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書籍

教育書籍發現孩子讀書筆記

教育書籍發現孩子讀書筆記5篇

教育書籍發現孩子讀書筆記1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一位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獨創的蒙氏幼兒教育法也深刻的影響著世界全國。最近,我也仔細拜讀了她的早教經典原著《發現孩子》,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臺梭利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作反應、去學習、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在本書中,她描述了兒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發和利用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研究的。

在這本書中,讓我頗有感觸的是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怎樣做,作為一個幼教的新手,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華而不實的長篇理論,而是貼近於我們教育生活的事例,在工作中確切遇見的問題。有了這樣的指導,正如同在黑暗之中有了一盞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燈。在書中提到教育應當探求合適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孩子自然地進行學習活動。雖然我們也在潛心的學習真正的教學之道,但是總是很片面很膚淺,光有理論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沒有了理論確實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師問,光是用溫和及鼓勵的方式把教具呈現給孩子就足夠了嗎?在他的學校裡不是這樣的。在蒙臺梭利的學校裡,教導孩子的是環境本身。老師只是讓孩子和環境直接互動,示範引導孩子該怎麼使用其中的道具。這樣的學習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學法裡,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我們只會聽到老師不斷的大喊安靜不要動來動去這些是我們的教學用語嗎?這些命令式的教學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們當然要相信教育應該是尋求適當的方法我總是在埋怨現在的孩子太難管教其實是我們沒有找到適合當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臺梭利教學法的成功就在於它可以讓孩子自動自發的操作學習從認真勤快的學習新技能的態度裡得到肯定服從命令必須以完備的人格為前提。 缺乏教學經驗的老師會把教育的職責定義在教上面。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和事實大相徑庭因為每個老師的職責遠比這個更重要。由於老師有責任引導孩子的精神發展因此在觀察孩子時他們不能僅限於瞭解他們。老師的觀察最終應當輔助孩子的能力呈現出來而這也是觀察的唯一目的所在。我想身為新時代的老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覺得老師必須懂得分辨孩子的注意力之所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完全正確。其次就是要做到尊重學生。對於教師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要隨時的留心觀察孩子謹慎的安排學習環境。愛心和洞察能力無疑是教師制勝的法寶。

在本書之中的一章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也讓我頗受感觸。文中說孩子的活動過程可用個曲線圖來表示。在紙上畫一條平行線,表示孩子在處於休息狀態,平行線以上表示有紀律的活動,平行線以下代表隨意亂玩、沒有規律的活動,而曲線的方向則表示時間的長短。兒童之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當孩子進入教室後,通常先安靜一會,接著才開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線是先往上,畫到代表有規律的活動部分。然後孩子玩累了,活動開始變得有點混亂,這時候曲線會畫到平行線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動沒有規律的部分。接下來,孩子會換一項新的活動,曲線圖又會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動規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時又會跌倒平行線以下。

所以在活動中如果老師能夠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師能夠把他的所學暫時放置一邊;如果老師能謙虛一些,不把他的指導當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師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會看到孩子所發生的全新轉變。老師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處尚未被發現的潛能時,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這就不由的`讓我想起現在我帶的大班孩子,他們對自主性遊戲非常感興趣,但往往一腔熱情堅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興致,當對自己選擇的活動不再感興趣,就會跟同伴鬥嘴或去逗弄坐在旁邊的同伴,想著換一項活動,當他對每一項活動又失去興趣時就會到處亂走,或者煩躁地來到老師身邊,有的孩子還會獨處不再參與活動。以往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總是以命令者的身份去讓幼兒玩其他的遊戲,或者讓他堅持下去,但是透過研讀本書,知道了如果老師也能以上述說的方法對孩子進行仔細地觀察、分析,不急於對孩子加以指導,強加給孩子一些規則,那麼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一定能找到適合他活動的內容。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儘可能地依據孩子的天性來讓他有發展的可能,這樣,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教育的道路是沒有止境的,唯有不斷的充實自我,才能走的更遠,讓我們的教育事業走的更遠,更美好吧。

教育書籍發現孩子讀書筆記2

《發現孩子》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為“20世紀贏得世界承認的、給科學帶來進步的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的義大利教育家和醫生“馬利亞.蒙臺梭利”。翻開這本被譯為37種語言發行的書,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細細閱讀。

作者從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等多個領域不同角度地為我們揭示了 “孩子”這一教育中的主體的種種奧秘。同時也指出了作為老師和長輩的我們,在照顧孩子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一些自以為是的錯誤的甚至愚蠢的做法。同時,也為我們的教育指明瞭道路。

由於職業的敏感吧,其中有幾章論述給我留下的印象頗深。

在“為孩子提供美麗適宜的環境”一章中說道“美既有助於他集中思想,又可使他處於疲憊的精力得到恢復。我們可以這樣說,最適合生活的地方其環境應該是美麗的,”我想,這句話對我們每學期的環境布應該是最好的肯定。

