個“槍蝦和蝦虎魚”一般共生的人,並直言這個人是亮司。這才明白,這兩個小孩之間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雪穗身邊發生的種種有了合理的解釋,而在亮司線屢屢出現剽竊案也有了不言自明的回答。原著從頭到尾沒有兩人的直接互動,知道老刑警的一句話,讀者才知道,原來雪穗和亮司,早已將彼此深深刻入了生命的軌道
明白了真相之後,我對雪穗和亮司根本提不起一絲恨意,儘管他們殺了很多人,儘管雪穗在成為美佳的繼母之後對還是小孩子的美佳故技重施……我真的恨不起來!因為他們遭受的是最殘忍的背叛和最無情的漠視——來自於最親的人。我認為命運加諸於雪穗身上的屈辱,重到幾乎可以抵消她所犯過的全部罪行。
關於第一場和第二場謀殺,也就是亮司父親和送貨員的死,我無法譴責雪穗和亮司,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掙扎著活下去,努力不被人欺辱。之後接二連三的不幸,都源於這兩個小孩早早被扭曲了的心理。
東野對真相併沒有過多著墨,他留給我們無限推想的空間,兩個小孩是如何殺死這些人的?他們之間如何聯絡,或者有沒有過聯絡?他們的童年到底如何?包括雪穗母親的死是自殺還是謀殺都沒有定論。
我認為,亮司的心理還是有跡可循的,從他對待友彥的態度就知道了。從頭到尾,他沒有背叛過友彥,甚至有那麼幾回保護了他,從此可以窺見亮司心底被他自己囚禁起來,不能見天日的善良。我相信亮司不是沒有人性,他把感情全部寄託在了雪穗身上。他面對雪穗時懷有怎樣的感情?對父親行為的愧疚和羞恥,對雪穗遭遇的同情和愛護,或許還有擔心害怕。雪穗是他無盡黑夜的光,他活著,就是為了她。然而他和雪穗的感情是從罪惡的土壤裡開出來的花,再美,再純粹,也是帶著原罪而生的,不可見光的——於是他們無法相見更不敢相認。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終於明白了雪穗說過的這段話的真正意思,也明白了《白夜行》書名的奧秘,作為讀者猶且心傷,兩個主人公的內心如何,我根本想都不敢想。雪穗對亮司的態度,除了以上那段似是而非的剖白,雪穗本人在書中沒有任何表露。但從旁人的敘述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雪穗和亮司小時候是好朋友,他們會一起去圖書館,亮司還會給雪穗剪紙。個人認為雪穗的感情埋藏得比亮司還要深,亮司是刻意避開和雪穗的關係,而雪穗早已經把隱藏當成習慣了。作者將雪穗刻畫成貌美聰慧,極有教養的女子,在我眼裡,她的外表有多光鮮,內心就得承受多大的痛苦,痛著痛著,她就麻木了。
“那時,我比現在的你更小,真的還是孩子。但是,惡魔不會因為你是孩子就放過你。而且,惡魔還不止一個……”
雪穗的話冷靜而淡漠,她才是那個把自己困死在心牆之中的人,她對所有的人都持有高度戒備,她沒有朋友——一個也沒有,唯一能夠依靠的亮司和她一樣也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她才是從頭到尾最痛苦,最疲憊的那個人。
作者君我無法再進一步評判或者揣測雪穗這個人物,關於“童妓”這個群體,我知道的不多。看過類似的宣傳展,天涯也曾經有帖子講述這個晦暗無光的群體,但都沒有像東野圭吾筆下的雪穗一樣讓我震動並且恐怖。
我們都能理解,有過被親生母親賣作童妓經歷的孩子心理必然不會健康到哪裡去,但他們能扭曲到什麼地步,誰也講不清楚。東野圭吾的《白夜行》重點不是破案探案,而是雪穗和亮司兩個小孩的成長史。知道真相的作者君,回想起雪穗的每一次出場,每一句話語心都疼得不得了——簡直是慘無人道的摧殘,那些在雪穗身上犯下過罪惡的人,必須下拔舌地獄。
