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聽《松鼠》一課的感受

聽《松鼠》一課的感受

《松鼠》聽課有感

每次聽肖老師的課,都會被她那自信、從容的教學風格感染著。那天上午,肖老師又一次在名師工作室教學研討活動中,執教《松鼠》一課,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研討的機會。我認為,既然是研討課,那我們不僅要發現課的精彩,更要探究課的不足,並提出更好的教學策略,促進共同進步。

《松鼠》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學習這樣的課文,不僅要抓住課文的要點,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還要加以運用。《松鼠》這篇課文是在學完《鯨》之後的提升,既然是略讀課文,那麼就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文字的秘妙,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比兩篇課文,它們在表達上有什麼相同之處,有什麼不同之處,最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縱觀肖老師的這一堂課,應該說她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也能緊扣中心展開教學,並讓學生學以致用,落實語用訓練,教學效果還是比較明顯。首先,肖老師引導學生說說你認識的松鼠有什麼特點,從而引入課文的學習。接著,肖老師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由讀課文。然後,在全面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之後,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並思考課文圍繞哪句話概括了松鼠的特點?並再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說松鼠是討人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在教學中,肖老師主要從三方面讓學生在品詞析句中感受到松鼠的可愛,一是外貌的漂亮,二是性格的馴良,三是行動的乖巧。最後,肖老師讓學生比較兩篇課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為課後小練筆埋下伏筆。

但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首先,提問題要有針對性。上課伊始,肖老師讓學生讀讀閱讀提示,並找出問題;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其實,我們可以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想一想,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它是一種令人喜歡的小動物?並畫出相關的句子,寫下自己的感受。像這樣的教學更有層次性,這樣的問題更有針對性,更能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文字。其次,讀的形式要多樣。在肖老師的課堂上運用最多的是齊讀,句子一出示,肖老師就讓學生全班齊讀,表面上書聲朗朗,其實齊讀的效果是最差的,最不容易發現學生朗讀方面存在的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個別讀,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而不是一句簡單的“讀出可愛”,“帶著讚美的語氣讀句子”等。第三,品詞析句要到位。《松鼠》這篇課文語言豐富,作者用擬人的寫法寫出了松鼠的可愛,如“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大樹上的窩裡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這一句話,能讓我們感受到松鼠的機警和輕快。而肖老師在教學中只是學生說說從中體會到什麼,而學生的回答只是機警,肖老師就此帶過,沒有深入探究。其實,還可以再繼續追問:“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它的機警,用‘只要……就’說一句話,讓語用落實得更到位。第四,感悟寫法要準確。《松鼠》這篇說明文,作者採用擬人和比喻的方法寫出了松鼠的可愛,而《鯨》這篇課文則採用列數字、舉例子等方法寫出鯨的特點。同樣是說明性,但他們的寫法卻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將寫法運用到小練筆中,真正要做到讀寫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