還有一段話, “我們讓兒童使用瓷碗、瓷板和玻璃杯、玻璃吸管,因為那些物品最容易打破,一旦它們有破損,就等於是在向孩子們粗魯和漫不經心的行為提出警告。這樣就可以引導兒童糾正自己的行為,訓練他們行動細心、準確,學會不碰撞、不打翻、不摔壞東西,使自己的行動變得越來越文明和有節奏,並逐漸向主人一樣成為各種器皿、用具的管理者。”讓環境說話,讓孩子自發評判和規範自己的行為,把教育轉變為一個內化的過程。這讓我感受到了環境的最高教育境界。

這本書還讓我認識到了,如果實施不當的教育行為會使我們成為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發展的人,因為,我們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們既是母親又是老師。因此教育問題的根本解決,第一步決不是針對兒童,而應針對我們自己。老師不應再集威嚴權利於一身,應轉而以謙和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夠,孩子可能就不能順利地發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使孩子的創造力無法發揮。而我們需要把握的,就是這之間的平衡點。

教育書籍發現孩子讀書筆記3

《發現孩子》這本書是蒙臺梭利教育觀念的一個很好的介紹,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也讓我從聽說蒙臺梭教育利到初步瞭解了蒙臺梭利教育。蒙臺梭利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作反應、去學習、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在本書中,她描述了兒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發和利用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

我看完這本書後對之中的一章“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頗受感觸。文中說孩子的活動過程可用一個曲線圖來表示。在紙上畫一條平行線,表示孩子在處於休息狀態,平行線以上表示有紀律的活動,平行線以下代表隨意亂玩、沒有規律的活動,而曲線的方向則表示時間的長短。兒童之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當孩子進入教室後,通常先安靜一會,接著才開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線是先往上,畫到代表有規律的活動部分。然後孩子玩累了,活動開始變得有點混亂,這時候曲線會畫到平行線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動沒有規律的部分。接下來,孩子會換一項新的活動,曲線圖又會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動規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時又會跌倒平行線以下。老師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處尚未被發現的潛能時,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在平時我也發現孩子們對同伴合作這一要求非常感興趣,但往往一腔熱情堅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興致,當對自己和同伴合作的事情不再感興趣,就會跟同伴鬥嘴或去逗弄坐在旁邊的同伴,有的孩子還會獨處不再參與活動。如果老師也能向以上述說的方法對孩子進行仔細地觀察、分析,不急於對孩子加以指導,強加給孩子一些規則,相信孩子,那麼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一定能找到合作的方法和興趣。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儘可能地依據孩子的天性來讓他有發展的可能,這樣,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最後以書上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如果老師能夠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師能夠把他的所學暫時放置一邊;如果老師能謙虛一些,不把他的指導當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師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會看到孩子所發生的全新轉變。

教育書籍發現孩子讀書筆記4

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可為什麼蒙臺梭利提出了100多年前的教育法仍經久不衰,風靡世界呢?她的教育思想又究竟又怎樣獨特的魅力呢?

再次翻開蒙臺梭利的《發現孩子》,又有了新的體會。蒙臺梭利關注兒童、欣賞兒童、培養兒童,首創“兒童之家”,系統進行教育實驗,不愧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教育家”。她認為“天性的全部秘密就在於孩子的心靈”。在本書中,她努力尋求瞭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方法。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傳授瞭如何更充分地喚起孩子學習熱情的方法。

智力有缺陷的孩子,通過蒙臺梭利系統的的教育實驗,產生了驚人的變化,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教育效果,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而今,我們的學校教育物件大多是正常孩子,那麼他們的發展水平是不是應當遠遠超出他們呢?可實際情況呢,制度與應試的枷鎖、個性與情感的忽視、實踐與創新的缺失、重認知輕情感、重精英輕大眾……現實問題深深困擾著我們,我們的教育應該怎樣達到最最佳化?

班級授課制下,幾個老師負責一個班級裡的四五十個孩子的教育教學,要求孩子們遵守相同的制度,學習相同的課程,接受相同的測試。這些孩子有的乖巧懂事,有的熱情大方,有的調皮頑劣,可謂是個性迥異。在相同教學模式下的每個班級裡,每個老師也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出幾個耳熟能詳的後進學生名單,然後從各個側面剖析其種種行為和表現,以及給教師留下的深刻印象。仍記得剛剛工作的幾年,為了讓孩子服從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要求,我常常會 利用老師的“權利”,重複著“我是為你好”的論調,對屢次犯錯的小朋友,時而苦口婆心式的說教,時而狂風驟雨式的批評,力求去主宰孩子的外在行為,目的就是希望看到他們表現得守紀律,但效果卻不明顯。自己筋疲力盡,孩子卻依舊老調重彈。一次,老師不在,孩子們表現出來的自由散漫讓我大為吃驚。和兩個男孩交流,終於弄清了為什麼老師在時他們會溫文爾雅,老師不在時就會“大鬧天宮”的原因。他們認為,要守紀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不守紀律老師要批評的。”看來,一味要求孩子遵守規定,而不去了解孩子的心靈,不但不能促進孩子的發展,還會失去與孩子交流親近的機會。這,一定不是我們教育者希望看到的情形。

