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春節

春節的風俗作文

關於春節的風俗作文(通用24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的風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

吃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一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

因為和麵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大家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每家每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撣拂塵垢蛛網。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每家每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2

過春節,大家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大家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大家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掛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大家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著燈,圍坐在一起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直到今天,大家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爆竹

我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每家每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我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大家帶來歡愉和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大家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吃年糕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結語:每一個地區的春節風俗都會有所不同,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春節的風俗習慣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閱讀參考!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3

時間飛快,轉眼春節又到了,這不禁讓我想起我最難忘的一個春節,那真的是一個委屈的春節。

那一天,老爸帶我去奶奶家拜年,我給奶奶拜完年後,老爸讓我去給爺爺拜年,到了爺爺的身旁,我一句話也不說,因為前一段時間我和爺爺少過一次架,事情有點怪爺爺,後來爺爺說我們兩個以後再也不要對對方說一句話。我想:如果我對他說話了,等於把他的話當耳旁風了,不尊敬爺爺,如果我不說話,回家免不了挨老爸一頓揍,但是為了尊敬爺爺,我覺得寧願回家捱揍也應該尊敬他。於是,我一直沒有說話。老爸見我那麼長時間不說話,以為我不給爺爺拜年是不尊敬爺爺,於是就大發雷霆,氣呼呼的拉著我回家了。走一路,吵一路,還時不時重重地打我的_,把我的_都打腫了。回到家,我的_還很疼,我一邊疼得哭一邊想剛才發生的事情,吵架明明是爺爺的不對,也是爺爺不讓我跟他說話的,到後來所有的事情都怪我,冤死了。

後來,母親知道了這件事,把老爸批評了一頓,老爸知道原因後,連忙跟我說:“對不起,父親錯怪你了,以後,我一定會先把事情弄清楚弄明白了再發表意見的。”

那個春節是我最難忘的一個春節,每年春節關於那個春節的回憶總會不自主地湧起來。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春節是人人喜歡的節日。它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在這個時候,人們開心極了。家家戶戶團員在一起。春節的時候有很多風俗習慣,如:貼春聯,放鞭炮,大掃除,包餃子,守歲……其中,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守歲,吃水餃和放鞭炮。

放鞭炮是有特殊含義的。以前,我聽奶奶說:"放鞭炮是為了驅趕年獸。年獸只要在大年初一的時候,它就會在人間橫行霸道,欺負人們,抓走小孩。所以就用鞭炮嚇走年獸。"每次我回家的時候,親戚家的小孩子就會嚷嚷著給他們講故事,想想就久久不能忘懷。

守歲在古時候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之"辭舊歲"有真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父母延長壽命。它是農曆臘月的比較後一天,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到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守歲吃年夜飯,一起迎新年。

吃水餃有一種樂趣,包水餃的時候,會從裡面放一枚硬幣,誰吃到就會今年發財。記得每次我們都爭著吃。

現在的春節熱鬧極了,家裡的孩子們像風似的在外面瞎跑,大人們在後面追也追不上。撞著人了,也不說聲對不起。還要等著大人拽回來,對著那個人說對不起。要壓歲錢的時候就對著老人磕三個響頭,拿到了就樂呵的不行。

傍晚家家戶戶都在吃餃子,放鞭炮。沒有一個房屋是關著燈的,大家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別提有多熱鬧,人們盤踞在一起才是比較快樂的日子了。春節的這一天,大家都要很早起床,穿好新衣服去到親戚家拜年。

在商場裡,在大街上,各式各樣的東西都擺出來了。小孩子爭著要家長買。有賣對聯的,賣糖葫蘆的,賣玩具的,街上沒有一個空地。啪啦啪啦,鞭炮聲隨聲響起。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年後,元宵節也來了。湯圓的口味也很有,黑米的,花生的,水果味的等等。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5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裡,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6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要向長輩講好話,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7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發紅包、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這些風俗都體現著我國民間的文化。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祝大家過一個開心年!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8

每到過春節,奶奶都會帶我和姐姐出去玩,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那天早上,我們在家裡很早就吃完了早飯,就乘坐公交車出發向目的地進發。今天奶奶要帶我們去洛帶玩,讓我們幾隻“小麻雀”都很興奮,但也令我們有些掃興——爺爺和爸爸說什麼也不肯去。

經過了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剛下車時,我發現來洛帶遊玩的旅客絡繹不絕,整個古鎮人山人海,街道兩旁,擺滿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令人目不暇接。

