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精選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終身成長讀書筆記(精選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1

《終身成長》這本書是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的著作,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思維模式,改變自己,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面對工作、面對生活。

《終身成長》一書主要介紹了人的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性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這讓人們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徵。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透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

哥倫比亞大學的腦波研究室做了一項測試,發現兩種思維模式腦波活躍的點是不同的,固定性思維的人關注的是測試的結果,成長型思維的人更關注提高知識水平的資訊。這不禁讓我們想起每次考試後,很多學生拿到試卷關注的是考了多少分、第幾名、是否超越了某個同學,而有些孩子會根據試卷分析自己知識的掌握情況,總結得失,尋找學習規律,以便在以後的學習中取得進步,這就是固定性思維與成長型思維的區別。我們不難發現,擁有固定性思維的人不在少數。

當然,我們不能就此判別這個人就是固定性思維或成長型思維,因為在不同時期、不同事件中,人的思維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那麼,我們瞭解了兩種思維模式,並知道其中的區別,就有利於我們引導孩子更多地利用成長型思維解決問題。

我女兒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但是進入四年級下學期後,數學知識點繁雜,一時應付不過來,接連兩次考試失利,對數學的學習出現了畏難情緒,有點難度的題就空起來不做,作業有了錯題就情緒低落,甚至把作業扔到一邊。我告訴她,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會盯著分數不放,他們更關注在錯誤中尋求方法,從失敗和挫折裡受益,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於是,我和她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這學期的學習態度有沒有問題,聽課情況怎樣,失分題的原因是什麼,你有什麼改進的辦法。一層層的剖析,讓她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問題所在。慢慢地,她又重拾了對數學的信心。現在,她對這本書也產生了興趣,這本書正躺在她的書包裡呢。

同樣,這本書對我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我本不善於言談,不善於表現自我,一些事能躲就躲。但現在我的心態積極了許多,面對挑戰,勇敢嘗試。沒有試過怎能知道不可以?即使失敗,下次也許就能成功,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的腦海。成長型思維讓我更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不會給孩子貼上某種標籤,沒有哪個孩子是一成不變的,調皮搗蛋的孩子可以成為老師的好助手,成績落後的孩子透過刻意練習,可以慢慢提高。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2

最近讀了樊登老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整本書綜合引用了大量的名家著作,並結合作者自身的經驗,全面地回答了子女教育這一複雜系統問題。正如書中所敘“不能把孩子當作一輛汽車去組裝……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長。你能給予的是陽光、雨露、適當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終,他長成的樣子一定和你設想的不一樣,但一定有驚喜。”

本書提出重建親子關係的三根支柱: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同時,這也是孩子獲得內在能量的來源,更好成長的關鍵。

無條件的愛。

養育孩子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但需要父母傾注滿滿的愛去默默耕耘。書中提出的“無條件的愛”最值得人去深思。愛是一個孩子內在能量的來源,無條件的愛不需要“交換”和“威脅”,也只有無條件的愛才能給孩子帶去信任、尊重和安全感。也許我們所有的父母都會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愛就是無條件的,但認真細想,其實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父母未必真正能做到無條件的愛。我們總是給孩子設定各種各樣的目標,總是希望他們成長為我們心目中的“好孩子”,面對孩子的各種缺點或者離目標的差距,我們總是難以接受。然而,人無完人,父母應該勇於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掌握親子安全邊界,不斷地發現孩子的亮點,學會心靈手巧地去修剪,讓一棵小樹苗逐漸地成長成一棵直直的大樹。

歸屬感與價值感。

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兩樣東西:歸屬感與價值感。被無條件愛包裹的孩子自然能找到歸屬感。價值感決定一個孩子能飛多高。然而價值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需要在體驗中不斷意識價值,提升價值感。透過無條件的愛,父母要學會作一名導遊,不斷幫助孩子發現亮點,同時給予他們一些空間,像遊客一樣自己去看、自己去探索,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孩子自己的價值感也會得到提升。面對一個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發現內向性格的長處與優點,而不是竭盡全力去把一個幾向的孩子改造成一個外向的孩子。一個有價值感的人,自尊水平也往往會更高。擁有高自尊的孩子,他對自己的評價就會很高,會有很強的自律性,自然能管好自己。

