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音樂課中的情感體驗
音樂欣賞教學是一種透過對具體音樂作品的聆聽,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美的音樂教育形式。它透過欣賞者的審美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感受、體驗、聽賞、評價音樂的能力,並發展想象力、豐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豐富和滿足,身心得到健康協調的發展。
一、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黑格爾曾說:“音樂是精神,是靈魂,它直接為自身發出聲音,引起身注意,從中感到滿足……音樂是靈魂的語言,靈魂借聲音抒發自身深邃的喜悅與悲哀,在抒發中取得慰藉,超越自然感情之上,音樂把內心深處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動化為自我的自由自在的,使心靈免於壓抑和痛苦……”音樂中的投入、想象、聯想、思考的範圍是廣闊的,是不可造型的藝術,並在瞬間或長期都可以有著不同層次的情感。在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透過人的聽覺器官得到的音響效果,直接與人的生活經歷相撞擊,得到對作品的理解、分析。對人的影響,還會產生時空的超越,使欣賞者遠離此時此景,身臨音樂中所表現出的那個環境與時代,能夠與表現的內容共呼吸、共命運、共同體驗。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結論,所以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
二、音樂欣賞課中的情感體驗
教師要把自己融入音樂,創設音樂情境,使學生走進音樂,參與實際,豐富情感體驗。
情感效應的主導在於教師,學生的情感是靠教師來激發的。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富於激情,引導學生從喜歡聽音樂到用心用情聆聽音樂,再到理解、評價、分析,使學生的欣賞層次逐步提高。
授課前教師必須深刻理解、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師既要成為音樂作品的欣賞者,又要做音樂作品藝術情感的傳播者。比如欣賞《江河水》時,這首作品聽過的同學不多,為了使學生能進入音樂,簡要地先把作品的標題、創作時間、過程作一簡析。然後在欣賞的過程中,伴隨著歌曲如訴如泣的音調,教師可以透過極富情感的語氣、語調,講述女主人公悽苦、悲涼的故事,營造一種音樂情境,使學生真正置身於情、景、聲交融的場面,真正領會作品帶來的感受,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體驗。再如授課時,運用主持人式的語氣進行開場,效果也很好。“同學們,大家好!又隔了一週,我一直期待著給你們班上課,因為上節課同學們的精彩發言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結果一下子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然後教師和學生一起聽一段音樂,談感受、談聯想。教師親切、隨和的教態創設了一種愉悅合作的學習氛圍,而學生在一種積極情感的驅使下,很快產生了投入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情感的心理需求,這為後一環節的教學做了情感上的鋪墊。教師要善於把情感寓於音樂教學之中,努力透過自身的情感充分投入,緊緊地吸引住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活動之中,加強情感體驗深度,感悟音樂藝術的`特有魅力。
要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融入音樂,則必須透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來感知音樂、認識音樂,獲得審美滿足,從而變被動接受、機械模仿為主動參與、積極體驗,從較小作品逐步擴充套件到不同情感、富於變化、較為複雜的大作品,使學生把自身的生活體驗與情感表達結合起來,使他們逐漸從現實生活的情感體驗中,不斷豐富和積累不同情感與相應的音樂語言表達方式。
三、如何在音樂欣賞課中獲得情感體驗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獲得情感的體驗
音樂欣賞是心理反映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外部音響感知──想象聯想──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音樂欣賞教學必須遵循著由表到裡的心理過程。從喜歡音樂,到用心用情去領會音樂,再到理解、評價、分析,使學生的欣賞層次逐步提高。在最初可選擇一些膾灸人口的名曲,如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學生直接接受音樂的感染,打破了學生對音樂欣賞的神秘感,使學生感到能聽得懂音樂。在反覆欣賞時,還會聽出不同的樂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結構、作品的風格等,調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如欣賞中國的古曲《春江花月夜》,為了使學生能進入音樂,簡單地先把作品的標題、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內容做了簡析以後進行欣賞,並要求學生在欣賞之後寫一篇短文或一首詩。(課上欣賞兩遍,一遍觀看錄影,直觀地瞭解琵琶及民族管絃樂隊;第二遍聆聽全曲。)在欣賞過程中有的同學在筆記本上點點畫畫,有的同學用文字記錄,有的同學主動要求轉錄全曲。把音樂、文學、繪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抒發了學生的內心情感,音樂賦予了他們展現情感的空間。情感的交流使學生對音樂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這一首首動人的音樂作品會長時間地保留在他們的記憶中。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遺忘,但當音樂響起時他們又會投入其中,並會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而不斷提高欣賞層次。
2.透過音樂自身的內容來進行情感的體驗
柏拉圖曾說:“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究,把人教育成美的善的。”音樂教育是這樣,音樂藝術自身就應是美的化身。節奏平穩、節奏緩慢、節奏鮮明、節奏富於民族特色,因此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是聲音在時間上的組織。節奏的變化使情緒有很大的差異,節奏緩慢時心情平和感覺沉重、壓抑,節奏鮮明時則一般情緒高漲、激動。節奏的快慢也會使生理、心理產生變化,情感體驗也不一樣。節奏快心跳加快,動感增強,如非洲的音樂,節奏快速、複雜多變、多層次的節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員的共同感情和意志;節奏慢則心平氣和、舒緩沉穩,在音樂作品中多用於敘事、抒情等。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做一些節奏練習,體會這些變化。
3.透過欣賞課情感體驗,豐富完善學生的情感世界
馬克思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音樂藝術是情感藝術,它透過優美的旋律來興奮神經、調節情緒、振奮人心,使人們煥發出愉悅的心情,促進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高中學生屬於青年初期,生理發育成熟,在心理發展方面走向獨立,是一個人開始獨立決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時期。在他們的心理活動發展過程中,有一點就是情緒、情感的日益豐富,表現出充滿活力、富於熱情、重感情的特點。這些普遍的特徵在音樂欣賞課中都能得到體現。記得一次評優課,欣賞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序曲》。先分主題、分段落,形象地欣賞,再完整地欣賞全曲。此時教室中一片靜寂,只有音樂在師生的心中跳躍,學生的主觀性被調動起來,運用所學的音樂知識和音樂自身的表現緊密結合,聽覺、視覺、知覺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地去欣賞這首作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的魅力不可迴避,不管是否熱愛音樂,音樂都會無保留地傳送給每一個人,甚至有時會帶有一些強迫性,只要有聽覺,音樂就會用它特殊的方式與情感連通。音樂結束了,但它留給每個同學心中的真摯情感,不正是學生們應具有的和正在尋找的嗎?
4.與時代相結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獲得情感體驗
別林斯基曾說:“不管哪一種音樂都是一種情感,只要有情感,機械錶達的可怕的單調的印象就沒有了。”情感的表現可體現在古典音樂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樂之中。學生平時所接觸的是大量的通俗音樂,如在課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課上給學生5—10分鐘,聽一些他們喜歡的流行音樂,可以放鬆緊張的神經,建立師生的溝通使學生的音樂情感得以自由發揮。所用歌曲課前教師要進行篩選。小型的音樂欣賞會更深受學生的喜愛,不僅自娛自樂,同學之間相互影響,欣賞水平和品味在不斷提高。學生的表演,臺上盡情的表現,臺下反響強烈真情相伴,情感投入越多,興趣就越濃厚。
情感體驗是音樂欣賞課中的重要環節。情感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關鍵,教師、學生運用各種方式、手段和音樂自身進行體驗,將會產生好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也使音樂欣賞課更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