就在這時,一股誘人的香味兒撲鼻而來,於是,我抬頭望去,原來那是一家賣羊肉串的店,那家店裡播放著一首歌,“串串,羊肉串。好香好甜的羊肉串,你是中國的好朋友,我請你吃羊肉串。”我們幾個小讒貓一蜂而上,於是,奶奶給我們每人買了幾串,吃得我們滿嘴流油。

一路上我們買了很多的東西,有波絲糖、冰淇凌、臭豆腐……

吃完了午飯,我們走在街上,突然,遠處傳來了很大的鑼鼓聲,我們尋著聲音走了過去,迎面而來的是一群舞龍燈的人,他們身著黃色的衣服,看起來很整齊,他們頂著一條威猛的龍,我看得目瞪口呆,姐姐用手機把這熱鬧的場面照了下來。

我們在洛帶一直玩到下午3點鐘,最後依依不捨地乘坐公交車回家了。

到了家裡,我把我們在洛帶所見所聞和品嚐到的都告訴了爸爸和爺爺,爸爸聽了後直搖頭,非常後悔沒有跟我們一起去。

這個春節裡,我既飽了口服又飽了眼福。在心裡也記住了這個難忘的春節!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春節的風俗可有不少。

家鄉的春節,總是要到除夕這天人才會陸陸續續的回來。村子裡從快要吃晚飯時開始放鞭炮了,再豐盛的晚宴也按捺不住孩子們那顆激動的心,胡亂的吃幾口飯就奔出去玩了。男孩子的手裡總要捧著一堆“小金魚”,“嘭嘭嘭”的炸炮聲不絕於耳,從村東到村西。而女孩子們則會圍在一起看煙花,煙花在哪裡,女孩們就到哪裡。煙花“啪”的一下驟然綻放,萬丈光芒,絢爛無比。五顏六色的光團一個接一個躍入天空中,由細緻粗,變出無數花樣。看!天上有一顆金色的柳樹,柳樹以小光團為中心,朝著四面八方射出柳枝,自然垂下,金燦燦的柳枝如同一條條金絲製成的細絲帶,連上好的綾羅綢緞在它面前也不過如此。

初一的清晨,孩子們早早的起床,快速的吃完一碗餃子,便會拿著幾個袋子,急匆匆地往外跑。大公雞“喔喔喔”得叫了,就是這個時候,每家每戶把大門敞開了,孩子們也拉著同伴,挨家挨戶的拜年去了。你以為是去討紅包了嗎?袋子裡要裝的可不是錢,而是各樣的年貨。“叔叔,嬸嬸新年好!祝你們新婚快樂!”“爺爺奶奶,新的一年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孩子們從不會吝嗇自己的話語,偶爾有小孩說了吉祥話,主人必定笑的合不攏嘴,一把一把往袋裡裝零食。要是拜訪到熟悉的人家,定要讓孩子在家裡吃掉一個蘋果,寓意著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越臨近中午,孩子們也就更加激動了,每年會有一家包了村裡人的年飯,家家輪流辦。雖說每年只有一家,可來幫忙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了,阿姨們和奶奶們在廚房裡下功夫,邊聊邊做,煙霧也遮不住她們的歡聲笑語。院子裡的爺爺們也都忙著帶小小孩,也總是聽到這樣一些話:“我孫子第一句話說的就是爺爺!”“這有什麼,我孫女天天圍著我要抱呢!”總讓我忍俊不禁,爺爺們也有一顆未泯的童心。吃飯時,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聊著新一年的美好願望,就像是一大家的敘舊,其樂融融。等到最後一道“酸湯”上來後,人們也就慢慢地散了。

晚上,小孩們在村裡你追我趕,玩的不亦樂乎,爺爺們在一起打麻將,鬥地主,奶奶們則是成群結隊的`在一起散步。大年初一也就在歡聲笑語中悄悄地走了。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0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它是全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很是熱鬧!下面我給大家講講過年時的風俗習慣。

首先,讓我們來講講掃塵,年前忙年主要是以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是年前除舊佈新習俗之一。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陳掃房子。”年前迎接過年的準備。接下來是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稱“熬年”。

在民間也有一個關於年的故事。年夜飯也是春節風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闔家聚餐,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假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還有拜年,是新年期間走親訪友互賀新年的一種方式,拜年是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們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走親戚看朋友,道賀祝福。接下來就是我最喜歡的拜年收壓歲錢的時候了,壓歲錢也是春節習俗之一,壓歲錢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夜飯後長輩要將實現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春節的時候,為了能夠營造出一片喜慶熱鬧的氣氛,家家戶戶都會放爆竹。放爆竹時噼裡啪啦的響聲能夠讓人感到無比的熱鬧,春節是個好日子,讓我們繼續傳承著他的傳統習俗吧!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1

我們的國家有很多傳統佳節,對這些傳統佳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有人喜歡桂花飄香的中秋節,有人喜歡郊遊踏青的清明節,有人喜歡登高望遠的重陽節。而我,喜歡闔家團圓、熱鬧非凡、有著不同意義、最為隆重的春節,因為春節來臨的時候,一家人可以歡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可熱鬧了!

