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元宵節

元宵節初中作文

元宵節初中作文三篇

導語:元宵節,早晨起床當然該吃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元宵用黏黏的面搓成,有大有小,放在籠裡,毛巾蓋著,鋪著紅紙。煮好的元宵,活像一個個胖娃娃。咬一口,燙燙的黑芝麻滾入心脾,舌頭上留著那種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代表著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下面小編整理了元宵節初中作文三篇,歡迎參考借鑑!

元宵節初中作文

今天是元宵節,本來打算去椒江看鬧花燈,可是老天不作美,斷斷續續地下著雨,我們只好改變計劃,經過討論,我們決定在家隆重舉行才藝大比拼活動,三場比賽都由爸爸來當裁判。

第一場是打乒乓球比賽。首先是我發球,我左手拿乒乓,向上一拋,右手用乒乓板用力一拍,球就凌空飛起,只見媽媽向它發出了‘驅逐令’,乒乓球如同流星似的向我飛來,我輕而易舉地接住了,來了個‘大反攻’,球又向媽媽那裡飛去。眼看就要落地了,沒想到媽媽眼疾手快,來了個‘井底撈月’,把乒乓球勾了上來……最後,我還是輸給了媽媽。

第二場是輪滑大比拼。本場的規則是:在60米的場地上,看誰用的時間短。於是,我穿上輪滑鞋,我暗暗自喜:我一定把你輸得落花流水。爸爸隆重地宣佈:“預備,開始!”我像一支離開了弓的箭一樣滑向終點。媽媽看了,豎起大拇指說:“你可真行,滑得那麼快!”接下來,媽媽換上輪滑鞋,搖搖晃晃地,眼看就要到終點了,卻摔個四腳朝天,我笑得前俯後仰,不容置疑,這場比賽我贏了。

第三場是做元宵比賽。我趁爸爸不注意,與媽媽商量,我們決定一起來做,很快,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元宵端上了餐桌。你看看我,我看看他,大家都笑了。

我覺得,今晚的元宵節吃得特別香,過得特別快樂。

元宵節初中作文

今天是元宵節,下午我看見媽媽在包餃子便央求媽媽讓我也參加包餃子,媽媽同意了。

我洗乾淨手後,便拿起餃子皮,另一隻手則拿著勺子在盆裡挖出餡,放在餃子皮上,然後把餃子皮對摺,用力一捏,再把其餘部分的皮重複在一起捏好,這們一個最容易、最普通的餃子就誕生了。

我連包了幾個容易的,發現媽媽包的餃子中間有一些突出的褶皺,十分美觀。於是我又學起媽媽的包的餃子來。我先在最中間捏一個長長的而又突出的褶皺,再旁邊又多捏四五個褶皺,這樣一個有五角星的尖兒,又有太陽的半個身體的餃子真是個“二不像”的餃子。

接下下來,媽媽又教我來包,像她的餃子一樣挺著腰身上刻滿十多條褶皺。步驟是先將餃子皮從中間捏合,再分別從左右兩邊捏褶皺,每邊都捏上四五個褶皺,這樣一個餃子上就有八到十個褶皺,看起來虎背熊腰的,雄赳赳的。但一輪到自己做時,卻不像媽媽做起來那樣的.簡單,卻像打敗仗的將軍,喪氣消失了,幾個餃皮我是勉強過關了,但媽媽看出我有些洩氣的樣子,鼓勵我說:“別灰心,多練習就熟練了,我像你這樣大的時候根本不會包餃子了”。

媽媽誇獎我說:“今天你第一次包餃子就學會了兩種包法,真不簡單”。

元宵節初中作文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慶典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普天同慶。當時掛燈於門上,除了節日期間照明之外,多是為了增添節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至元宵節這天人們不光吃元宵,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2000餘年的民俗,所以俗稱“燈節”。

燃燈之俗始於漢代,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建立道教,把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這天要燃燈祭祀“太乙神”。此俗歷代相沿,到隋朝時,每年還要舉行盛大燈會,招待各國使節。

元宵節成為燈節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於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開宵禁,命點千盞花燈,張燈三夜,成為一時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間,放燈時間又增至五夜。起於十四,止於十八。更為興盛。故有“宋時湯圓隋時燈”之說。而且在宋代出現了燈謎,即將謎語系於燈上,使人們在賞燈之際伴以猜謎,更添情趣。“燈謎”一詞即源於此。明永樂七年,宮廷下詔“元宵節自十一日始,賜節假十日。”成為歷代最長的燈節,也形成了全民性的節日。到了清代,燈節假日改為四天,但盛況不減。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一直熱鬧到“十八落燈”整個新春佳節才算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