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不僅指孩子需要終身成長,父母更要學會放低姿態,與孩子一起成長。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孩子一生的學習、行為以及健康狀況都建立在與父母極積的、相互回應的、禮尚往來的基礎之上。可以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影印件”上的資訊如果有錯,一定是“原件”出了錯。要實現終身成長,首先得學會做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具有良的終身成長的心態,才能把握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其次,父母要在與孩子互動過程中培養孩子終身成長。人生的維度是多樣化的,我們要注重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應從過程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透過過程和動機培養孩子成長型心態。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3

書中提到兩種思維型別: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面對同一件事情,思維模式的不同直接導致我們的行為及事情結果的不同。

那我們應該怎樣來判斷我們的思維模式呢?文中提到了兩者間的本質區別:

1、對自己的評價。

客觀,如孔子說的中庸之道——自視過高or嫉妒自卑。

2、獲得新機會時的第一反應?

這是一個機會——遭了,要露醜了

3、腦波的測量即興奮點的不一樣。

分析正確的答案時,大腦發亮——固定型思維就是當分析對和錯時大腦發亮

4、對於努力與否的差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人們更願意獲得對天分的表揚,因為這就是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一者相信天分——一者相信後天努力

5、怎麼看待失敗!

一個行為——一席身份

以上5點是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間的本質區別,這些區別的現象我們可以從生活、教育、體育、家庭等方方面面找到案例。

總的說來,成長型思維的人是反脆弱的,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就是脆弱的。

所以,既然你能看完這本書,而且還看到了我們寫的各種書評,相必你定是成長型思維的朋友吧!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4

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學習走路、說話,跌倒了、說錯了,不會害怕和丟臉。後來,我們懂得了更多,反而怕這怕那,止步不前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轉變了思維模式。《終身成長》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讓我們找到自己恐懼、苦惱和失敗的原因。同時,它將幫助我們突破這些阻礙,獲得成長,達成目標。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齡。無論何時,停止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人的兩種思維模式

1、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這讓人們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徵。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做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1)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非好即壞,所以難免失真。他們的評估結果,有些被誇大,有些很模糊。

2)希望確保自己的成功,他們認為聰明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這讓他們極力掩飾不足,最後變成不愛學習的人。

3)如果某件事中失敗了,他就成了失敗者。在這裡,他們的失敗,從一種行為轉變成了一種身份。

4)只有無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為某件事付出努力,說明你不擅長做這件事。

2、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透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

1)相信能力可以培養,所以對自己的現有水平,他們能以開放的心態評估。同時,由於以學習為目標,他們也需要對自己的現有水平有一個準確的評估。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2)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而這需要透過不斷學習才能實現。

3)即便失敗是痛苦的,但她不能對你下定義。它只是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而且,我們還能從中學習和受益。從失敗和挫折裡受益,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4)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們欣賞天賦,更崇尚努力。

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1、固定型思維模式限制人的成就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不屑於努力,不注重學習方法,把他人當成審判者而不是同伴。這將阻礙他們取得成就和獲得成長。

2、成長型思維模式幫助人們發展能力、取得成就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能明確目標,不斷最佳化學習方法,並樂於向同伴學習。這將幫助他們提升能力和取得成績。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則注重學習方法,善於尋找學習規律,並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認為,成功來源於學習、努力和自我提高;挫折能給人以動力、經驗和教訓,讓你變得更好。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他們的世界裡充滿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無論看待自己或他人,他們都相信人具有發展潛能。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總是追求證明自己、強調“我”,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則更重視“我們”。

在社交過程中,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把社交當做一種調整,他們擁抱挑戰。而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則害怕冒險。

在教育孩子中,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他們尊重孩子的興趣,重視孩子擁有完整的人格,鼓勵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的更好。

如何將成長型思維模式傳授給他人?