春節是個飽含豐富民俗文化、凝聚濃濃親情的節日,每年到這一天的時候,我都會去舅舅家,和家人團聚。早上我會早早起床,幫忙把家裡裡裡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亮亮堂堂地,讓我們很舒服的過年。然後我會幫忙貼春聯、掛燈籠,紅紅的燈籠和春聯相互映襯,看上去很吉利喜氣。我們還在窗戶玻璃上貼窗花,頓時家裡看上去很有過年的氣氛。大人還買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我們可以放開肚子的吃,吃得我們的肚子圓滾滾的。

傍晚的時候,大人們開始放鞭炮了,噼裡啪啦的一頓亂響,我們也躲得遠遠的看著鞭炮的熱鬧。在一片熱鬧的鞭炮聲裡,我們開始吃年夜飯了。滿桌豐盛的美味佳餚,香飄四溢,讓我垂涎三尺,胃口大開,大家也吃得很開心。吃完年夜飯後,家裡人就相互拜年,長輩們會給我們發壓歲錢,期盼我們在新的一年裡茁壯成長,我們也會給長輩們送上祝福的話,希望他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等等。拜完年了,我就會和哥哥去放煙花——這是我最喜歡的春節活動了,媽媽給我錢讓我自己去購買的煙花,我和哥哥買了各種各樣的煙花,我們會把這些煙花充當武器,相互進攻,或者是發射到院子牆角的小木板上,煙花發出璀璨的光芒,在黑夜裡非常的耀眼和漂亮,每一次進攻和發射都是一朵光的花開在黑夜裡,讓我們一點都沒有感受到冬天的寒冷。

春節是多麼有趣啊,只要一想到春節我都會呵呵地笑起來。真希望下一個春節快點來到。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2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除夕的晚飯可是最重要的。大家團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熱熱鬧鬧的品嚐著美酒佳餚,其樂融融。年夜飯我們南方人喜歡吃湯圓,象徵著一家人團團圓圓。而北方人喜歡吃餃子,預示著來年好運連連

父親為了開闊我的視野,多些瞭解外面的風土習俗,決定趁寒假帶我去湖南的朋友家過春節。

他的家住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裡,據說以前是一些大泥磚砌的房屋,現在映入我的眼幕中的是一排排嶄新的現代式的新樓房;戶戶都有大螢幕電視機、電冰箱、摩托車、空調、有的還有小汽車……。在我的想像之中,山區都是窮山溝,不論是物質與文化都是貧窮落後的。當我目睹這一切的時候,徹底打破了我的想像,在這樣交通不發達,卻過的是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通過幾天的交流我認識了附近的幾個朋友,有時在爬山,有時去釣魚。有一天,我們在湖裡釣了一些小鯉魚,便在山上一塊空地烤魚,突然一位叫胡小文的朋友大叫:“我爸爸回來了”另一個也說同一句話。我抬起頭一看。一輛客運麵包車載著返鄉的人小心翼翼的行駛。朋友們衝下山幫忙拿行李。難道他們是倦鳥歸巢?非也,他們是不辭勞苦,四面八方地趕回來家鄉,為的是一家團圓,讓家人一起過春節。

今天是大年三十,今天可真忙,一早就得搞吃的,如:“餈粑、芝麻酥糖等等”,除夕當晚叔叔在大門之上掛了一個大紅燈籠。晚上6點多鐘時大家開始吃團圓飯了,今天還算挺豐盛的,有魚肉、羊肉、雞肉還有豬肉,大人們一邊喝酒吃肉,一邊聊天;而小孩子與女人則吃肉看電視。7點多了,晚飯也吃完了,大家一起看聯春晚會,突然數十個煙花點燃了,數十個煙花在空中散開,剎時把整個天空照得像白天一樣亮。不知不覺已是12點了,叔叔在大門外點起了一串鞭炮。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照例早早地起床,當時雖以6點多了,但天空早以亮了,我下了樓,發現老奶奶已起床為我們煮早餐,老奶奶是我爸爸朋友的媽媽。7點了,我剛爬完山回來時,大家都醒了,早餐是一碗雞蛋紅棗糖水和薯面。8點時叔叔帶我們去他的大魚塘釣魚玩樂。

