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普知識

藕於蓴菜語言表達技巧

藕於蓴菜語言表達技巧

藕於蓴菜是我們初中學過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葉聖陶先生。還記得藕於蓴菜運用了哪些語言表達技巧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篇課文吧!

藕於蓴菜語言表達技巧

運用了對比手法,把故鄉的藕與蓴菜與本地的對比,突出了故鄉的“藕與蓴菜”的甘美滋味和令人心醉的味道,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濃濃的懷念之情。

運用了比喻手法,把故鄉當作一幅畫來描寫,突出了故鄉的美和我對藕的喜愛,表現對故鄉的讚美之情。

原文

同朋友喝酒,嚼著薄片的雪藕,忽然懷念起故鄉來了。

若在故鄉,每當新秋的早晨,門前經過許多的鄉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軀幹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覺;女的往往裹著白地青花的頭巾,雖然赤腳,卻穿短短的夏布裙,軀幹固然不及男的這樣高,但是別有一種健康的美的風致;他們各挑著一副擔子,盛著鮮嫩玉色的長節的藕。在產藕的池塘裡,在城外曲曲彎彎的小河邊,他們把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這樣潔白。彷彿他們以為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這是清晨的畫境裡的重要題材,倘若塗滿汙泥,就把人家欣賞的渾凝之感打破了;這是一件罪過的事,他們不願意擔在身上,故而先把它們濯得這樣潔白了,才挑進城裡來。他們要稍稍休息的時候,就把竹擔橫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隨便揀擇擔裡的過嫩的藕槍或是較老的藕樸,大口地嚼著解渴。過路的人就站住了,紅衣衫的小姑娘揀一節,白頭髮的老公公買兩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於是普遍於家家戶戶了。這種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課,要到葉落秋深的時候。

2在這裡上海,藕這東西幾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從我們的故鄉運來的。但是數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華公子碩腹巨賈的幫閒茶房們把大部分搶去了;其餘的便要供在較大一點的水果鋪裡,位置在金山蘋果呂宋香芒之間,專待善價而沽。至於挑著擔子在街上叫賣的,也並不是沒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和腿,便澀得像未熟的柿子,實在無從欣羨。因此,除了僅有的一回。我們今年竟不曾吃過藕。

這僅有的一回不是買來吃的,是鄰舍送給我們吃的。他們也不是自己買的,是從故鄉來的親戚帶來的。這藕離開它的家鄉大約有好些時候了,所以不復呈玉樣的顏色,卻滿被著許多鏽斑。削去皮的時候,刀鋒過處,很不爽利。切成片送入口裡嚼著,有些兒甘味,但是沒有一種鮮嫩的感覺,而且似乎含了滿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興,他把這許多片嚼完,居然有半點鐘工夫不再作別的要求。

4想起了藕就聯想到蓴菜。在故鄉的春天,幾乎天天吃蓴菜。蓴菜本身沒有味道,味道全在於好的湯。但這樣嫩綠的顏色與豐富的詩意,無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在每條街旁的小河裡,石埠頭總歇著一兩條沒篷船,滿艙盛著蓴菜,是從太湖裡撈來的。當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這裡上海又不然。非上館子就難以吃到這東西。我們當然不上館子,偶然有一兩回去叨擾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蓴菜上市的時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過。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親戚來了,送他幾瓶裝瓶的西湖蓴菜,他送給我一瓶,我才算也嚐了新了。

向來不戀故鄉的我,想到這裡,覺得故鄉可愛極了。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會起這麼深濃的情緒?再一思索,實在很淺顯的:因為在故鄉有所戀,而所戀又只在故鄉有,就縈繫著不能割捨了。譬如親密的家人在那裡,知心的朋友在那裡,怎得不戀戀?怎得不懷念?但是僅僅為了愛故鄉麼?不是的,不過在故鄉的幾個人把我們牽著罷了。若無所牽繫,更何所戀念?像我現在,偶然被藕與蓴菜所牽繫,所以就懷念起故鄉來了。

所戀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故鄉了。

本文篇幅不長,卻耐人尋味。一次喝酒小聚,吃著雪藕,“我”由此想到故鄉的“藕”,自然又想到故鄉的“蓴菜”。“藕”不貴,“蓴菜”本身無味,但作者卻牽掛著它們。所以牽掛它們其實是在牽掛故鄉,牽掛故鄉的人。作者以故鄉的“物”寄託自己濃濃的思鄉之情。

賞析

文章開頭說:“同朋友喝酒,嚼著薄片的雪藕,忽然懷念起故鄉來了。”由吃藕寫起,實際要表現思鄉之情。“忽然”一詞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至深,只要有一點小小的“觸引”——具有家鄉特色的藕,就可以撩撥起作者的鄉情。緊接著,作者透過回想,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故鄉清秋圖:在產藕的池塘和城外曲曲彎彎的小河的映襯下,勤勞、淳樸、康健的男女藕農們,挑著“一濯再濯”的“鮮嫩玉色的長節的藕”往城裡去,讓“清淡的甘美的滋味”“普遍於家家且人人”。

故鄉極普通的藕讓作者想到“在這裡”,藕成了珍品,成了“幫閒茶房”討好“碩腹巨賈”的.物品;成了被供在水果鋪,“善價而沽”的高貴商品。至於在街上叫賣的藕,“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澀得像未熟的柿子”,鄰舍送的藕“滿被鏽斑”,索然無味,不想再吃第二片。因為想起藕,作者又聯想到故鄉的蓴菜。從太湖裡撈上來,很方便。無味的蓴菜要好湯烘托,故鄉正是這“好湯”。所以才有了“嫩綠的顏色與豐富的詩意,無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的感受。而蓴菜到了上海,“非上館子”,否則難以吃到。

故鄉極平常的藕與蓴菜,離開了它們的生長地,變得昂貴不已,使作者不禁懷想起故鄉淳樸的民風,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濃重的思鄉之情。故鄉不是一個抽象的語詞,是由許多人、事、物、景構成的,是融匯了許多內容的情感和記憶。所以,思鄉類的作品往往都是從一些具體的東西出發,由眼前之景激起鄉思之情,即借物抒情。作者筆下的藕與蓴菜因為融匯了鄉思而有了特別的意味。

其次,語言平實樸素,親切自然

最幸福的時光是過去的時光,最真摯的友誼是過去的友誼,最難得的情感是已成往事的情感,最讓人留戀的美食是兒時的美食,這差不多是人皆有之的一種共同心理經驗和情感體驗。所以,作者無須用華麗的言辭、精巧的結構、俏皮的文風,就可以撩動讀者思鄉、懷舊的情緒。語言越是親切自然,便越能打動人,給讀者留下精誠之至的印象。

文章開頭寫因喝酒吃藕而想到故鄉,起筆自然,平實,為全文確立了樸實、親切的基調,這種興之所至,隨物賦形的文風,給人以良朋話舊,任意而談的印象。又如“一濯再濯”“他們想要休息的時候,就把竹扁擔橫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隨便揀擇擔裡的過嫩的藕或是較老的藕,大口地嚼著解渴”中,“濯”、“橫”、“坐”、“揀擇”、“嚼”等平時動作的描寫,一群憨厚、質樸的農民躍然紙上。那“鮮嫩玉色的長節的藕”,沒有華麗辭藻鋪陳,卻早已讓人垂涎。葉聖陶的散文以寫實為主,很少直接抒情,也很少直接表明作者的觀點。

最後,真情實感流露

縱觀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順著他的思路,聽他把一些藕和蓴菜的瑣事娓娓道來,細細品味,那平實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韻味雋永,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