日本作家似乎特別擅長描寫人的惡,尖銳而大膽,血淋淋直戳戳地把黑暗捧到讀者眼前。雪穗和亮司,我覺得應該不是主謀和幫兇的關係,而是兩個人出於對自己或者對方的防護對外界做出了過激的反抗。他們殺人、、利用他人、盜竊、侵犯少女……對所有有威脅的人動用一切手段抹殺掉。我跟朋友講述了白夜行的情節,朋友說,無論如何他們的殺人行為無法原諒。而我卻因為,當你所承受的惡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粗暴地反抗乃是人的天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耶穌基督,棲息在我們心底的,是人性而非神性。當罪惡延伸到法律和社會都無法拯救的灰色地帶,奮起反抗難道還必須受指責?雪穗被親生母親背叛,究其原因是貧窮。亮司目睹著父母毫不避諱的相互背叛,究其原因是父母的冷漠。這都是難以改變的。
雪穗依靠美色和示弱幾乎利用了身邊所有的男人,但她沒有愛上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從江利子口中我們知道,高宮誠,也就是雪穗的第一任丈夫並非雪穗最愛的人。而雪穗的第二任丈夫幾乎毫無疑問是奔著雪穗那層偽裝的殼去的,就像是之前來源不斷的各種追求者一樣,雪穗沒有理由突然愛上這個男人。毫無疑問,彼此知根知底相互扶持的亮司才是雪穗心中獨一無二的愛人——但他們之間只能以悲劇結束。在罪惡的泥沼中掙扎了太久,他們都是該死的,但他們又都不想死。亮司沒有拉著雪穗一起下地獄,他把活下去的機會讓給了雪穗。亮司的願望是“在白天走路”,他揹負著罪惡在汙垢中生活了近三十年,最後為了保護雪穗而自殺。雪穗的太陽沒有了,共生的夥伴沒有了,縱使她可以把所有的罪過都推到亮司身上,悲觀地推測她距離死亡也不遠了。亮司死的時候,雪穗轉身離開,沒有回頭看過一眼,但作者寫道“雪穗正沿著扶梯上樓,背影猶如白色的幽靈”。沒有亮司的雪穗只剩下行屍走肉,而整部作品也完結於此。
東野圭吾作品讀書筆記3
手上剛讀完的《解憂雜貨店》,這還真是一部“非東野圭吾式”的東野圭吾作品啊。這部作品裡沒有罪案,沒有偵探,而是和《火影忍者》一樣,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為主題的作品。然而這部毫無推理元素的小說卻是繼《白夜行》之後,又一部能夠給我的靈魂以深刻震撼的作品。
如果說《白夜行》是在地獄中行走,只能以頭頂上微弱的星光來溫暖自己的旅程的話,那麼《解憂雜貨店》就是在晴好的日子裡泛舟湖上的美好時光,那些看起來似乎毫無關聯的細節:被風吹皺的水面、遠處不知名的野花傳來的淡淡香氣、清澈的水底下輕輕舞動的水草,還有錯船而過時陌生人微微頷首的微笑,都是組成這個幸福畫面的必備元素,也是不能輕易捨棄的羈絆,就像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一樣。
故事的開頭,三個因為偷的車拋錨,只能在天亮之前暫避到廢棄的雜貨店裡的無業青年,無意中在店裡的牛奶箱裡接到了一封來自於過去的諮詢信。原來這個雜貨店在三十多年前,是一家能夠解決任何煩惱的雜貨店,晚年喪偶的店主因為一封封求助的來信,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覺。因緣際會,店主去世之後的來信,就這樣來到了他們的手中。而那種被人信任和需要的感覺,是他們在很久以來都沒有感受過的,因此,他們開始提筆,以“浪矢雜貨店”的名義給人回信——儘管錯別字很多,語氣也粗魯不文,但是他們和浪矢爺爺一樣,是真心對待這些信的。
因為男友身患癌症,在參加奧運集訓和陪伴男友的選擇中迷茫的“月兔小姐”;為了音樂夢想漂泊異鄉數年的“魚店音樂人”,在看到老邁患病的父親之後不知何去何從;家庭遭逢鉅變,原本是高帥富的“保羅?列儂”,即將和父母踏上逃債的不歸路,對父母、未來,和曾經喜歡的披頭士都喪失了信心;還有想盡快解決養父母的經濟窘境,不知道該不該去做陪酒小姐的“迷途的小狗”……一封封來自過去的困惑透過牛奶箱來到了現在,不知不覺的,這些信改變了過去那些人的人生,也改變了信箱這頭三個青年的人生。