最後還有幾天就上學了,我和爸爸也要離開了,離開時,他們一家人站在門口燒炮竹歡送我們。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3

我們期待已久的大年三十終於到來了,全家人歡天喜地辦好年貨,期待著即將到來的大年三十。

一天晚上,我們早早的包好餃子。我的爸爸在一個餃子裡還包了一枚一元的硬幣,測試一下我們的運氣。晚上八點,在開啟的時刻,香噴噴的餃子問世了。我們一邊吃著餃子,一邊看著,在歡歌笑語中,我們吃的飽飽的。餃子們即將全軍覆沒,可是我們還是沒有看到那個包有一元硬幣的餃子,真掃興。

我的爸爸夾起了一個餃子,沒在嘴裡沒嚼多久,就吃出來了那枚硬幣,簡直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餃子吃完了,聯歡晚會也演完了。新年的鐘聲也敲響了。家家戶戶都帶著鞭炮和煙花到樓下去放。鞭炮的聲音使我捂住雙耳;在放煙花的同時我抬頭仰望那天上的煙花,他們是多麼得美麗,多麼的令人感嘆啊!我看著這些飛向天空的煙花,心裡快活了許多。

過去的2021年是令人神往的,即將到來的2022年更是令人期待的。我們在歡歌笑語中歡天喜地度過了又一個大年三十。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4

春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裡是最熱鬧的了。春節是閤家團聚的的曰子,它象徵著團結、興旺。然而,潮汕的春節卻有著與別的地區不同的習俗,那是真是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呀!

潮汕地區的春節從臘月二十四左右就開始了,據說臘月二十四這天是“神明上天述職“的日子。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在這一天對家裡進行一次“掃舍“,這不是像平時一樣擦擦桌子,掃掃地那樣。而是對家裡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掃除。這樣做預示著一個“辭舊迎新“的好兆頭

接下來的幾天,大人們開始忙著購置年貨了。街上出現了花市,這個時候的花要比平時的鮮豔,花盆也比平時的更精緻、漂亮。但是價格也會上升,人們不為此而吝嗇,購置新的年貨也好顯示出永珍更新的氣象。除此之外,大人們還得趕著購買年糕、紅桃果、鼠殼果以及祭祖用的祭品等。

除夕是最熱鬧的一天了!早上,媽媽跑去市場買食物,以備晚上的年夜飯所用。家家戶戶都要貼上新對聯。午後,每家每戶都要祭天地、拜祖宗,是為了緬懷逝去的先人,並且弘揚了中華民族孝敬的傳統美德。祭桌的祭品各式各樣,有年糕、雞、鴨、豬、魚、酒、煙……家裡的長輩先嗑頭跪拜,晚輩們才能隨之拜之。祭祖後,家人們沐浴更衣,換上了漂亮的新衣裳,一家人坐在一起談著新鮮事。

除夕這一天晚上還要吃年夜飯,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年夜飯。全家人歡聚一堂,圍坐在一起吃火鍋,這就是“圍爐“。年夜飯上準備了許多寓意深刻的食物,吃魚象徵著“年年有餘“、年糕代表“步步高昇“……除此之外,年夜飯桌上還擺上了平時媽媽捨不得買的食品呢!如:大蚱蟹、鮑魚、鰻魚、海參、龍蝦……這真是一場美食盛宴啊!吃過年夜飯,家人們便坐在一起守歲了。我們會泡上一壺醇香的潮汕功夫茶,看上一出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大人們會給小孩子發豐厚的“利是“,以驅除新一年的邪氣。小孩子們在外面放鞭炮,放煙花,噼裡啪啦好不熱鬧!新年的鐘聲在零點敲響,但人們絲毫不覺得疲倦。就這樣,大家其樂融融地度過了除夕夜。此時此刻,大街小巷樂火通宵、張燈結綵,處處顯示出春節的喜氣!