我們必須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我們要讓孩子們明白,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因為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或希望獎勵才去做。我們更應該努力探索智慧的藝術的教育方式。當孩子言行出現偏頗時,觀察、理解、引導和幫助他們,而不是再以建議、勸告、命令和質疑等方式橫加干涉。

蒙臺梭利認為,真正的教育目的就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所以,我們必須從長遠考慮,轉變教育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由關注知識轉變為關注孩子情感、品行發展,為孩子一生的成長奠基,為孩子的未來生活做準備。而不是隻看到眼前,只關注學習效果和外在表現。也許我們可以換一種尊重與平等的方式,像引導成人那樣,盡力透過內在指引來征服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針對他們的需要,採用適合的教育方式。比如,低年級孩子情緒變化大,老師可以將教育內容滲透到無微不至的關愛中,再加上藝術化的教育方式,力求達到教育的最最佳化。“親其師,信其道”,當孩子認為老師很在意自己的時候,他們的行為上會更加努力。愛和教育是孩子成長必要的“養料”。

蒙臺梭利還認為“如果身體上的關懷能令一個孩子享受到身體健康帶來的快樂,那麼智慧和道德上的關懷就能將其引領到更高層面上的精神快樂。”作為教育者,我們不但要像親人一樣關心孩子身體的健康,更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世界。傾聽他們的想法,瞭解他們的需要,認同他們的脆弱和不完善。同時,教育者應當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不斷探索引領孩子智慧成長和道德養成的策略。精心設計各種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活動中矯正他們的各種不良習慣,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的發展。

相信只要我們教育者善於去發現孩子們的“秘密”,那麼最終,每一個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來。

教育書籍發現孩子讀書筆記5

蒙臺梭利創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當代幼兒教育的里程碑。蒙氏教育以孩子為中心,批評成人自以為是做法,呼籲成人尊重孩子,讓孩子自由的成長,不能剝奪孩子做事的權利。認為成人一切阻礙孩子發展的行為都是犯罪,孩子的權利應有法律的保護。蒙氏教育早期智力開發,她認為嬰幼兒時期的教育很重要,能夠決定孩子的一生。因此強調成人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需要,透過滿足孩子的需要促進他們的健康快樂塑造自己的獨立個性。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蒙臺梭利家庭教育全書》中的《發現孩子》部分,雖然閱讀了兩遍,但是覺得自己並沒有真正理解蒙氏教育思想的真諦,下面我就淺談我學習後獲得的一點點感受,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1、 讓孩子自由的做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權利。然而,家長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認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比小孩好,於是強迫孩子按照他們的方式去思考、觀察、行動和創造。學校也以成人的思想方式為孩子制定一系列自認為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制度,往往卻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是什麼,使孩子成為最無辜的受害者。

一個在受成人約束和限制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的身心需求在很多方面都是無法得到滿足的。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智慧和道德精神的發展。在成人的束縛和限制之下,孩子失去了表現自己的權利,也失去了真實的自己,此外還不得不去適應處處壓制他們的生活環境。而這一切在成人看來是孩子在社會上生活首先應該學會的。然而,對於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而言,這是絕對不公平的。因此,成人應該尊重孩子自由選擇做什麼,怎麼做的權利,讓孩子在這方面的到充分的自由。

2、 尊重孩子的生命,愛護孩子

孩子的生命和心靈都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成人悉心的呵護。剛剛降臨至這個世界的孩子,他們是十分的無助和脆弱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適應這個世界。自孩子從母體出來的那個時刻開始,孩子就脫離了母體安全舒適的環境,從而進入一個非常陌生的、充滿了危險的世界。對於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的嬰幼兒而言,這樣的環境令他們非常的恐慌,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適應這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這就需要成人的幫助,盡心的呵護他們,為他們提供適合他們生存的條件。此外,還要為他們提供清潔的環境。

3、 創造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

孩子在0-6歲的早期教育史非常重要的,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對孩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孩子們就有可能很好地適應這個世界,並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為世界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個適合道德環境包括良好的物質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精神生活環境。這個環境能夠使得孩子收到最小的限制,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4、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的願望是簡單而平凡的,他們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雙手改善自己的生活,能夠以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從孩子的各種行為表現上可以看出,他們不僅希望自己能夠模仿成人的行為習方式,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透過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人”。這也是他們的天性和使命。成人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這也是對孩子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