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施工日誌優秀範文
今天是第一天來工地實習,初來建築工地,對工地上的一切都感覺新奇和陌生,看到工地上的師傅們都忙碌的熱火朝天,對我也產生了很大的鼓舞,我決定虛心的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工作熱情。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建築施工日誌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20xx年9月1日 星期三
第一天實習,主要是對工程進行了解,並沒有在工地待多少時間,張工帶我和小李對施工現場進行了初步的瞭解、認識,作為施工現場,應講究總平面佈置,如鋼筋的加工區,河沙、水泥等其它材料堆場,機械裝置有塔吊,砼泵機、攪拌機等,還了解了專案部的組織機構,主要有專案經理,生產經理,技術負責,施工負責,預算,安全,質量等行政部門組成,建築施工頂崗實踐日誌。下級五大員:材料員,資料員,安全員,質量員,施工員,並對工程的概況進行了初步學習瞭解,本工程由天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工程為內丘縣恆源和諧小區共8棟,建築使用年限為50年,地處內丘勝利西路北側。透過以上的學習,瞭解,我對施工現場的認識加深了影響。
20xx年9月2日 星期四
今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工地的安全問題,現整理如下,進入工地要注意“三保、四口、五鄰邊”
“三保” 防護(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
凡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安全帽要經常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堅決報廢。凡在2m及2m以上高處作業,必須繫好安全帶。安全帶上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掉和隨意更換。安全網的規格、材質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使用前要認真檢驗。該工程外側及龍門架外側均使用密目式安全網全封閉,安全網支設完畢,經過檢查驗收後方可使用。
“四口”防護
在工程的樓梯口、電梯口、通道口、予留洞口均需進行安全防護。樓梯踏步拆模後,沿樓梯設1.2m高雙層護身欄杆。在工程的東西兩側各設一個通道口,並搭設防護棚。棚的寬度大於出入口,長度不小於3m。棚頂用5cm厚木板鋪滿,其餘暫不通行的單元入口臨時封閉,封閉要牢固嚴密。予留洞口要用蓋板蓋嚴,固定牢固。通道口、樓梯口要有醒目的示警標誌,夜間掛紅燈示警。
“五臨邊”防護
基坑四周設定防護欄杆,夜間掛紅燈示警。通往屋面周邊、一層框架周邊、斜馬道兩側邊、卸料平臺兩側邊都必須設定1.2m高的雙層護欄,並掛安全網。電梯口和樓梯側邊必須安裝臨時防護欄杆,在安裝正式欄杆前,不得拆除。上料平臺除兩側設防護欄杆外,平臺口還應設定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杆。各種臨近防護必須安裝牢固,經檢查驗收後方可使用,任何人都無權私自隨意挪動和拆除施工現場的各種防護裝置,防護設施和安全標誌。
20xx年9月3日 星期五
今天在工地實習,看到了鋼筋氣壓焊接連線方法,向其他師傅請教了有關的工藝、方法,結合課本和相應參考書上的介紹,進行了總結:首先檢查裝置、氣源、確保處於正常狀態;鋼筋端頭製備:鋼筋端面應切平,並宜與鋼筋軸線相垂直;在鋼筋端部兩倍直徑長度範圍內,若有水泥等附著物,應予以清除,範文《建築施工頂崗實踐日誌》。鋼筋邊角毛刺及端面上鐵鏽、油汙和氧化膜應清除乾淨,並經打磨,使其露出金屬光澤,不得有氧化現象;安裝焊接夾具和鋼筋:安裝焊接夾具和鋼筋時,應將兩鋼筋分別夾緊,並使兩鋼筋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鋼筋安裝後應加壓頂緊,兩鋼筋之間的.區域性縫隙不得大於3mm;試焊、作試件:工程開工正式焊接之前,要進行現場條件下鋼筋氣壓焊工藝效能的試驗。以確認氣壓焊工的操作技能,確認現場鋼筋的可焊性,並選擇最佳的焊接工藝。試驗的鋼筋從進場鋼筋中截齲每批鋼筋焊接6根接頭,經外觀檢驗合格後,其中3根做拉伸試驗,3根做彎曲試驗。試驗合格後,按確定的工藝進行氣壓焊;鋼筋氣壓焊時,在兩鋼筋縫隙密合和鐓粗過程中,對鋼筋施加的軸向壓力,按鋼筋橫截面積計,應為30~40MPa。為保證對鋼筋施加的軸向壓力值,應根據加壓器的型號,按鋼筋直徑大小事先換算成油壓表讀數,並寫好標牌,以便準確控制;鋼筋氣壓焊的開始宜採用碳化焰,對準兩鋼筋接縫處集中加熱,並使其內焰包住縫隙,防止鋼筋端面產生氧化。鋼筋端面的合適加熱溫度應為1150~1250℃;鋼筋鐓粗區表面的加熱溫度應稍高於該溫度,並隨鋼筋直徑大小而產生的溫度梯差而定。
20xx年9月6日 星期一
今天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大家看了建築圖和施工圖,他首先給大家介紹了下施工圖紙的幾個大概的部分,圖名、圖框、比例等等。第一次接觸正規的設計圖,會很自然地拿自己的畫的圖紙和它比較,首先最先看到的是圖框邊緣的一級註冊建築師印章,那是建築行業的通行證也是大家為之奮鬥的目標,這枚小小的印章代表的就是值得信任的技術水平和安全可靠的保證。感觸很深的還有就是他們圖紙的規範化,像標註、門窗符號、以及下面詳細的說明,嚴謹是第一要素。施工圖是直接用於施工的圖紙,因此可能的就是要簡明使用,最大的特點就是平法表示,便於施工,另外一點就是儘可能的要詳細。在地基看綁紮鋼筋的時候也看到了一個樓板鋼筋施工圖,在原先的圖紙下現場施工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標註說明放置施工人員看不明白造成施工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