俗話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初一這不天早上,老人在家裡接待客人,我們和家長一起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一見面,不免說上一兩句吉利話,每家每戶的茶几都會擺上糖果,到親戚家還能拿紅包。臨走時,雙方還得互贈一對大桔以示兩方“大吉大利“。這幾天,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不時拿出口袋裡的幾個零花錢買些新玩意,就算是做錯了什麼事,家長也不會責備我們,因為這一天不能罵人,不然這一整年都會倒黴。所以家長也不會追究。

到了正月初七。潮汕地區的人都得吃上一頓“七樣羹“。七樣羹是由七種不同的蔬菜熬成一鍋的。由於之前吃了太多的大魚大肉,所以這一天得吃七樣羹,目的是為了調理腸胃。常吃七樣羹還可以延年益壽呢!過了正月十五,我們這兒的春節便漸漸拉下帷幕了。這就是我們潮汕地區的春節,你喜歡嗎?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5

過年的時候,人們都亮起燈、放鞭炮、貼春聯,你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嗎?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每年除夕都會到人們家裡偷吃糧食,還傷人命。但是“年”有三怕,一怕紅色,二怕響聲,三怕火花,所以每年除夕人們就貼紅春聯、放鞭炮、亮起燈來嚇跑“年”,這個習俗就這樣慢慢傳開了,現在,每年除夕夜裡人們都會這樣嚇跑“年”。

而每年春節,大人們都會給小孩子壓歲錢,這個習俗也有一個傳說呢!我們要了解壓歲錢,先要從一個叫“祟”的小鬼身上說起,傳說,有一個叫“祟”的小鬼也在除夕晚上出現,它只要摸一下小孩的額頭,那個小孩就會發高燒。有一戶人家知道了,很害怕。他們突然聽到有人在敲門,就開啟門一看,可是沒有人,地上只有一塊錢,他們就把錢放在孩子床頭,晚上,“祟”真的來了,這時一塊錢發出了一道金光,“祟”被嚇跑了。由於“祟”和“歲”是諧音,所以壓歲錢代表趕跑“祟”的意思。

還有過年的時候,我們常貼倒“福”,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明朝的皇帝朱元璋,要求每年春節每家每戶都貼上“福”字。到了大年三十,朱元璋發現有一家因為不識字把“福”字貼倒了,十分生氣,決定殺了這家人。旁邊的大臣連忙說:“皇上,福到了!”?朱元璋聽了,轉怒為喜。從此以後,每家都貼倒“福”,這樣的傳統就延續下來了。

春節還有貼窗花、打年糕等習俗都十分有趣呢!我喜歡過年。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6

“爆竹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的氣氛就是如此,今天就讓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惠來的春節習俗吧。

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二十四就開始了,此時家家都忙著大掃除,打掃去這一年的灰塵,寓意著“辭舊迎新”大掃除完後,家家戶戶都去置購年貨,預備過年的東西。在除夕前,在外的遊子都準備回家,馬路上也因此車水馬龍,街道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都是洋溢著熱鬧的氣氛。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趕忙做起了年菜,貼上了紅紅的對聯,穿上了漂亮的新衣,處處是一片永珍更新的情景。年菜做好後,家家都去自家的祖祠祭拜祖先,而小孩子們則與同伴在空曠的地方放鞭炮,噼裡啪啦,與這濃厚的過節氣氛融在一起,到處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情景。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吃年夜飯,聽著窗外噼啪作響的鞭炮,看著窗外絢麗多彩的煙花,歡聲笑語,在屋子傳開,呈現出一幅團圓溫馨的情景。吃完年夜飯。開啟電視,看春節聯歡晚會,又是一片歡聲笑語。

正月初一,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可以收到父母給予的壓歲錢。而在這一天,人們也要走街串巷,到親戚朋友家拜年,也得給親戚家朋友家小孩紅包。這一天,大街上人來人往,各家商店都掛上了象徵性的“紅色”,到處是一片喜慶的情景。

正月十五元宵節,店鋪都掛出各式各樣的燈籠,在各各的彩旗的點綴下,更加絢麗多彩,人們在這一天都是要吃元宵,寓意著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晚上的時候,大家走出家門,走到那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可以去店鋪裡猜燈謎,各種各樣的燈謎讓人冥思苦想,在得出結果的一剎那的樂趣,也使人頗有成就感。

元宵過後,春節就算真正結束了,大家也投入到新的工作,新的生活。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7

王安石在《元日》中說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詩寫的就是春節。

一說到春節,我就想到了貼春聯、貼福字、放鞭炮、掛燈籠和吃年夜飯以及發壓歲錢。

對於春節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這些習俗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年”的怪獸,它經常在除夕夜上岸吃人。有一年,村裡來了一個老頭,他說他能防“年”獸。人們不信,全部都跑到了山上。到了除夕夜,“年”獸上來搞破壞,看到一家門口貼著春聯,掛著燈籠。當它靠近那一家時,院子裡響起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年”獸直接被嚇得跑到海里。第二天,人們見村子安然無恙,就學了起來。從那以後人們就都在除夕夜掛燈籠、貼春聯和放鞭炮。

