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讀後感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讀後感1
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與他齊名的還有莫泊桑和契柯夫。他們三人被合稱為世界三大著名小說家。這個學期閱讀課上我有幸讀到了他的著作,這使我受益匪淺。
我們小組編演了《聖賢的禮物》此劇本,由此深刻地瞭解了全文內容。《聖賢的禮物》主要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女主人公德拉想給丈夫吉姆一個驚喜,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於是她賣掉了自己引以為豪的長髮,換來了20美元。最終花去21美元,為吉姆買到一條白金錶鏈。而吉姆也想給德拉一個驚喜,他賣掉了祖傳的金錶,買了德拉渴望已久的全套髮梳。雖然表面上看他們是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各自最寶貴的東西,但我認為,他們犧牲自己最貴重的物品,給對方買來最好的禮物,這種付出是無私的,是寶貴的。這就是奉獻的偉大,只有當我們無私奉獻時,這個世界才會少一些無情,少一點刻薄,少一分勢利。雖然故事的結局有些可笑,但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他教會了我們如何去關愛別人。因為愛,人與人之間才會有理解,人與人之間才會有溫暖,人與人之間才會有信任。只要我們心中時時刻刻都充盈著愛,那麼我們的世界將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後一片葉》也是一篇典型的溫暖人心的文章:蘇艾和瓊珊都十分熱愛藝術,可瓊珊卻得了肺炎。她常數窗外的常春藤葉,認為最後一片葉落下來時,她就會死去。於是蘇艾請來了老畫家貝爾曼,當他聽到這個訊息,就在牆上畫了一片葉,一片永遠不會凋零的葉,就是這片葉給了蘇珊信心和勇氣,最終活了下來。但是幫助她的貝爾曼卻因為感染肺炎而死亡。我認為貝爾曼的死沒有遺憾,因為他臨死前完成了自己最後的遺願——那片永不凋落的葉。雖然作者對貝爾曼的描寫並不多,甚至連最感人的貝爾曼畫葉子的鏡頭都沒寫,但我們能感受到貝爾曼捨己為人的高貴精神。我可以想象到,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樣調和黃色和綠色,在二十英尺的地方為瓊珊創作希望,最終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這種情景之下,我們可以感受到老人的偉大與崇高,讀來令人心中波濤洶湧。貝爾曼老人在捨己為人中去世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肯定,這片葉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貝爾曼老人善良的心靈,折射出偉大的的捨己為人耀眼光輝。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大自然因生機而蓬勃,人類因互助而溫暖。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寫的只是一個個小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也沒有過多的華麗詞藻,但它卻令人覺得意猶未盡,以深奧的思想內涵震撼並教育了人們。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讀後感2
語言的魅力就在於給人以無盡的樂趣和情感的給養,而文字在一些巨匠的筆尖下跳躍出華美的舞姿,小說造詣極高的歐亨利就屬於此列,他的著名作品《麥琪的禮物》堪稱一部佳作。他幽默的語句中透露一個又一個人物的表情,每個人物真的是活的,而且是神采奕奕,至於其文風的幽默就不用微詞去概括了,簡直是句句是經典。
這本書是一本短篇小說的集合,涉及人情,社會,金錢,友情,每一個故事順理成章的開始,總是出人意外的結局,當你試圖猜想故事將以一種多麼離奇的結果出現時,還是仔細思考思考吧,要不然會因為結局“悔恨”許久啊。
看《忙碌的經紀人》體驗到被工作沖蝕後的記憶被重新喚起時,是不是應該思考生活或許不要把時間全交給工作;
《二十年後》讓人無奈的面對友情在利益,法律面前的抉擇,友情有時真的讓哥很無奈啊;
《愛情的信使》第一次的不解,第二次的朦朧,原來愛情這種羅曼蒂克是可以在筆下生花的,表白也是一種技巧,追回真愛,化解誤會;
《改邪歸正》在人性與正義面前,能量似乎不在守恆,因為勇氣起了作用;
短篇的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加上如此的情節,幽默,不失為一本極品,已經是第好幾遍讀這本書了,有的品呀!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讀後感3
契柯夫,歐亨利,莫泊桑這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想必每個人都知道,作為世界三大小說之王的他們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那個時代的黑暗與滄桑。在這個第一次在初中度過的秋天裡,我有幸讀到歐亨利的小說。
在歐亨利的筆下,每個人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富人的貪婪,窮苦人民的善良,社會的黑暗……當翻開第一個故事《麥琪的禮物》時,我不由得為這對年輕夫婦感到悲哀,2人昔日感到彼此珍貴的東西到現在卻成了無用的東西;但我又為2人感到欣慰,因為他們得到了比錶鏈和梳子套裝更珍貴的東西——愛,他們告訴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愛,學會去愛他人,這難道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規則麼?