如果故事這麼一個個講下去的話,這本書會變成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雖然也可稱為佳作,但是畢竟失之凌亂。然而這可是東野圭吾希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說”的作品啊,因此他採用了截然不同的角度來分別講述這四個故事,分開看獨立成章,連起來又對情節起到了層層推進的作用。四個故事中出現的人物,都隱隱的和“浪矢雜貨店”以及孤兒院“丸光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其間每個人不經意間的選擇和行為,都像投入水面的石子一樣,造成了持續不斷的漣漪,這些漣漪不斷擴大,漸漸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羈絆,過去未來終於交匯。
翔太、敦也、幸平,他們三個人對這個不公的世界充滿了憤怒和牴觸的情緒,這是多麼熟悉的情感啊,曾經的我們,都或多或少是這麼看待這個世界的吧,甚至有的人現在還陷在這種情緒中不能自拔。總有那麼一些日子,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是失焦的,雖然不像火影裡的鳴人和我愛羅,是因為沒有親人、不被認可而帶來的失落和孤寂,但是我們感受到的孤寂並不會因此少了半分。因為不被人需要而找不到存在感,因為力量太小而無能為力的挫敗感逼得我們要發狂,所以我們拼命地想抓住一些什麼,來確定我們在這個世界的位置,一些可以幫我們找到自己是誰的羈絆。
曾幾何時,我認為所有的羈絆都是沉重的負擔,我曾經幻想過要是我是個孤兒,沒有人管我我該多麼的自由。高二會考壓力最大的時候,我甚至有過一次短暫的離家出走的經歷。早上我揹著書包裝作要去上學的樣子,實際上用積攢的零花錢買了一張到鄰市的客車票,兩個多小時之後,我就坐在鄰市一家大公園裡開始看書,心裡壓根沒有接下來的'打算。我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有孩子纏著爸媽買冰淇淋,有媽媽把孩子圈在懷裡一起滑滑梯,有街頭畫家再給一家三口畫畫像,看著看著,我才覺得自己有多麼傻,我迅速地回車站買了一張票回家,裝作是剛剛放學的樣子。我爸媽照舊抱怨說我太不讓他們省心,可是往常只覺厭煩的我滿心都是失而復得的甜蜜。
所以每當看到火影裡的鳴人、我愛羅和寧次等人,是那麼努力地想要去獲得屬於自己的羈絆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那年任性的我。然而也就是那時,我才終於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會讓你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也會讓你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努力的意義,是它讓我們不再孤獨,是它成為了我們一生都願意去揹負的、甜蜜的負擔。
浪矢爺爺曾經和他的兒子說,“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這就像拋硬幣一樣,把硬幣拋到空中的時候,也是有了選擇的時候。他們只是迷途的羔羊,手中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回信的人只要點出他們的羈絆所在,他們就知道該如何走下去。但是敦也他們三個人則是一張白紙,因為沒有羈絆,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裡。
“地圖是一張白紙,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這是浪矢爺爺最後回覆的一封諮詢信,是給未來這三位接班人的信。經由這封信,他們也終於釐清了自己身上隱形的羈絆,並且心甘情願地揹負起這甜蜜的負擔——為所有需要自己的、相信自己的人去努力,如果沒有的話,那麼就要努力證明自己來獲得別人的認可,變成會令別人需要和相信的存在,這就是他們所選擇的路,也是我們應該去走的路。
東野圭吾作品讀書筆記4