1、掌握稱讚的方法:對的稱讚方式,不是去誇獎孩子的能力,而是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是誇他們聰明,而是要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

例子:你的進步說明你真的很努力。你反覆複習,劃出重點,一遍遍做測試。你的方法確實湊效了。

2、正確面對孩子遇到的挫折:父母應該對挫折表現出興趣,引導孩子面對和處理挫折,把挫折視作學習的好機會。

3、重視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老師需要關注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避免學習死記硬背。

通往成長型思維的四個步驟:

1、接受:每個人都是成長型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混合體。對固定型思維模式,我們不必感到羞愧。我們首先得承認它、面對它、接受它。

2、觀察:我們得知道是什麼引發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明確它出現的原因。

3、命名:給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人格取一個名字,用它警醒自己。

4、教育:固定式思維模式是為了保護你,讓你感到安全。但它的方法卻做不到這一點。所以,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它溝通,教育它,它就能支援和幫助你。

改變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觀念、認知已在我們的大腦中運行了很多年。改變是痛苦的,我們得和自己的侷限、脆弱、恐懼,以及未知作鬥爭。改變也許艱難,卻從未有人說過不值得。何況,你我都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不是嗎?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5

《終身成長》這本書,初次看到書的名字,我以為是要教導人們活到老學到老的大道理,但細細讀完,才知道這是一本講解兩種思維方式的書。

整本書圍繞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展開論述。將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乃至對各個行業、年齡段等不同人們的影響進行了詳細講解,用大量的案例讓你瞭解他們的不同之處。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能力是天生的,是無法改變的,不能透過努力進行增長。所以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聰明的人就是會一直聰明下去,而不聰明的人就永遠不可能聰明。他們認為任何的測試、挑戰都會暴露自己的聰明程度,因此他們不願去嘗試有風險的挑戰,怕被評判,怕被說成不聰明。與挑戰過程中的所得相比,他們更加害怕挑戰過程中的失敗,那是非常恥辱的印記。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只做安全的事情,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斷彰顯自己的聰明和無人能敵。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努力是笨蛋的專屬,聰明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所以他們也不會為了某件事情而努力,也不會想要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這些人中包括運動員、藝術家、科學家等等各行各業的'人。所以,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故步自封,會害怕挑戰,會恐懼失敗,會更加抑鬱。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承認有天生具有某些天賦的人,但更加認同後天的努力,他們認為努力學習可以使人提高能力,變得更加聰明、有智慧。因此,他們樂於挑戰自我,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們不會氣餒,也不會覺得無法接受,他們會在一次次跌倒中總結經驗,學到更多寶貴的知識,所以,他們不斷成長為更加優秀的個體。對於體育運動者,他們在乎冠軍,但更在乎每次技能的提高,他們會透過制定訓練計劃,提升自己的薄弱點,讓自己不斷靠近那個目標。所以,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抗挫,在挫折面前不會一蹶不振,在面對抑鬱時也能更好更快的走出來。無論是運動員、科學家還是老師,還是每一個平凡的人,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能夠生活的更美好,更能感受到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上學的時候,明明很努力卻怕別人發現自己的努力,因為努力的人學習好並不是因為聰明,而是因為死讀書,所以經常是悄悄學習,怕被人發現。工作後,總依靠學校的那點知識,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後來,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慢慢發現學習的重要性,我開始透過一點點的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擁有各種技能,原來一個人的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不斷提高的。現在我慢慢變成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也在不斷的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希望我們都擁有成長型思維,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6

這本書,在樊登讀書會聽過最少三次以上,但每次聽的時候感覺很好,聽完後就忘記了。這也是許多人的通病,每個人幾乎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那麼,要怎麼樣才能記住我們所聽過的知識並運用到工作和學習上呢?我認為最好的就是要寫讀書筆記。而且,寫完筆記後,最好是能夠再看著筆記去聽,並在工作中不斷地提醒自己,並以此要求自己去突破自己的邊界。

其實每個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但不同的是人的思維模式。而人,會有兩種思維,一種是固定式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那麼,我們來看看兩種思維的區別在哪裡?

第一:固定式思維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變的,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成長型思維的人,則相信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去達成,有大局觀,會不斷地往前看。這兩種狀態是每個人身上都會具有的。我們要做的是減少固定型思維,在不斷成長過程中要激發自己對成長型思維的認知,並且要刻意訓練用成長型思維面對我們的生活,才能做到消極情緒越來越少,而積極情緒會上升。

第二,本質區別:

1,這兩者對於自己的評價準確度差別很大。成長型對自己的評價相當準確,會客觀看待自己的狀況和水平。而固定型思維的人,要麼是自視過高,認為這世界沒有人能超過他;要麼就是認為自己完全不行根本沒機會。徘徊自卑與自大之間。這是孔子所說的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2,當你獲得一個機會的時候,你腦海中想到的是什麼?你是害怕退縮還是勇敢爭取?

