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課堂的心得體會
一、我們的傳統課堂缺失了什麼?
長期以來,“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我們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有“教”無“學”,或有“教”無“育”,與社會遠離、與生活遠離、與實踐遠離,與學習者的生命遠離,已是不爭的事實,有的甚至走上了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
其主要表現是課堂的“灌”,作業的“濫”,考試的“多”,管理的“死”。這種以犧牲人的心靈自由成長與創造,達到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是違反了道德精神的。
二、什麼是“道德課堂”?
“道德課堂”就是要用道德的方式去從事教育教學和學習生活,並讓師生從課堂中“得到愉快、幸福與滿足,得到自我的充分發展與自由;得到惟獨人才有的一種最高享受”。最終實現“教師小課堂,校園中課堂,社會大課堂”。
圍繞“道”“德”二字,我們要重新建構四個全新的.概念:即學道、學德;師道、師德。
學道,即學生的學習規律、認知規律、成長規律。道德課堂,核心是尊重學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真正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才是合乎規律、尊重規律的。
學德,即學習生態,構建和諧、生長的學習生態,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和情感收穫。道德課堂學德的構建是以“小組學習”為形態,以“獨學、對學、群學”為基本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課堂又以展示為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道,即教師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助理,是學生的學長,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同伴關係。實現了這種角色轉變的教師才稱其為“道德教師”。道德教師的基本品質是發現學生、研究學生、基於學情、指導學法,高度認識並充分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師德,即相信學生。道德課堂認為相信學生就是師德。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要敢於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習真正發生在學生自己身上。道德課堂的師德,強調師生之間構建“學習共同體”,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
三、道德課堂要求教師必備八大教學素養
一是回答好三個問題。
1、你要把學生帶到哪裡去?教師要回答的是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問題: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
2、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裡?教師要回答的是學習策略和學習過程問題。
3、你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裡?教師要回答的是學習效果的評價問題。
二是具備三種基本能力。
設計教學的能力、實施教學的能力、評價教學的能力。
設計教學的能力是基礎,實施教學的能力是關鍵,評價教學的能力是保障。
三是把握三個前提。
把握學科思想、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課程目標。
四是做到三個讀懂。
讀懂課標和教材、讀懂學生、讀懂課堂。
五是完成六個轉變。
教師變學長、講堂變學堂、教室變學室、教材變學材、教案變學案、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思考教學,既是新課程的要求,又是師道的要求。
六是明確課堂方向。
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追求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堅持教材是基本資源,靈活運用、擴充套件、開發、構建多種教學資源;堅持真正“學生”的主體性,也就是教師主導下的主體性;堅持以啟發探究式教學為主,追求教學方法多樣化。
七是解讀課程標準。
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整合教材,從基於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出發,科學設定符合“學情”的學習目標,是教師的基本功,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條件。
八是構建道德課堂生態。
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開展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互動的教學活動,實現從“單向型教學”向“多向型教學”轉變;倡導以問題為紐帶、進行啟發探究教學,實現從“記憶型教學”向“思維型教學”轉變;透過倡導合作學習,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實現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
四、道德課堂評價標準
(一)學習目標明確。目標制定切合學生髮展實際,全面、準確、清晰,重點突出,具有導教、導學、導評作用。
(二)教學設計科學。遵循“以學定教,先學後教,多學少教”的原則,合理開發整合資源,流程完整,結構清晰。變“教材”為“學材”。
(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有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話語權得到迴歸,親歷學習全過程,主體作用突出。
(四)學生學習積極主動。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激烈爭論,明辨是非。
(五)學生學習習慣良好。自主學習,善於合作,積極研討,踴躍展示。
(六)教師成為“導演”。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
(七)教師有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方法(模式)應用得當、活用預設,捕捉生成,啟用課堂。
(八)教師基本功紮實。普通話標準,板書規範,教態自然,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運用得當。
(九)目標達成度高。面向全體,反饋矯正,評價及時,“三維目標”得到有效落實。
(十)構建生態課堂。呈現出尊重、關愛、欣賞、民主的課堂文化,關注生命,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