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服務業境外投資現狀與風險
(一)金融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企業聯袂進行股權投資和併購投資
在2007年 中國 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對美國私人股權投資基金黑石集團、摩根士丹利;國家開發銀行對英國巴克萊銀行分別進行股權投資之後,今年國內的多家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企業繼續開展股權投資和併購投資。投資物件有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小銀行,甚至包括歐洲 歷史 上的老牌銀行。在投資中力求控股或佔據大股東地位。
1、多家銀行企業開展股權投資和併購投資 (2)招商銀行收購香港永隆銀行。2008年5月30日,招商銀行宣佈收購永隆銀行,最終報價定為每股156.5港元,為永隆銀行2007年底的淨資產的2.91倍。這是國內銀行第一次標的在40億美元以上直接進行控股權的併購。2008年9月30日,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永隆銀行有限公司完成股權交割。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的要約收購規定,招商銀行將按每股156.5港元向剩餘的股份發起全面要約收購。該銀行在香港已有75年的歷史,擁有35家分行,是香港知名的家族銀行。
招行行長馬蔚華表示,收購永隆銀行有助於招行拓展香港市場,有助於最佳化招行業務結構,推動經營戰略調整。透過併購招行可獲得多個金融業務牌照,有助於實現混業經營目標。
(3)中國銀行收購法國洛希爾銀行股權。繼7月底低調收購瑞士荷瑞達資產管理公司後,中國銀行釋出公告,出資2.363億歐元(合23億元人民幣)購入法國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洛希爾銀行”)20%的股份,成為洛希爾家族之後的第二大股東。協議規定,中行獲得參與洛希爾銀行公司治理和經營的相應權力,並向洛希爾銀行委派兩名董事。
2、非銀行金融企業股權投資和併購投資 (2)中國人壽投資Visa1%股權。2008年3月20日,創造美國曆史上最大IPO的Visa公司(V.NYSE)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中國人壽投資3億美元成為其最大的中資戰略投資者。
以上案例表明,我國的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正在抓住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的所帶來的機遇,大步走出國門,進入國際金融市場。雖然截止目前,所有股權投資和併購投資均出現投資浮虧,但我國的金融機構不應該停止前進的步伐,應在不斷 總結 經驗的前提下,繼續實施穩健的投資策略。
(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併購投資
生產性服務企業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生產性服務企業的概念,由美國 經濟 學家布朗寧和辛格曼於1975年對服務業進行分類時提出。是指為保持 工業 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業升級而提供服務的企業。生產性服務業是從製造業內部的生產服務部門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其有別於一般服務業的是其本身向製造業提供中間服務,而並不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獨立的服務。
生產性服務企業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針對特定的生產環節而提供服務;另一類是提供整體性全流程服務,即從資源開發始,直至售後服務為止。該類企業的代表是中鋼集團。
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對外投資具有以下的特點,一是偏重資源類企業的收購,二是力求控股,並在收購完成後爭取退市。三是即便為單純的股權投資,也要爭取大股東地位並派出董事。
1、收購資源類企業。該類收購重點在於礦產類資源,一是生產性服務企業聯手製造業企業共同收購,二是生產性服務企業的單獨收購。 (2)生產性服務企業中鋼集團收購澳大利亞鐵礦資源類企業中西部公司。2008年3月14日,中鋼集團以每股5.6澳元現金直接向中西部公司投資者發出“敵意收購要約”(總價12億澳元以上);4月29日,中鋼提高報價13.9%,以6.38澳元/股收購中西部公司(總價13.6億澳元),獲董事會首肯。至9月15日的收購要約到期後,中鋼集團正式完成了對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的收購。目前,中鋼持有中西部公司的股份達到98.52%。
2、透過控股收購,發展壯大企業。 (2)中化國際收購新加坡GMG51%股權。中化國際釋出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化國際(新加坡)有限公司收購新加坡(GMG)51%股權所涉及的交割及股權過戶手續已全部完成。本次收購的總對價為2.6798億元新幣。GMG公司是集天然橡膠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綜合運營商,業務範圍覆蓋非洲、歐洲、亞洲以及北美洲。
3、股權投資。該類可視為比較單純的投資,不要求控股,但爭取大股東地位,有權派出董事。 (2)中糧集團投資美國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公司(SFD)。2008年6月30日,SFD宣佈,向中糧集團出售700萬股股份,佔其總股份的4.95%。中糧董事長寧高寧進入公司董事會。這是中國最大的農貿加工企業首次參股美國企業。SFD是美國最大的生豬養殖、豬肉加工和銷售企業,佔有美國豬肉市場25%的份額。
中資上市銀行所持雷曼兄弟和兩房債權一覽 銀行雷曼兄弟債券雷曼兄弟金額(萬美元)兩房債券兩房債券金額(億美元)各種次級債(億美元)截止2008年6月底 工商銀行債券15180債券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