3,腦波不同。

有個心理測量,成長型思維的腦波亮度是在於當分析正確答案的時候,非常興奮。

固定型思維腦波亮的時候是在宣佈對與錯的時候。比如作者在小時候對公佈成績的時候,就只是想看自己的排行在第幾位?就算是自己考了

4,對努力與否的看法不一樣。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努力是一件丟臉的事。他們相信天份,相信一個人的水平是基本不變的。他說這種人適合幹這個,那個人不適合幹這個。他們喜歡別人稱讚他們是多麼有天份,認

成長型思維的人從來不怕自己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是多麼努力,就像許三多一樣總是在訓練總在詢問別人這事該怎麼做?

5,如何看待失敗?

失敗既可是一個行為,也可以是一個身份。成長型思維會把失敗當成一個行為。今天我失敗了,我可以再重新來過。固定型思維的人會把失敗當成一個身份發,今天我就是一個失敗者。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7

只看書名,都能給人以滿滿的正能量。記得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有八十歲的“常青樹”,也有二十歲的“朽木”。我想,這就是對終身成長的最好詮釋吧。

作者把人的思維大致分為兩類: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徵。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透過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透過學習和經歷來改變。

這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帶來的最終結果也是相差很大。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人際交往方面讓成長型思維佔據我們的內心。

書中的建議還重塑了我的家庭教育觀點。以前認為:只要父母積極向上,孩子肯定不會消極怠慢。殊不知多麼幼稚的想法。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陳舊觀念,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孩子,不要誇獎她的天賦,而要欣賞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評,而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你需要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僅僅是敷衍的說一句你真棒。

改變是不易的,誰痛苦誰改變,誰改變誰受益!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8

思維方式決定一切!

在聽這本書時,我想到了聽的另外一本書《百歲人生》。

《百歲人生》中說,長壽時代已經來臨,我們或將活到100歲,那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要怎麼辦?

80後的我們,如果有50%的機會能活到90歲, 我們該怎麼安排餘下的人生?

00後的你們,如果有50%的機會能活過100歲,你們會怎麼安排餘下的人生?

如果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沒有終身成長的思維理念,我們不是活著,而只是在等待死亡。

整本書,都在說兩種思維: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急於證明自己,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間,在乎結果,相信天賦,視失敗為一種身份。

成長型思維:能正確看待自己和現狀,能100%承擔責任,分析為什麼比結果重要,相信努力,視失敗為一個行為。

從兩種思維模式的表現可以看出,成長型思維的人更理性,能直面困難和挫折;而固定型思維的人更感性,不敢面對失敗,抗壓能力弱,經受不了打擊。

我們就假設一下,如果對於一個有可能活到90歲的70後,兩種思維的人如何來策劃另外50%的生命時間。此時的70後,人已到中年, 面對複雜多變的時代,原有能力已不足以滿足未來持續的需求。

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擁有的榮譽、地位、經歷和能力不容挑戰,不能接受和自己理念觀念不一致的人和事,等待退休的休閒生活,躺在前半身的成果上坐吃山空,等待死亡那一天的來臨。

成長型思維的人,會預測時代的變化和需求,努力學習新技能,虛心向年輕的人學習,擁抱改變,延長工作階段,迭代知識和能力,擁有好奇心。腳踏雲彩時,心如履平地,深陷泥潭時,氣自高潔,活的豐滿而富有生機。

任何時候我們都有一個權力是別人無法剝奪的:選擇的權力。

所以,現在是什麼樣的人和未來準備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每個人自己的事!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9

工作後我的第一位領導曾對我說過,工作中努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理清工作思路,不僅是工作中,生活中亦是。在看了《終身成長》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謂終身成長,指的是有終身成長性思維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人們大腦中的思維模式有固定型和成長型,固定型思維下人們容易關注結果,在事情發生時會認為一切都無法改變;成長性思維下人們更注重過程的努力,認為事物在不斷變化的。