除夕前,家裡的老一輩都會在院子的大門上貼門神。因為老一輩的人們相信,在門神的守衛下,能夠家和萬事興。

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人團坐成一圈,吃豐盛的年夜飯和美味的餃子。吃年夜飯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吃餃子預示包住福氣、喜氣,在新的一年交上好運。有些人家還會在餃子裡包上不同的餡,芹菜餡代表著“情深似海”,肉餡代表著“團團圓圓”。每次到了這個時候,我都會吃許許多多的好吃的。

人們吃年夜飯後還會守歲。要熬到春節早晨,因為守歲代表著人們對舊年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盼望。傳說人們守歲是為了防一個叫“祟”的妖精,那個妖怪摸過的孩子都會發燒。直到有個姓管的人家,他們把銅錢放在自己孩子的床邊,“祟”就不敢來了。從此以後,過年人們都養成給孩子們壓歲錢的習俗。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的一些習俗。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8

你們知道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貼春聯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從前有隻叫“年”的怪獸,它特別兇猛,它的舌頭可以伸到肥肥胖胖的肚皮上,它的牙齒可以碰到下巴。“年”等到除夕的時候就會出來吃人,可是這次它來到人間,“年”發現氣氛不對,一看,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掛上了燈籠。突然,一位老伯伯家的門打開了,裡面有個人穿著紅色的衣裳指著“年”哈哈大笑,“年”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就飛快地溜走了。

就這樣,家家戶戶過年時掛上了燈籠,貼了春聯,放了鞭炮,成了一種習俗。

除了貼春聯、放鞭炮,還有剪窗花。我的妹妹都是剪小白兔、小花貓、小豬皮皮……這些東西,而我卻不是,我要剪的是媽媽親手教給我的一手藝:首先要摺好成一個扇形,扁扁的扇形;第二步,在剪好的扇形上畫各種各樣的圖形;第三步,沿著我畫的圖形剪下來;第四步,作品完成了,這就是剪紙的步驟。

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吃年夜飯,當我從房間裡走出來,總會聞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那就是黃瓜魚的味道,可香了!全部的飯和菜都齊了,我就開始大口大口地吃起魚肉來。我還發現,家裡牆上多了一幅畫,一個小男孩坐在一片茶葉上,旁邊有著朵朵蓮花,男孩手裡抱著一條大鯉魚,媽媽問我:“你知道為什麼要貼這幅畫嗎?”我說:“媽媽,我不知道。”“那好,媽媽來和你講講,首先,是“年年有餘”,餘同魚諧音,所以我們過年的時候要吃魚,你是不是看到門上有掛蝙蝠?”“是的。”我回答。“因為蝠同福諧音。所以門上可掛蝙蝠,要是掛一百個蝙蝠,就說明是百福,長命百歲的。還有把福倒過來,寓意福到了,說明幸福的時光到來了。”

再說說我的壓歲錢,每年我都會收到很多壓歲錢,比如媽媽給我的,乾媽給我的,姥姥給我的……現在我的壓歲錢都快超過三千了呢!

我喜歡春節!因為可以放鞭炮,掛蝙蝠,還有壓歲錢……真想每天都是春節,錢拿多多的,我愛春節。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19

春節有許多習俗,如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拜年、放鞭炮、祭祖等,或許你喜歡的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放鞭炮的刺激感,又或許是“舉杯互送屠蘇酒”的飯菜可口的滿足感,而我喜歡的則是“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的儀式感。

貼新聯的寓意是迎祥納福,辟邪除災,同時也寄託著家家戶戶的美好願望。小時候看著爸爸把舊聯撕下,貼上新聯,十分留戀,也十分歡喜。惜在一年已逝,喜在一歲又到。便是伴隨著這一張又一張的春聯,一年又一年的長,直至長大,我也會貼春聯。

