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排簫的歷史起源

排簫的歷史起源

排簫發展現況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贊菲爾等排簫家的推動下,排簫得到蓬勃發展,尤其近二十年,在世界範圍內湧現出一大批排簫演奏家。

當然排簫的發展也離開影視的推動,影視作品推動排簫音樂的發展和傳播,而排簫音樂提高了影片的知名度。贊菲爾的《孤獨的牧羊人》使影片《殺死比爾》留名青史,影片《美國往事》讓人銘記在心,這也離不開排簫音樂的渲染和烘托。

上世紀九十年代,杜聰在排簫音樂領域就有極高的建樹,但他並沒有把排簫演奏技法傳授給國人,自2007年後,在李欣、乘風、阿濤等人帶動下,研修排簫的人逐漸增多。

國內的影視作品對於排簫的發展沒有深刻的影響和實質的推動作用,儘管排簫廠家已生產出影視排簫和仿古排簫,但是那些影視創作人員很少有人瞭解排簫歷史和排簫在古代宮廷音樂的重要地位,他們中很少有人瞭解現在的排簫音樂。只是最近的新版的《還珠格格》中,偶爾能看見排簫的影子。

在國內由於排簫愛好者數量有限,排簫演奏家寥寥無幾,所以國內至今(2011年11月)還沒有排簫協會。也沒有建立排簫考級機構,也沒有出爐排簫考級制度。

從排簫的製作工藝來看,排簫日趨完美,國外也有許多排簫製作者,國內的悠悠排簫的音質和外觀接近國外名牌排簫,規格種類和新款排簫的開發生產速度都超越了國外生產廠家。

在國內,排簫的生產和開發並沒有為排簫生產者帶來太大回報,排簫的效益和利潤都無法和笛子、葫蘆絲相比較,因為這一切都受排簫的銷量的制約。

如果一個排簫生產者,不會演奏排簫,沒有排簫吹奏的培訓能力,那麼他的生意前景不容樂觀……

由於排簫音樂自身的魅力和排簫的影響日益增長,近兩年,國內學排簫的人數也在成倍增長。

國內排簫界與國外同行的交往也越來越密切。美國排簫演奏家道格拉斯·貝紹普經常在排簫論壇用英文與國內同行交流,並對排簫初學者給與熱情的指導;2011年9月,韓國排簫演奏家周大根親臨揚州選購排簫,並和中國同行一起演奏。荷蘭排簫家米哈伊也奔赴揚州,與中國同行聚會並切磋排簫技藝……

排簫簡介

排簫是把若干支同種材質的音管,用粘接、捆綁、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們結合成一個整體樂器,在音管的內部用蜂蠟或軟木塞堵住,吹奏時,氣流從吹口上方滑過,撞擊對側的內管壁,氣流在音管的內腔震動,產生了樂音,由於蜂蠟、軟木塞的位置不同,氣流在音管內的震動週期不同,所以氣流的震動頻率不同,因而就產生了不同的樂音。

排簫起源

排簫起源於何時,我們很難考查。考古學家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推測:

大約在7000多年前,有一天,有些原始人經過竹林時發現了一根被風吹斷的半截竹子,在風中搖曳,同時發出美妙聲音。其中一個人砍了一根竹管,把它握在手中,另一隻手捂住竹管的底部,然後吹這支竹管,竟然發出了美妙的樂音。這時其他的人紛紛行動起來,他們砍了長短不同、粗細不等的竹管,做成了一個個獨立的不同的音管,這就是最早的“單管排簫”。

演奏這種排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演奏者各持一支獨立的音管,並按照一定的音序排列,他們得根據指揮的指示來演奏,當然了,每個人只能吹奏一個固定的音。後來有人發現,如果把這些音管排列好,捆綁起來,就能組成一個獨立的樂器,一個就可以獨立演奏一個完整的樂曲,這就產生具有實用價值的排簫。