我用一絲惋惜翻去麥琪給予的禮物,展現在眼前的是《警察與讚美詩》,文中的蘇比想去監獄熬過冬天,幾次惹是生非。當聽到讚美詩想改邪歸正時,卻被意外的逮捕。這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感到捧腹有心酸。
歐亨利借蘇比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無情與殘酷。主人公藉助許多壞事擾亂社會,這也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下層人民的精神痛苦。
歐亨利為了表達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滿,把手中的筆當作武器,大量運用窮富的對比手法,揭示自己作為一名作家對這個社會愛莫能助的憂傷。
歐亨利的作品中,幽默代替了酸楚,流露出自己對被命運捉弄的窮苦人民的悲慘情緒。
如今的社會早已不是那個頹廢的年代,不再有那麼多飽嘗辛酸的人民。讀著歐亨利的小說,我可以想象出那個年代的悲慘,一個個畫面浮現在眼前……我不由得為歐亨利先生由衷敬佩。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讀後感4
在長達兩個月的暑假裡,我選擇了歐·亨利寫的《歐亨利短篇小說選》來作為假期閱讀書籍。透過閱讀這本小說選,我受到了很大了啟發,也使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有了更好的啟迪。
歐·亨利,原名為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讚美詩》、《最後一片藤葉》等。這些小說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
記得我剛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像中藥那樣難喝一樣很難讀懂,剛開始我根本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究竟是在講怎樣的一件事。是要給予我們什麼啟示,我完成弄不清楚,剛開始讀了一點點就沒讀了,過了幾天,我重新仔仔細細的品讀這本書,逐漸讀懂了內容,也慢慢理解了每篇文章裡所包含的的真正含義。
當我閱讀完整本書的時候,我受到了很多很多的啟發,例如我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職責,都有自己的責任在身。但是,有多少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有多少人是在逃避責任?有多少人明知道自己有責任做好某事卻找藉口而推脫?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外面喝了飲料明明垃圾桶就離自己不遠,卻因為和自己走的路沒在同一個方向而懶得走過去丟進垃圾桶,而是遠遠的往垃圾桶扔,扔不進也不去管他,明明是想盡自己責任的,卻因自己的懶散而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
總之,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體會到了很多,也理解了很多。希望大家也能去看一下這本書,真的很有趣。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讀後感5
《警察與讚美詩》的作者是出生於美國的歐·亨利——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蘇比的流浪漢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而想方設法進入監獄過冬但屢次失敗,在教堂聽到讚美詩後決定重新做人去找工作時卻被警察逮捕,最終被法院判刑三個月的故事。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文章的主人公——蘇比所觸動。小說中寫道:“他可以去的地方多的是……”但是,對於性格高傲的蘇比來說,他有著比別人更加要自立的想法,所以他拒絕了其他人所給他的恩惠與恩賜,認為這是別人看他可憐,給他的施捨。然而此時的他卻身無分文,既沒有任何工作去做從中來牟取錢財,更是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對於蘇比現在的境況來說,這種所謂的“施捨”正是此時正窮困潦倒、居無定所的他應當接受的恩惠。我認為他有這種要自立的想法非常好,但是也應當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透過犯法進入監獄從而能夠勉勉強強過完這個冬季”這條途徑,最終使自己“被迫”如願以償,在監獄內過冬。
凡事都有兩面性,接下來就要講述蘇比好的方面了。他想要自立的想法很好,但是卻用的不是時候;他想要改邪歸正,重新做人的想法也很好,但是為時已晚。
即使他有許多的不足,但是至少“想要自立”和“想要在自己做錯事時改邪歸正,重新做人”這兩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