大人常說撕舊聯不得遲疑,不得留戀,免得被舊日的邪氣抓住,無法在新的一年創新改變。我看著那副已佈滿灰塵的舊聯,將手輕輕放在上邊,抓住聯邊,想奮力一撕卻又怕將其撕破,毀了過往,可過去的時光卻那麼脆弱,只有零散的碎片躲在記憶中。“過往如此輕脆,何不氣派的展開新的一年!”我這樣想著,便撕下了舊聯,展開那嶄新的春聯,慢慢地貼上,看著新聯一點一點的粘在牆上,我不禁十分高興,因為我便能隨著這新聯長高一點,聰明一點,吃多一點,幫父母多分擔多一些家務活,但同時父母的白髮又會多一點,壽命又會短一點,身體又會衰老一點,真希望父母也能多幸福一點……

貼春聯,是漢族人民對美好願望的寄託與對未來的鼓勵,同時也讓我懂得了要放下過去,不要留戀以前,做好現在的每一件事,迎接美好的未來!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20

過年到底是什麼?每個人的過年都過的一樣嗎?過年的習俗有什麼?過年的年菜只有那幾樣嗎/過年的春、福為什麼要倒著貼呢?

一年一度的過年,讓各位小朋友歡心喜悅的過年,今年我過年幫忙掃地、多做一些家是和大掃除,我還到一些廟裡拜拜,例如:到南面竹山的南宮遊玩和求金,更好玩的地方是溪頭,我到溪頭時就趕緊去爬山,爬到一段時間後我們就下山了。

過年的意思是在農曆除夕時,把一年的壞運都帶走,迎接好的一年;每個人的過年應該都不一樣吧!像我的過年就過的很快樂,除了有功課的壓力,其他一切都很順利,不過姐姐就不太順利了,有功課的壓力,還要去補習,真是可悲;我知道的習俗有很多,例如:發紅包、放鞭炮……,令我最深刻的是放鞭炮,年菜:年年有“魚”、發“糕”……至於春、福到著貼的原因就是春到、福到的原因了。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21

在我的家鄉湖南,過年有著許多風俗習慣,與北方有著些許不同。

在我們這裡,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人們開始準備過年的小吃—糰子,而不是北方的年糕或餃子。這是一道用麵粉製成的美食,麵糰中夾雜著胡蘿蔔丁、幹豆腐、豬肉等,包好之後放火上蒸,不多久,香噴噴、熱騰騰地一籠團長就出爐了。光看那白嫩的外皮,就饞得人口水直流,咬上一口更讓人讚不絕口,唇齒留香。糰子不僅可以蒸著吃,還可以煎著吃。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在這天,街上比以往都要熱鬧。家家都在準備年貨,而小孩子們也在為過年做準備,買爆竹,買小玩意兒。

過了小年,人們更忙碌了,家家戶戶進行大掃除,給家中的大小物品“洗個澡”,將家裡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

除夕眨眼就到了。家家戶戶貼對聯、貼年畫,準備年夜飯。到了晚上,鞭炮聲絡繹不絕,此起彼伏,好不熱鬧!一家人圍著在一起邊看著聯歡晚會邊吃著年夜飯,不知不覺就迎來了新的一年。在除夕夜,大人、小孩是要守歲的,長輩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寄託著“歲歲平安”的美好祝福。

初一這一天很講究。早上一般都煮麵條吃,寓意著長長久久。在這一天人們通常都閉門不出,各自在家休息。春節的假期也就基本上從初一至初六,過了初六,人們就陸陸續續上班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放花燈、猜燈謎在這裡是不流行的,只是煮煮湯圓吃而已,所以相對於北方的元宵節,就不那麼熱鬧了。湯圓有各種各樣的,有芝麻餡兒、花生餡兒、奶黃餡兒……如玉盤珍珠,惹人喜愛。

過了十五,年就算過完了,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大家夥兒又開始了一年的忙碌。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22

大年初一,我終於迎來了夢寐以求的“踩堂”活動。什麼是“踩堂”呢?告訴你吧,“踩堂”可是我媽媽家鄉(廣西)的一個最有趣的習俗。

這一天,侗家姑娘和苗家姑娘都會穿上漂亮的苗衣,戴上亮閃閃的銀飾來到現場。宴會開始後,老人們開始吹蘆笙,“馬搞”們也出來了,我和幾個姑娘圍著老人們盡情地跳舞,我們跳累了,就坐在旁邊的石椅上休息。

這時從一個角落裡傳來一陣叫聲,原來“馬搞”們捉住了一名男子,一起把這名男子扔進了泥巴里,直到把他抹得烏七抹黑為止。

老人們停止了吹蘆笙,只見從吊角樓上扔下錢和糖,我使勁往人群中擠去,搶到了好多糖。“馬搞”把錢拿在手上一上一下地晃著,我好不容易也搶到了一些,可惜全是一塊的。我心想:村幹部可真小氣。