排簫歷史

排簫是漢族發明使用的樂器,現在在新世紀音樂中可算常規樂器排簫一管發一音,管數不一,古排簫由10至24根管組成。

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簫,是距今3000年的中國西周初期的骨排簫,這個排簫由13根長短遞減的禽類腿骨製成,最長管32.7、最短管11.8釐米。這支排簫1997年鹿邑縣太清宮鎮長子口墓出土,出土時管身有帶子束管的痕跡。這支排簫現存於河南省博物院。

今存最早的石質排簫出土於河南淅川下寺一號楚墓,用整塊石灰石雕琢而成,共13管,距今已2500年,從其腰部的捆紮雕飾看,當是竹排簫的仿製品。

今存最早的兩支竹質排簫出土於戰國曾侯乙墓,距今已2400多年, 它們的形狀獨特,好像鳳凰的一翼,都是由13根長短不同的細竹管依次排列,用三道剖開的細竹管纏縛而成,表面飾有黑底紅色三角回紋的漆繪。這兩支排簫雖然形制相同,但相應的管長有別,是一對“雌雄簫”,雄的稍長,雌的略短,古時的雌雄排簫常作合奏,互相襯托,有如男女聲二重唱。

在日本古都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中,仍珍藏著中國唐代的兩支排簫遺器。當時在《東大寺獻物帳》上,則稱作“甘竹律”。

一支為12管,由椽木和革帶纏合而成,高30.5釐米;另一支7管,高23.5釐米。兩支都已殘破,舊管內塞有紙堵,以便於調律,後經修補復原,其形甚為奇異。

在北京中國音樂研究所裡,珍藏著一支清乾隆時(1736-1795)製作的排簫,共16管,每管都刻有音名,工藝十分精緻,造型美觀,本制套架上還繪有兩條騰雲而起的金龍,富有民族風格。

1981年吉林省歌劇院自行研製出雙排加鍵排簫。這種排簫音域寬廣,既可演奏悠揚舒緩樂曲,又可演奏活潑輕快樂曲。

排簫的.風格流派

中國曾是排簫的發源地,中國的古代詩詞文獻典籍對於排簫的記載和考古中出土那些年代久遠的古代排簫,足以證明了這一點,但中國排簫的發展史是一部斷代史,排簫的吹奏技藝沒有傳承下來。

不同流派的排簫(6張)傳下來,在清朝中後期排簫音樂就從中國樂壇中銷聲匿跡,這對於中國人而言,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從製作工藝和演奏技巧上來看,如今在世界範圍內最有影響力的兩類排簫:羅馬尼亞排簫、南美排簫。

羅馬尼亞排簫都為弧形曲面造型,吹口平滑,做工精美,能吹奏快節奏的樂曲。這類都有底座。絕大多數的西方排簫演奏家使用這種型別的排簫。

南美排簫製作工藝簡單,材料大都是竹子或薄竹,有平面的,也有弧面的,有單排的,也有雙排的,但吹口比較粗糙。

從外觀上看,還有兩類不同於羅馬尼亞排簫和南美排簫的排簫,它們是中式排簫和韓式排簫。但這兩類排簫設計製作都受羅馬尼亞排簫的影響:弧面的造型設計,平滑的吹口處理。

中式排簫,也就是中國式排簫,這類排簫類似於羅馬尼亞排簫,但沒有底座,管與管用膠粘在一起。杜聰就是使用的這種排簫。國內也有少數排簫愛好者使用這類排簫。

韓式排簫,韓國風格的排簫,這類排簫就是在中式排簫基礎上用弧形木條固定,相比中式排簫更加結實耐用,這種排簫又被稱作“直帶排簫”或“加箍排簫”。這種排簫常被作為練習排簫使用。

仿古排簫,如仿唐排簫、仿清排簫,這類排簫多用於反映古代宮廷生活的影視創作,在平時的演奏、練習中很少使用。

排簫教材

中國古代的排簫吹奏技法沒有流傳下來,國內的排簫教材都是近幾年從西方引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