這部作品寫的是不是愛情,那是見仁見智。對我而言,實在看不出雪對亮有愛情,或許直至R。K繡包事件(初中),雪對亮或許是有好感的,但是到了大學社團事件以後,我看到的只是雪不斷追求自己嚮往的一切而利用亮去殺人,而亮無怨無悔的幫著雪。或許支援亮的是所謂的愛情,但對雪而言,亮或許只是一個能進行心靈交流的人,或者說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利用的工具。
從雪的生母還在世時,雪就看書,學習茶道、插花,儘量使自己談吐高雅可以看出,雪從來都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而絕不是和為了保護自己而殺了生父的亮一起相濡以沫。而所謂“雪為了保護亮而殺了自己的生母”純粹是有些讀者的猜想。場景再現:根據情節推測,兩人在實踐之前在圖書館相識,並有淡淡的初戀。雪被母親逼迫出賣自己的肉體給亮的父親,在大樓裡被尾隨的亮看見醜惡的一幕,憤怒之下,亮殺了父親並偽造現場逃逸。那麼,知道此事的只有亮和雪兩人。雪母迫於外界壓力決定自殺,雪發現這種可能卻不去阻止,顯然已經做好了讓別人收養的打算。記住,雪母應該知道亮父死的原因,只要她說出賣女兒一事,那麼不難推測到此案與雪有關,雪在案發時沒有不在場的證明,如果由亮作證,那麼亮必然受到懷疑,那麼後面的事情必然大大不同了。而且雪母一旦說出賣女一事,雪的名節不保是肯定的。所以雪看著生母自殺而不阻止,可以說是為了亮,也可以說只是為了她自己的未來。
到了後來的藤村、江利子事件,可以看出雪不斷利用亮來博取自己的未來。雪這個人,一成的第一印象其實是很準確的,即雪的眼光中“可以說隱含了卑劣與下流”。女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似乎同情她,但在我看來,她得到的懲罰,太少太少。無論何時,去殺害無辜的人,去陷害無罪的人,都是一種不能容忍的錯。
縱觀全書,可以看到,每次殺人或者陷害,都是由亮親自出手。雪的手,從來沒有沾染汙穢,但是每次的罪,幾乎都是雪的原因。就連原初的罪:亮親手殺父,也是為了雪。對亮來說,或者雪就是那白夜之中唯一的光,這絲光,來自他對雪的愛;但是對雪來說,亮或許是代替太陽的存在,但是,誰對太陽有愛呢?或者說,如果能夠有太陽,何必需要代替的存在的呢?
之後最後的結局,雪失去了代替太陽之物。其實也沒什麼,因為雪從來沒有親手犯過罪,所以警方也不能拿她怎麼樣。那麼,從今往後,雪可以生活在太陽下了,也不需要替代太陽之物了。可笑的是,上天早已給了她懲戒:不能懷孕。雪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卻失去了一切。
東野圭吾作品讀書筆記5
最近看了一本不錯的推理小說東野圭吾的《白夜行》,突然對推理小說產生了興趣,故事很長,剛開始的時候感覺每個章節的連貫性不好,一個故事跳到另一個故事,前一章說的是這幾個人物。後一張就出現完全不相干的人,感覺有點看不下去了,但是讀著讀著所有的章節都會聯絡到一起,覺得每一個段落都有伏筆,都是圍繞著兩個中心人物,在他們身邊發生的事情,看到一半的時候真的很想看看結尾到底會怎樣,兩人的命運將會如何,終於忍著看到最後,推理小說真的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的結局完全超乎你的想象,但我覺得結果不是重要的,關鍵是在看小說的過程中引起的思考,每個情節彷彿都在腦子裡形成一個影像,每個章節都引領著你想看下一個章節。
看完小說之後我又看了電視劇版的,是由山田孝之、綾瀨遙、柏原崇主演的,總感覺和小說有些不同,小說中男主角桐原給我的感覺就是什麼都會做,很神秘,很黑暗。而看完電視之後覺得桐原其實很善良的,反而對桐原有種同情,把所有的罪惡都攔在自己的身上,讓心愛的人永遠幸福,守護心愛的人,可能是電視劇的導演對桐原帶有感情色彩吧,不過這點小說的最後感覺也有所體現。總而言之,是一部很好看,很值得推薦的小說。聽說《幻夜》是它的姐妹篇,準備也拜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