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的音樂家們
1858年5月15日,年輕的亞歷山大·鮑羅丁從俄國聖彼得堡醫學院畢業,他以一篇《化學與毒理學視角上砷酸與磷酸的類比》取得了醫藥化學博士學位。此後,他又赴德國海德堡從事博士後工作,致力於有機鹵化物和苯衍生物方面的研究。
當然,今天的人們知道鮑羅丁並不是因為他在化學上的成就,而是因為他的音樂。自古宅男愛藝術,鮑羅丁就是典型代表。1862年起,他開始跟隨巴拉基耶夫學習作曲,第二年更是與一位鋼琴家結婚。他的兩部交響曲與兩部絃樂四重奏接連出版,還被吸收進了由5名俄國主流作曲家組成的“強力集團”裡。但是,儘管已經在作曲界混到了這種地位,鮑羅丁仍然沒忘記他作為化學家的本職工作。1872年,他獨立發現了羥醛反應,這種反應是現代醫藥合成的基石之一。鮑羅丁上百年前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可以在學術資料庫裡查到。
據說,這位化學家經常在實驗室裡醞釀樂思,寫作樂曲,因此也經常耽誤實驗甚至弄壞實驗器材。好在他兩方面都沒有耽誤,不論音樂還是化學方面的成就都足夠令他留名青史了。
其實在著名作曲家裡,在別的領域也有建樹者不計其數,特別是不少作曲家擁有法學或是醫學學位。最誇張的例子也許是法國作曲家卡米爾·聖桑了,這位大音樂家簡直是幾百年一遇的天才,除了《動物狂歡節》《骷髏之舞》等膾炙人口的作品之外,他還是一位有名的數學家。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則涵蓋了聲學設計、羅馬帝國時期劇院的內部裝潢、古代樂器等領域,還寫作過一本哲學專著,寫過詩集和劇本,在大學裡開講座講解海市蜃樓的原理。作為法國天文學會的會員,他經常為日食等天文現象的出現而舉辦專場音樂會,這位跨越了無數個領域的天才成為當時法國知識界的'領袖人物之一。許多人批評他太過“不務正業”而耽誤了作曲。但聖桑流傳下來的傑作已如此之多,難道還不夠偉大嗎?
前不久,著名的維也納醫科大學向39歲的曼弗雷德·赫金頒發終身教職,他是一位糖尿病及腎臟移植方面的專家,同時他的名字在音樂界也並不陌生,因為他也是維也納愛樂樂團低音提琴演奏員。赫金2001年加入了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兼職拉琴,同時在德國繼續著繁忙的學業;幾年後,他不僅拿到了醫學學位,還被選拔進了維也納愛樂樂團,創造了一個新的奇蹟。其實隨著各個學科的發展,想成為某個領域裡的專家尚且越來越難,達到“一專多能”的程度就更是難上加難了;但音樂家們也未嘗不能在別的領域裡試試身手,雖然未必成“家”,但人生必將因此而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