很多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其實,追溯性格和態度的源頭是思維模式在主導。文中提到的一個例項:一位應聘者準備報考研究院,她對自己充滿信心,只報考了心儀的那一家,然而申請卻被拒絕了,這位競爭者開始懷疑是這次競爭太激烈了,還是自己真的資質平庸?她已經對自己進行了裁決——你配不上這所研究院。後來,經過幾番內心鬥爭,她給研究院打電話說:“我不是質疑您的決定,只是想問如果下次再申請,我該怎樣改進,您能否給我一些反饋和建議。”研究院負責人對她的主動性頗為賞識,幾天後答覆同意接受她的申請,原來當時招生辦拒絕也只是審閱疲勞後的一念之差。勇於嘗試,不怕被拒絕,這就是成長性思維的很好反映。

《終身成長》的最後探討通往成長性思維模式的歷程,共分為四步,一是接受存在的固定性思維,二是觀察分析觸發固定性思維的原因,三是給情緒命名並時刻提醒自己,四是持續學習提高成長性思維。我對其中的第三步很感興趣,當觸發到固定性思維時,你可以叫它王二麻子又出現了,馬大哈來找你了,看你怎麼趕走它。我也把自己的這種情緒叫做“小黃牛”,每次它出現時總是很倔強,你推它一下它才動一下,有時可能也推不動。前段時間在跟進專案的過程中,需要走採購和報銷流程,自己內心常常對此有些抗拒,所以拖拖沓沓了一個月,被客戶各種催促,後來實在不想看見“小黃牛”把它拉走時,才發現其實各部門都挺配合,流程也沒想象中那麼繁雜。

每一次改變都是從接受現在的自己開始,希望能不斷認識自己,做出一些調整,不斷成長,進而內化為對自己有益的部分。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10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你認為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能否透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會滿足於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

德韋克揭示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並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做出改變,人們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壓力。

《終身成長》這本書告訴我一個資訊—人與人之間存在一種可選擇的差異,即思維模式。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都是它無意識的寫照,讀後感m而思維模式是可以透過個人的努力塑造而成。我大部分時間所持的想法是,一個人的所能達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天分,與生俱來的天賦。我們的起跑線可能會落後於那些生來就有天分之人,但是現實中不乏通過後天鍛鍊努力獲得不世成就的人,全書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即便我們落後於人,還是有方法以及途徑來追趕。智力並不是一個定量,能力更不是,他們是像肌肉一樣,愈鍛鍊愈加強大。

許多人格外推崇天賦,輕視努力的價值,認為需要努力就意味著存在缺陷,缺少才能,甚至不具備與之競爭的資格,如果需要為某事或某物而努力,說明它本身註定不屬於你,這是固定思維模式的偏見。抱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熱衷於評判,結果導向,往往更在意成敗,也更難以面對失敗,遇挫時更易放棄,更易焦慮與抑鬱。想要毀掉一個天才,只需要誇獎他是天才便夠了,這會讓他從此活在擔心跌下神壇的恐懼與不安中,縮手縮腳,再也難以發現做事的樂趣。諷刺的是,頂峰是固定思維模式者渴望抵達的地方,卻是很多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工作激情的副產品。他們相信,即便此刻自己不是最好的,也可以全心投入並堅持下去,遭遇失敗也更具有復原力。作者:孫梓軒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11

本書對我的思維的最大的改變認清了自己曾經是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如何成固定型思維模式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

卡羅爾在書中寫到,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天賦就是全部,認為人與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並熱切盼望成功,成功後感到的不僅僅是自豪,更多的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因為成功意味著他們固定不變的能力比別人強。

此時,讓我們對比一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認為個人的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來培養的,則個人的進步需要去學習新的知識,發展自己的才能。

不可否認自己確實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去學習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遊戲都是在不斷地證明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喜歡裝作一個輕鬆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歡提問、不喜歡向他人求助……其實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對自己發展的限制,看待事物發展的眼光也會受到侷限。