當我玩得正開心的時候,我看了看四周,怎麼沒有表弟的影子呀!我差點忘了,表弟還在家裡睡覺呢!哎!他這個小懶蟲,都忘了一年一度的“踩堂”了。我急忙回家去叫,原來表弟早去當“馬搞”了。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23

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23或24,它是慶祝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人以臘月23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24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每家每戶黎明升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行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當時先民驅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就是一掃而光陳舊的東西,這既指庭院裡的陳年老垢,也指舊歲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奉灶神為了控制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灶神的彙報了.祭灶的祭品中民俗的是“糖瓜”,一說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說甜言蜜語;一說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之說。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今年公曆二月六日),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禳災祈福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

守歲,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達旦不眠。傳說,遠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後一天夜裡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後來,人們發現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於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為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不過,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裡“素素淨淨,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裡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著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著長壽。

注意,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乾淨,而進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為那樣會“破財”。再如,禁用剪刀,禁說“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節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義的春節的正節,各種民俗節慶活動在這五天中充分表現出來。下面我們就分幾個方面來介紹。看看我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個什麼樣子,有什麼沿革和掌故。

飲食習慣

春節的飲食卻實很有講究,北方民諺有“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餅卷雞蛋”之說。餃子是春節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吃餃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餃子,但這三天吃餃子的講法就大不一樣了。除夕吃的餃子必是素餡,取來年平安,素素淨淨之意,而且餃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餃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沒煮完剩下的,取吉慶有餘之意;初五吃餃子則一定要做成“花邊形”,俗稱“捏小人嘴”,目的是為了防止來年小人撥弄是非,圖個吉利。

春節的另一種傳統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兩種,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多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鹹皆有,由於年與粘諧音,高與糕諧音,故吃粘糕即包含著年年高,即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變成了年糕。

居室部置

傳統上,春節的居室佈置要四貼,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貼窗花。

貼春聯

起源於民間為驅鬼避邪而在門兩側懸掛的桃木板,(古人認為桃木有驅邪之功效),後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於春節張貼對聯歌頌天下統一國泰民安,乃有此俗。《宋史*蜀世家》記載了歷最早的一幅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新春"

貼年畫

從內容上看,多迎合廣大群眾的求吉慶心理,以豐收,多子,多福,多壽為題材常見的有"麻姑獻壽","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鍾馗衛福"等。我國的年畫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河北武強,山東濰坊等地。

貼福字

俗稱迎春貼福,是祈求新的一年豐調雨順,人壽年豐,貼福字時還要把福字倒過來,諧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貼窗花

窗花來佈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門箋","牆花","燈花"等,形狀不一,創作自由,其題材也十分豐富,常見的有"肥豬拱門""老鼠娶親","連年有餘".但所用材料卻十分統一,大紅紙配少量金鉑,彩光紙,此俗在廣大農村歷經百代,至今不衰……

春節的團拜活動

按傳統習慣春節的團拜有一定時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鄰居或自家親戚之間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攜帶夫婿回孃家拜年,初三則是姑表親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對於那些不在本地或難於見面的親朋故舊,還可以寄送賀年片,此俗起於漢代,至清康熙年間定製,稱"年貼,年片",上寫節日祝詞,寄送親朋,以增進友誼。親朋之間相互走動時,長靠對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還要給壓歲錢,通常壓歲錢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24

1月30日除夕,晚上媽媽包餃子。當餃子一個個出鍋時,春節聯歡晚會正好開始了。

今年是20豬年,在此我也祝大家豬年如意、馬到成功、馬上發財、豬年快樂。

今年是央視春晚舉辦的第32個年頭,從1983年開始,中國人每到春節都過地熱熱鬧鬧的,春晚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都烙下了一個很深的烙印。

今年的春晚很壯觀,舞臺也包裝的很華麗。而且今年的春晚也很給力,邀請了韓國人氣最火的男星李敏鎬和出生於法國的YIF。網上的人都黑YIF穿幫很多次,但是你們的速度有他快嗎?還有人說庾澄慶站在李敏鎬身邊顯得又矮又醜,可是他在歌壇和影視方面都很有地位,你們有嗎?

小品《扶不扶》講述了我們現實中的一個問題,但是主人公還是把老奶奶扶了起來。我最喜歡他最後說的那句話:人倒了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

這個春節聯歡晚會即給了我們帶來了歡笑,又給了我們很多溫暖。期待下一年的春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