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有機農業整合配肥技術分析論文

有機農業整合配肥技術分析論文

1有機種植區域土壤營養成分分析

1.1土樣採集

本研究區域位於江蘇省溧水縣某鎮,屬蘇南地區典型低山丘陵崗地。生態林200hm2,耕地800餘hm2,試驗區域6.7hm2,常年種植有機作物。土質以壤土、沙壤土為主,土層深厚[5]。土壤取樣時間為冬季小麥種植前,設定17個取樣點,每個點由周圍5個土樣混合而成[6]。

1.2土壤成分分析

根據土壤要素檢測標準分析方法分析土樣,各指標含量如所示。參照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方法確定各成分等級。從可以看出,有機質、全氮含量屬Ⅰ級水平,速效磷、速效鉀含量中等偏低,屬Ⅳ級水平,土壤肥力整體較好。

2作物選種方案

根據土壤成分,選擇合適的農作物品種。研究區域土壤pH值為4~6,呈弱酸性,適宜種植水稻、小麥、油菜、大豆、藍莓、馬鈴薯等喜酸類作物[7]。結合種植區土壤、氣候地理條件和當地種植技術,選擇水稻、小麥、大豆3種作物,進行大面積輪作。

3施肥方案

結合有機肥中的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不同作物的需肥規律,進行變數施肥[6]。不同作物需肥特性,土壤供肥能力,預定施用的有機肥A、B養分含量如、所示,不同作物的施肥方案如所示。採用以氮定磷、鉀,再定中微量營養元素的配方施肥方法,結合測土結果及作物目標產量要求,制定切合實際的配方施肥方案。

4耕地流出水質分析

經預定方案種植收穫一次小麥後,種植水稻並對耕地流出水進行水質監測,監測時間為6—9月水稻種植期,每5d取樣1次,連續取樣21次,分析水中CODMn、TN、TP的含量變化[8],並與普通有機種植區進行對比。

有機種植區水稻生長過程中耕地排出水中CODMn、TN、TP含量變化情況由可知,耕地水體中CODMn呈下降趨勢,15~60d施肥期間為流失峰值區間。總體趨勢為普通有機種植區水中CODMn由5.2mg/L降為4.2mg/L,研究區水體中CODMn由4.9mg/L降為2.1mg/L。經過合理控制,施肥的'耕地水體中CODMn流失總量明顯減少。耕地水體總體TN含量呈下降趨勢,普通有機種植區TN由15.34mg/L降為8.17mg/L,研究區TN降為0.45mg/L,可見經過土壤基質測定和合理施肥,有機種植區土壤中的氮大部分供植物生長利用,流失到水體中的氮減少。耕地水體中TP含量總體降低,15d和60d施肥期含量較高,普通有機種植區TP含量由1.12mg/L降為1.01mg/L,研究區TP由0.97mg/L降為0.08mg/L,經過控制施肥,水中流失的TP含量明顯減少。研究期間小麥產量約為4290kg/hm2,水稻產量約為9465kg/hm2,與以往產量基本持平。將研究區耕地流出水中CODMn、TN、TP含量與普通有機種植區、原灌溉水進行對比。研究區流出水水質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經過土壤基質測試、作物選種、合理施肥方法的綜合種植技術方案,從源頭上控制氮、磷元素的施用,減少了流出水中的流失氮磷負荷,有效防止農業面源汙染。

5結論

本研究表明,有機種植區域土壤基質含量為有機質13.62g/kg、全氮0.81g/kg、速效磷7.22mg/kg、速效鉀137.76mg/kg,研究區土壤屬中高營養水平,達《土壤環境質量標準》Ⅱ級標準。在維持作物產量條件下,透過有機農業控氮磷、測土配肥種植技術,合理配置氮、磷元素施用總量,減少流失汙染負荷,可有效防止農業面源汙染。有機種植區流出水中CODMn、TN、TP分別為2.10、0.45、0.08mg/L,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