比如很有趣的是先前我接觸了一款遊戲叫“部落衝突”,但我並沒有持之以恆地玩下去,因為我認為遊戲裡不同等級的資源都是恆定的,所以我理所當然的認為部落的能力也是恆定的,一個三級部落的軍隊絕對無法攻下五級、甚至六級的部落。直到有一天,徐哲煒告訴我,他成功得把一個十一級的部落夷為平地(他是九級),並向我展示他是如何佈局下兵的、細節到每一秒、每一處,策略又是怎麼講究的,換作以前,我一定會不屑一顧,本身對遊戲的興趣就不大,但恰巧那天我讀到了這本書,我驚奇地發現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我身上就是這樣運作的。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思維模式呢?卡羅爾指出了很多的案例與方法,但是我思索下來的結論是: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自己,必須承認自己的普通。承認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來就是特別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帶有著一些別的光環。當你覺得自己普通時、當你覺得自己並非一個天才時,你才會更虛心地學習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議、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敗與成功,這樣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能力。再此,送給我的朋友一句話:“無暇的信賴心是罪的根源,希望多年以後我們還是認識的我們。”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12

說實話,我是在被逼迫的情況下才看這本書的。如果不是為了躲避罰款,我或許不會看這些絮絮叨叨的雞湯文學。說來也可笑,我的這個出發點正好印證了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在本書中的觀點。一個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他總是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他會覺得好讀書、讀好書這件事情對自己來說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當他遇到某種諸如讀書、學習之類的挑戰的時候,他就會無可避免地在透過固定型思維模式把自己保護在舒適區,用一句“我看不進去書或者我學不進去”之類的話去逃避困難,避免去主動積極的接受挑戰。

然而書中提到的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不然,我給這類人起了一個相當文雅的名字——“天生我材必有用”型。他們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養成的,他們面對困難的態度則是積極主動的、樂觀坦然的去消滅它,直到達到自己心裡預期的目標。提到擁有這類思維模式的人,除了書中列舉的一些人之外,歷史長河中凡是取得過巨大成就的人簡直是不勝列舉。

如果非要舉個例子,首先湧現在我腦海裡的就是楚漢爭霸中的項羽和劉邦了。劉邦地痞無賴一個、出身卑微低賤,當項羽都已成為“西楚霸王”的時候,劉邦還不知道在哪裡領兵廝混,沒有人注意到他。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下,他卻隱忍著改變著環境。他知人善任、能進能退、能屈能伸,最終正是靠著這樣的氣魄和膽識才成就了大漢王朝長達四百多年之久的輝煌盛世。反觀項羽,當他面對劉邦帶領的異軍突起的漢家軍、當他聽到烏江邊浩浩湯湯的嘹亮鐵蹄聲、當他想到江東父老的那種期盼眼神時,他發出了一聲無力迴天的哀嚎,最終自刎烏江邊。試想,如果項羽放下所謂的面子,如果他能在遇到挫折時奮勇向前,或許歷史也就有可能會被改寫吧。

縱觀身邊的好多人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混合物。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劣根性,要想徹底的跳出這種思維的框架需要時間和勇氣,但這正是需要我們去改變和提高的地方。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讓大腦運作起來,養成成長型思維的習慣,才能不斷的有衝動和熱情去接受挑戰,在挑戰中不斷的去成長、去學習。

就我們現在這個年紀而言,20幾歲正是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關鍵時候。這個時候的我們可能更需要把回報看的輕一些,把付出看的重一些、把自己的勞累看的輕一些,把培養自己的樂趣看的重一些、把所謂的別人看你的眼光看的輕一些,把與人之間的有效合作看的重一些、把此刻的安樂享受看的輕一些,把此刻的拼搏和奮鬥看的重一些、把金錢看的輕一些,把目標看的重一些,如果你真的這樣做了,我不敢說你一定就是成功人士,但我篤定你一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13

近期有幸拜讀了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代表作《終身成長》。她在這本書中總結了人的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透過對大量真實案例的分析闡述了成長型思維的優點,從體育、商業、人際關係、教育等四方面反映出成長型思維是成功的推動力。

固定型思維:是認為一切成功都是天賦使然,不斷地給予自我滿足的暗示,停滯學習,不思進取的想法。

成長型思維:是認為一切成功都是可以靠努力實現的,只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思考,總結成功經驗並付諸實踐,就會有所進步的想法。

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兩者的區別。課堂上,點名回答問題。固定思維的人會想,課堂上這麼多人,怎麼偏偏會是我被叫到,一定要好好回答不能出錯。而成長思維的人想的是給了我這麼好的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會給予糾正。一個看重的是回答問題的結果,另一個看重的是回答問題並糾正、肯定所帶來的提高。

雖然不願意承認,我大多數都是以固定思維去看問題。害怕被點名、害怕新的環境、害怕不熟悉的人,每天從事著一成不變的工作,不願意嘗試新的挑戰。經常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總是從別人身上挑毛病,不從自身找原因,藉口總是比辦法多。看過這本書後感覺思想的轉變是迫在眉睫了,按照書中提到的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四個步驟:接受,面對自己的固定思維;觀察,明確出現固定思維的原因;命名,給這個思維定式一個名字;教育,用成長型思維來反覆教育、溝通。努力去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走向更好的那個自己。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14

人和人的區別,在於出生環境,在於貧富差距,而更多的,在於思維方式的區別。

01、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

《終身成長》這本書大概可以為我們解釋社會人的兩種區別: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相信一切都是與生俱來,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他們相信這個世界存在天才,也覺得自己的能力無法改變。成長性思維的人相信一切都可以透過自身努力所獲得,一切都在發展變化中,他們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只要自己朝著目標正確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02、兩種思維方式的教育表現。

我們在表揚孩子時,經常誇:“寶貝,你好聰明啊”、“寶貝,你就是個天才。”而這種誇獎,更多的是在讚揚孩子所達到的結果,對孩子的促進作用僅限於刺激孩子下次要得到表揚,一定達到要達到這個目標。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一般會這麼說:“寶貝,你這次的努力沒有白費。”、“寶貝,你作文水平提升了很多。”從孩子的努力過程、思考方式上去表揚孩子,則更能激勵孩子不斷努力,克服困難,取得成績。

03、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這本書給出了四個步驟:接受—觀察—命名—教育。把我們固定性思維展現的時候,逐漸教化成成長性思維。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它一般什麼時候來臨,給它取個名字,制定具體步驟,慢慢養成成長性思維。在我看來,成長型思維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於毅力二字,遇到困難時我們有毅力堅持,有毅力克服困難;立的flag有毅力執行結束。

我們不怕遇到困難,而怕遇到困難就退縮的懦夫;我們不怕失敗,而怕一失敗就一蹶不振。擁有成長性思維,擁有毅力,才能勇往無前。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 篇15

在公司組織的讀書分享會中,《終身成長》一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利用空餘時間,也重新閱讀了一遍。

這本書最主要的核心內容就是如何擁有成長型思維。書中明確講到了,一個人一輩子要處理兩件大事:與自己相處,與外界相處。

如何看待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它深刻的影響著我們如何與外界相處。不論是做家長、剛步入社會、還是談一段感情,對自身的認知往往決定了你的成長速度。

如果你能明白天賦和努力的關係,那麼就不會一味地去誇獎孩子的天賦,也不會因為他成長速度慢而過度焦慮。

如果你能領悟到工作技能是可以提升的,那麼在工作中就不會自怨自艾的浪費時間,也不會因為暫時的不順,而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成天沮喪。

如果你能知道感情也需要付出努力來維繫和經營,那麼就不會因為迷信心有靈犀而一次次錯過溝通的機會,也不會總是對過去揪著不放而做一個永不快樂的人。

我們觀察自己,認識自己,學習書中提到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為了讓自己日日精進。結合實際工作,比如剛入職的新員工,雖然暫時不太熟悉工作方法,但卻可以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雖然有時候工作做得不夠好,但是結對師傅以及同事之間可以互相幫助。如此這般,你就會發現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進步。

我們還需要給自己制定一些成長型的目標。例如,要經常思考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面對機會要如何把握?制定怎樣的具體步驟,去執行新計劃?做到這些以後,還應該隨時保持一種警醒的姿態去思考:“要保持不斷的成長,我還需要做什麼?”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相信智力是可以提高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學會迎接挑戰,面對挫折堅持不懈;希望每個人都能相信努力的意義,懂得正視批評,並從中學習;希望每個人都能從別人的成功裡得到新知和靈感;希望人人都能擁有成長型思維。

特別感謝公司工會提供的“讀書分享會”這個平臺,讓我們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學習到新的知識。最後,讓我們一起愛上閱讀吧,讀過的書多了,許多知識就融進了你的血肉,不僅能讓你及時審視內心,還能讓你抬頭看到詩與遠方。